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宗鏡錄》中禪宗資料之意義與開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何照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就近世之禪學文獻研究而言,日本學界有其重要貢獻,譬如日本著名禪學史研究者宇井伯壽、關口真大、柳田聖山等人幾部有關禪學史之研究論著,至今仍為禪學研究者所重視,而像日本駒澤大學出版的《慧能研究》[1]、田中良昭等人合著的《敦煌佛典と禪》[2],也仍是研究禪學乃至佛學研究者的重要參考著作。日本篤實細密的文獻考察工作,常能很早就發現某些禪門文獻的重要性。
  相較於漢語學界對永明延壽百卷《宗鏡錄》之陌生,早在1939,日本禪學著名史家宇井伯壽在其所著《禪宗史研究》,就已分別利用《宗鏡錄》內的資料,與其他禪宗典籍所載,從事對比研究的工作,譬如該書中所提出、有關二入四行中「理入說」之作者問題。[3]宇井氏也曾將《宗鏡錄》卷97與《少室逸書》第一篇所載錄者,進行對比,而明確指出《宗鏡錄》卷97的「第二祖可大師雲:凡夫謂古異今……」這段,應爲第二祖慧可大師的話語。[4]到了1941年,宇井氏在所出版的《第二禪宗史研究》裡,更加具體而明確地呼籲學界:「《宗鏡錄》中引用古來諸禪德之語,因為其記載已經成為史料了,所以對於研究禪宗歷史而言,此書已經不可或缺。」[5]
  然而,逾八十萬字、百卷之數的《宗鏡錄》,到底收錄了多少禪宗史料?且具有怎樣的珍貴性呢?1964年另一位日本著名禪學史家關口真大,也在其《禪宗思想史》書裡,明確說到:「在現存文獻之中,提供最多牛頭禪相關資料的是延壽的撰述。在《宗鏡錄》、《萬善同歸集》等典籍中」。比如牛頭法融的《絕觀論》、《法華名相》、《心銘》、《淨名私記》、遺則的《無生義》、《還源集》、雲居智的《心境不二篇》,此外還有牛頭慧忠、安國玄挺、西京崇慧等人的法語,都可見到《宗鏡錄》中為數不少的引用。[6]另外筆者也發現,在《宗鏡錄》第一卷已經承認牛頭五祖之說。[7]當代高僧印順法師認為牛頭乃為「東夏之達摩」,不過,對於牛頭的法脈或其禪法,乃至於其個人去向等問題,卻始終受限於文獻之不足徵,而未能有較大的突破,因此也影響學者對於中國禪宗發展史無法有更深層的認識。隋代、唐初曾經風行一時的牛頭宗,真的已經亡無朕跡了嗎?答案如「是」,那是為了什麼?假使是「否」,那麼,已經失去祖統的牛頭宗禪法,它又以怎樣的意義形態存活在禪宗史或禪思想史之內呢?筆者目前執行中,以「牛頭宗與早期石頭宗的思想異同及其歷史意義」(NSC92–2411–H–239–003)為題的92年度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雖曾經親自前往南京城外牛首山,實地進行田野調查的研究活動,然而,所見的當地禪教,卻已多摻入了其他法門,純粹的牛頭禪法早已如煙飛散,未被保留。如今見於《宗鏡錄》的記載,却保留有最多的牛頭禪資料,因此,學者如果能夠善加運用《宗鏡錄》裡的禪宗文獻,相信對於日後進探牛頭禪法,乃至對於中國禪學之研究與認識,都當有相當的推進作用。
  此外,洪州宗曾被荷澤弟子宗密(780~841)批爲旁出,而荷澤宗才是曹溪禪法的真傳。不過,歷史現象却是:荷澤宗急速衰微,而洪州宗則日益興盛,且法脈源遠流長,儼然成爲曹溪法脉之正統。這個現象的背後,究竟反映了怎樣的內容與意義呢?洪州禪法究竟有什麼優越的特質,使它得以如此廣被世人所接受?而對洪州馬祖道一(709~788)禪法的認定,學者之間向來持有不同的觀點,然則,到底怎樣才能更適切地瞭解洪州宗馬祖禪呢?由於歷來探討洪州宗馬祖禪法的研究,多圍繞《馬祖道一禪師廣錄》、《祖堂集》卷十四、《景德傳燈錄》卷六、卷二十八,以及《四家語錄》卷首和《古尊宿語錄》卷一等文獻內容而展開,但是,在這些文記中,除了在馬祖與諸多弟子之問答機緣方面,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之外,內容可謂幾乎雷同;因此,所得成果也多未能顯出它的特殊價值所在。相對於此,1968年日本著名禪學研究者柳田聖山,則在其所發表的〈馬祖禪的諸問題〉一文中,另能指出《宗鏡錄》所收洪州宗禪教語句,除包含上述諸書所集錄的資料外,還錄有被《祖堂集》、《景德傳燈錄》等書所錄之前的更早資料。[8]其後,在1984年,現為日本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所長的沖本克己,更呼應柳田聖山的看法,而認爲有關馬祖道一的語錄,有些部分乃「非根據《宗鏡錄》補足不可」[9]。
  在上述的背景之下,申請人在2004年11月2日至5日,遠赴江西馬祖道場,參加紀念寶峰禪寺建寺1250周年暨「海峽兩岸馬祖道一與禪宗文化學術研討會」時,雖然也發表了〈法統之爭──荷澤、洪州禪法之考察〉,但也同時發現與會論文也仍自限於舊有文獻,而很難有所突破,所以乃更思及:如果在運用舊有文獻的基礎上,另外還能參照《宗鏡錄》裡的馬祖語錄,則相信對馬祖道一或洪州宗禪法之認識,也將會更加完備及正確。
  日本學者,除了前述諸位的著作中,已經明白宣告運用《宗鏡錄》中禪宗資料的重要意義之外,當地相關學者,譬如駒澤大學的石井修道、木村清孝等,也都各自開過與《宗鏡錄》相關之課程。至於漢語學界,近年來,也開始有人提醒注意《宗鏡錄》內禪宗資料的價值。例如冉雲華教授在《永明延壽》一書中,就曾說道:「《宗鏡錄》中所引禪宗人士的著作,達一百種之多,想要把這些資料清理出來,非專書無以奏功。……探測延壽的禪思想,以及他如何將禪宗各派的矛盾論點,匯入統一的百科全書理論體系。」[10]冉先生又表示:「尤其是從九十七卷起,所引用的唐代及早期的禪語錄,非常珍貴,因爲那些是早期禪宗語錄,有的佚數,有的被後人竄改,有的作者姓名不一,在這種情形下,《宗鏡錄?引證章》所保留的唐代禪師語錄,就成爲研究宋代以前禪宗歷史、文獻及教義的重要資料。」[11]
  此外,冉雲華先生在〈禪宗「見性」思想〉一文,也曾提到:「較《景德傳燈錄》成書早四十年的《宗鏡錄》,已有二十七祖為般若多羅的說法 。何况敦煌出土的殘卷︰《祖師傳教西天廿八祖唐來六祖》,所記的『西天』祖師,第二十七位也是『般若波羅東天竺國人』,與《宗鏡錄》所記的般若多羅,只有一個『多』字,寫成『波』字相異而已。 由此可見,《宗鏡錄》所說的第二十七祖,可能別有所據。……延壽博學多聞,在《宗鏡錄》中,廣引經論雜錄數百種,自己並沒有改造禪史的痕跡。因此我們可以推定,『波羅提尊者』的『見性』之說,一定在某一晚唐五代的著作中提到,所以延壽才在書中引用此說。從『見性』思想的內涵上講,波羅提所講的『性在作用』,正好與江西禪法所言︰『起心動念,彈指動目,所作所爲,皆是佛性全體之用,更無別用』的理論一致。」[12]凡此,莫不一再證明引用《宗鏡錄》所存禪宗資料的重要作用及價值。
  就在2004年11月中旬,於杭州市所召開的「第二届吳越佛教文化與學術研討會暨紀念永明延壽大師誕辰一千一百周年」會議上,日本花園大學國際禪學研究所所長沖本克己又再次呼籲:「《宗鏡錄》中有許多引用文獻,作為研究古代資料的寶庫,其利用價值得到了高度重視。其中,禪宗文獻的引用也很豐富。……本論的目的是確認《宗鏡錄》中引用文獻的準確度,同時,明確引用文獻而得以澄清的中國禪宗史上的新問題。……《宗鏡錄》成立時期稍晚,但其中的資料年代較早,且資料的利用價值很高。鑒此,《宗鏡錄》中引用資料的來源為何?是否有必要補充修改以往的禪宗史,這些都是今後的課題。」[13]
  筆者引證上述國內外學者的論述,已經很清楚地指出《宗鏡錄》百卷之中,其實蘊含極爲珍貴的禪宗文獻資料。然而,由於這些資料長久以來比較不受到重視,因此,諸多學者莫不一致認爲:如果能夠好好地把其中的資料,蒐整、歸類與分析,相信會對禪思想史乃至於禪宗史之研究,產生極大的助益。由此,更加促動筆者以《宗鏡錄》的禪宗資料為對象,而想展開將之蒐整、彙編成書的研究意願。
  筆者在將《宗鏡錄》一百卷中的禪宗資料完全整理、彙編成書的工作基礎之上,在三年為期的研究時程裡,主要還想達到以下的目的:
  1、在將《宗鏡錄》每卷所錄禪宗資料詳細分析、整理之際,將繼續以往的研究課題,亦即根據《宗鏡錄》所載的牛頭宗禪教及馬祖禪法等資料,展開深化與豐富成果的研究工作,而分別提出一篇論文。
  2、其次,乃是要拿《宗鏡錄》中的禪宗資料,同其他禪宗文獻,譬如早期敦煌禪籍、《祖堂集》與《景德傳燈錄》等,進行比對研究的工作,以便探討它們在有關早期禪教記錄方面的異同、關係。
  雖然,日本學者已曾對早期敦煌禪籍、《祖堂集》和《景德傳燈錄》等書做出豐碩的成果,帶入成書時間介於《祖堂集》(954)與《景德傳燈錄》(1004)之間的《宗鏡錄》(961),來進來比較研究,無論如何,還是做得相當不够。由於《宗鏡錄》,與《祖堂集》、《景德傳燈錄》等書所載資料的不同,除了能夠反映三書編者在觀點、立場上的不同之外,也還將反映其各自時代、文化乃至地區背景之間的差異,所以,如果能够展開這方面的工作,將是一項深具價值和意義的事。
  3、此外,現代歷史學理論表明,關於歷史書寫的方式,已經不只是屬於形式上的意義,它本身也會影響到所述歷史的「內容」。因此,本計畫期終,還想就《宗鏡錄》,與《祖堂集》、《景德傳燈錄》等禪門文獻的書寫方式,進行比論異同的研究工作,亦即將運用系譜學、新文化史等研究方法,探討永明延壽編撰《宗鏡錄》時的敘述方式,發掘其資料取捨詳略不同,以及評論偏重不同所反映出的觀點立場及思想傾向,進探不同立場與傾向所撰的禪史,到底會有怎樣的意義差異。而在討論的過程,也會觸及永明延壽當時所處的吳越地區的佛教背景問題,以便展開其進行系譜學意義的分析。
  相關文獻評述舉隅
  (1)冉雲華,《永明延壽》,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初版。
  冉先生的這本著作,是漢語學界第一本論述《永明延壽》也是迄今為止對永明延壽論述得最完整的專書。冉先生首現在〈自序〉中說到中、日、韓雖有不少學者撰述有關《宗鏡錄》的作品,然而這類撰述如果不是抄要,就是原書的提綱,全屬於學問上的工作,思想上沒有發展。他並從世界哲學的宏觀角度看,延壽的《宗鏡錄》都到達世界哲學的最高水平,可惜歐洲文字少有這方面的介紹,故鮮為外國人士所注目。
  本書討論結果發現永明延壽的禪學是從「佛語心為宗」出發,主張「即心是佛」,又採用了荷澤禪「靈知不昧」的提法,詮釋禪心。另外本書也有專門章節舉例討論牛頭、洪州、荷澤的禪法,對本計劃的執行,可說是相當具有啟發的一本專著。
  (2)釋恆清,〈永明的襌融合思想〉,刊載於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 v.10 n.1,1987。
  恆清法師於1984年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The Ch’an-Pure Land Syncretism In China :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Yung-Ming Yen-Shou”。而本篇論文文旨在探討永明延壽禪師所主張的禪淨融合思想.。中國佛教自唐末以降,幾乎為禪宗和淨土宗的天下,而禪淨融合和雙修更匯成佛教主流.,其大力提倡而集大成者是唐末五代時的永明延壽禪師. 他在百卷的巨著《宗鏡錄》中,大談禪教的互攝,在《萬善同歸集》中,更細論禪淨雙修的必要. 永明的生平,思想,及造成他的思想之時代社會政治背景等等,皆為解禪淨融合的重點。
  作者認為雖然永明的會通思想,使禪宗和淨土宗多少失去其各自突出的特性,但他的主張卻很能契合中國傳統融通思想,故產生很大的影響。
  (3)王翠玲,〈永明延壽的禪宗觀——特別以「以心為宗,和會諸宗」為論述中心〉,收錄於《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47卷第1號,頁307~310,1998。
  本文是迄今為止專門探討永明延壽的禪宗觀的正式發表的唯一文章,特別從「以心為宗,和會諸宗」的角度加以論述。文中論述永明延壽雖然受到宗密(780~840)對禪宗分類的影響,但是另一方面他也以自己的宗教體驗作基礎,而提出新的內涵,並確立其個人的思想特色。
  (4)王翠玲,〈永明延壽的思想——禪宗觀〉,收錄於《永明延壽的研究——以《宗鏡錄》為中心》,頁245~286,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博士論文,2000。
  本文是作者博士論文的一章節,其中論述了永明延壽的教判內涵和他的教禪一致說,並言及延壽試圖對禪宗賦予歷史地位。也另外專節從「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等主題討論延壽的宗派意識,又就「過去七佛說」、「西天28祖說」、「東土六祖說」等論述禪宗之法統說。
  (5)王開府,〈《宗鏡錄》中的洞山禪師偈頌〉,《法光》第74期,1995。
  本文能注意到《宗鏡錄》中的洞山禪師偈誦,是非常珍貴的。然而,王教授忽略了延壽另記載有「新豐价和尚」之語,而「新豐价和尚」之語除了見載於《宗鏡錄》卷6(《大正藏》48冊, 448頁上23~25行)之外,也有數則載錄於延壽的另一名著《註心賦》,如:《註心賦》卷1(《卍續藏》111冊,33頁下14~15)、《註心賦》卷1(《卍續藏》111冊,38頁上4~5)等等。這些珍貴的記載也應綜合討論,方能較為全面地理解曹洞宗開祖洞山良价(807~869)的思想,而減少掛一漏萬之憾。
  (筆者案:筆者先前之研究多著重於《壇經》及早期禪宗史之研究,對於永明延壽大師提倡『禪淨合一』之說,心中常存著一份好奇。感謝【第二屆吳越佛教文化與社會學術研討會暨紀念永明延壽大師誕辰-一千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給予筆者與會學習之機緣。回台後,更獲得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智學法師之指點,而嘗試撰寫此篇小文,作為日後研究之開端,對此所有善緣,筆者心中一併致上最真摯的感恩!)
  作者何照清博士,國立聯合大學(台湾)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1]駒澤大學禪宗史研究會編著:《慧能研究—慧能の傳記に關する基礎的研究》,(東京,株式會所大修館書店, 1978年(昭和53年))。
  [2]篠原壽雄、田中良昭編,《敦煌佛典と禪》,(東京:大東出版社,1990年)。
  [3] 宇井伯壽,《禪宗史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39年12月一刷,1942年12月二刷)之第15頁、50頁、75頁、123頁、306頁、352頁等處) 。【按:《宗鏡錄》將「二入四行說」的作者,列名為伏陀禪師。】
  [4] 同注3
  [5] 宇井伯壽,《第二禪宗史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41年11月一刷),頁181/。
  [6] 關口真大在《禪宗思想史》(東京:山喜房,1964年初版;1966年三版)。
  [7] 《宗鏡錄》卷一云:「五祖下莊嚴大師,一生示徒,唯舉《維摩經》寶積長者讚佛頌末四句云…『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達諸法相無罣礙,稽首如空無。』」足見《宗鏡錄》承認牛頭五祖之說。詳見《大正藏》,第48冊,頁419上。
  [8] 柳田聖山,〈馬祖禪的諸問題〉,刊載於《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17卷第1號,頁33~41,1968年12月)。所譯此段中文,見第39頁。
  [9] 沖本克己,〈關於《馬祖語錄》〉,刊載於《花園大學研究紀要》第15號,1984年,頁25~5。所譯此段中文,見第29頁。
  [10] 冉雲華,《永明延壽》(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初版),頁66~67。
  [11] 冉雲華,《永明延壽》,頁56。
  [12] 冉雲華,〈禪宗「見性」思想發展與定型〉,刊載《中華佛學學報》第8期,頁59~73,1995年7月。
  [13] 沖本克己,〈《宗鏡錄》的資料價值〉(提要),收錄於「第二屆吳越佛教文化與學術研討會暨紀念永明延壽大師誕辰一千一百周年」《會議交流論文集》,頁21。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