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王陽明與新中國哲學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太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十四年六月在縉雲山作──
    宋、元、明、清儒家哲學,淵源周濂溪、邵康節、張橫渠、二程而流變不絕。近人分為三派:一、唯心派,程明道、陸象山、王陽明為代表;二、心物二元派,程伊川、朱晦庵為代表;三、唯物派──亦曰反道學派,顏習齋、戴東原為代表,大概可為定論。三派中以陸王派攝取禪、道而近禪,程朱派亦攝禪、道而較近道,二派均排斥功利;顏戴派則遠絕禪、道而近功利。顏戴派雖反陸王、反程朱,而仍由明末清初陽明後學黃梨洲,晦庵後學顧亭林、王船山導其先路。此三派今各有發揚,而欲建設新中國哲學者,側重科學者主唯物派,側重哲學者一份主心物二元派,一份唯心派,角逐而未有所定,以二元派較為得勢。
  吾意無論宇宙之真理,或中華之文化,得全原無二致,取偏乃有三歧。統三為一,依一見三,乃可成新中國亦即新世界之新哲學,而可以王陽明為樞而發之。
  陽明固為中國哲學唯心派而發達最完成者。然就其著重就事磨鍊躬行實踐處,例云:「學射則必張弓挾矢、引滿中的,學書則必伸紙執筆,操觚染翰,盡天下之學,無有不行而可以言學者,則學之始固已即是行矣」。其所言,殆無異顏習齋所強調以呵斥危坐空想咕嗶文字之宋明儒學者。加以陽明所躬行者,少則出遊居庸三關,觀山河形勝,逐胡兒騎射。壯則教苗獠範土築木為室,為政首詢里役貧富奸良,獄牘盈廷不即斷,慎選里正三老,使委曲勸喻,民皆悔,至有涕泣而歸者;撫剿南贛。汀、漳賊寇,行十家牌法,選驍勇自行編練,又行鄉約之法,冠平民治;宸濠亂後,奏免租稅以安民;老征思田八寨斷籐峽,感盧蘇、王受等來歸,簿責而散其眾,不戮一卒而活蒼生數萬,力疾破斷籐峽,八寨皆平。凡此無不從躬治物用,順養人情而致,不但非默座空談,執理廢情,而且較顏元、戴棟被之空言者,更能深切著明而見之行事。唯其講學教人,在先去主觀自私之蔽,而明客觀天然之理為本耳。故推廣陽明無有不行而可以為學之說,而更驗其一生之無時不體物理,緣人情之行事,足以發揮而充極唯物派之實學也。
  陽明之別晦庵者,嘗云:「朱子所謂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窮其理也;即物窮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謂定理者也。………若鄙人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其弟子徐愛丟:「心猶鏡也。聖人心如明鏡,常人心如昏鏡。近世格物之說,如磨鏡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鏡尚昏,如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鏡而使之照,磨上用功,明了後亦未嘗廢照」,陽明又曰:「天理本體自有分限」。要之、其所以與晦庵異者,在工夫上:一在以心照物上用功,一在磨心明照上用功。陽明重在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又以天理本體自有分限,并非謂事物皆心所變,或隨心有無也。其致良知即是去主觀上自私意欲之蔽,存客觀上事物天然之理,故工夫上雖為唯心論,而實際上則為心物二元論,與晦庵同也。則陽明學說中,固含有心物二元論,故曰「離了事物為學,即是落空」。
  由此可知以陽明學為總樞,而可分發為唯心、心物二元、唯物、三派之學也。惟陽明生平有二遺憾:一、歷遭劉瑾、許泰、江彬、張忠、楊廷和、桂萼群小之障,曾不得一中資之君相輔宰,使能如王安石、張居正得君當國一二十年,則伊尹、周公之盛治不難重見明季,而國運亦或為之一變。但雖不得君,其於立德、立功、立言亦差可同於孔子而為弟子等均所不逮,立言雖逮孔子,而立功則過之也。二、出征方捷,追殂道途,使其退歸鄉里,能齊孔子之壽數,則必能裁其門弟子之狂狷者馴致中行,則立言亦可上躋孔子。不惟不致有末流之弊,且可能引三派學說均衡發展,使中華民族文化垂統繼世而發揚光大也。天泉橋上告王汝中,錢德洪曰:「汝中之見,是我這裏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見,是我這裏為一般人立法的。二君相取為用,則中人上下皆可引之入道。若執一邊,便各有未盡。并切囑汝中,以後講學不可失了『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之四句宗旨,」。汝中是狂者流,德洪是狷者流,陽明之裁犯狷而致中行之意甚明。惜其後即出征思田,再無考正這二流學行機會,致狷者僅狷狷自守,無以正狂者;而狂者愈狂,卒猖披而流及明亡,為世叢詬。此陽明之不幸,亦中國學術文化史之不幸也!
  今誠能以陽明為樞,而將宋、元、明、清之三派哲學均衡發展,復解除宋以來拘局儒名,於佛道陰盜陽拒之醜態,容認佛道均為因素。程朱得於道,而陸王尤得於佛,更擴顏戴派而領受歐西近代之科學、工業、民政、法治等學說文化,則大成新中國之新哲學,且可進而構造全世界人類所須要之哲學與文化矣。 三四、六、二七,在縉雲山。(見海刊二十七卷一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