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法顯法師東渡美洲大陸的考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蔡惠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法顯比哥倫布早到美洲一千多年
  一九九二年,當全世界紀念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五百周年之際。中國大陸學者連雲山教授在他的著作《誰先到達美洲?》一書中對此世界定論有新的突破。這本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中,以可信的資料和論證認定,先到美洲的不是哥倫布,而是比他早一千多年的我國高僧法顯大師。此書列舉事實有力證明這位中國古代高僧在西行求法時,於航海歸途中遇到強風東航一○五天後抵達美洲墨西哥海岸一帶,在這裡停留五個月後,於公元四一三年五月間乘船西航一一五天,在當年九月間返回中國山東青島嶗山。
  《誰先到美洲?》一書的主要內容,具體經過是這樣的。東晉義熙八年(四一二年)秋九月,古獅子國(今斯里蘭卡)的一個海港上,有三條中國商船再貿易完成後啟程東駛回國。中國東晉高僧,偉大的航海家、翻譯家、地理學家、著作家法顯大師就是搭乘商船返華的。他是在三九九年春為尋求佛典,由長安出發,結伴十人前往印度。取道斯里蘭卡航海回國。船隊穿越麻六甲海峽,到今新加坡,轉東向進入太平洋深海東去,由於強風迷失航向,於當年十二月底到達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爾科,即法顯所著《歷遊天竺記傳》記載的『耶婆提』。在這裡住了五個月,受到古印地安人的友好接待,並由此返航。在今洛杉磯西南部的北太平洋海面上轉為西航,再次橫渡太平洋回到青島嶗山,受到當地官員們在海邊的熱誠迎接。
  在這次往返太平洋的偉大航行中,法顯始終在船上,並且經歷了幾次喪命的危險。全部經過記載在他的《歷遊天竺記傳》中。此書又名《法顯傳》一卷,是作者往印度求佛經歸國後對所經歷三十國的山川、民情、風俗、習慣等扼要的記述,受到中外學者的重視。十九世紀時,法、英等國先後出版了譯本;近人丁謙著《佛國記地理考證》認為此書是我國現存史料中有關陸海交通最詳細的紀錄,中國和世界都要感謝這位五世紀初的中國旅行家和學者,他把從印度帶回的六部百萬言的佛教經典全部譯為漢文後,又將出國十五年的經歷寫成《歷遊天竺記傳》。此書問世五十年後,我國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經注》中有二十多處加以引用,大大豐富了《水經注》的內容。《歷遊天竺記傳》還在中國、日本、朝鮮廣泛流傳、抄寫、刻印。現今我國尚存金代、北宋刻本。日本、朝鮮也存手抄本和刻本。
  為什麼不能發現法顯比十五世紀航海家哥倫布早一千多年到達美洲呢?資料表明,他與哥倫布犯了一樣性質的錯誤。他沒有也不可能指出這是美洲,因而使中國人在五世紀橫渡太平洋的歷史壯舉蒙上一層迷霧。正像哥倫布雖然到達新大陸,而且到了四次,累計十三年,他卻沒有美洲新大陸的地理概念,卻始終認為這是印度。法顯也是一樣,雖然到達了美洲墨西哥,卻不知自己到達的是美洲。當時人們還沒有認識地球、南北極與五大洲的世界地理,法顯只能根據古印度人告訴他此地名為『耶卡婆爾』的說法,所以在《歷遊天竺記》中記載為『乃到一國名耶婆提』,並且在離開時仍按自己的南亞地理概念,記述稱:『東北行,趣廣州』。這層迷霧一直持續了一四○○多年,直到導致了英國歷史學家比爾、萊治、查爾斯等博士在專研《法顯傳》的譯注中撲朔迷離,大傷腦筋,甚至把法顯所到的耶婆提,推論和誤斷為南爪哇和加里曼丹。直至二十世紀九○年代,研究世界史的中國學者經過艱苦的考證和探索,終於揭開迷霧,露出原貌,還其歷史真面目。
  法顯比哥倫布早一千多年到達美洲,有力證明中國旅行家冒險犯難、探求真理的可貴精神,為人類文化歷史作出傑出的貢獻。本文主要依據筆者的探索和考證,並進一步介紹東晉高僧法顯大師的應化事跡,實事求是地記述中國佛教徒為尋找真理,在世界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努力,我們應當繼承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
  二.法顯大師的應化事跡
  法顯(約三三七~四二二年)大師俗姓龔,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襄丘縣)人。兄弟四人,其中三人都於幼年夭折,父母為求他長壽,三歲時就送佛寺出家當沙彌。由於他在家經常患病,送佛寺住就好了,就讓他繼續留居。父母相繼逝世後,便決心正式出家。二十歲時受具足戒。他是一個好學不倦、勤於探索的青年,時常慨歎律藏傳譯不全,發願去印度求法。晉安帝隆安三年(三九
  九年),他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四人一同從長安出發西行。隆安四年(四○○年),在途經範川(今甘肅榆中縣東北)在張掖與另一批西行求法僧寶雲、智嚴、慧簡、僧紹、僧景等五人相遇,遂結伴同往。在敦煌得到敦煌太守李浩的供養,沿著以死人枯骨為標誌的無垠沙漠,步行十七天到達鄯善國。因交通梗阻,轉向西北往(人+烏)夷,當時該地諸寺都奉行上座部佛教,規則嚴謹,漢僧到此不共住,智嚴、慧簡、慧嵬三人返高昌,法顯等七人折西南行,再次在沙漠中走了一個月另五天,於隆安五年(四○一年)到達于闐國(今新疆和田),在那裡參加行像盛會後繼續行進,到與印度接境的竭叉國,列席國王舉行的五年佈施大會。
  晉元興元年(四○二年),法顯等越過蔥嶺,進入北印度的陀歷國,又西南行,渡新頭河,抵烏萇國,就在那裡過夏,其後南下到弗樓沙,寶雲、僧景隨慧達回國,慧應再該國佛缽寺病逝。只剩下法顯和慧景、道整三人。元興二年(四○三年)初,南度小雪山,慧景凍死。法顯、道整二人輾轉進入中印度摩陀羅國,又東南行,渡恆河,到南印度諸國。他們瞻禮佛陀遺跡,聽到大石山五層伽蘭的傳說,於晉義熙元年(四○五年)回到巴連弗邑,在這裡住了三年,蒐集到經律論六部,並學習印度語文,抄寫律本,達到他們求法的願望。因道整自願留居印度,法顯便獨自東返,於義熙四年(四○八年)到達東印度多摩梨帝國,在此為了寫經與畫像又住了兩年。義熙五年(四○九年)冬,他從該國海口搭商人大船西南行離印度到獅子國。義熙六年,他在獅子國都城觀看了三月佛牙大遊行,並為繼續搜求經律在島國住了兩年(四○一~四一一年),抄得四部,就搭中國商船隊由海道返國。在海上遇到大風,漂流了一○五天到『耶婆提』(即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爾善爾科),在那裡住了五個月,於義熙九年(四一三年)啟程返國,航行一一五天,回到中國青島嶗山。前後經歷十五年,遊學三十餘國,這是以往求法僧人所沒有過的經歷。他到青州受到太守李嶷的禮遇。義熙九年(四一三年)南下抵晉都健康(今江蘇南京)。他在道場寺會同佛陀跋陀羅及寶雲等從事翻譯。與他同去印度求法的共十人,或半途折回,或病死異邦,或久留不還,只有他一人孜孜不倦,終於圓滿宿願,求得經律,又冒了海行的危險回到祖國,翻譯流通。這種勇猛經進的為法忘身精神,確是後人學習的楷模。他在健康住了四、五年,於四二二年譯事告一段落後前往荊州辛寺(今湖北武漢境內)在那裡圓寂。
  法顯與佛陀跋多羅共同譯出《摩訶僧祇律》四十卷、《大般泥洹經》六卷、《僧祇比丘戒本》一卷、《僧祇尼戒本》一卷等。所譯僧祇律在北方盛行,所得《雜阿含經》梵本,後由求那跋陀羅譯出。他攜歸的《方等般泥洹經》、開後來義學一派。他所著《歷遊天竺記傳》,現名《佛國記》,又名《法顯傳》一卷,是他前往印度歸國後自記行程的作品,也是古代著名的旅行傳記。它不但是四世紀時亞洲的佛教史料,而且為中國與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的交通史料,受到中外學術界的重視。日本學者足力喜六著《考證法顯傳》,對本書作了詳細的考證。《佛國記》目前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
  三.關於法顯東渡美洲的考證
  從《佛國記》中所記『耶婆提其國外道』(指不信佛教)這點來看,把『耶婆提』誤認為南爪哇和加里曼丹是不符合史實的。這些地方現屬印度尼西亞,而據佛教發展史來考證,中國東晉高僧法顯所處的時代,佛教在東南亞已盛行七百餘年,尤其是爪哇一帶尤為興盛。法顯在『耶婆提』住了五個月怎麼會特別強調『其國外道』呢?佛教傳入美洲還是近代的事,顯然當時他對墨西哥西海岸阿卡爾普爾卡的古印地安人的接觸感到新奇,不了解大洋彼岸的地理常識、民族風俗,祇好以『其國外道』通稱。一千多年後哥倫布也不識他所發現的是新大陸,後來亞美利加纔將自己的名字命名。這是受時代侷限性的影響。他的書既名《佛國記》,後人也只能在這框架範圍內去猜測在哪裡了,這也不能怪他像哥倫布一樣的犯『坐井觀天』的錯誤,『天』畢竟不會像『井口』那樣大。
  據有關史料考證,法顯時代的整個東南亞地區及印度、波斯灣一帶,從未有過名『耶婆提』的國家和地區,何況早自二世紀起,中國就同爪哇等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和人民有著友好往來。以法顯的學識不可能將地名錯記,『耶婆提』三字很可能是他根據古印地安人口語的音譯。
  再從海貌地理特徵考證,印尼爪哇和加里曼丹一帶島嶼上萬,即菲律賓亦有七千島嶼,顯而易記,《佛國記》中所稱:「九十日許祇在一島停靠,餘則大海茫茫」,這與海貌地理不符,因此很多學者否定了『耶婆提』即爪哇或加里曼丹的說法。我國學者從航行一○五天及大風吹向測算,考證為墨西哥西海岸,這是對世界史的傳統理論是一次衝擊。從法顯所乘船一五八○年前的航海紀錄分析,有關學者認為這個船隊自斯里蘭卡啟航,在第十六天起就在太平洋深海海域航行。法顯是在十五天前尚可通過島嶼來辨別方向。《佛國記》中記載:「每當夜暗,但見大浪相博,晃然火色」,據遠洋海員告知,這是深海海浪六級以上時產生的海洋物理發光的現象;《佛國記》又載:「商人慌懼,不知那向,海深無底,無下柱之處。」當時是木質帆船,使用石錨。淺海難見大鯨、大鯊魚、大海豚等,這種海貌非深海莫屬!」法顯又寫道:「若陰雨時,為逐風去。至天晴已,乃至東西,還復望正而行。」這是太平洋季風時節東行的感受。按古船晝夜行一百海浬計算,法顯航行一○五天總計九○○○至一一○○○海浬,所到耶婆提應是美洲西海岸。《佛國記》中描述耶婆提情況,同墨西哥古印地安人中的馬雅人當時的人文社會情況很是吻合,還有一個重要依據是,據遠洋海員告知,法顯船隊只有在墨西哥西海岸出海西航,經一一五天航程,方能直抵中國山東半島,在青島嶗山上岸。這是符合正常天氣情況下航行萬餘里海浬的推算。由此考證,可以認定公元四一二年法顯橫渡太平洋抵美洲大陸,他是發現美洲新大陸的第一人。這一歷史見證,又在中國佛教史上,寫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