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泰州宗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泰州宗教
  传播于泰州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与基督教(新教)。佛、道二教传至时间不迟于东晋,伊斯兰教、天主教与基督教传入也均已一百多年。明清州衙设正司与僧正司分管佛教事务。民国时设立的泰县道教会与泰县佛教会,民国营16年归县公署管理,民国16年由国民党县党部管理,民国34年以后又改由县政府社会科管理。建国后,宗教事务由泰州市政府宗教事务科管理,1985年4月改由民族宗教事务处管理。泰州各教的传播,历来超出本地,及于邻县特别是里下河地氏,并对社会心理一民间习俗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958~1976年,由于“左”的干扰,宗教信仰自由没有受到尊重,宗教建筑被占被拆,教徒受到不应有的对待。1979年以来,国家宗教政策得到落实,部分宗教建筑开始修复并成为宗教信仰者的活动场所。宗教界人士中先后有多人分别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
  佛  教
  佛教至迟于东晋时传入泰州,唐宋极盛,元代稍衰,明清复盛。境内规模较大的寺庵多数为唐宋时兴建,明清时复修。抗日战争爆发后,泰州佛教日渐衰微,民国38年前后,寺庵陆续改作他用。清末与民国时期,僧尼除日常功课外,每逢香期各寺庵均举行法会,诵经念佛,平时也应施主之请做经忏、放焰口。唯有光孝寺僧人一向注重修持、研求佛学,弘法利生,不赴应、不做经忏,仅于农历七月三十日晚,住持亲率僧众至大林桥布施利孤焰口一台,长达4小时。1954年肇源法师等发起经忏接洽组,佛事活动由经忏接洽组进行。1964年秋,经忏接洽组解散,佛教活动基本停止。1984年1月,泰州市佛教协会成立,光孝寺也作为江苏省重点寺庙批准开放,佛教活动恢复。至1987年底,在美国弘法的如皋定慧寺印海台湾华严莲社住持静海、美国纽约东禅寺住持浩霖菲律宾隐秀寺住持乘如等,先后来光孝寺参拜。
  清代以来,泰州佛教宗派并不繁杂。光孝寺、东山寺、西山寺、南山寺、北山寺、雨声寺、觉正寺、永宁寺、净因寺九大丛林(光孝寺、北山寺、雨声寺、永宁寺、净因寺为十方丛林)中的光孝寺、东山寺、南山寺及永宁寺属律宗,其余属禅净双修。除光孝寺、北山寺、雨声寺、觉正寺与永宁寺实行传贤制外,其他寺庵均为子孙庵性质。泰州佛教寺产富厚。《(民国)泰县志稿·宗教》载:“邑田地二十分之产,僧得其一。”1951年土地改革时,寺观仍有土地1234.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2%,其中多数为佛教寺产。
  一、 教徒
  清末民初,泰州僧尼有2000人左右,民国37年后渐少,1951年参加僧尼学习班者已不足500人。1965年,曾作僧尼者约300人,其中多数已转入工农业生产岗位。1987年仅剩60多人,且半数为老弱。民国初期,泰州善男信女人数从多,解放后信佛者日益减少。
  泰州高僧辈出。杨仁山所著《江苏名山方丈录》云,名山方丈“泰籍者占十之七八”。民国12年,佛教学术界关于《大乘起信论》真伪的辩论中,年仅28岁的常惺撰《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议》一文,对论争具有一定影响,深为弘一法师等赏识。民国25年常惺任中国佛教会秘书长,一度在上海主持中国佛教会总办事处会务,积极办理各项社会福利事业,声誉甚高。此外,谷鸣、玉成、智光、南亭也是民国时期泰州名僧。
  二、佛教组织
  泰州佛教会成立于民国元年,至1949年共历7届,每届起止年月已无确考。主要成员先后有谷鸣、玉成、郎仙、文心、常惺、南亭、肇源、沛霖、云开、卢诚德、陈志悟、杨浣石等人。
  泰州市佛教协会成立于1984年1月。会长光孝寺肇源,副会长永宁寺莲知与广荫庵昌林,理事有准提庵圣如、西山寺松林、净因寺希尧(兼秘书)岳庙先益、中茅山戒高及王光钺居士等。1987年6月,佛教协会举行第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推松林与王光钺为副会长,增补光孝寺监禅为理事兼秘书。
  三、 佛教团体
  民国14年念佛社创立,同年改为居士林,林址设于税东街海珊宅内,钱幹庭为林长。
  民国19年迁至升仙桥南大街,并改选项理事会,吴玉树为林长,另有职员20多人,居士近500人,每年经费约3000元,均靠劝募及实施。民国26年吴玉树告退,杨浣石继任林长。1949年居士林解散。居士林于民国14年接办由上海迁泰州的佛学刊物《海潮音》(月刊),由王诚普、钱庭等主办。持续3年,出28期后复移上海续办。在此期间,还创办过佛经流通处及林报《佛化周刊》,断续刊出100期左右,后因人力、财力不济停办。
  民国22年,在居士林内与南斗宫后创泰县佛教妇女净土院,接纳孤寡妇女入院供养,1949年解散。
  四、寺庵
  泰州旧时幅员广阔,唐宋时寺庵在500座以上。民国初年,泰州城区的九大丛林及都天庙(都天行宫)、岳庙(岳武穆祠)、都土地庙、准提庵,姜堰镇的净业寺、岱岳寺,海安镇的广福寺、祗树禅林等,均为规模较大的寺庵。民国38年初,城区有僧寺66座,尼庵75座。至1987年,除岳庙较为完整外,其余或毁或改作他用,仅存部分殿宇。
  光孝寺位于城中西桥西(今五一路88号),东晋义熙(455~418)年间觉禅建。北宋崇宁二年(1103)徽宗赐名崇宁万寿寺,政和元年(1111)重赐名天宁万寿寺,并赐寺田5000亩。南宋绍兴八年(1138)高宗为徽宗设道场,敕改名报恩光孝禅寺,绍兴三十一年毁于战火。庆元二年(1196)德范任住持,先建百尺钟楼,再建重檐八楹、高一百一十尺的最吉祥殿,置化、菩萨罗汉塑像31尊,佛像后陡壁上嵌彩塑海岛,工艺精湛。又建高阁六楹,用宁宗在潜邸时书赐的“碧云”2字作题额,同时建成方丈室、寮房、厨库、水陆堂及左右庑厢。庆元六年四月,陆游撰写《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记》,勒石为志。明崇祯四年(1631),方志应聘来寺,重修殿宇,此后光孝寺正殿最吉祥殿成为祝禧道场,地方官朝贺、庆典均在此行礼。
  清乾隆九年(1744),性慧自宝华山分灯来寺任住持,光孝寺改属律寺,称光孝律寺,性慧为光孝律寺工世祖。后经圆能、明慈、定运3代相继努力,至乾隆四十年前后修成香雨楼、左右长廊、观音殿、地藏殿、韦驮殿、天王殿、山门、方丈前后楼、斋堂、祖堂、祝禧厅事(专供地方官祝禧用)等。祝禧厅事后又建千华戒坛,高十级、周长七丈八尺,白矾三石砌成。江苏境内此种石戒坛仅宝华山隆昌寺、南京古林寺、扬州万寿寺与泰州光孝寺各有一座。此时光孝寺规模极盛,占地达40多亩,僧人千人以上,成为泰州九大丛林之首。光绪二十三年(1897),住持德厚自京师请来《龙藏》一部,藏香雨楼上,改楼名藏经楼。宣统元年(1909),法成、德厚、谷鸣修葺方丈室前后楼,前楼藏光孝寺历代相传的《汝帖》,定名“传汝”,后楼为法成起居处,定名“小休”。民国14年以后,寺内经常驻兵,逐渐颓败。民国38年初,往持沛霖去江南,寺僧大部离散。1951年后,戒坛、殿宇、庑厢等陆续拆除他用,仅存山门、法堂、碧云丈室、传汝楼、小休楼、西板堂等。
  光孝寺为律宗道场后,晚清至民国年间,每隔一二年传戒一次。现可考者3次:清光绪二十三年冬,住持德厚为供奉《龙藏》传戒;宣统二年住持谷鸣传戒,得戒子200多人;最后一次为民国22年春住持常惺传戒,请金山观音阁仁山法师说戒,宝华山密澄方丈为开堂和尚,受戒弟子262人。传沙弥戒时,四乡近万人进城观礼。现旅美弘法的原天宁寺监院佛声香港鹿野苑创建人之一法宗以及光孝寺监院禅耕等皆为光孝寺受戒弟子。民国期间,光孝寺影响较大的讲经活动有3次;民国13年秋,太虚法师讲《维摩诘经》,前后10余日,听众除僧尼三四百人外,沿有100多名流与知识界人士。民国22年春,仁山法师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听众上千人次,百余人受三皈依。民国25年秋,常惺法师讲《维摩诘经》全部,以渊博的知识与雄辩的口才使听众倾倒。
  光孝寺于民国15年创办觉海学院,学制3年,每期招收青年僧人三四十人,民国19年停办。民国21年,常惺又办光孝寺佛学研究社,由南亭主持教务,肇源、成一为监学,一切沿袭前制,以雪烦、圆湛及林子青居士等为佛学教师,徐克明、景幼南分任文学与逻辑讲席,至民国35年因经费困难停办。二十年中光孝寺造就了一批僧材,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住持真禅,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贾劲松,苏州寒山寺监院楚光,香港鹿野苑方丈悟一,菲律宾隐秀寺住持乘如,旅美弘法的原常州天宁寺住持敏智,美国美东佛教会会长、纽约东禅寺住持浩霖,台湾华严莲社财团法人董事长成一,台湾善导寺财团法人董事长兼《海潮音》主编妙然,台湾善导寺住持了中等都是光孝寺学僧出身。
  光孝寺曾藏有不少珍贵文物,可惜后来大部分散失,现保存完好的还有:贝叶经数页、乾隆版《龙藏》1部、旧拓《汝帖》上下册、王振鹏《历代贤后妃图》册页12幅祝允明草书长卷1卷、董其昌手书《心经》1卷、《丰乐亭记》手卷1帧、《金刚经》碑拓1卷、朱耷花鸟册页10幅以及各种质地的观音像、罗汉像、念珠、手珠等。《龙藏》于1957年藏经楼被拆时交图书馆保存,1986年回归光孝寺。《汝帖》等民国38年由南亭携往上海,经静安寺监院白圣出面存入上海中国银行保险箱中。由于南亭法孙成一、妙然及了中、贾劲松等努力,1989年亦回归光孝寺。
  1979年后,光孝寺部分房屋交僧众管理,1984年1月成立光孝寺管理委员会,先后修复传汝楼、小休楼并开放。1987年常住僧人17人,住持为肇源。肇源于1986年10月为200多名听众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用人间佛教的精神劝人遵纪守法,多作善事。
  道  教
  道教传至泰州的确切时间不详,但不迟于东晋。泰州道教,宋代鼎盛,元代衰微,明代又稍有发慌,清代以来日趋没落。
  泰州道士大部分属正一道清微派;也有部分道分道士,如城隍庙、南斗宫、北斗宫、三官殿、斗姥宫、和合财神庙、火星庙的道士属全真道龙门派。自清代以来,泰州的全真道实际上已向正一道转化。据旧志记载,晋代乐子长、王冶及宋代徐守信等属炼养派,其他均属符箓派。明清以来,修炼的方法在泰州道教中已大半失传。民国时期,不少道观已不再做早晚功课,但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老子诞辰,全城道士须集中摆设道场,正月初九玉皇诞辰与九月初一斗姥诞辰,各奉祀道观也做斋醮礼拜。民国35年以后,多数道士陆续经商、行医,宗教活动反成副业。1951年以后,泰州道教活动基本停止。
  一、教徒与团体
  泰州著名的道道姑、有所谓“海陵十仙”:乐真人(乐子长)、王仙翁(王冶)、王鹿女(王妙行)、徐神翁(徐守信)、周处士(周恪)、唐先生(唐甘弼)、陈毯皮、陈悟真、风尚书、戚端公,均为宋代以前人,宋以后著名道士不多。明清以来,城区道士一直保持50人左右,民国38年为42人。解放以后,道士参加各项生产劳动,不再从事道教活动。1965年,曾作道士者剩19人,1987年不足10人。
  泰州道士不少有专业技能,如:火星庙许继泉六代祖传引种牛痘、三官殿顾合马的小儿科、管王庙徐海山的内外科,皆受群众信任。在书画界,斗姥宫金野樵的山水、玉皇宫的朱辉的墨龙、钱家殿耿少南的花卉翎毛也有一定声誉。不少道士具有较高的音乐水平,其中以清末民初上真殿住持王蕴卿尤为突出。泰州的道教音乐,既重视继承音乐的传统,又注意吸收苏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色。解放前后,泰州城区尚可组成一二十人的道教乐队,遇有盛大集会参加活动。1952年,泰州文化馆曾将《将军令》、《忒忒令》、《哪吒令》、《雁儿落》等14首道教乐曲整理成册;玉皇宫道士胡耀西、管王庙道士徐源,也分别受聘于空政文工团与中央民族乐团。
  泰县道教会于民国6年成立,设上真殿内,王蕴卿、洪复礽先后为会长。民国16年停止活动,民国37年冬又在斗姥宫恢复,吴教龙为会长,至1950年停止活动。
  二、宫观
  泰州最早的道观,为建于南朝梁代的乐真观。唐代有建在姜堰的兴安观与建在小纪的真武庙,五代有建在城区的仙翁祠。宋代建有上真殿、天庆观(后称仙源万寿宫)、玉皇宫、三官殿等。仙源万寿宫规模极大,殿宇屋舍超过500间,以致泰州有“骑马关山门”的俗谚。明代在城区兴建的有女冠子庙、泰山庙、乐真观(原址重建,董其昌书“古乐真观”门额)等。清代道教衰落,宫观多改为寺庵,仙源万寿宫亦渐圮废。晚清时泰州城乡有道观40多座,民国38年初,城区尚存24座,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四座。解放后道教宫观均陆续改作他用。
  三、城隍庙
  又称邑庙,位于鼓楼街东侧(今邑庙街22号)。传说建于唐代,北宋元符二年(1099)、明正统四年(1439)、万历二十七(1599)三次重建,清雍正(1723~1735)初及咸丰四年(1854)又两次重修大殿。咸丰四年由书法家吴熙载书丹勒石《重修城隍庙正殿记》,至今嵌于大殿内东山墙上。
  城隍庙殿主巍峨,气势宏伟,建筑风格与旧官衙相似。整个建筑以子午线为中轴,山门、四值功曹审事厅、大殿及后宫5进,由南向北纵向铺开,左右厢房对称,形成封闭式的一组建筑群。山门有3个方形大门,内东、西两侧有马神像,外左、右有八字墙,对面有旗杆与高大的影壁。四值功曹殿供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功曹神像。审事厅正中放置公案,厅前甬道上有砖砌牌坊崎后有面对大殿的戏楼与厅紧密相连。大殿正中供奉城隍海陵忠佑侯坐像,像前大经桌上放置高大的香炉烛台。殿内东西两边塑文武判官像,东南角有钟、鼓。殿前月台正中安置大香鼎,东西两边各建焚化炉,台前石阶两侧有大石狮1对。后宫为城隍庙寝宫,自成院落,有楼屋上下各3间,室内有城隍、娘娘及宫娥塑像,并陈设精致的生活用具。后宫两侧有炎帝宫、三元宫、痘神宫、太和宫等宫观,均为城隍庙的下院。城隍庙的神像数以万计,是明清以来泰州最大的庙宇。清代道正司即设城隍庙内。民国时期,城隍庙五宫四房轮流值年管理,香火旺盛。每逢城隍与娘娘生日,以及清明、七月半、十月朝的三巡会期,香客极多,迎神赛会队伍延绵二三里,观众上万人。
  民国18年,城隍庙神像遭捣毁。1953年前后,四值功曹殿与后宫被拆除,1958年神像全部毁弃。现城隍庙已改为居民住宅,但山门殿、审事厅、大殿及左右厢房70多间尚存,为江苏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
  伊斯兰教
  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六合一带数十家回民避兵迁来泰州,散居州城内外,伊斯兰教随之传入。泰州穆斯林属逊尼派。据1984年统计,泰州回民共71户,146人,其中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泰州伊斯兰教于1966年基本停止活动。
  天主教
  清同治四年(1865),扬州天主教会在泰州北门外西塘湾庄建草房5间设公所,作为境内及下河一带教徒就近参加宗教活动的场所,由扬州主堂神父不定期前来巡堂。天主教就此传入,属上海教区管辖。光绪十年(1884)康治泰(Gandar Diminique,法国人)神父任扬州—高邮—泰州总铎司铎后,多次派人来泰州租屋设堂,但未能如愿。光绪十四年徐神父来泰州,购买城内南门大街店房八九间作为传教场所。光绪十七年,明道源(Jules Crochet,法国人)神父负责教务,光绪二十一年购得乌巷一处地皮兴建教堂。教堂方建即为附近居民焚毁,明道源要求知州赵受璋严惩“凶犯”、保护堂宇,未获解决,遂向清廷交涉。清廷将赵撤职,并责成继任知州翁廷年惩“凶”、赔款、修复教学了结此案。民国初期来泰州负责教务的神父有彭安多(Albert Tschepe ,德国人)、金品三、朱者赤、徐宗华,30年代以后有双国英(Louis Hermand,法国人)与周苹荪。民国35年泰州天主堂划属海州教区,民国36年春周苹荪调往上海,沈伯达神父继任。民国37年,海州教区监牧洛维水(Maurice de Lauzon,法国人)神父自东台移驻,兼管泰州教务(一说洛维水于民国31年8月即任泰州总铎),另由周迪峨神父负责办学。泰州解放后,周迪峨于民国38年夏调往高邮,学校停办,教务亦停顿。1950年以后,城区教徒独立自主办教。1953年9月洛维水回国。1962年春节前后,泰州天主教停止活动。80年代,信徒至扬州参加宗教活动。
  30年代初,泰县天主教约有信徒400人。50年代初,泰州约有信徒100人,主要分布天农村,城区仅20多人。1987年城区有信徒12人。
  天主教堂办教等经费主要靠上级教区拨给,少量来自教徒奉献。
  基督教
  基督教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开始传入泰州,先后传入5个教派,即:内地会、长老会、圣公会、基督徒聚会处、真耶稣教会。
  一、教堂
  基督教活动场所,20年代先后有南门双泉茶社、北门坡子街、福音堂、韩家倒桥福音堂,30年代至40年代为福音堂、韩家倒桥福音堂、泰州基督徒聚会处、季家院,50年代为福音堂与泰州基督徒聚会处,60年代为福音堂。80年代实行联合礼拜,在歌舞巷18号内进行。
  福音堂位于城内且乐桥南,建筑面积364平方米。大门朝东,上沿有凸形“福音堂”3个大字。进门经过两公里左右的甬道与小天井进入二门,再穿过小阁楼的底层与小天井进入堂门。堂门朝东,正对讲台。讲台背部上方有长方形木匾,题“万有真源”4字。讲台方形,两层,后面设1张茶几与两张座椅,前面为传教士讲道的讲席,侧面有大风琴。讲台前有20排长椅,右容纳300多人听道。堂后有两层楼房1座,上下6间,与堂相通。楼下是办公室、会议室与会客室,楼上为宿舍。楼后另有钟楼、厨房等。1980年,福音堂因市博物馆扩建拆除,由博物馆折价与教会重建。
  二、明德中学
  由教会创建于民国6年,最初办4个班。校址初设于乌巷,后迁至税务桥东,民国10年建校舍于大校场,建3层大楼及小洋房各1座。民国11~14年校长为金士林,民国14年起由李觉生任校长。民国16年因北伐战争停办,民国39年复校,改名为美明学道院初中部。民国31年因太平洋战争再次停办,民国37年移至美德小学楼上再次复校,李觉生仍任校长。办学经费由美国南长老会按月津贴。1950年秋,校长为佘义诚。1951年夏,经明德中学与美德小学教职工决议,将两校校舍献作中国人民志愿军伤病员休养所。1951年暑假后,学校并入苏北泰州中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