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噶举派的教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 教义概述:不同教派都各有不同的因、道、果三方面的理论来概括自己的教义。“因”就是众生的根基或起点,“道”就是所入法门和所修教法,“果”就是修证成佛成圣的结果。噶举派因、道、果的理论又是怎样的呢?噶举派教理的因、道、果
  ①关于因的理论。噶举派的特点从实际出发,承认众生有佛性,但现在不是佛,还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是粗身心。要修证成佛,须要从粗身心逐步转变到最微细的身心始能成佛。根据身心的粗细,修证方法亦有大小等级之不同。 关于因,指身心实际存在的情况,身心各有三种。 有粗、细、最细的三心和三身。
  ②关于道。总分为前行与正行。正行中又分解脱道与方便道。
  解脱道本派有名的教授是《大手印》,讲明心见性的法门和宁玛派一样,是顿悟一心的无功用法门,要上根利器才能接受,一般化机还是从有功用的法门修生、圆二次第的方便道入手。生圆次第就是方便道,是以善巧方便引导学人使之从速悟道的一种手段。方便道中生起次第则用假想的方便,转变凡夫执着自身和所处境界为凡俗平庸的思想,把自身观为本尊或生起种子字,所处环境观为本尊所住之坛域,通过这种锻练,自身就能生起佛慢⒅,所处环境成为净土,这是成就报化佛之因,也是把蕴、界、处和合的粗身逐渐转为细身的一种方便。圆满次第,则进而修细身的风、脉、明点成为精微,转为俱生光明和佛智身,证成报化二种色身之果。但圆满次第中的收摄次第⒆又是从有相到无相,逐渐融入空性之中契悟本性,成就佛的法身。故圆满次不仅是一种方便道,也是顿悟法身真性的一种方便,又属解脱道。此二次第为密乘的根本大法。本派的圆满次第总括为有名的那若六法:《拙火》、《幻身》、《光明》、《梦境》、《迁识》、《中阴》⒇等。总之修大手印悟心和生起次第锻练粗重之心,都是在心上用功夫,修圆满次第六法重在身之风、脉、明点的转变上,即在身上用功夫。因为只讲见性悟心,可成法身,若心已证法身,但身还是凡夫平庸的粗身,如何成得了佛,成佛必须具备三身。噶举派祖师玛巴说过:他的宗风的特点就是具有从一个凡夫起可以修证成佛的教授,尤其是他所传的无上瑜伽教授,不但可以即生成佛,而且可以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的教授即指的是那若六法,能将粗身转为最微细身的法门。《六法》是噶举先祖德洛巴和那若巴从无上瑜伽的重要续经中总结出来的教授,为究竟之圆满次第。《拙火》是根据母续《胜乐金刚续》和《喜金刚续》; 《幻身》、《光明》是根据《密集金刚续》; 《梦境》、《中阴》是根据《金刚空行母续》和《戒生续》;《迁识》是根据《桑布扎续》和《四座》等。
  《六法》的次序和名数,噶举内部各有不同说法,俄巴大师把《六法》的精要总结为《溶(合)迁(转)》二法。玛巴大师总结为由修成佛之《拙火》;不修成佛之《迁识》和《业印》;睡眠中成佛之《梦境》和《光明》;自然了白而成佛之《大手印》共分为四支或八法。米拉尊者的四支八法又为《拙火》、《业印》为一双,《梦境》、《中阴》为一双,《光明》、《双运》为一双,《迁识》、《夺舍》为一双,总为四双八法。热穹巴许“三溶合”或者《九溶迁》。止贡热巴许首先成熟道为灌顶授戒等,解脱道为正行。此又分为渐修道《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拙火》;顿悟道之《光明》。至于觉性胜住之《夺舍》、《迁识》、《梦境》、《中阴》等则皆为其支分,总安名为《那若十法》。其它还有将《六法》并为《四法》的等等甚多。
  以上说法皆大同小异。然大多数均承许六法。
  六法的中心思想。噶举派是提出即生成佛和即身成佛。即生成佛指在此生中就要现证佛的法、报、化三身。噶举修明空印虽然可以即生见性,悟到佛的本来面目成本元心,本元的俱生智,此智亦仅成就佛的法身,即身难成本元身之报化身, 所以须进行修练幻身,即修最细之本元身。由幻身才能修成报化身。六法中除主修《拙火》,《光明》外其余皆是修幻身的方便。修幻身的根据就是微细风的意身,与意身同品的还有凡夫梦中之身,临终中阴之身亦为同一之性质之身,故修《幻身》也修《梦境》和《中阴》,其它《迁识》等法皆是修幻身之支分。若即生未证三身可修习掌握意身,以便在临终时转意身为报化,若转不成还可自在《迁识》,往生他方净土,迁识也是迁此意身,故《幻身》等修法也是对即生成不了佛可以作为对治生有,死有,中有三者(21)之方便。其它修光明可以彻见自心本性(本元心),修《拙火》即证色心不二之大乐身(22)(本元身),是身心兼修之法门。
  (二)关于方便道的《六法》。《六法》又名《六成就法》
  第一、拙火成就法,《拙火》又译《猛烈火》。《拙火》(23)的要义在能引生,乐空俱生智,《拙火》究竟,还能引生离一切戏论相之乐空大手印,获得究意解脱,这是方便道而兼解脱道之法。
  《拙火》的修法,是修风、脉、拙火的瑜伽。观三脉四轮,在脐轮燃拙火,以宝瓶气(24)助气,溶化顶门之白菩提(25),菩提液下降,引生四喜(26)四智,打开脉结,生死业气则从左右二脉纳入中脉,生起乐空俱生智,证大手印。
  《拙火》之效应,初步净化蕴、界、处,全身生起暖乐,进而引生四喜四智,出现四空(27)开显法身光明,最后引生大乐成报化身,依《拙火》则可现证法、报、化三身获得解脱。
  《拙火》的四喜生起方法,有自身生起法和依他身生起法,《拙火》要引生的乐空双运双融不二智。因此首先则要了悟空性的“空”,在悟空的基础上方能进行,不能只有“乐”而无“空”,则不会有什么双运,反会变成单纯的肉欲,而入邪道,根本就不是佛法。且双身法属有功用法门,易出偏差,风险很大,(要经过假死阶段)。求顿悟一心者则不需有功用之法。
  六法之乐空大手印或称为密乘大手印。
  第二、幻身成就法。
  幻身的要义在引生现空无别俱生智(28)。依最微细的风心本元身,而证佛的报化身。幻身有多种,这里指的不是一般所说幻化不实之身躯为幻身,而是隐秘讲述的最微细风心之幻身。
  隐秘之幻身修法,是先用《三远离》(29)和缘《金刚诵》(30)强迫出现临终时的死有光明(31)。由大光明所乘之本元细风起现不净幻身。不净幻身又要在光明中清净,运用《整持》和《随灭》(32)二种静虑清净之,使由业风转为智风,意身则成为本元身。不然,无色界天和乾达婆也有意身,他们为什么成不了佛,因为他们的意身是带业识的风心,业报满后仍堕轮回,成不了佛。清净的幻身则称为大乐俱生的双运身或圆满的报身。
  第三、光明成就法。光明的要义在引生明空俱生智。
  光明是自心本性,即明空俱生智,非其它因缘所造成,佛与众生同具。光明的妙用为能现三有世间轮回涅磐种种境界之现源,是法界缘起,宇宙缘起之根本。见性悟心体空是根本,修道见光明是从体起用,有体有用算悟心圆满,故修光明亦是非常重要,光明有本有光明,修中光明,睡眠光明,死有光明等等。本有光明为因,为母光明,修道中之光明为道光明为子,使母子光明相会即二光融为一体成为佛果之光明。达到究竟了悟实相,可以成就报化二身。
  心的光明既为本具,故不管你修不修道,认识不认识,光明随时都显露出来,由于众生因业障蔽所以不能明见。光明成就法,就是修认识见光明之法。要彻见大光明,即用甚深的圆满次第,强迫业风纳入中脉,转成智风,本性光明才能出现。
  此外修光明还应抓四个时机:一、熟睡,六识已不清明,渐次收入阿赖耶识中(识蕴);二、梦境,意识同行蕴俱起时(行蕴);三、常时,起能所二执相入意识境,意识明显之时(想蕴);四、等引(33),感受往生习时(受蕴)。四个时机均是光明出现之时,通过要诀,才能认识。
  抓四分位。即抓心王住处及心识活动情况,施以对治方便可以成就四身。熟睡心王在心间,愚痴睡眠压迫如昏迷状,此时用《光明》教授可起法身。梦境心王在喉头,具有风动无风动之相,用《梦境》教授可起报身;常时,心王在脐轮,起各种妄念实执之想,用《幻身》教授可起化身;等引,心王在头顶,染着难于阻止之贪欲,具有二根合会之想蕴,用《拙火》可起大乐身。也有分作五个时机的:常时、梦境、往生(临终)、中有、等引。此每一分位由一主要识起作用,对此五时若能认识,其本质即五智体性,转识成智,则可把一切分位所起迷相转为道用。
  光明是万有之本源,故修光明易人歧途,因不明光明之本为自心本性,则偏面耽着于光明境界。正如米拉日巴道歌所说:不证万法本一味,修观光明成常见;不证大乐双运理,修观空性成断见。
  第四、梦境成就法。梦境的要义在引生觉空俱生智(34)。所谓梦境,按密乘的说法是由于睡眠风心均收入脉内而出现梦境,所现内容完全由习气薰习而成,梦中之身比粗身还细小之细身,其体性为风心之身,相似于幻身。由于它是业习薰而成,所以又叫习气身。当沉睡后从四空所出之微细风心成习气身亦即意身,为修幻身之依据。
  如何修梦境,修梦境有四个要点:掌握、熟识、转变、融合。掌握,先白天想一件事物,要继续的想,夜晚则用密诀中之强制二要点(35),进行掌握,若不能掌握有魔障干扰者则应作驱魔法事,于是白昼所想之事则能在梦中出现并能掌握它。所谓掌握就是对梦中所现皆能认识。其次若熟识己,则应修练观想梦境如幻,梦中虽出现恐怖境界,了解其为自心业力所变,幻化无实,不起畏惧,用足踏之。如是联系白昼所观诸法亦皆如梦境,把世法与出世法联为一起(36)可得二谛(37)双融之境界。
  再次转变梦境,练习心力可以随意变化。对梦中现所想天身和四大进行变化(38),如以大变小,以少变多,改变梦中境界。随将世问事或出世佛法进行锻练可得如幻三摩地(39)。最后将梦境与光明溶合,观真实义(40)。白昼所见亦如夜间梦境如幻如化,将此二者交融,可起现梦境之幻身。又以夜间梦境如幻之喻,可以结合在白昼现境中亦可决择其无实如幻。修练成熟,在临命终时显现境界亦如幻梦,则可免除中阴怖畏之险途。此法应在生前修习,以便临终应用。修习梦境成就,则能在实际之生、死、中有三阶段证悟无有自性之真如性。
  第五、迁识成就法(往生)。迁识的要义是引生无分别俱生智(41)。所谓迁识,指人在临命终时能以自力(气心力和定力)把自己的心识迁往他方净土或其他世界,使心识在迁往途中毫无障难而行,它则作为最佳之护送者。主要的关键在得气心自在(42),才能随意迁移。本派迁识法门最多,有三融迁,九融迁。融迁法即迁移识神与道融合的方法,在人临命终时业气自然融入中脉,此时则采取融迁法的次第修法使之转变迁移于佛身和光明境界。但用此法应在生前勤修《生起次第》、《拙火》、《光明》及《幻身》等成就法,临终方能应用。迁识法又名为不修成佛之法,是最快最易的法门。一般是观头顶佛身,脉道相通,然后用宝瓶气破顶门而出,直达佛心与佛成为一体,获得佛身成就。迁识中最上乘者为迁于光明之中,在临命终时,四大收摄,观真实义,毫不散乱,则与本有光明融合无间成就法身。其次如前修幻身法中所说,死时对三境界(43)后之死有光明若未能认识,则用心力放射想起现幻化报身之法,亦可起现幻身。此外,在道中还有修四迁识法,一、净心迁识;二、调整身要迁识;三、强迫法迁识;四、夺舍迁识(44)等等。各有修法要诀,此则从略。
  第六、中阴成就法。中阴或译中有。中阴要义为引生三世俱生智(45)。中阴,指人在临命终时,出现四空光明(46)所起之意身,此意身与幻身同一性质,是最微细的风心所成。中阴的种类分法甚多,现依《米拉道歌》中说的中阴六法,分为六种:1、生死中阴;2、轮涅中阴;3、道上中阴;4、中有中阴;5、梦境中阴;6、生有中阴。人在临命终时出现中阴又分为三个阶段:最初阶段为“生死中阴”或名“死有中阴”,此时四大收摄,一切烦恼业识暂时解脱,出现“死有光明”,若能如实认取此为法身光明,生前证悟本心实相之光明为子光明,临终所现死有光明为母光明,二光相融成为此光明母子相会,在光明道中可获得解脱。若不能认识则堕轮回,所以这时期是轮回涅磐交界之时,故又名为轮涅中阴。要认识这种中阴,就必须在生前证悟自心实相,或勤修大手印和“光明”、“梦境”等教授,由勤修开显之光明即为“道上中阴”。中间阶段,由不认识死有光明即落入“中有中阴”,或名“世间中阴”,出现意身(中阴身)及种种恐怖之险境。此意身与生时梦境中习气身为同一品类,故生前应修梦境法,在梦中认识意身并加以转变,观生起次第之本尊法,可以改变习气之身成为报身,故名为梦境中阴。此为转中阴为道用之法门。最后阶段为“生有中阴”,即中阴之意身,为业风所鼓动,急于寻求投胎,所以又名“投生中阴”。若此时能记忆上师所传教授,生起俱生空乐之觉受即可转意身为俱生大乐身。或以化身方式投胎,或使用堵塞胎门的办法投生。以上是六成就法的大概,实际修持要依师教而行。
  (三)关于解脱道大手印。大手印总分为显教大手印和密乘大手印。大手印是开悟自心本性的法门。自心本性就有明和空两分《米拉道歌》说“自心就是那无隐藏的明空”。又说“我们所有众生的心都是本来光明,空寂的(明空),不为轮回之浊所污损,不为涅磐之净而增荣,这就是因位佛陀,也叫作如来藏”(《道歌》426)。
  显教大印是创自米拉日巴弟子冈布瓦,米拉的上师是玛巴。玛巴是后宏密教的开山始祖,他传米拉日巴的法是密乘,大印也是密乘大手印。米拉弟子冈布瓦因初依止噶当派的博多瓦,博传他阿底峡的空性大手印,他受噶当派的影响,认为密乘离戏大印要顿悟顿修,要上根利器,不适应于中下之根,为教化中、下根器要逐步导引进入大手印,所以他提出显教大手印,从小乘的出离心,大乘的菩提心结合证悟空性见,名为二谛双融的大手印。显教的大手印只重悟心的空分而不提明分,后来冈布的弟子向蔡巴地提出要显密结合才能彻底,达到心的明空两分,圆满现证三身,因此,密乘大手印之名,始逐渐昭著出来。显教大手印主张次第修,所以对大印也用观察修安住修的止观法门,这是冈布大师为引导初业行人逐步进入大印的方便。因为初学者思想还没有基础,必须经过一些调心支分作为准备,如修前须念人身难得,念死无常,畏惧业果,畏轮回苦,皈依,发心,积资忏罪等等作为前行,正行则修止观法门。用止收散心:分心住于物,或无所住,如缘想一件事物,或咒字佛像,或无所住,随心自在。在观的方面则从小乘的观人法无我到大乘的能所二取空,或缘起性空。以证空性为大手印这是噶当派阿底峡的传规。悟心空只是悟心实相的一分,心有明空二分,故噶举的大印是明空双运的实相大手印。冈布大师对一类化机也说密乘的明空大手印。在《冈布大师全集》中就明确指出“所谓大手印,就是一切三世诸佛之心,就是那明空无二智慧,到那儿去找呢?要到自己心中去找。”所以他也认为单纯证空性,不能得心的全分。”止“只能收放心,由定力生观察智,“观”只是证悟空性,但以凡情的观察智不能亲证实相。故欲见自心明空本面,就只有放任自在。众生由于有了实执,执着太紧,心不能解脱,要除去缠缚才能放松,心本来是活泼泼的,不能用止去约束它,也不能用观慧去求证。大师教人要证悟明空本性,指出平常心是道,他说“什么是平常心,就是当前显而空,空而显,空显(明空)不二之心,不要去修改,不要去增加,毫无功用地凭内证智自己觉知。”所谓平常心就是在妄心中的真心,不须用安住修,也不用观察修,只觉照即行。大师说:“所谓心体者,就是俱生智慧,明明朗朗,清清楚楚(明),但又是空空寂寂,无可认持(空)能现前如量感受到。”
  吾人本性光明,能现各种境相,能起各种分别,这能现能起皆是心性,本来即有,所谓俱生。大师说,“心的体性是本元俱生,心的本相是境界俱生,心的妙用是分别俱生。”起现均从心性而起,既是俱生,则不求断,亦断不了,体相用三者结合为一体的。大师说,“各种分别起动与心体无二无别,各种境界显现与心体无二无别,此三者无别,则是你的自心本性。”既了知一切境界之显现,一切念想分别之起动均是法身一体之相用,则不加分别取舍,任运自然方合于道。大师说,“把妄想分别之体了解为法身,心之本相所现了解为法身光明,一切自现境界了解为法身本元之游戏,为此则能将所有迷现均转为清净之智慧。”妄念之起伏,万有之显现,皆与不生不灭之法身同体,双融而成为一味。
  证悟此本元俱生心的方法有三要:不散乱,自然放下;不整治,任运松驰;不改变,自然清澄。此三为远离戏论分别和一切法皆法性中自然化解的三解脱之门。顿门直指人心,立地解脱,见性成佛,不讲繁锁的教理,全在上师直指。
  实修次第先求上师开示心体,自己体认,有所省悟,求师印证。
  此外尚有觅心法,先观照所缘之心,明明了了(明),然后寻觅此心,在内在外,形状像貌,以及来、住、去三者皆了不可得(空),定知此心体是空,此则明空本元之心。若干此心体上让风息入,住、融于中脉,生起大乐,是则名为乐空双运无别密乘之见。故密乘大手印又分离戏大手印和乐空大手印。玛巴,米拉时是密乘的离戏大手印或名实相大手印,即明空双运之道。大手印本为双融双运之义,心的明空二分从来都是双融的,双融之义即二合为一,此规律遍于一切法,即无有一法不盖上它的手印,故名为实相大手印。明空双运,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是自心实相,名为佛性,佛与众生同具,所谓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空”分是万有之本体,“明”分或者说是气分,为万有化现之源,三有情器之显现,分别妄想之起动,乃至大用流行均是明分之作用变化,明是世界缘起的根源。体为空,明为有,体空不动,用明随缘变化,故体无生灭,为真,用有生灭,为俗。此空有,体用,真俗都是俱生,二合为一结为一体,法尔如是,非关造作。此即名为如来藏。故如来藏既有空分又有有分,因此成为非空非有之体,但他们不说是非空非有,而说既不可说空,也不可说有,是离空、有、断、常四边的戏论,故名为离戏大手印。既然离戏则消除差别,成为平等圆融境界,那里还有什么空有断常之分。明空既是本性,随时都在,由于众生在迷而不悟,本性要悟只有顿悟。顿悟即指见此明空真性。本性不是由修得来,故不用渐修。所以学大手印既重在上师的指点,更重的是全靠学人的自悟。
  噶举派认为若人只悟到明空心体,成就空分,而明分,还未完全显发作用。空分属心,法身,明分属色,报化,报化未证得,色空对立的矛盾未曾解决,因此提出密乘乐空大手印。为解决这个对立的矛盾。
  密乘乐空大印即修《那若六法》解决空有的矛盾,也即是解决身心矛盾的问题。在讲因位实相时就把身、心各分为粗、细、最细三等,身心是互相关系的,有什么样的心,就应有什么样的身,实相大手印只悟本元心,本元心是最细的心,是佛心,那就应与最细的本元身结合。在凡夫悟了本元心,证法身,但身还是四大五蕴粗重之身,如何成得了佛的报化,故身心二者必须相结合,修密乘大印就是使本元心与本元身结合使对立达到统一。本元心是最细的心,本元身是最细的风,故实际也是解决风(气)心对立统一的问题。所以修密乘大印先修生起次第的天身瑜伽,清净蕴界和合的粗身,然后再修圆满次第净化风脉明点的细身,并用《拙火》燃滴(47),生四喜智,打开脉结(48),把所有业风纳入中脉(49)成为智风,在本元心体上即之悟空性之心体,上引风息入、住、溶于中脉将本元心转成大乐体性,生起乐空无别俱生智,成大乐身,最细之风心结合为一。风心完全得到自在则可开显本性光明,圆证三身。
  悟大手印还有深浅层次,故又提出修大印的《四瑜伽》,即四个阶段,上根利器之机,顿悟顿修,一般中下之根悟境是逐步开展的。四瑜伽:一、专一瑜伽。常常观照明空自心,专一清明而住,毫不动摇,即自觉智从内自现,亲自领受明空觉受(50),这是初证明空境界。二、离戏瑜伽。悟诸法无实,断二我(51)执,入毕竟空境界,离去是非有无种种戏论,这是心体犹如虚空,极为明朗,这是从有到空的境界。三、一味瑜伽,由现明空双运,亲证一切法平等性,融生死与涅 ,佛与众生成为一味,融万有成一味,亲证法性实相,得大自在,这是从空到有的境界。四、无修瑜伽。到此地步则达到无法可修,无果可得,空有双融,现空双融,事事无碍的圆满境界矣。
  ③关于果。证果就是得到六法成就,则可出现深道(52)已达究竟之十果相(53)、八功德(54)、八成就(55)、四事业(56)等之共道悉地,七支分、八自在(57)、四身五智(58)等之殊胜道悉地,尤其能现证空乐空双运不变,离障如幻之虹体身,得现空自现(59)各各了别之妙智(60)和法身大界之妙智(61),成就具五决定(62)之报身,并能无碍履行大空等等,皆为己得六法究竟之果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噶举派的特点
下一篇:噶举派的法要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