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迴向給先亡的意義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根據佛教,功德或善行會帶給行善之人今生或來世的福樂;善行功德也能導向人達到永久快樂的最後目標。善行表現於身、口、意三業活動。每一個善行產生功德積聚成為做者的「信用」。佛教也教導人將功德迴向給他人,由他人代受功德;換句話說,這種功德是「可以逆轉的」,因此可與另一人共享。接受功德的人可以是生前也可以是死後。
  迴向的方法非常簡單,首先要做一些善事,做善事的人只要將他得到的功德說是特別為某人而做的,或說是「為一切眾生」,這種願望可以在心裹說也可用語言表達。
  發出這種願望,受迴向者知道或不知道皆可。當受迴向者知覺到這種行動和願望時,一種共通的「喜悅」功德就會發生。這樣受迴向者變成了最出功德行者的參與者。假使受迴向者認同了功德本身與迴向者,他有時所獲得的功德甚至會比原來所做的更多,這或因他的喜悅較大,或因他對功德價值的運用更聰慧,也因而更具功德。在巴利文佛經注解中有一些故事可為例證。
  功德迴向之法喜,不管受迴向者知不知道迴向者是誰都會發生,但最低限度受迴向者對功德的隨喜是必要的,譬如,他可以隨喜地表示「善哉!善哉!」這樣,他就做了一種內心或口頭上的讚賞。
  為了分享他人迴向的功德,受迴向者必須衷心同意那人所做的行為並由衷歡喜。
  做功德的人不能阻礙另外一個人分享「功德的喜悅」,即使他想這樣做,因為他不能控制他人的想法。依照佛陀說法,在所有的行為中,思想是真正的關鍵,迴向基本上是一種心行。
  迴向功德並不意味奪去了個人原來所做的功德。相反的,迴向功德能增加已經做的功德。
  功德也可迴向於死者,佛陀說過,一個人能給祖先的最大禮物是迴向自已所做的功德給他們。祂又說,迴向功德的人還會因此而得更多功德。佛陀鼓勵人們做善事,以此功德迴向於先亡者。施捨時,應該用死者名義並在心裹回想:「當他在世時,他給我的財產,他所做的是為了我;他是我的親屬,我的同伴等等」。哭泣、悲痛和感傷對亡者沒有任何結果。
  迴向功德於先亡者是因為一般相信一個人死後,他的功過總加起來能決定他的命運,人的行為決定是否他再生到樂土或苦趣中去。一般相信有些死者可能去到分離的靈界中去,這些低層次世界裹的靈不能發生新進的功德。他們必須依賴我們這個世界的功德迴向。
  那些在生前沒有傷害他人以及在生前做了很多善業的人,將決定有機會再生到一個快樂的地方;這種人就不須要他在世的親屬「幫助」了。那些沒有機會再生到快樂世界中的人,就得等待他們親屬的功德迴向以彌補他們生前所做的業障了。而那些再生到不幸靈界中的人,如果能從他們朋友或親屬得到一些功德迴向,他們就能解除一些苦難。
  有關迴向功德能給先亡者的佛陀教誡是印度風俗的一部份,這種風俗已流傳很久。很多儀式中這樣做是為使先亡者生活於寧靜和平中,這一風尚對某些佛教國家的社會生活有巨大影響。當做任何善事或遇到特殊節日,如先亡生日忌日時,人們就想起了死者,並舉行某些儀式。
  功德迴向的起源在學界公開受到辯論。然而,這種古代習俗仍然存在於今日很多佛教國家中,可惜今天很少追隨古老習俗的佛教徒能了解其迴向功德和適當迴向方法的真實意義。
  一些人只是純粹浪費時間和金錢於無意義的儀式中去紀念先亡,這些對死者是不可能有任何幫助的。幫助先亡的唯一辨法是做一些功德來紀念他們;這些功德包括布施他人,創辨學校、建佛寺、孤兒院、醫院和幫助他人等等,及印贈佛書和類似的布施功德。
  佛教徒的行為必須經常是理智的,不應該盲從任何事。當有人為死者祈求時,以慈愛關懷他們,或者做功德迴向給他們;這是一種最佳的紀念方式,能使死者的名字得到持久的榮譽。在他們幸福的情況中,死者將能報答福祐給他們活在世上的眷屬;所以,眷屬紀念先亡的職責是迴向功德和布施他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南北禪
下一篇:掛單與安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