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塔院寺碑文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悲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塔院寺碑文
  悲心
  塔院寺警示碑
  隆禧总管分府: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苍难欺。
  元天历二年
  五台山大塔院寺重修阿育王所建释
  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碑并铭
  诏修藏典赐紫沙门兼五台山
  敕建大铜瓦宝殿住山嗣讲经律论法主
  东鲁琴台祖印撰文并书
  嗣祖沙门东山圣水隐居祖云篆额
  盖法身无为,不堕诸数,充塞宇宙,无处不有,贯彻古今,无时不然,而塔庙之设何能及哉!但尊遗洲,启物导迷,而致化之方有自来矣。昔吾佛大圣人示灭之后,阿育王出,夙禀佛记,广分舍利,授诸鬼神,遍往阎浮建八万四千塔,作将来之真济矣。震旦得名者一十有九,此其一也。厥后,名山、洞府、聚邑、都城,靡不崇建而尊奉之。盖使悲愿廓充灵贶昭恭,如日丽天,无隐不烛,似水行地,无下不湿。据《感通录》云,宦律师问天人,今五台大孚灵鹫寺,或云汉明所造,或云魏文之修,互说不同,莫究其源。天人答日:二帝俱曾於此造寺。摩腾来山,见阿育王塔,劝帝造寺,名大孚灵鹫。自尔,王臣士庶,递代崇奉。洪惟太宗文皇帝继位之初,典御万方,宾服四夷,不忘付嘱,万机之暇,留心内教,在所净坊,无不思创佛寺、佛塔者也。闻西域有道上师葛哩麻巴希,即命高僧智光赍敕远迎,三祀来京,论道称旨,顶现神光,种种异事,以佛之敬而敬之。寻升大宝法王,诰封大自在佛,不乐京居,欲来清凉,与其大圣谈道利生。帝知其意,永乐五年即敕内宫监太监杨升、杨忠及诸藩省官员、匠役、人夫二万,预来五台,建大吉祥显通寺,以待法王居之。法王至此,见灵鹫山前阿育王塔,其形微隘,由是请旨复修,其称口帝心,仍命前项官员、近役、人夫,於此营造。凡有所费,皆出内帑。埏砖百万,基石千块,灰数千石,其余不目。经之营之,不日而成。高二百尺,阔十二丈,圆腹方基,焕然一新,视先有加。庆赞事讫,法王西归。逮今百五十年,山高风猛,阴极雨频,腹基剥落,瓶盘废坠,致往来之人视瞻不谨,缘本山钦差提督法王、觉义都纲并余登塔,不忍伤残,觉义大师畅然兴心而欲重建。会议诸山高僧祖印、圆亮、继祥、德胤、了用、常慧等六十余人,各罄己资,或银十两、五两,米十石、五石,聚少成多,力助其事。然虽如是,、不举纲领,难张纲目,由是一众礼请觉义大师总督兼修,凤林彻天力协未备,本寺住持成秀躬理诸各务,僧人德玉执库收支,远命直隶安平匠氏李端率工作百余人专一补砌,用轮绳上下运载砖石灰泥等件,力少功多,非智莫为。添新砖三万、灰三千石、晋矾千余斤、小黄米三十石,煮汁和灰,灌图不剥,天槃油松不朽,宝瓶铜铸不坏,会首圆金助铜成造。肇始嘉靖丙申,成终戊戌夷则。伟观既成,缁白可羡,诚万世希有之功德也。然大事已成,苟非志记,岂征远哉!一日法王、觉义、彻天、天竺四师命余为文,以纪其事,勒诸贞珉,永传不朽。既命不可固辞,遂援毫而为之述。据《西域记》,梵语浮图,此云灵庙,亦云聚相,是塔之有舍利也。尝闻立训以言,垂教以象,道非言不显,迹非象不彰,是以圣贤言行,谨辑而详识,为季世之进修也。俾睹象生信,因言悟旨,趋有修有证之阶,臻无漏无为之域,有所弘护流通,非悬记莫与焉。於戏,是塔之所成也,而巉巉峭拔如泰华之岌秋空,似华莲之涌平陆,大地同阴,余生共摄。赞颂则华雨缤纷,顶礼则尘襟屏息。降吉祥於俯仰之间,廓盖缠於旋绕之际。山灵舞蹈,天人庆怿。烟云变色,草木争辉。揭五台之胜概,作大国之灵镇,启迪昏垫,参赞化育。助宣圣教,弘济品类。睹象生敬,过影灭恶。分福田於有漏,致实相於无为,复修化募之功可胜纪哉,是为之铭。铭日:
  吾佛灵庙,育王始开。震旦十九,其一五台。
  亭亭净刹,表表金瑰。过影灭恶,瞻礼消灾。
  大明文宗,尊道不乖。西天远迎,大宝如来。
  适见形微,劝帝增恢。时长岁久,腹剥形溃。
  法王觉义,协力相抬。会同有德,力助丰赉。
  经营匠氏,深智多傀。鼎新革故,见者相豗。
  金瓶有色,宝塔无尘。功成纪石,永劫不摧。
  钦差提督五台钤制番汉一带寺宇弘慈翊教国师兼大圆照寺住山坚参诰封西天佛子大慧法王,钦差提督五台兼管番汉一带寺宇僧录司左觉义兼大吉祥显通寺住山明玄、管家显安、僧吏圆晓,钦差提督五台兼管番汉一带寺宇僧纲司都纲兼大吉祥显通寺住山明续。
  大明嘉靖十七年青龙集戊戌七月夷则上浣之吉旦
  钦依本寺住持成秀立石,崞县石匠韩世文,男韩枚、韩柳、韩枝,侄韩佐、韩朝先镌
  塔顶铜碑
  碑阳:
  寿阳长宫主等四位、潞王、万历皇帝、大明仁圣懿安皇本后、慈圣宣文皇太后、中宫皇后、昭妃、宜妃、各宫九嫔、端妃等
  万历壬午孟秋吉日 立
  碑阴:
  钦差总督东厂官权办事司礼监掌印、御用监印、乾清宫掌事总督两司房礼议房司礼监太监马保、督理塔院寺工程、提督宝和二店内府供用库佥理、尚衣监太监范江、尚衣监太监李友、开山第一代住持善世圆广。
  敕建五台山大塔院寺碑记
  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
  中极殿大学士知制诰经筵起居注总裁国史会典臣张居正奉敕撰
  昔阿育王获佛舍利八万四千颗,各建塔藏之,散布华夷,今五台灵鹫山塔是其一也。我圣母慈圣宣文皇太后前欲创寺於此,为穆考荐福、今上祈储,以道远中止,遂于都城西建慈寿寺以当之,臣居正业已奉敕为之记。
  顾我圣母至性精虔,不忘始愿,复遣尚衣监太监范江、李友辈,捐供奉余资,往事庄严,敕建大塔院寺,前为山门、天王殿,内大慈延寿宝殿、大慈延寿护国佑民释迦之佛舍利宝塔、大藏经阁,旁为钟鼓楼、祖师伽蓝殿,外为十方院、延寿堂,诸围廊、斋舍、庖厨,罔不悉备,复赐园地以供常住之需。工始七年九月十五日,成于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计费金钱,出自内帑,圣母复命臣记之。
  臣窃惟圣人之治天下,齐一幽明,兼综道法,其粲然者,在古先帝王垂成宪,著章程於世矣。乃有不言而信,不令而行,以慈阴妙云覆涅槃海,饶益群生,则大雄氏其人也。其教以空为宗,以慈为用,以一性圆明、空不空为如来藏。即其说不可知,然以神力总持法界,捞漉沉沦,阐幽理,资明功,亦神道设教者所不废也。
  我圣母诞育皇上,为亿兆主,养成圣德,泽洽宇内,施及方外,日所出入,靡不怀服。至如宁静,以奠坤维,建梁以拯垫溺,俭素以式阃帷,慈惠以布恩德。含生之伦,有阴蒙其利而不知者,所种孰非福田,所证孰非菩提哉。乃盖建胜因,广资冥福,托象教以诱俗,乘般若以导迷。斯可谓独持慈宝,默运化机者矣。先是虏酋俺答,款至效贡,请于海西建寺,延僧奉佛,上可之,赐名日“仰华”。至是闻圣母作五台寺,又欲令其众赴山进香。夫丑虏嗜杀,乃其天性,一旦革彼凶慝,怀我好音,臣以是益信佛氏之教,有以阴翊皇度。而我圣母慈光所烛,无远弗被,其功德广大,虽尽恒河沙数,不足以喻其少分也。乃拜手稽首,庸记岁月,而系之以词日:
  於惟慈氏, 阐教金庚。 以般若智, 济度群生。
  普天率土, 莫匪化城。 法云慧日, 布护流行。
  雁门之西, 亦有灵鹫。 七级浮屠, 岿然物秀。
  阿育获宝, 散布缁流。 南飞一粒, 永镇神州。
  尘劫几更, 山川不改。 重建妙因, 机如有待。
  惟我圣母, 天笃慈1_。 总持阴教,,覆育蒸民。
  庄严宝刹, 于兹灵壤。 龙象巍巍, 人天共仰。
  皇穹眷德, 降福穰穰。 既佑文母, 亦佑我皇。
  定命孔固, 寝隆寝昌。 臣庸作颂, 亿载垂光。
  大明万历十年岁次壬午秋七月吉旦 立
  碑 阴
  管理工程内官监右监丞刘成、杜用,钦差总理工程慈宁宫掌事提督宝和二店内府供用库佥书尚右监太监范江,慈庆宫掌事牌子内官监太监马明等,佑圣夫人徐氏等,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司礼监掌印兼掌御用监印带,管乾清宫事提督两司房总提督礼仪房中书房太监冯保,乾清宫掌事牌子尚膳监太监穆进德等,慈宁宫掌事牌子御马监太监陈相等,钦差总理工程乾清宫近侍尚右监太监李友,掌管营造鸿胪寺序班强佑,工部文思院副使王钺、彭尚仁,随鉴山.西太原府代州五台县知县张学颜,典史张光普,守堡官徐华山,民壮郭东诗等四十名,钦差分守北楼口等处地方参将都指挥佥事谢天佑,总管郑相,家丁常廷禄等五十名,钦差总理边关粮储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程沂,钦差巡按山西都察院江西道监察御史刘士忠,钦差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郑洛,钦差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辛应乾,钦差整饬雁平等关兵备山西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张惟诚,防守指挥佥事郭民悦,家丁戴文恺等五十名,钦差分守山西东路代州等处左参将都指挥佥事魏廷臣,把总百户石泰,家丁阎清等五十名,钦差提督山西五台山兼管番汉一带寺宇都纲司都纲志龙,僧隶福祥等四十名,僧禄司左善世兼住五台山大塔院寺住持圆广,各作匠头张福显、万明、李福、王英、杨英、周万敖、马学、贾口。
  重修文殊菩萨发塔碑记
  予往阅《清凉传》;因知五台区内众圣遗踪不为不多矣。及杖策岩阿,深寻灵异,间有废而不存应者。盖为法事末运,佛灭渐遥,五浊世炽,奥众生障重,以致胜境荒湮,嘉祥泯没。唯兹发塔瑞相俨若。按本《传》云,昔大浮灵鹫寺,每临岁首之月,广设斋筵,圣凡混同,遐迩咸集。《古传》云,有贫女赴会,自南而来,凌晨届寺,抱携二子,一犬随之。余无资蓄,剪发以施。未遑众食,告主僧日:“今欲先食,遽就他行。”僧即许可,命僮与馔,三倍贻之。意令贫女二子俱足。女日.:“犬亦当与。”僧勉强复与。女日:“我腹有子,更须分食。”僧乃愤然语日:“汝求僧食无厌,若是在腹未生,曷为须食。”叱之令去。贫女被呵,即时离地,化为文殊像,犬为狮子儿,即善财及于阗王。五色云气,霭然遍空,乃至空中。主僧追恨,不识真圣。欲以刀剜目,众人苦劝方止,遂以所施之发,於菩萨乘云起处,建塔供奉。自晋梁,历隋唐宋,及我国朝,代有哲人,植福种因,屡为修饰。其如风雨恶作,冰雪坚凝,日久月深,不无摧毁。兹者住山圆广於旋绕礼诵之日,睹斯颓坏,愕尔驾嗟,即倾钵囊,以出己衬,命诸工匠开拓重修。於其塔中得圣发五络,赫如金色,光曜射眸,变化多端,视之不定,於是缁侣并诚,匠氏协力,未弥一月,厥工告成,属予为记。予应之日:“呜呼!所谓发者,法也。剪发者,心也。菩萨即万法而彰此心,凡夫执万法而迷此心,二乘离万法而求此心,诸佛会万法而了此心。若今住山广公,可谓修万法而明此心矣。”夫如是则即法即心.即凡即圣,事理一如。古今一道,即有为而证无为,即幻相而悟实相,复何正法像法之异?浊世净世之殊?造修功德如於是者矣。予不佞无能,为文姑述始末,以昭诸后云。
  大明万历十年岁次壬午孟秋望日金陵鸡鸣山
  塔院寺御制碑皇帝敕谕五台山护国大宝塔院寺住持及僧众人等:
  朕惟佛氏之教,俱在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群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兹者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命工刊印续入藏经四十一函,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颁布本寺。尔等务须庄严持诵,尊奉珍藏,不许诸色人等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特赐护持,以垂永久。钦哉,故谕。
  大明万历十四年三月吉日
  本寺住持僧圆广、誊黄上立 石
  重修五台山佛舍利塔碑记
  清凉山者,其来旧矣。为世外之灵峰,乃寰中之最胜地也。岩壑林泉,烟云冰雪,神灯圣迹;梵箧名蓝,竿幢种种,不可殚述。中有浮屠,世传释迦佛舍利在焉。按大唐《感通》传,周穆王世已有声教及此。汉明帝时,摩腾西至,以慧眼观清凉及文殊化宇,中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奏帝建寺,额日大孚灵鹫寺。大孚,弘信也。帝以始信佛法,故以名焉。至于历代圣主贤臣有崇奉者,详载内典,及其要略,前碑已述,不复繁举。大塔院寺于万历己卯间重为敕建,不几,其浮屠顶有树斗大,枝干纷披,致有风雨不蔽晦明。今天子元年,余母舅徐居士千里瞻拜文殊,因见是。一日归,与余谋,将倡众修举,而余席已转闽矣,不果。无已,适会稽圣钦黄君来事此方,顾与余称莫逆,遂告以余母舅及余意,毅然任之,为之集群力,鸠工课程,岁余乃竣,拟为记。
  嗟夫,世俗尚异,所记者迹耳。此窣堵波辄为大事因缘,岂可以语言文字而测度圣智者哉?且能仁大士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成山假就于始篑,修途托至于初步。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用之全而无虑焉。所以,圣迹万端,其致一而已矣。至人功高二仪而不仁,明途日月而弥昏,诚以异於人者神明,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是以,和光尘芳,周旋五趣,寂然而往,泊然而来。恬淡无为而无不为,众生久流转于生死者,皆由著欲。若欲止于心,即无复于生死。潜神玄默,与虚空合其德,是名涅槃矣。既日涅槃,复何弃有名于其间哉!黄君自非道参释迦,德侔文殊,孰能重光斯道为法城堑,使夫浮屠替而复隆,幽旨沦而更显。寻玩殷勤,衣能瞥舍。欣悟交怀,手舞弗暇。岂直当时之胜轨,方乃累劫之津梁。真可谓法轮再转于阎浮,佛光重映于千载矣。是为记。偈日:
  名山宝刹俯流泉,一塔当空丽日鲜。
  舍利光照金色界,风幡影落大罗天。
  尔时解脱原无相,彼岸慈悲可渡川。
  见说恒沙难住著,清凉聊此欲延年。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前山西右布政使何中魁薰沐拜撰
  山西总督标赏功黄正已薰沐记石
  时大清康熙三年岁次甲辰孟夏四月初旬八日 立
  碑 阴
  提督山西总兵官左都督柯永盛,总督山西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白秉真,巡抚山西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熙,山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王显祚,巡宁道参政李士祯,守东道参政陈秉直,巡南道副使高向极,守南道参议陆光旭,太原府知府王觉民,汾州府知府刘克孔,平阳府知府吴用光,潞安府知府肖来鸾,太原府同知张奇勋,潞安府同知刘仪如,潞安府通判屈逢吉,太原府推官陈兆鸾,平阳府推官井在,潞安府推官王馨谷,河东运司副使魏槐祥,布政司经历宁廷寅,翰林院侍读朱芝俊,江宁府知府何中举,泽州知州景文魁,绛州知州刘显弟,解州知州吕兆璜,蒲州知州侯康氏,阳曲知县胡虞潢,临汾知县刘日升,太平知县陆舜臣,曲沃知县朱光祚,翼城知县郑之衡,稷山知县孟孔脉,交城知县罗于廷,安邑知县鹿尽心,闻喜知县梁参乾,绛县知县汪自润,长治知县于公胤,长子知县王毓恂,阳城知县李元鼎,高平知县李启魁,屯留知县孙枝蕃,潞城知县范其铸,黎城知县毛如玠玢,壶关知县钱国玺。本寺耆宿如秋、如利,台主寂旭,买办管事性忝、海宣,收银执事海鳌,收管匠役执事性模、海溥、海醍、寂公、照永,塔上管工执事性瞟、海贡,木匠姚金成等,铁匠禹来等,泥水匠安清等,油匠王来远等,砖匠侯保庆等,登高匠刘月等,本寺旧住持寂茂,典史冯天梓,本寺管家海深,本寺新住持性远,文林郎知五台事三韩梁继祖,启缘重修宝塔弟子徐守明,助缘人姚文芝、黄觉住,各省各府州县施舍钱粮众会诸上善人尊姓等位。
  重修碑记
  夫敕建大宝塔院寺者,乃台山之胜迹,波师之祖庭也。明申戌之变,携杖南游,路过连镇而法教大行,缁素咸归,遂建梵刹以接十方贤圣,云臻法属竞至。迄今数十年;道荫群生,德播遐迩。虽身居连镇而心无日不思剃发之精蓝耳。于顺治十四年三月十五日,诸山名刹及阖蓝法乳恭请入山住持院事,由是仰视殿貌将危,金容改色,即出衬资数百两,欲为一新,聊尽报本之诚。未几而安逝焉,遗嘱其徒昱光。昱光督工营修,三年而告成。大慈延寿宝殿、牌楼、棚楼、风水楼,翻修天王殿、伽蓝、祖师殿、钟鼓二楼等,辉辉煌煌,巍巍堂堂,较诸往昔殊称改观。昱光道兄又慨发弘愿,惟冀其师悟无生忍、八不退地,更祈自身康泰,福寿弥增,竭出己囊三佰两,助重修转轮藏阁之费。兹欲立碑以记其事,乞余一言,永垂不朽。呜呼!昱光道兄不惟能继师志,而且善廓其师之愿焉。故乐述其始末,用镌诸石。俾世世观旨,知吾辈亦有报本之能,继志之考。讵徒日为时流,泛泛修补之功德耶。
  本寺耆宿海簿、海鳌等,古越沙门明源撰文,碑楼寺沙门性悟书,塔院寺住持海深兼修龙飞立石。
  康熙二十八年岁次己巳孟秋谷旦
  真休释正秀撰并书碑
  佛之有住于此,吾不得而知也。佛之无住于此,吾不得而知也。吾之信佛者,以其灵迹之显耀,照人耳目。自凡夫以及儒士,皆有所指示,而口之所传不复湮没也。嘉庆二年八月望前,以公务来山,舍于塔院寺。僧续院论及是塔日:“释迦舍利塔高二十一丈,周四十八丈,於乾隆四十六年六月八日夜间通彻放光,如空中琉璃点烛然,远近人见,均骇异感敬有加礼焉。其东院文殊发塔高三丈,周围五丈,於乾隆五十四年十月五日围楼发塔被火化为红朱。越三日,俾复旧观,如经新砌,若非圣迹昭著,过化存神,其能发其花而其贯乎!”夫窣堵渡海化迹有因,野火烧围,鸡头树绩。其灵化于前者,皆有考据。而通彻光明,历劫不劫,如二者诚有足志也。续院请书于石,因勒数言,以记显迹云。
  大清嘉庆三年六月吉日
  知台县事任会纷记
  五台山塔院寺住持僧续院 立
  山海楼匾记
  余于乾隆四十八年童稚来寺时,见有东围楼一座,十几间;青龙大楼一座,高五层。于五十四年被灾,燃于火。几经目击,无不心伤。历经四十余年,余日夜忧思,粗衣厉食,同众苦志,齿积微薄,仍将青龙大楼照式重修,楼顶易为明台高阁。动工于道光丁亥三月,告竣戌子中秋八月。非己力所能为也,而实赖大众担砖运石辛勒之力。今将始末勒石,以志不朽云。
  塔院寺僧人名字略
  道光八年中秋八月吉日
  塔院寺住持僧昌乐立铭
  郡王布施功德碑
  神何由而灵乎?以诚灵耳。诚何由而输乎?以赀输耳。五台山塔院寺,实文殊菩萨藏舍利之区也。其发光之灿烂,凡过往者无不瞻仰焉。癸丑之春,有郡王者发菩提之心,施银三百,以为永远香灯之资。僧等不敢隐瞒,谨勒诸石,以志不朽。
  大清咸丰三年榴月 立
  重修塔院寺舍利宝塔碑文
  尝闻宝塔始建于阿育王,累朝多有增补,或发国帑,或出檀越,或高僧募化,碑文信载,兹不颂引。自我仁宗睿皇帝幸山修葺之后,至今大规虽然无废,奈风雨渐渐剥蚀,於同治戊辰冬,有西唢呢和硕统领大王爷印纳木吉力王庆歌幸临五台进香塔前,睹此荒废,慨发大愿,重修宝塔。先捐己俸银贰千两以为开工之费,又纠阖各和硕王公、贝勒、士庶、民人各捐净资以助其工。于是激其番汉僧俗,或启发心之元,或施外口之力,数年之内,宝塔一新。共费黄金壹万余两,皆出信士。事虽如是,然无纲领,难张纲目。谚云:“一人领善,万人修福。”信然哉。工竣之后,寺僧歌颂胡王爷之德,取为上祝国厘,下祈民丰,实我山门之护法也。于是感恩无报,为此刻石,以志其德云尔。
  大清同治八年孟冬月吉 立
  光绪十三年四月八日重镌谷旦 立
  南无阿弥陀佛
  扎印班第大呼图门徒曲记大喇嘛,法号各罗僧东都巴,上山寓本寺。夜睹五色毫光,从大殿内发起,绕塔数匝而散。为此有感,愿捐白银五佰两、骆驼四只、蒙古包壹顶,将大殿照式彩画,并金装佛像,奉献佛袍一领,补修大塔上小铜转轮藏三十几位,以为上答佛恩,下资冥福。工竣寺僧泐诸贞珉,以垂不朽云尔。
  时大清光绪十三年清和月旦
  铁笔匠侯光泰等镌
  画匠朱连贵等.
  水 远
  特授五台县正堂、加二级纪录四次高为勒石晓谕永远裁免事:
  。照得台山六月庙会期间带差役人等,前往稽查弹压,所需食甩等项,昔皆各路支办。会完之日,风闻该总约等,将一切花费按户分摊,其中难保不藉端苛派,贻累商民,今拟概行裁免。此后所需食用等项,本县俱照市价,自行采买,公平交易,毋庸民间摊派分文。诚恐奸徒渔利,仍不免有影射索扰情事,合亟勒石示禁!
  为此示仰,台怀总约,约总乡甲暨僧俗人等,一体知悉。自示之后,务各遵照办理。该总约等不得再行摊派,索扰商民。倘有不遵,许商民等指名禀案,以凭讯明究办。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右仰通知
  大清光绪十三年六月一日示告
  示押 实刊公馆
  水 垂
  巡抚部院刚批,据该县禀覆:卑县并无行户供支锡铁,并将裁免过各行户支应盐、酒、马匹等项缘由,蒙批。据禀该县并无行户支备锡铁等情事,均系自行价买,且查明从前各行户有支应各项规例,尤为锁屑病民。现已一并裁尽,并出示勒石,永远禁革等情。该县仍应随时严禁书役、总约人等,无许需素。倘有私行派累情事,立即照例惩办,以免贻害民生。
  切切仰布政司转饬遵照徼等因到司,‘蒙此合行扎知。
  为此,扎仰该县即便遵照,毋违此扎。
  右仰通知
  大清光绪十七年二月谷旦 立
  实刊公馆,遵照施行。
  永远流芳
  哈拉哈筛脑印哀莫个扎萨贴勒贡鸡力个台几叭力旦奴和硕故虎必力干曲尔记云,路架莫素名下发心施舍白银壹仟八百两整,命工将我佛舍利宝塔洗刷新鲜,天人共喜,僧等恐年远无传,勒石永垂不朽云尔。
  大清光绪二十年谷旦
  塔院寺碑文
  尝闻善始者必得善终,善作者必能善成。有本寺仁谦,号宏济,年近六旬,精神矍铄,克勤克俭,上承先人之遗业,下续屡积之余资,一生依赖皆系常住慈悲。自愧夕阳晚照,余晖无几,但恐嗣出不肖,任意挥霍非为,诚为可惜。虽在冥冥之中,心总不安。率徒圣佑,经通常住、大众共同商议,於七月十六日另加水陆道场一日。每遍殿毕,祖堂送疏焰口一坛,祖堂另与永安堂下添写牌疏各四,饮食供器,照旧办理。同人交常住银五百两,作为永远办理需用。只恐年深日久,后进人等紊乱前规,辜负先人举动志意。恐后湮没,泐石永垂。
  大清宣统三年南吕月朔日谷旦
  重修宝塔碑记
  原夫释迦如来佛者,净法界身,本无出没,大慈愿力,出现受生,从兜率而降王宫,舍大宝而济苍生。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八日,示寂于穆王五十二午二:月十五日。历春秋七旬有九,落发五十年,分身无量,渡脱众生。涅槃之后,有大护法阿育王者,神通广大,威力叵测,能驱使鬼神,护佛舍利,虔诚供养,创造宝塔八万四千座,震旦此处为其一也。
  塔因山灵,寺依塔名,历周、秦、汉、晋、宋、齐、梁、陈、隋、唐、梁、唐、晋、汉、周、宋、元、明、清十有九朝,二千九百余年。灵感随缘,道力不衰,塔上祥光不时发现,真佛之精灵常住而不昧。兹恐大地蒙蒙,众生无所归趣耳。经历年久,废兴葺补,实难枚举。傥值颓废,举动非轻,诚清凉山中第一伟工也!噫!成大事者,不辞其艰辛,劳瘁跋涉,为难还得其时会相遇之机缘,相发而能成其事、随其欲。不然,虽有其人,遭逢不时,一生坎坷。如完增、谊勃等辈,虽出于世,亦不能展真经纶济世之略,休于岩阿之下,抱屈终身,虚度人生,诚为可惜。于大清光绪六年,住持登公和尚,募化十方,诸大檀越布施整修一次,加刊碑碣,列注高名。复于二十年,住持铸公和尚,主席寺事,幸遇有哈拉汉施主云路嘉木素来山进香,见此工程颓废。虽是蒙人语言,想别心印相同。诚心发现银一千八百两,独担此任,得整修理。后于三十年,住持建公和尚,充任斯职,亦遇机缘,如花发现,应感良缘,又值大库伦施主圪楞补踢木济等,到山还愿。经行宝塔之下,见工程之巍峨,又被风雨侵剥。慨然发愿,资力不足,愿施银一千两。常住办理檀越功德,重于须弥三公之心,真负灵山遗嘱之意。
  法法相续,代代相传,华夷众生,福有所归。精灵赫赫,遗迹不泯。德播千秋,绩垂万古。以为后人积福积善之模范!永作清凉之壮观!梗概略述,永勒精蓝,不朽云尔。
  大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桂月
  住持仁铸吉 立
  功 德
  尝闻老君言日:“世界有三不朽之事,日德、日言、日功。”人皆知之,能言而不能行者多矣。有代县金盘村廷相李君者,年已七旬有余,身体甚是康健,自幼在山贸易,慷慨好施之人也。前德庆昌息业之时,所有外歉银两归债以后,东夥分披。李君应分到塔院寺常住温布所短货银壹佰零七两贰钱五分,十余年来未曾归给。念其与常住过往现在诸师处之相善相宜,情愿将此银一并与常住作为布施功德,每年於二月十九日常住念经之时,坛内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牌位三尊,但愿老者延年益寿,子孙瓜瓞。恐年深日久,常住管事不时更易,如有遗失,辜负前心。为此立石,以继永远岁月云尔。
  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仲春之月上浣旦 立
  施助钜资买产念经功德碑序
  好善之谓仁,乐施之谓勇。有好善之心而无乐施之愿者,乌足以树无量之功德而止於至善之道也。本寺退居方丈慈浴佑公和尚,自幼祝发,朝夕焚修,克勤克俭,屡积余资,迄今年近古稀,辄念素食常住,无表寸心,就於民国十九年腊月,慨然交与常住银洋三仟伍自‘圆,以为每年四月十五念经一日,早品咒,午前后拜礼大悲宝忏,中午设斋供众,晚分没放焰口一坛,饮食供器三桌,祖堂另加,永公堂下添写牌疏各四,以便随佛事而送疏焉。夫如是之普结善缘,利济有情,可谓好善而又能乐施者矣。然而佑公好善之诚益有不容己者耳,旋于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交到常住现银洋壹万壹仟六百余圆,除与常住置买东瓦厂全庄一处,正价现洋玖仟圆,税契洋壹仟壹佰余圆,所余壹仟四百玖拾余圆,作为每年二月二十七日前殿点灯、大塔殿念经之资。纵需款钜多,而能摅其蓄积以偿平生之愿都耳。苟非夙具善根福德,得悟真智妙慧,讵能乐施如是乎!是知鸠财聚资,其心不足为荣,衣锦味浓,其心不足为贵,而此积德累功,修因证果,为其心之所不容少懈。所渭为法於禅林,可旌於名山者,非幸也,宜也。第恐代远年湮,管事人等屡载更换,以致佑公平生之愿或有湮没而不彰耳。是以泐诸贞珉,用垂永久云尔。
  显通寺衲子照瑰谨撰,常明镜出。
  石匠侯秋祥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仲春
  塔院寺住持仁义谷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