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爱国护教>>正文内容

第三期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主题班会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正慈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第三期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主题班会的思考
  正慈法师
  2008年10月31日下午,第三期爱国宗教界人士研修班召开第一次班会,讨论的主题是《宗教界怎样回应当今社会》。关于此论题,我以为宗教界需要从三个方面积极回应,即注意理顺宗教与政府、政府与宗教、宗教与发展等三者的关系,并深入践行。
  一、理顺宗教界与政府的关系
  作为一个佛教界的人士,对此,我是从佛教的角度而言的。长期以来,佛教的和平、宽容、慈悲、平等的理念,无论是从言行思维上,还是对人生、对世界的观点和看法上,都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国人,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政府对于佛教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这已经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
  那么,对于佛教界来说,应当如何理顺佛教界与政府的关系,才能更进一步地发挥好佛教界的作用呢?我以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各级佛协和各寺院的僧尼,应当自觉地接受各级政府有关宗教事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并将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使宗教活动和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都能依照国法行事。
  2、宗教界人士要学法、懂法,要明了宗教作为社会事务的一部分,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的权益也只能通过法律来保障和体现。只有如此,宗教界人士才能在政府的指导下,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标准,做好自己的工作。
  3、宗教界人士要自觉地做到让宗教活动和宗教行为符合《宗教事务条例》的规范要求,形成一种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的守法习惯,在充分按照宗教仪轨处理教务的同时,高度重视遵守《宗教事务条例》,以促进宗教活动的合法,合乎社会道德规范,进而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理顺政府与宗教界的关系
  我认为,政府部门作为宗教政策的执行者,在任用宗教事务部门的领导干部方面,应当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才能有利于宗教的良好发展。但是,在地方干部制度轮换频繁的今天,经常会出现领导干部更换较快的现象,而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则经常是一人一个作法,有的领导不愿多事,有的领导却又喜欢做事,这样一来,既导致我们有时有些应接不暇,也常让人无所适从,有时甚至连公共卫生方面的要求都得去适应领导们的想法,令人很是有些无奈。长期以往,对于地方佛教的长远发展肯定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以为,作为政府部门,应在制定宏观持续的宗教政策法规,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引导佛教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下功夫,以使佛教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与此同时,还希望政府领导的干部在行使行政权利时,不可感情用事,要尊重佛教界人士的信仰,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一些从事宗教工作的领导干部,由于他们最初并不是从事宗教工作的,对于宗教知识知之不多,同时,由于过去长期从事领导工作,养成了一些习惯,使之在从事宗教工作后还是容易沿袭过去的老习惯,从而导致相互之间容易产生不解和误会,长此以往,对于政府领导的权威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既影响党和政府在宗教界的良好声望和影响力,也不利于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希望政府加强对从事宗教工作的领导干部的培养力度,加强他们对国法国策和宗教政策的培训,因为有了一个好的班子,一个良好的团队,带了一个好头的话,何愁宗教界不稳定。另一方面,如果政府领导能够真正多关注宗教界的感受,为他们多办实事,排忧解难,创造出一个宽松的良好环境,培养出一批热心宗教事业、造诣深厚、学术一流的大师级宗教交流人才和从事于译经、外语的人才,那么,就一定能够促进宗教事业的蓬勃发展。我想台湾的佛光山可以做到这一点,大陆有什么不可以。关键还是要党和政府能够真正对宗教界的复兴,给予应有的支持和关注。只要政府重视,相信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三是理顺宗教界发展与机遇的关系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文明的发达和精神家园的贫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于以净化人心为已责的宗教界来说,可以说是重担在肩。毫无疑问,社会的发展既为宗教界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向宗教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宗教界如何冷静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给时代一个最好的回应,即是对宗教界觉醒意识的一次检验,同时也是对宗教界智慧的一次考验。
  在此形势下,我认为我们佛教界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开创中国佛教的新局面。
  第一、认清中国佛教存在和发展的环境、空间,把握时代的潮流和脉搏,并对世界环境和形势、中国的国情、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以及中国当代佛教及其他各大宗教现状、信仰佛教和不信仰佛教的民众生活和思想动态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推动佛教与时俱进。
  第二、倡导和弘扬人间佛教积极进取的思想,并将此作为新世纪中国佛教的基本使命之一,在深入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和丰富人间佛教的理论,以使佛教更加贴近人生,从而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进一步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佛教自身建设得如何,四众素质的高低,都关系着佛教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佛教的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特别是抓好道风建设和人才建设这两项工作,是我们永远不可松懈的一个课题!
  第四、加强佛教文化建设,提高佛教自身的文化品位。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中国佛教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把世俗与神圣融入于相依共存的缘起世界里,给人类留下了伟大的文化遗产。因此,在当今的社会里,加强佛教文化建设,再塑佛教的全新风貌,既是佛教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是佛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寻求新的自我定位的一项重要任务。
  总之,只有理顺了各方的关系,我们的宗教事业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一往无前,锐意进取。
  2008年11月4日 正慈写于立新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