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广东现代尼众--佛门中的女人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立勤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真的很感恩佛的指引。佛给了我坚定的信念,我的脚终于踏上了坚实的石板路。以前却一直茫然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
  在中国南粤规模最大的尼众丛林之--千佛塔寺,一位出家仅八个月的年轻女尼如此袒露“新生”的喜悦。之前,她是一位崇尚唯美、爱读泰戈尔诗歌的英文翻译。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汉传佛教复兴的同时也带来了比丘尼众的不断增长。在南粤大大小小的尼众丛林中,大约二千五百名年轻女性落发为尼,成为“三宝”(即佛、法、僧)忠实的皈依者。
  近年,尼众丛林更出现有别于传统的趋势:大量来自中国城市和乡村的拥有更高知识学历的女性,不再因为逃避现实、遁世,而是出于对佛陀的虔心向往,出家修行;而尼众们也不再以封闭于高墙之内的苦修而是积极融入社会,担当“弘法利生”的佛家使命。
  “我听到了佛陀的召唤”
  “你能想像吗?出家前我出奇地爱美,我有二十条牛仔裤、四十双皮鞋...”在千佛塔寺的一间寮房(尼众宿舍),三十四岁的释耀坤法师(简称耀坤师)盘腿而坐,侃侃而谈。现在,僧衣、布鞋、佛珠,是她全部的“行头”。
  寮房里弥漫著淡淡的藏香。一床一几,配空调、电话和独立卫生间,享受的是“法师待遇”。房间里庄严而堂皇的佛堂引人注目,供奉著历代藏传佛教上师的照片。
  五年前,耀坤师从北京来到广东省梅州,在千佛塔寺落发为尼。“剃度之后,作为女人的很多内容便没有了,舍弃以前引以为荣的东西,那种痛苦犹如女人分娩。从做居士开始我就强行让自己变得灰头土脸。”对于这样的割舍,她说“值”,因为简单清修带来的“法喜充满”远远超越了那些外在的凡俗的所谓“快乐”。
  出家前她开过服装店,做过广告公司,并且有长达十年的写作经历,在朋友眼里,她是个特立独行、性情开朗的女人。
  “可是金钱、成功带来的快乐与所付出的努力相比,力量太小而且很容易消失。我的精神常常陷入苦闷,一直在寻找某种东西,可是又不知道那是什么,直到我接触了佛法。”偶然在北京法源寺听到的唱经声触动了她,“那一刻,我听到了佛陀的召唤,庄严而喜悦。”
  耀坤师欣喜皈依后的自己“冷静、安详”,渐渐去掉了对世间的执著。她在千佛塔的职责是教授《掌中解脱》、《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藏传佛教经典,并将之视为“终身学修的机会”。
  出家半年后,耀坤师的姐姐追随她,亦来此剃度,法号耀赞。父母为此伤心欲绝。而耀赞师的笑容亲和自然:“这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据寺内尼众说,在约有百多名尼众的千佛塔寺,姐妹出家的就有六对,而大学本科以上的知识女性占二十%以上。
  ?广东省一成尼众为女大学生
  “不同于上一代女众由于家贫或婚姻问题将佛门当作遁世的避难所,现在出于纯粹信仰而皈依佛门的知识女性明显增多,在出家女众中已达到二十%,她们多来自城市家庭,曾从事教师、演员和商务等白领职业。”广东省佛协调查表明。
  “抛弃优越的生活条件,经历几乎九死一生的挣扎,才得以皈依佛门,这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非信仰坚定者所不能坚持。”来去法师如是认为。
  广东省现有女众二千五百多人,大多来自外省,其中二十─三十五岁的尼众占八十%以上,初高中毕业的约占五十%,大学本科毕业的约占十%,与一九九○年代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
  一位从事佛教女性研究的学者表示:“与上一代比丘尼相比,当代女众自信心强,知识面广。自由‘参学’(云游四方,去不同寺院参禅修行)的经历使她们广学博闻,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真正发挥佛教的教化作用。”
  在千佛塔寺,常年活跃著一支义工队伍,与僧人共同参与寺院的诸种事务,如文艺演出、组织儿童读经活动等;寺里每年组织大型法会,向广大信众弘法;而且,尼众们常会组织去监狱、少管所讲经,以佛法感化“罪业之人”;寺院内设有慈济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八?二十七”广东梅州地区兴宁矿难发生后,寺内专为遇难矿工举办了大规模的超度法会,前来参与者逾千人。
  在这里,许多法师的名片上都印上了E-mail地址和QQ号。尼众们不仅使用手机、互联网,并用QQ发送图片、与外界交流,还可以练习瑜珈这样的时尚健身方式。年轻的女尼面对镜头会露出自然、大方的微笑,并坦然与记者交流、分享出家前后的种种感受。尽管现代化工具都被规定有限制地使用,但显然,她们的修行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青灯古卷。
  在她们眼里,“弘法利生”的佛家使命正体现在“让更多人过一个解脱的、幸福快乐的人生”。
  “佛门中的女人心”
  释耀一法师(简称耀一师)的桌上摆著一张出家前的照片,白衣,太阳帽,青春逼人;落发后的耀一师则身披袈裟,微笑中透出端庄。
  “美由心生,心灵美胜过容貌美。”耀一师说,从前爱穿白衣红衫,爱听二胡悲腔。而现在她更喜欢新生后的自己:冷静、智慧和达观。
  如何剥离对男女之情的贪爱?出乎意外的,接受采访的女众坦然面对了记者的提问。“男女爱不过是自我爱的攀升,通过持戒来保护自己从而产生习惯。同时修‘不净观’也能帮助自己摈弃对性的想象。”
  许多尼众亦坦承,尽管女性在持戒时具有天然优势,比如性格细腻、柔软,能更好地修持佛法强调的“慈悲心”,然而不可否认,由于性别差异,女众在修行中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女性的自恋和脆弱很容易成为修行的障碍。
  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大陆佛教女众的修行条件普遍较男众差,但总体学风、道风比男众好。这与女众信仰更坚定、自觉性更高有直接关系。“但不可否认,观念是造成女众修行困境的主要因素。”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时只有比丘,没有比丘尼,至今也只有汉传佛教中保留著比丘尼的修行制度。这就决定了相当一段时期内比丘尼在生活来源、管理上不能独立,依赖比丘来教化。尽管存在著生理和心理差别,但女众在修行理念、历程和“剃头染衣”(即舍弃美好装饰、过朴素生活)等方面和男众没有差别,并且,佛教规定比丘受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却达到三百四十八条,且有“八敬法”
  规定比丘尼必须恭敬比丘,这些戒律常常被视为女众地位低下的表现。
  多年关注尼众问题的来去法师认为,历史传统使女众错误地认知自身智力、能力上不如男性,习惯将自己列入“受保护者”行列,依赖感强。她将之概括为“佛门中的女人心”现象。同时,“修道女众罪业深重”的传统观念也束缚著女众思想。
  一种观念在大陆佛教界很有市场,即“佛法的学习与受教育程度没有必然联系,相反,有时还会因为受教育水平高形成‘所知障’妨碍对佛法的理解和吸收。”
  “大陆寺院有个不同寻常的现象: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的苦行就越严格,直接理由是为了破除她们的‘所知障’。”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的出家尼僧私下表示,当初在寺院剃度时,由于害怕不受欢迎,她在登记表格上填上了“初中”文化程度。
  一位佛教界人士指出,这种扎根佛教道场已久的“反智”倾向,误导了相当一部分修道尼众,造成以个人执见曲解佛法成为普遍现象,同时还助长了年轻的出家人不喜研习佛法,极易陷入盲信、浅化佛教的误区。
  ?尼众群体未得到足够重视
  一九七○年代末,经历十年“文革”的信仰断层后,一些大陆长老尼在极艰苦的条件下,节衣缩食创办尼众佛学院。中国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后,出家修行者亦越来越多。
  “但正法不兴、僧俗不分的现状有损现代尼众形象,给佛教正法的弘扬造成了一定障碍。当务之急是兴建正规的尼众丛林,组建大规模的比丘尼僧团,大力弘扬正信佛法。”一位佛教界人士指出。
  位于粤东的千佛塔寺的兴建,就改变了梅州地区正法衰微的颓势。一九九○年明慧法师因见家乡神佛不分、僧俗泛滥的现状,遂冲破重重阻力,在资金匮乏的条件下兴建千佛塔。历时十年,终建成今天的尼众道场,成为梅州正信佛法的传播点。
  据统计,广东省现有一千二百三十处汉传佛教丛林,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女众丛林约十处。中国佛协称,目前经国家批准的尼众佛学院有六所,佛学院四十多所,其中大部分设有女众教育部。
  随著尼众教育的兴起,尼众受教育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大陆汉传佛教尼众道场、尼众数和受教育的情况,目前为止无一政府机构进行过详细调查、统计。目前能看到的相关资料仅见于一九九七年十月大陆官方公布的《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状况白皮书》,其中说明中国有佛教寺院一万三千余座,出家僧尼约二十万人。这些笼统的资料从另一角度说明了大陆对宗教管理的“粗线条”,据说这与政府部门的人力、物力等不足有关。地方政府的情况相似。广东省某市宗教局宗教科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具体管理佛教事务的一名,他们的工作内容基本流于公文发送和“迎来送往”。
  “另外,历来尼众群体在佛教中的地位和角色不被关注,因此在管理和研究上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位政府官员坦承。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有关人士则表示:“政府的作用体现在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行政,不得干预内部事务。”
  根据中国政府的相关规定,寺院内部事务一般主张僧人自主管理。目前困扰宗教管理部门的是,“僧人自主管理”在一些寺院易流于不受约束的放任,造成“以佛敛财”现象在佛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此,对寺院财务管理的通行做法是,一定时期内须在寺院内张贴财务报表,以便僧众提问、监督;之后报批当地佛教和宗教部门。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加强寺院财务制度的监督,使之更加公开、透明。”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