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展望二十一世紀的宗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雷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國在二十一世紀最需要的是什麽?就經濟、政治、精神三大層面而言:一是財富,二是正義,三是天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無疑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君子罕言利的時代畢竟過去了。然而,君子愛財還需取之有道,不能把國庫和大多數人的錢裝到少數人的口袋中去。這個“道”,既包括世俗社會的法律、道德,也包括超越世間的宗教。宗教講的是天理良心,它是維護社會正義最重要的精神資源之一,也是評判社會財富獲得和流向的重要價值尺度。
中國在二十世紀曾有過一個“無法無天”的時代。走出“無法無天”狀態,是歷史交給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使命。就社會的政經改革而言,可以“摸著石頭過河”,但對個人的立身處世而言,我們必須擡頭向天。人類在精神深處從來也沒放棄過回歸自然、回歸本真、回歸永恒的要求。宗教主要是在情感和意志上,對有限個人的存在性缺陷所作的彌補和超越,是對人類和世界命運的終極關懷。它對個人提供安身立命之處,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對社會則提供了一種宣泄和解毒機制,對財富進行分流和再分配,維護著社會的安定和精神生態平衡。
超凡脫俗的宗教,畢竟存在於濁浪滾滾的紅塵社會。因此,一個悖論性的事實是:凡夫俗子們所犯有的所有毛病,制度性的宗教也同樣具有。當超越的宗教掌握了世俗的權柄,用教條裁判學術與政治,用火刑和戰爭翦滅異端時,人類擡頭向天的雙眼恰恰被遮蔽了!宗教管了不應由它來管的事情,因此才有“讓上帝歸於上帝,讓凱撒歸於凱撒”的呼喚。經過宗教改革,經過啓蒙運動,經過爲科學與民主而付出的奮鬥,政教分離和學教分離終於在二十世紀成爲全世界的主流。
上個世紀之交,德國哲學家尼采預言“上帝死了!”他說的是西方制度化的宗教在工業化進程中土崩瓦解,面臨著文化虛無主義的困境,故而人應對真善美價值重新評估。二十世紀的現代化過程,並沒有取消民衆對超越世界和神秘經驗的需求。恰恰相反,基於功利主義和利益取向的現代化運動,在使傳統的制度性宗教産生分化和重組的同時,它所産生的科學主義、物質主義等思潮,引發了新的宗教需求,從而促成新一輪的宗教復興運動。
縱觀當今天下,無論是宗教的世俗化運動,還是原教旨主義背景下的民族主義運動,在宗教的形式背後,往往是世俗社會的經濟利益和政治訴求。不管是宗教自身,還是世俗力量,借助宗教旗號去謀取政經利益(比如我們這裏一度非常時髦的口號:宗教搭台,經濟唱戲),事實證明是一把非常危險的雙刃劍:當世俗的政經利益染汙了宗教的神聖光環時,它會傷害到宗教自身,從而最終傷害全人類的利益。
無論是爲政、弘教、治學,目標都是爲了社會祥和、人民康樂、世界和平、人類進步。政教學三界互爲犄角,相互制衡,如此才能構成一個穩定的正三角。任何一方的畸輕畸重,都將造成人類社會的不幸。“法不歸位”的毛病,過去的宗教曾經犯過,學術與政治也未必能免“越位”之嫌:企圖用科學取代宗教,企圖用政治干預宗教和學術。其實,理性與信仰並不對立,它們各有所司,相互補充。信仰若無理性的提純,它將是盲目的;理性若無信仰的昇華,也將是褊狹的。人們反對的是邪惡的信仰,因爲它對社會造成了危害;人們厭惡的是虛僞的信仰,因爲它玷污了信仰的神聖意義。
基於以上分析,我對二十一世紀的宗教發展,謹提出以下五點看法:
一、重樹宗教的主體性和神聖性。 面對來自世俗主義和新興宗教這二個極端的衝擊,傳統宗教必然反求諸己,從原來僅僅滿足於在社會層圈和文化層圈中較爲淺層和表層的效應,回歸神聖的信仰根源。如果說宗教世俗化運動在二十世紀成爲主流,那麽可以說基要主義將成爲二十一世紀宗教的主流。傳統宗教的修行道路,特別是東方宗教的內證體驗,將會得到強調。在繼續推進宗教的社會適應和社會關懷功能同時,宗教的社會批判功能將會加強。
二、宗教思想在對話中和平競賽。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超越地域的藩籬,形成類似佛教“無盡緣起”的全球性文化。解決宗教與宗教之間、宗教與社會各種思想之間的矛盾,還會摻雜有武力爭鬥和政治干預,但更多的是訴諸思想上的對話。對話的前提,就是承認各種思想都含有真理性。宗教對話不是你死我活的取而代之,而是取長補短的相互共存。在世界走向一體化的過程中,佛教否定創世主及獨斷論神學、主張主體覺悟的學說,將會被更多的知識份子所認同,從而在信仰市場中取得更大的份額。
三、宗教組織將趨於社區化、小群化。 在現代化進程中,將會形成一大批擁有恒産、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強調主體性的階層。原來在封建社會中形成的教階制度,現代社會中同政治結合過分緊密的宗教團體,都將趨於衰落。在可見的將來,中國或許也可能興起連鎖店式的超級宗教組織,但更多的將是社會福利性的、社區俱樂部式的、類似基金會的社團組織。與居住社區平行發展的,網路宗教社區也將以現在無法想像的規模發展。在資訊化時代,原來需要凝聚鉅額宗教經濟所從事的社會活動和文教事業,將成爲全人類共用的公共資源,或委託專業人士代理。宗教將越來越多地回歸精神領域,真正在情感和意志層面上成爲個人的私事。
四、新興宗教與邪教道門仍將相繼登場。 即使二十一世紀解決了“克隆人”、“換頭術”、“人造器官移植”等醫學問題,仍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死亡問題。如果傳統的制度性宗教不談或喪失了處理、溝通神秘經驗或彼岸世界的能力,無法滿足民衆的精神追求,新興宗教必然應運而生,填補傳統宗教留下的信仰真空。但新興宗教本身在現代化社會中也不能免俗,往往帶有“速食宗教”的色彩,與衆生“貪”、“懶”的習性相應。衆多邪教道門相繼登場,群魔亂舞,仍將成爲二十一世紀的一大景觀。
五、政治、宗教、學術三者關係趨於合理。 宗教與學術,本質上是理想主義的。而理想主義是我們這個急功近利的現代化社會的淨化劑。宗教在信仰、社會、文化三大層圈中向信仰核心複歸的傾向,反映了在政治、宗教、學術三極關係中,重樹宗教主體性的社會訴求。在重塑宗教主體性和修證精神的進程中,知識份子獨立不倚的誠實研究,將會對宗教的發展,起到一種類似民主政治的監督和制衡作用。在一個經濟小康、政治民主、資訊開放、資源分享的現代中國,宗教應該無須再爲自己存在的必要性進行政治性的辯護,也無須再爲自身團體的生存進行生産自救式的經濟活動。如同教授、醫生、律師、政治家、企業家用自己的本門專業爲社會服務一樣,社會對宗教師的訴求也將聚焦爲:爲社會的淨化,爲衆生的精神拯救,提供專業性指導。
(刊于九華山佛學院院刊《甘露》2000年第2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