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晓云法师之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蔡明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晓云法师之教育思想 (论文)
  「晓云法师思想行谊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国际佛教教育文化研讨会」 二00六年八月十八日
  蔡明田 著
  前 言
  诚如圣严法师在晓云导师圆寂周年纪念专集内,以“创记录的一代高尼”为题的一文总结说,晓云法师是一位创了许多项时代记录的“高尼”。比丘尼中画艺造诣第一,比丘尼被聘为大学教授兼所长第一,创办大学第一,国际文化交流第一。大师赞叹晓云法师是二十世纪我国第一高尼,也不为过了。他又说,可能尚有其他第一,就留给他人来写吧!
  当今佛教界德高望重,而且学养具备,举止至善的大师,圣严长老如此对导师的评语,以一代“高尼”赞之实为再洽当不过 。导师她一生建校办学从事佛教教化,社会教育乃至文化艺术工作的促进,成绩裴然,所以文化教育界誉为,当代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哲学家、宗教家,诚为一代高僧之风范。堪称一代宗师。
  提倡佛教教育,通过艺术熏陶推动佛法。所以除了诗书画三绝外,重视文化事业的推动,创办原泉出版社出版书刊,举办清凉艺展展出佛教的艺术创作。国际佛教教育文化研讨会推动佛法国际化。佛学院、佛学研究所培养佛学人才,尤其通过经变图的创作宣扬佛法。这等等都是老法师为教、为法、为文化、为教育、为艺术所做的贡献。
  导师说;教育学和教育哲学,都是涉及到整理文化领域,人类心理,社会环境,历史背景,艺术熏陶,自然环境等等之相关和影响。当然论佛教教育正如一般普通教育,也没有除却艺术的部门,所以中小学皆有美术科,至於大学,艺术课程为专门学系,更为具体的研究。
  以觉性为本的教育方式,提倡“觉之教育”以佛家思想,实践在社会的文化教育之教导上。觉性教育的推动,使人心净化,社会安宁,国家兴盛。华梵大学在觉之教育理念下因而诞生。觉之教育可促使人心平稳,对学子灌输觉性思想,可使人生佛教的“人成佛成”理念,得以实现于社会各阶层。人成佛成是佛教对人生的要求,以现世人生来实现觉性的提升,这便是导师倡议觉之教育的重点。
  晓云老法师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但以时代新进教育思想, 推动社会的教化工作。以新学教化佛弟子,走向新世纪面向国际,是老法师一生为教育为佛教的宏愿。
  佛 教 教 育 的 推 动
  提倡“觉之教育”是晓云法师一生对教育的理想。她说“觉”是属于内在智光的领域。一个人若想净化心灵,排除忧虑并获智慧,应该有所悟且保持内心之宁静。有一颗清澈,明慧的心方能辨善恶,这是人生大事,也是教育之重要途径。一般教育仅强调知识的获得,然而觉之教育兼顾知识的传播与精神教育。她又强调说;佛学可称为大觉之学,非大觉不足以言智慧,非大慈悲不足完成高尚圆满之人格。因为佛教教育的重要主旨是教人有所觉悟。觉悟是妙智慧功行,所以致之。同时培养具有慈悲心,同情心。她又说;佛学是平等学说,佛法是训练人们如何达到定慧庄严之心身净化,这是圆满的教化,是佛教“觉之教育”之功德。
  佛法上说,觉行圆满是佛教对人生举止行为思想内涵教导的究竟,也就是觉性教育开花结果成效。自从导师提出觉之教育的概念之后,并不懈的推动,在她一生的教学中一直在强调觉之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在佛教教学上,社会教学上。把佛学和世学并行发展,以佛法充实在社会教育的实践上,是老法师教学的主导思想。
  毕一生致力文化教育艺术的奉献工作,进而把新文化教育施于佛教,发挥教育化艺术化的佛教,是导师推动佛法教化众生的誓愿。所以她一生不以建寺庙为究竟,而发愿建校办学为知识的灌输给学子们,创造人文社会,并以使觉性教育的功能 ,对教育的作用,并通过觉性教育充实社会教育内涵,为教导青年大众开悟本性,这便是老法师提倡觉之教育本怀。以此尽形寿,献生命于教育。
  所以早期的她以自己在大学辛劳所得用以创办“莲华学佛园”、“华梵佛学研究所”,并主持中国文化大学成立之“佛教文化研究所”,为佛教培养了许多人材,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佛学知识青年。以后更发大悲心为一座现代化新学府,华梵工学院的创办,尔后发展到华梵大学的成立而鞠躬尽瘁。华梵大学标榜著二千年来中国佛教人创办的第一所社会大学。
  觉 之 教 育 的 创 导
  华梵大学办学理念,诚如导师说的:世界教育之新趋势,如何使佛教教育之设施,一面能根据於基本理想,而因应机宜,得与时代偕进。因知现代佛教教育,不如二百年前,或一千年前之丛林教育,祗重佛法灌输之单纯施教方针,实为双重意义,与较乎一般社会学校更为任重道远的工作。
  佛教的“五明学”之学说,超越哲理之境界,可以依禅教、禅戒的修行而得之内学。“内学”是纯摄无量的世间知识,而使世间知识使用於佛教施教。换言之,佛教义理之学,深化了一般知识,使人生之意义与境界,思想的领域升华与充实,净化与安稳。如此佛教教育,不只是佛教门内之专利,而是运用於社会而成为人类之崇高与实受其益之学问,与生命之资粮。士农工商,社会事业,佛教四众,兼而并存,文化伦理,学术艺文,可参究佛学思想而增益之。
  这便是导师对佛教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辅相成所持的立场,导师用以觉的教育纳入社会教育体系成为教学一部份的做法,是具有远见和真知灼见。老法师坚信认为,觉性教育在社会教育设施之成功,对人心的平稳祥和是积极的,对社会的安宁、社会的有序是可预见的。法师的教育理念是以治心为主,倡导正心正行正知正见的教育思想,可说是当今全民教育楷模。
  导师超越的佛教教育理论更有见地,也是她用以“觉之教育 ”理想,对莲华学佛园办学理念为主导。她又说,佛教教导从传统到现代的两方面,(一)是寺院制之僧伽教育(丛林制之教育)。(二)是社会性之普通教化(如社会性之佛教学校)。此为两部制之佛教教育。在现代与古代颇有不同。古代的佛教教化,比较单纯,除了丛林教化,似乎没有社会佛教学校之设立。故佛教教育是单纯的,对佛法的实践,修禅办道为“了生脱死”之证悟法则。至於化导众生之宏法人材,也能愈能深入佛法之行持,愈为深入经藏之智慧,愈能开导众生善入佛慧。
  世学与佛学并行二部制之佛教教育,是当今社会的契机,也是导师教育思想的重点,所以她以莲华学佛园为试金石,二部制教育为办学之导向,除了佛学的教导,禅净的进修外,历史艺术等学科,乃至外语文科亦兼教授之,数拾年来她以二部制推动佛教教育,充实了精确佛学教导的内涵,是契合时代理想的佛教教育制度。
  论到“自然教育”时,她说,佛教之自然教育乃觉之教育的过程。觉之教育乃人类率性之大道。是以佛陀教化众生,要顿悟本性,见性在乎“明心”,故佛经为开显人性中“明心见性”之经典。她引用“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说,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於世。这便是,“觉之教育”所依据的要点为平衡安稳人心。她说,根本的教育是以心摄心,心感心。心的感通,发生活力的作用,自然生长善法。这便是自然教育在社会教育功用重要组成因素。
  导师认为;觉性教育是启发觉悟性的人生,使人生充满同情感,进而体悟人与万物是相生非分生;亦即透过自然教育,济生教育,心理教育,自我教育,使人能从自己的世界通会到他人的世界,透过自己的认识进而扩展到对他人的了解。导师推动觉之教育的旨义是以觉悟人生使之启发同情感,体悟人与万物是相生的。所以说觉性教育不仅是培养科技人才的专业知识而已,更重要的事是透过觉之教育陶冶人文素质。
  她强调教育不只能培养出科技人才,而且要教会知识份子如何调心。所以说“安心之道,事事和谐”。她老人家一直再说;万法唯心,非自然性,非定命论。人之福祸善恶,乃一念之生,智以止观修习心行,观照心思使之念纯意净不趣恶,明智而不愚暗,旷达而不偏移,无我平等之生命光辉,圆满慧命。经云“智人调心并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导师的教育思想以治心为重,从禅学教理来说,“心净国土净”,是觉性教育主轴。
  她又说,何以现代知识发达,而反为对人生意义的寻求不够亲切。因为现世的教育,不太重视心灵培养,虽然物质经济丰富,但仍感到人生空虚。因为如此她老人家慈悲在兹以为,佛教之人生意义,是悲智兼融,现世提倡悲智教化,觉之教育有助世界安宁。觉之教育就是佛陀为教化世人的教导方式。
  她认为“觉性”的教化展开,人类的安宁始有希望,唯潜求内心的慈光智力的开发,我们的世界才有正导,善导於理性的觉悟教育的发挥,至此乃能希求人类安和、宁静、自在、悦乐,人与人之间可获善意的相生而能相安共处。人群社会之福祉,国家民族之发展,皆较具有亲切的同情心和正义的道德律,以维持和谐安乐的生活,这一切都有赖於慧学教育之培养,人材辈出,实为重要之关键。中国及中国佛教之前途,更希望年青人之自觉,自律,自爱,信心,智力,而维持未来更好而成为我们国家与佛教发展之理想实现。
  导师以教育之力,关怀人群社会国家之悲情,显露出她的悲愿,为教育心切之情可见一般。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教育思维,必须要有宏伟的教育思想,契合时代的人文内涵,著眼在于世界,超越自我、超越信仰、超越种族,乃至人与人,人与万物和谐的自然教育启发,才真正誉为教育家,导师已俱足了条件。
  结 语
  老法师说,觉之教育就是人文教育发展的根源。我们称佛教的教化为“觉之教育”。唯“觉”性的教化展开,人类的安宁始有希望,唯潜求内心的慧光智力的开发,我们的世界才有正导,善导於理性的觉悟底教育的发挥;至此乃能希求人类安和,宁静,自在,悦乐,人与人之间可获善意的相生而能相安共处。
  所以说,觉之教育就是净化心灵的教育,因为觉性教育可产生智力善断与悲情济众之贡献,实是以知识灌输以外,更须生活的培养,精神领域的提升。
  导师把觉之教育思想定为“爱之教育”,所以说,觉性教育绝非书本或口耳之教,而是心与心联系之教化,则是感悟之教导,它应普及于社会教育领域受益于全人类。
  导师释晓云老法师的教育思想是结合人文科学,心理的教学,心灵的教学,乃人生的觉性教育的重点,所以老法师说,佛法是人间法,佛教是教人的宗教,即是人生教育。教育是教人做人的教育,所以属于人间教育,人间教育和人生教育,除了知识的教导外,更应为人性的提升,人性的升华为思考,即是觉之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导师教育思想内涵的究竟境界。
  谨以法华经方便品偈对老法师的赞叹;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於众生,
  说佛智慧故,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实,除二则非真,
  终不以小乘,济度於众生,
  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
  自证无上道。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