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与世界各国帝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印度,因阿育王而写下辉煌的历史,而阿育王朝也成为印度佛教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中国,因有唐太宗而缔造辉煌的“贞观之治”,中国佛教在这个时候百花齐放,各宗并美。两者除了本身的英明领导之外,对于佛教的护持,以佛法治国,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缘条件。
  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是如此,因为有帝王对佛教的重视、提倡、护持,佛教得以绵长流传,普施弘化;而佛教的教化也帮助为政者安定民心,稳定社会国家秩序,令当时的文治武功留下辉煌的历史纪录。
  世界各国历史上信仰佛教的帝王
  一、日本
  据说日本佛教是在继体天皇时代(西元五○七——五三一年)传入,相当于中国南朝梁时期,正式的弘扬,则始于推古天皇时期圣德太子对佛教的推动,这也是日本有信史的滥觞。今列举日本历史上信仰佛教,对佛教有相当贡献的帝王,略述如下:
  钦明天皇
  钦明天皇(西元五三九——五七一年在位)将百济王所送的佛像赐给苏我氏族,苏我稻目则将向原的家改为向原寺,这是日本贵族信奉佛教的开始,也是有佛寺之初。
  敏达天皇
  敏达天皇十三年(西元五八四年),以苏我马子为大臣,马子奉安佛像,管理佛堂,并且奉迎从高句丽来的沙门惠便、善信尼及禅藏和惠善,这是日本有出家众的开始。
  圣德太子
  日本的圣德太子又称厩户太子,他的姑母推古天皇即位时,将他立为太子而摄理国政。
  圣德太子是虔诚的佛教徒,信仰佛法,极力发扬大乘佛教的精神。曾亲自讲经,建立悲、敬田,热心于国民救济事业。在位时,订定十七条宪法,明文规定日本世世代代为笃信三宝的佛教国家,奠定了佛教在日本传播的基础。因此,日本至今佛教依然兴盛,圣德太子的贡献不可磨灭。
  推古天皇定都于奈良县飞鸟地方,史上有飞鸟时代之称。由于圣德太子非常重视佛教文化的推展,因而发展出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飞鸟文化。重要的佛教事业如下:
  注疏讲经:圣德太子深解佛教教义,以优婆塞自居,曾讲《胜鬘夫人经》及《法华经》。他也善于注疏经典,作《法华义疏》四卷、《胜鬘疏》一卷、《维摩义疏》二卷,合称为“上宫御制疏”,是日本最早的佛教著述。他亲笔的草本《法华义疏》四卷,被视为传国之宝,至今仍存于日本的皇宫。
  建造寺院:圣德太子创建许多寺院,其中以四天王寺、广隆寺、法隆寺、中宫尼寺等七寺最著名。其中的法隆寺,原物虽遭祝融而在西元七○八——七一四年间重建,但仍被视为世界现存最古的木造建筑,距今有一千两百多年。当初为了建造这些寺院,引进百济、中国大陆各种雕刻、绘画等艺术,使得佛教艺术之风达于鼎盛。到了推古晚年,寺院已有四十六所,僧侣则达三千三百八十余人。
  交通往来:圣德太子曾派遣使者、学者前来隋朝,吸收中国文化,将其所学帮助建设日本。此外与朝鲜半岛的往还也相当密切,他藉着朝鲜出家僧侣的力量,将中国南北各地的佛教、文化、地理、天文、方术、历书等,介绍到日本。对于日本文化的发展,贡献相当大。
  教育普及:圣德太子以法隆寺作为研究佛法的“学问寺”,是寺院中的教育机构,日本的学校教育即以此为发源。
  由此可见,圣德太子在日本佛教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圣武天皇
  继圣德太子之后,圣武天皇也是日本历史上信仰佛教的著名帝王。 圣武天皇是日本第四十五代天皇,年号天平,与光明皇后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对于佛教事业的推动不遗余力,并且以佛教思想来建设国政。天皇曾邀请六百僧侣到宫中转读《大般若经》,度僧三千人,主要对佛教的贡献与影响如下:
  寺院建筑:圣武天皇对华严思想相当倾心,天平十五年(西元七四三年),建东大寺,供养毘卢遮那佛,诸侯各国建国分寺。
  文化事业:圣武天皇奖励汉文文学,以汉诗为最盛,因而影响了日本佛教诗歌的产生,最负盛名的是“佛足石歌”。
  奈良时代写经特别兴盛,圣武天皇在天平六年(西元七三四年)诏设写经司,是写经的黄金时代。由于印刷术尚未发达,佛法流传的主要方法便是写经,这对日本文化的贡献很大,历史家称奈良时代为写经佛教。
  迎请鉴真大师:鉴真大师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日本,受日本朝野的欢迎与崇敬。圣武天皇派遣诸侯王亲迎于城门外,并安于东大寺。下诏:“朕造东大寺,欲立戒坛,传授戒律,今诸大德远来传戒,冥契朕意,自今以后授戒传律,一任大和尚。”后又封鉴真大师为“传灯大法师”。
  这是日本宏扬律法的开始,圣武天皇在天平感宝元年(西元七四九年)让位,自称“沙弥胜满”,是日本建立第一座戒坛(西元七五四年)时,第一位登坛受戒者。
  此外,鉴真大师精通医药、中国文化,对日本医药知识、文化的发展,贡献卓著,因而有“日本文化之父”的美誉。
  圣武天皇对慈善事业也不遗余力,如禁止屠宰、施药、免税、施米、行大赦等等,都是利益人民的措施。
  二、韩国
  根据《三国史记》卷十八说:韩国的佛教,始于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西元三七二年),中国前秦苻坚派遣使者及僧顺道齎持佛像、经卷到朝鲜半岛。四年,秦僧阿道也来到朝鲜半岛,翌年,敕令为二僧营建伊弗兰寺及肖门寺,这是韩国有佛寺的开始。
  《三国史记》记载:故国坏王九年,下诏令人民崇信佛法;广开土王二年,在平壤建了九座寺院;文咨王七年,建了金刚寺,佛法逐渐在高句丽弘扬开来。百济的圣明王时,曾送一尊丈六高的佛像和经卷给日本,并为日本的钦明天皇制祈愿文,开拓了日本的佛教;第三十代的武王与王妃同信佛法,据说有一次在前往师子寺途中,于龙华山山麓池边见到弥勒菩萨显像,于是建了弥勒寺,至今古迹仍存。此外,韩国佛教史上信仰佛教的国王有:
  法兴王:新罗是三国中最晚接受佛教的,随着帝王的信仰,佛教也随之兴盛。其中,法兴王是第一位接纳佛教,同时也是一位英明、治国有道的帝王。在位时制定律令,下诏禁止杀生;创建新罗最早的寺院——兴轮寺。而最特殊的是,其建国年号为“法空”,颇具佛法。
  在新罗时代,国王大多恭敬三宝,人心安定,上慈下敬,佛教也有相当的发展,曾设置僧职规范僧政,派遣留学僧留学中国、天竺等。到新罗安宪王时代,更有长者对圆珍说:“佛法是王法的治具,佛法若衰,则王法衰。”新罗佛教的盛行,可见一斑。
  高丽太祖:高丽太祖是高丽时代虔诚的佛教徒,从小在佛教家庭长大。据《东国通鉴》记载:太祖登基时,设八关斋会。太祖在京城、五冠山(京畿道)等地大兴寺院,其主要用意在于:“募卒伍为工徒,破戈楯充结搆,所以示偃兵息民之意。”
  太祖为了要使往后继嗣他的诸王都能依循佛法治国安民,于是订定十条训要,这就是影响后世的《太祖训要》。训要的第一条说:“我国家大业,必资诸佛护卫之力,是故创立禅教寺院,差遣住持梵修,使各治其业。后世奸臣执政,徇僧请谒,各业寺社争相换夺,切宜禁之。”又说:“燃灯所以事佛,八关所以事天灵及五岳名山大川龙神也。后世奸臣建白加减者,切宜禁止,吾亦当初誓心,会日不犯国忌,君臣同乐,宜当敬依行之。”
  从此,《太祖训要》中信佛护教的观念,影响了整个高丽历史。
  宣宗王:宣宗王受持菩萨戒,出巡时,以《仁王般若经》为前导,尊普照知讷为国师,国运昌隆,为高丽佛教创造一个黄金时代。
  高宗王:高宗王十八年(西元一二三一年),为抵抗契丹入侵高丽,效仿显宗时与诸大臣发愿雕刻大藏经,祈求佛力加持,即著名的“高丽藏”,原版虽遭毁,重刻后,至今仍存于有“法宝寺”之称的海印寺,被视为世界之宝。
  李朝世祖:继高丽时代而起的,是李朝时代。韩国佛教到了李朝,已经逐渐衰微。世祖登基后,对佛教一连串的护持政策,使得佛教得以复苏。据说他是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韩国佛教而来降诞的五百罗汉之一,僧信二众都对他非常尊重,而尊他为“李朝佛教护法大王”。其具体的贡献有:
  设刊经都监,将《圆觉经》、《金刚经》、《楞严经》及《永嘉集》等译成 韩文;刊行经典,流通世间。
  依先王所定的六典制定度僧选试法,并记于《经国大典》,以作为后世度僧 的标准。
  礼敬三宝,积极修建佛寺,如在兴福寺旧址修建圆觉寺,并铸造大佛一尊安 奉佛寺内。
  三、泰国
  泰国的国王要登位之前,必须接受短期出家生活训练,等到出家人的威仪具足,佛教的慈悲精神具备了,才能掌理政治。因此,佛教与政治两相影响,使泰国成为东南亚的佛教国家。
  今简要介绍泰国历史上信仰佛教的君王如下:
  坤蓝甘亨王:坤蓝甘亨王(西元一二七七——一三一七年在位)是泰国史上最早建有信史的素可泰王朝的第三位君主,也是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振兴文教,武功强盛,致力于提倡佛教,又与印度、锡兰修好,而传入印度文化,尤其特别提倡锡兰佛教。其护教事迹有:
  坤蓝甘亨王听闻锡兰僧团戒德清净庄严,特别迎请在泰国南部六坤弘法的锡兰僧团,为他们建立阿兰若寺以便行供养。据说国王每半月都按例前往寺中聆听比丘说法、持戒或讨论佛事。
  曾经设立规范僧团事务的“僧爵”,且由国王敕封。泰国的僧爵制度,即从坤蓝甘亨王开始。
  王曾派六坤地方首长至锡兰,获赠“师子金佛像”,被视为泰国珍贵佛像之一,至今仍供奉在曼谷国立博物馆的佛殿当中。
  王当政时所竖立的石碑这么记载:“素可泰人,常布施,常持戒,常供养;素可泰王坤蓝甘亨及一切大臣、人民,不论男女,都信仰佛教。安居期间每人持戒;出安居后一月中,举行功德衣供养。”从中可知当时全国上下信仰佛教的情况。
  坤蓝甘亨王在位达四十余年,是素可泰王朝最隆盛的时代,也是佛教最虔诚的护法。他提倡锡兰佛教,并且发扬光大,对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在泰国历史上被尊称为“伟大的帝王”。
  立泰王:立泰王(西元一三五四——一三七六年在位),是素可泰的第五代君王,勤政爱民,修治道路、运河,热心发扬佛教。登基后,兴建佛寺、佛塔,塑造佛像,国家呈现升平景象,国王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与拥护。立泰王不仅是位贤明的君王,也精通佛学、哲学、天文等。本身是位学者,也是虔诚的佛教徒,着有《三界论》,详细论述佛教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他鼓励出家僧侣深入经藏,曾于宫中设立学术研究所,并亲自担任教授,讲解佛学、天文学等,一时国内学术之风大盛。
  西元一三六二年,立泰王在芒果林寺出家,特别礼请锡兰的僧伽领袖作为他的得戒和尚,这是泰国史上第一位在位出家的君王。今日泰国的男子一生中至少一次短期出家,接受佛教的道德薰陶,便是受立泰王的影响。
  立泰王生性仁慈,不喜欢残酷的战争,西元一三五九年,不得已远征北部,所获的俘虏,不忍加以杀害,并禁止部下虐待他们,可说是受了佛教慈悲的感化。
  三界王:三界王是清迈时期的君王,在西元一四四一年继位。他将泰国佛教的文化与艺术带进了黄金时期,其中以仿印度菩提伽耶佛塔所建造的大菩提寺最为著名。西元一四七七年,由法授长老领导一百多位高僧,在大菩提寺举行三藏结集,由国王为外护。这是泰国历史上第一次的三藏结集,从此清迈研究佛法之风盛行,高僧学者辈出。
  怛莱洛迦王:怛莱洛迦王(西元一四四八——一四八八年在位),大城王朝时代君主,执政四十年,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将王宫改为佛寺,称最胜遍知寺,成为当时都城中最富丽的寺院。曾依泰国佛教风俗,到朱拉摩尼寺出家八个月,成为当时佛教界的一件盛事。他对文学造诣相当深厚,西元一四八二年,曾撰写《大本生词》一书,到现在还被泰国教育部选为中学的课本。
  颂昙王:颂昙王(西元一六一○——一六二八年在位)是大城王朝时代的贤君,少年时曾出家为僧,法号净法,登位后,对国家文化、经济与佛教的贡献很大。曾据从锡兰回国的比丘报告,在泰国的苏槃那山有一个佛陀生前踏过的足印。国王派人寻找,果然在沙拉武里找到,于是便在此地建造佛殿,以供人礼拜瞻仰,从此,苏槃那山改称为“佛足山”。
  拉玛五世: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王(西元一八六八——一九一○年在位)是曼谷王朝时代英明的君主。他改革国政,实行新教育,奋发图励,使得泰国免于沦为英、法的殖民地。以泰文刊行巴利语圣典。
  拉玛五世也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西元一八九○年在曼谷大舍利寺设立“大舍利寺学院”,这是一所高级巴利文研究中心。在西元一八九三年又成立“皇冕学院”,是为高级佛学研究中心,后来皆改为佛教大学。皇冕学院更在西元一八九四年出版《法眼杂志》,至今,是泰国佛教发行最久的杂志。
  拉玛九世:现在仍在位的拉玛九世泰王蒲美蓬,皈依泰国僧王,发愿为比丘半月,以弘扬佛法为宗旨。曾协助东巴基斯坦佛教徒扩建佛教寺院;拨款资助英国巴利圣典协会印刷罗马字母巴利文三藏、英译三藏,对英美语系人士学佛的帮助相当大。泰王也是泰国佛教总会及佛教青年会的赞助人,是泰国佛教提倡及弘扬不可忽视的力量。
  四、锡兰
  锡兰在西元前三世纪,由阿育王之子摩哂陀和僧伽蜜多将佛教引进后,历代国王几乎都信仰佛教,因此佛教在此地发展相当迅速,形成一佛教国家,也是现今南传佛教的中心。兹列举锡兰佛教史上,对佛教深具影响力的帝王。
  天爱帝须王:天爱帝须王听闻摩哂陀长老讲说《象迹喻小经》后,心生欢喜,逐渐对佛教产生信心。他建大寺供养僧团饮食资具,并有多项护持佛教的措施,对当时锡兰乃至后来的锡兰佛教有相当深远的影响,例如:
  向人民宣布佛教在锡兰成立,在阿罗陀建立锡兰的第一座塔,供养佛陀舍利。
  准许锡兰人民依法出家,建立戒坛,传授戒法,使佛教得以在锡兰弘扬,至今,南传上座部比丘传承不绝,其功不可没。
  摩哂陀第四王:摩哂陀第四王认为国王必需奉行菩萨道,人民生活才能安乐,因此,他在碑铭上刻着:“不行菩萨道,不可为锡兰国王。”
  末罗王:末罗王在碑铭上刻着:“锡兰是佛教国家,非佛教徒不能受承王位。”从此,影响锡兰以佛教为国教。国王原先不信仰佛教,即位后,皈依佛教。政府有重大事件,国王会征询佛教僧团的意见,政府也有责任义务保护佛教的安全。锡兰的百姓从僧侣受教育,受道德薰陶,寺院成了文教的学校,帮助国家教化人民,使得国家和平、有秩序,社会安乐。
  度他伽摩尼王:度他伽摩尼王英明而勇敢。他为了收复被敌人侵占的北部而宣誓:“不为国王,为了佛教。”全国人民因而觉醒,奋力勇战,收复失土。战争结束后,度他伽摩尼力行佛教,全国皈信三宝。
  在位时,举行庆祝卫塞节仪式,现在佛教徒普遍庆祝的卫塞节,就是由度他伽摩尼王开始的。
  吉祥称王狮子王:锡兰后来受葡萄牙与荷兰的殖民统治,传入了耶稣教,佛教受到相当的压抑与迫害,几乎无法生存,当时全国仅剩一位萨罗难迦罗大沙弥,而没有大比丘。吉祥称王狮子王听从萨罗难迦罗大沙弥的建议,派遣使者至泰国求法。泰国派遣由优波离上座领导的僧团到锡兰传授戒法,有数百人出家受比丘戒,使得锡兰面临灭亡的佛教因而再度复兴起来。
  锡兰至今仍是一个佛教国家,全国因信仰佛教,而呈现一片祥和,与世无争。国家政治与佛教相结合,使得锡兰无论在文化、教育、社会教化,都有着蓬勃的发展。佛教徒尤以比丘深具英文弘法能力,积极向外国宣扬佛法,对世界佛教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与贡献,这也使得锡兰成为南传佛教的代表国家。
  五、缅甸
  阿奴律陀王:西元一○四四年,缅甸国王阿奴律陀统一了缅甸,为蒲甘王朝奠下了二四三年的基础。在位时,尊上座部阿罗汉长老为国师,立上座部佛教为国教;改革佛教,创建僧团,在全国各地兴塔造寺;派遣使者到锡兰取经,组织学僧校勘,翻译为缅甸文,奠定了缅甸佛教发展的基础。对缅甸的文化、佛教有深远的影响。
  阿奴律陀统领时的缅甸,成为南传佛教中心,也是缅甸史上建国最富强的王朝。由于他对缅甸的贡献,被称为缅甸“三大民族英雄”的第一位;更由于他对佛教的护持,被人民尊誉为“缅甸的阿育王”。
  敏东王:缅甸国王敏东,对佛法大力护持。在西元一八七一年,曾召集二四○○位僧侣,在首都曼德勒举行第五次三藏结集,将结集的文字镌刻于七二九块的大理石上,竖立于曼德勒山麓拘他陀塔寺中,外有四十五座佛塔围绕。敏东王的护持,对后来巴利文藏经的雕刻,贡献相当卓著。
  除了以上列举的国王,越南佛教在西元一○一○年李朝统治后,进入黄金时期。受我国宋朝影响,国家以考试度僧、迎请三藏、设立戒场传授戒法等,尤以第三主——圣宗,被形容为越南的阿育王。第四主仁宗、第六主英宗、第七主高宗,都是崇信佛法,大力护持佛教的君王,而此时的国势也相当兴盛。
  另外,寮国的维苏王(西元一五○一——一五二○年在位)建维苏寺供养舍利;悉达提拉王于都城永珍创建寮国最伟大的建筑物“大舍利塔”,都是历史上对佛法相当护持的帝王。
  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流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多少弘教师、佛教信徒默默耕耘,为法护教。尤其,历史上各国出现许多贤明的帝王,以佛法治国,上弘下化,仁民爱物,特别是他们对佛教的影响与贡献,佛法才得以如此绵长、久远地在世界各国传播,一如清泉甘露,也如千年明灯,滋润众生干涸的心灵,在迷茫的人生道上,指引出一条光明的大道。
  现今世界,国家种族间的战事,时有耳闻;天灾人祸的消息,仍旧频传。物质文明愈进步的地方,人们内在的精神粮食却愈贫乏,人们对佛法的渴求,愈形热烈。因此,四众弟子弘法利生的责任,更是责无旁贷。
  虽然,世界政治局势不断在改变,无论国家体制为何,世界各国具有权力、政治素养的领导者,都应当善察民意,谋求百姓福祉,一如“转轮圣王”,以法教化,真正为人民带来物质与内在的平安与幸福。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