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金刚五礼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达 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题解]
  《金刚五礼》,又名《金刚五礼文》、《金光五礼》、《金光五礼赞》等,中国僧人所撰礼忏文,作者姚和尚,一卷。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亦未为历代经录所著录。在敦煌遗书中,至今已经发现了十八种《金刚五礼》的写本,可分为两种异本。与其它诸本相比,B8365号末后两段次序颠倒、S4712号尾缺、B8359号首缺之外,其余的大致相同。
  关于《金刚五礼》的作者,在P3664号中标有“姚和上金刚五礼”字样,汪娟博士认为“姚和尚为金光明寺僧人”(见《敦煌礼忏文研究》,法鼓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初版,第224页)。是否确切?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全文共分五个段落,故名“五礼”。第一礼是对法身的赞礼,第二礼是对报身的赞礼,第三礼是对化身的赞礼,第四礼是对《金刚经》的赞礼,第五礼是对佛说《金刚经》这件事以及说《金刚经》处所的赞礼。但在现存的敦煌遗书十八个写本中,只有P2325、Ф176V号是把前三礼分别说成“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其余十六个本子均将三身佛全部写成“释迦牟尼佛”或“同名释迦牟尼佛”,而P2325、Ф176V号的书品极差,其余诸本相对来说书品较佳,基本一致,抄写错误的可能性较小。那么,是不是在唐朝的时候,曾流传着“释迦牟尼佛就是三身佛”的说法,并且说是“同名释迦牟尼佛”呢?我们知道佛的化身是无量无边的,对释迦牟尼佛的所有化身佛都可以称其为“同名释迦牟尼佛”。但是,对法身和报身也称为“释迦牟尼佛”的,这就显得比较特殊了。鉴于此,我们把P2325、Ф176V号作为异本来处理,期能整理出文献的本来面目。
  《金刚五礼》是以《金刚经》为指导思想的一种佛教忏仪。依《金刚经》而作的忏仪,除此之外还有梁武帝的《金刚般若忏文》、辽代通理大师所作的《金刚礼》、现流传于南方不明作者的《慈悲金刚宝忏》等,都是以《金刚经》作为造忏的根本依典的。《金刚经》属《般若经》系统,是大乘破除妄执的代表经典,阐述无相的中观正见。而在佛教的忏悔法里面,有分“理忏”和“事忏”两种,理忏是一种“无相忏”,如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在《坛经》中把“无相忏”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而六祖慧能大师据说又是闻《金刚经》开悟的,《坛经》中的“无相忏”与《金刚经》有无必然的连系,姑且不论,但其义理的相通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事忏是一种借诸仪式,至诚批露的忏悔,如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这在佛教各种忏法的形式上也表现得非常突出。然而,以《金刚经》为主题的“忏仪”,就是把《金刚经》的般若思想纳入于忏仪之中,也就是想把“理忏”和“事忏”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从而更全面彻底地忏悔过去所造的罪障,显示自性本具的圆满清净与自在,这是很明显的。
  《金刚五礼》是以《金刚经》为主导思想的一种佛教忏仪。B8373号的书品较佳,文字错误之处也是最少的,所以,我们就把它作为整理本的底本。除异本外,其余十五个本子都作为校本。
  本文献以简单的礼忏方式出现,据敦煌遗书的形式看,它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和其它忏法合起来使用的。据传统的忏法形式来看,如果单独使用的话,它也只是忏法的主体部分,首尾还得加上某些内容,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礼忏文。然上述十八个本子中,没有一个本子具有这种“完整”的。这将是对忏法形式的研究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此外,本文献对研究唐人写经的方式也有一定的价值,如一个人念,另一个人写,而导致了音同字误的事不断地发生。更重要的是:对《金刚经》相关的文献研究,以及《金刚经》的“民众影响”和“消业思想”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材料。
  整理本的底、校本情况如下:
  一、姚和上金刚五礼一本
  底本:B8373号。
  校本:甲本,P3664;乙本,S4173;丙本,S1674;丁本,S4712;戊本,B8365;己本,B8371;
  庚本,P2044;辛本,P3792;壬本,P2975;癸本,P3645;子本,P4597;丑本,P3881;
  寅本,P2911;卯本,S4600;辰本,B8359号。
  二、金刚五礼
  底本:P2325校本:甲本,Ф176V号。
  [录文一]
  姚和上①金刚五礼②一本③
  一心满④敬礼,清净真如,无去⑤无⑥来⑦,不生不灭,寂⑧然常住,湛⑨意⑩恒11安12,千佛共尊13,十方同敬14,恒15沙功德16,非色17非心18,南无清净19法20身释21迦22牟尼佛。
  一心满23敬礼,毗24卢遮25那26,千叶27莲28花,四智29珍30宝31,德32山无33极34,愿海无边35,积行三祇36,累功37十地,广38超39法界40,体满虚空41,
  南无圆满42报身43释44迦45牟尼佛46。
  一心满47敬礼,如来生48地,雪山之49北,香山之50东,城51号迦52卫53,姓54释迦55氏56,父57名58净59饭60,母号61摩62耶,十九出家,三十成63道,南无千百亿64化65身66同名67释迦68牟尼佛。
  一心满69敬礼,金刚70般若71,微妙甚深72,不可思议73,生诸佛身74,灭凡夫罪,无人75无我,声76空色空77,苦78恼盖79缠,因兹80永寂81,南无金刚般82若波83罗蜜多甚深法藏。
  一心满84敬礼,舍卫城85南86,须达87园中,祇陀林下,如来精舍88,众圣89禅房90,于彼伽蓝91,说斯92般93若,我今94恭95敬,忆96念世97尊,南无金刚般98若波罗蜜多99甚深100法藏。
  金刚五礼101一本102
  [录文完]
  [录文二]
  金刚五礼103
  一心敬104礼,清净真如,无去无来,不生不灭,湛105然常住,坦106矣恒安,千佛共遵107,十方同敬,恒沙功德,非色非心,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一心敬礼,毗卢遮那,千叶莲花,四智珍宝,德山无极,愿海无边,积行三祇,累功十地,光108充109法界,体满虚空,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一心敬礼,如来生地,雪山之110北,香山之东,城号加维,姓111释迦氏112,父名净饭,母曰113摩耶,十九出家,三十成道,南无千百亿化身释114迦牟尼佛。
  一心敬礼,甚深微妙,金刚般若115,不可思议116,生诸佛身,灭凡夫罪,无人无我,声空色空,苦恼盖缠,因此117永息118,南无般119若波罗蜜多甚120深法藏。
  一心敬礼,如来精舍121,须达园中,祇陀林下,如来说法122,圣众禅房,于彼123伽蓝124,说斯125般若,我今恭126敬,追127念世尊,南无般128若波罗蜜多甚129深法藏。
  [录文完]
  ①“姚和上”,底本及其余诸本均无,据甲本补。
  ②“金刚五礼”,甲本作“姚和上金刚五礼”,乙本、丁本、己本作“金刚五礼”,丙本、丑本、寅本、卯
  本无,庚本、壬本作“金光五礼赞”,辛本作“金光五礼”癸本、子本作“金刚五礼文”。
  ③“一本”,辛本作“本”,余诸本均无。
  ④“满”,甲本、丙本、戊本、庚本、辛本、壬本、癸本、子本、寅本无。
  ⑤“去”,丑本作“来”。
  ⑥“无”,辛本无。
  ⑦“来”,丑本作“去”。
  ⑧“寂”,癸本作“堪”,寅本作“藉”。
  ⑨“湛”,甲本、丙本、癸本、寅本作“但”,辛本作“滔”。
  ⑩“意”,丁本无,戊本作“矣”,癸本作“意虚空”,寅本作“已”。
  11“恒”,寅本作“桓”。
  12“安”,丙本作“然”。
  13“尊”,甲本、丙本、戊本、寅本作“遵”。
  14“同敬”,甲本作“同竟”,乙本、丁本、己本、庚本、丑本作“同境”,丙本作“同行”,癸本作“化佛”。
  15“恒”,寅本作“桓”。
  16“德”,癸本作“得”。
  17“色”,癸本作“心”。
  18“心”,癸本作“色”。
  19“清净”,甲本、乙本、丙本、丁本、戊本、己本、子本、丑本、寅本无。
  20“法”,癸本无。
  21“释”,甲本、丙本、戊本、寅本作“本师释”,壬本、卯本作“同名释”。
  22“迦”,壬本、寅本作“伽”。
  23“满”,除卯本外,余诸本均无。
  24“毗”,辛本无。
  25“遮”,子本作“庶”。
  26“那”,乙本、丙本、癸本作“那佛”。
  27“叶”,壬本作“业”。
  28“莲”,寅本作“连”。
  29“智”,底本、庚本、辛本作“枝”,卯本作“致”,据甲本、乙本、丙本、丁本、戊本、己本、辛本、
  壬本、癸本、子本、丑本、寅本改。
  30“珍”,庚本、辛本作“真”。
  31“宝”,寅本作“保”。
  32“德”,甲本、丙本、戊本、庚本、辛本、癸本、寅本作“得”。
  33“无”,底本、癸本作“望”,据甲本、乙本、丙本、丁本、戊本、己本、庚本、辛本、壬本、子本、丑本、寅本、卯本改。
  34“极”,甲本作“极顶”,戊本作“边”,壬本作“敬”,癸本作“境”,子本作“游”。
  35“愿海无边”,甲本作“用海无边”,戊本无。
  36“积行三祇”,壬本作“积行三归”,辛本作“借幸二祇”,丑本作“积行三权”,寅本作“积下三祇”。
  37“累功”,壬本作“敬礼刚”,辛本作“理广”,丑本作“累劫”。
  38“广”,甲本、丙本、辛本、壬本、寅本作“光”。
  39“超”,底本作“超虚”,甲本、丙本、戊本、寅本作“充”,壬本作“胎”,癸本作“照”,据乙本、丁本、己本、庚本、辛本、子本、丑本、卯本删。
  40“界”,寅本作“戒”,丁本至此结束。
  41“体满虚空”,癸本无,寅本作“替满虚空”。
  42“圆满”,甲本、丙本、戊本、子本、寅本无,壬本作“员满”。
  43“报身”,底本、己本、庚本、癸本、辛本、丙本、壬本、丑本、卯本作“宝身”,寅本无,据甲本、乙本、戊本、子本、改。
  44“释”,甲本、丙本、戊本、辛本、寅本作“本师释”,乙本、己本、壬本、丑本、卯本作“同名释”。
  45“迦”,寅本作“伽”。
  46“尼佛”,丑本无。
  47“满”,除卯本外,余诸本均无。
  48“生”,戊本作“十”。
  49“之”,底本、乙本、丁本、己本、丑本作“至”,卯本作“主”,据甲本、丙本、戊本、庚本、辛本、壬本、癸本、子本、寅本改。
  50同上。
  51“城”,甲本、丙本、辛本、寅本作“成”,庚本作“诚”。
  52“迦”,丙本、辛本、壬本作“加”,寅本作“家”。
  53“卫”,甲本作“惟”,乙本、丙本、戊本、己本、庚本、癸本、子本、丑本作“维”,辛本、壬本作“为”,寅本作“唯”。
  54“姓”,底本、乙本、己本、庚本、辛本、壬本、癸本、子本、丑本、卯本无,丙本、寅本作“性”,据甲本、戊本补。
  55“释迦”,底本、乙本、己本、庚本、辛本、壬本、癸本、子本、丑本、卯本无,寅本作“粉伽”,据甲本、丙本、戊本补。
  56“氏”,底本、乙本、己本、庚本、辛本、壬本、癸本、子本、丑本、卯本无,甲本作“示”,寅本作“是”,据丙本、戊本补。
  57“父”,辛本无,癸本作“少”。
  58“名”,辛本无,丑本作“王”。
  59“净”,辛本无,寅本作“靖”。
  60“饭”,辛本无,壬本作“梵”,寅本作“犯”。
  61“号”,甲本作“曰”,丙本作“越”,辛本作“达名诸梵号”,寅本作“口”。
  62“摩”,乙本、己本、寅本作“磨”。
  63“成”,壬本作“城”。
  64“千百亿”,甲本、乙本、丙本、戊本、己本、子本、丑本、寅本无,辛本、壬本、癸本、卯本作“千百”。
  65“化”,乙本、己本作“佛”,丑本作“法”。
  66辰本从此开始。
  67“同名”,甲本、丙本、戊本、寅本、辰本作“本师”,乙本、己本、庚本、子本无。
  68“迦”,壬本、寅本作“伽”。
  69“满”,除卯本外,余诸本均无。
  70“金刚”,甲本、丙本、寅本作“微妙金刚”,辛本作“金光”,辰本作“甚深微妙金刚”。
  71“般若”,辛本作“不若波罗蜜多”,癸本作“般若波罗蜜多”,寅本作“波若”。
  72“微妙甚深”,甲本、丙本、寅本、辰本无,卯本作“为妙甚深”。
  73“不可思议”,底本、乙本、丙本、己本、庚本、癸本、子本、丑本、卯本无,寅本作“不可思仪”,据 甲本补。
  74“佛身”,癸本作“寂”,卯本作“身”。
  75“人”,寅本作“仁”。
  76“声”,卯本作“虚”。
  77“色空”,辛本、壬本无。
  78“苦”,癸本作“烦”。
  79“盖”,寅本作“改”。
  80“兹”,底本、庚本、壬本作“慈”,甲本作“资”,寅本作“次”,据乙本、丙本、己本、辛本、癸本、子本、丑本、卯本、辰本改。
  81“寂”,甲本、丙本、辛本、寅本作“息”,壬本作“诵”。
  82“金刚般”,甲本、丙本、辰本作“般”,辛本作“金光”,寅本作“波”。
  83“波”,辰本作“婆”。
  84“满”,除卯本外,余诸本均无。
  85“城”,癸本作“成”。
  86“南”,壬本作“男”,子本无。
  87“须达”,底本、辛本、卯本作“悉达”,壬本作“先达”,癸本作“须达陀”,据甲本、乙本、丙本、己本、庚本改。
  88“如来精舍”,癸本无。
  89“众圣”,甲本、丙本、辰本作“圣众”,辛本作“种善”,癸本作“世众”,寅本作“圣主”。
  90“房”,辛本作“堂”。
  91“于彼伽蓝”,底本、乙本、己本作“于此”,壬本作“如来因此”,癸本、子本、丑本、卯本作“如来于此”,辛本作“如来依此”,寅本作“于此伽监”,辰本残作“于彼□蓝”,据甲本、丙本改。
  92“说斯”,甲本、丙本作“说思”,辛本作“说欺”,寅本作“雪”。
  93“般”,甲本、寅本作“波”,辛本作“不”。
  94“今”,寅本、辰本作“金”。
  95“恭”,甲本、寅本作“共”。
  96“忆”,甲本、丙本、寅本、辰本作“追”,庚本作“亿”。
  97“世”,底本作“圣”据余诸本改。
  98“金刚般”,甲本、寅本作“波”,丙本、辰本作“般”,壬本作“金光般”,辛本作“金光不”。
  99“多”,辛本无。
  100“深”,辛本无。
  101“金刚五礼”,底本、甲本、乙本、丙本、己本、庚本、辛本、丑本、寅本、卯本、辰本无,壬本作“金光五礼赞”,癸本作“金光五礼文”,据子本、首题补。
  102“一本”,底本、甲本、乙本、丙本、己本、庚本、辛本、癸本、丑本、寅本、卯本、辰本无,据壬本、子本、首题补。
  103底本在“金刚五礼”前有“已后是”三字,据甲本删。
  104“敬”,甲本作“满敬”。
  105“湛”,甲本作“寂”。
  106“坦”,甲本无。
  107“遵”,甲本作“尊”。
  108“光”,甲本作“广”。
  109“充”,甲本作“超”。
  110“之”,甲本作“至”。
  111“姓”,底本作“性”,甲本无,据P3664本改。
  112“释迦氏”,甲本无。
  113“曰”,甲本作“号”。
  114“释”,甲本作“同名释”。
  115“甚深微妙,金刚般若”,甲本作“金刚般若,微妙甚深”;“甚”,底本作“深”,据文意改。
  116“不可思议”,甲本无;“议”,底本作“仪”,据P3664本改。
  117“此”,甲本作“兹”。
  118“息”,甲本作“寂”。
  119“般”,甲本作“金刚般”。
  120“甚”,底本作“深”,据甲本改。
  121“如来精舍”,甲本作“舍卫城南”。
  122“说法”,甲本作“精舍”。
  123“彼”,甲本作“此”。
  124“伽蓝”,甲本无。
  125“斯”,底本作“思”,据甲本改。
  126“恭”,底本作“共”,据甲本改。
  127“追”,甲本作“忆”。
  128“般”,甲本作“金刚般”。
  129“甚”,底本作“深”,据甲本改。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