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常自见己过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湛 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 改过的必要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的伟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是中华禅的渊薮,也是五家七宗的源头。对于《坛经》,恩师的讲词中大约有这样一些开示:坛经是禅者生活的素描,很平实,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如果能够熟读《坛经》,而且每个字都完全消化,不用修三密相应,就能完成无上瑜伽;如果能领会《坛经》,五家七宗的语录就跟幼稚园的教材一样……
  笔者在依师教修行的过程中,对《坛经》是颇为留意的,前后读了近十次,虽然称不上下过什么工夫,但还是受益蛮大的。它对于启发正见,加深正受,乃至提供弘法楷模都大有作用,其中一些偈颂也能背出来。《坛经》的深广智慧非笔者浅见能测,而笔者自认最受益的是“常自见己过”几个字,被引为自己修行的“第一秘诀”。这是毫不夸张的。
就一个普通人而言,能够改正自己的过错,他就会进步;能够认识自己的过错,他就是有智慧;能够诚恳面对别人提出自己的不足,他就是谦虚、能包容。改过,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和有效的方法。相反,拒不认错,刚愎自用,主观自是,这在生活中会带来很多麻烦乃至酿成悲剧。这道理是浅显的,这样的事例也是不胜枚举。
  《六祖坛经》讲,“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又说“改过定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在与神会禅师的对答中,六祖还自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这的确都是智慧的语言,是真知灼见,也是大修行人的箴言和谏言。
  作为一个修行人,最可贵的是什么呢?笔者个人以为,就是真实发心,真实修行。对禅的信心是真实的,对师父的信心是真实的,修行的决心也是真实的,修行也是来真的,而不是装门面,自欺欺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欺骗自己。否则,就如耕云先生所说,“虚伪的因必招幻灭的果。”
  对于一个真实的修行人而言,改过是必须的。我们之所以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为,修正自己的偏执个性,而不断地做自我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换句话讲,我们是在做减法,是在抛丢,是在减除心中的污垢,所谓“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对有些人来说,这或许不够高深,不够玄妙,但这确是笔者深感不可忽视的。
  既然生佛平等,我们何以不解脱,不清净?因为我们有过,乃至如《地藏经》所说“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而我们能够做到且必须做到的,就是要抛弃罪垢,远离过错。
毫无疑问,我们能够学禅,那一定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我们能值遇大善知识,那是过去的修行所得,我们当怀感恩之心。而报恩之道,莫过于修行与弘法。
  就笔者的修行历程以及观察他人而言,一个修行还未上路的人,他是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错的。他也不容易把察知并改正自己的过错作为一种自觉而经常的习惯。有位修其他法门多年的道友对禅产生了兴趣,笔者要他反省忏悔,他讲,我觉得没什么错啊。后来,他慢慢与安祥相应了,每次见面跟笔者讲,哎呀,我发现自己的错误真多。笔者笑笑,说,好啊,好啊。
  对于初学禅的人,不反省忏悔,不清除大的心垢,他是无法与正法相应的。因为,多劫习染,足以障道,绝对会压抑一个人的正见和心灵的光芒。反省忏悔,就是去除大过,降伏粗重烦恼,渐渐与法相应。
  对于正受发露的人,要想保任,如果不与错误绝缘,那就无法与安祥同在。同时,正受越深,正确的时候越来越多,错误就越来越少。所谓“时时自觉,念念自知”,要是能扎实做到或者努力去做的话,就会不断扬弃自己的过错,从而使安祥不断加深。并且在生活中越来越能践行中道,能越来越彰显法的恰倒好处,也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福德智慧在增长,自己的烦恼习气在减少,自己的安祥度在加深,保任也就容易一些。
  没有相当时日的保任,没有相当深度的正受,大概是不容易开启正见,圆具法眼的。而正见开启、法眼圆具也只是修行得力的开始,正需要在生活中,在一切时处中锤炼,不断融通旧习,消除宿业。在这种磨练当中,要想扎实,要想真正完成法的人格化,离开察过,离开改过,是很难实现的。所谓,“四十年打成一片”,所谓历境验心,所谓销阴去盖,都是借由在生活中发现并改正过错来实现的。因为,从法的角度,依照法的标准来严格要求,一个未到家的人,一个修行还不能称为圆满的人,恐怕很难说自己已经无过错,已经可以“言寡尤,行寡悔。”
  就笔者的认识而言,修行的过程就是改过的过程,改过依据修行程度的不同,标准和要求也是不同的。
  严重的过错,也就是粗重的烦恼,是与贪嗔痴等三毒结合在一起的,它的识别和发现要容易一些。但要想真正连根拔除一些致命的缺点,那必须要假以时日,也必须得有相应的方法。
  对于禅的修行人而言,还有一些过错不可不察,比如,不自觉以自己的意识去揣摩并判定自己的修行境界,从而沾沾自喜或生大我慢;比如,对任何好的或不好的境界心生贪着取舍;比如,崇尚玄谈,喜好神奇,把玩光景……
  在一切过错烦恼当中,自我的执着是一切的根源。所以,只要有我执,就很难完全避免过错。禅把我执的断除称之为“断命根”,破除“末后牢关”,可见非同小可,也殊为不易。
  依照恩师的教诲,错误必生烦恼,只要我们还有烦恼(惑、无明),哪怕是微细的烦恼,我们就需要察过改过。
  常自见己过,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管理好自己,避免每个人身上只看他人缺点、姑息包容自己过错的凡夫习气。这不仅是进德修行之道,也是调和人际,改变眼睛向外的固执习气的方便。
  修行,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它的难就在于修行是一场自我战斗,是一个不断发现并扬弃自己过错的历程。所以,任何时候,当我们还有意识去注意我们是否有过错,说明我们还有智慧,而当我们有丝毫自是的见取时,说明我们已经背离了禅,背离了中道。
  禅是平实的,真实的修行人必能普遍的彰显法的光辉;我们不需要凸显什么,也不需要贬低什么;不需要夸耀什么,也不需要排斥什么……
  禅是不立文字的,禅也是一超直入的,但当我们回首自己心的旅程时,可以说阶次宛然。同样,真实到家与圆满的人,他应该知道,这是丝毫无法欺瞒的,也是丝毫无法怀疑的。
  但,无论如何,当我们能够发现并改正自己的过错时,我们就在朝修行的目标迈进;或许,总有一天,当我们蓦然回首,已发现春满枝头……
让我们一起用心吟唱: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
  二. 改过的方法
  既然,佛法都只是成佛的方法,改过,一定也需要方法,改过也一定有方法。
  改过的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要有改过的意识,要明确自己不是完美无瑕的。有这样的意识,才会有警惕性,才会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其次,要有勇猛忏悔的决心,一旦发现自己的过错,决不姑息,要发露忏悔,并努力做到不二过。
  第三,要努力观心,努力自觉(照),留心自己的状态,要扎实践行四句话“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详”(注),要让自觉的光辉照破五阴的黑暗,力争不给过错任何机会。
  第四,改过要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第五,要在生活的现实中检验、历练,要在各种逆境中锤炼。
  第六,要把一切汇归于心,汇归于正见正受,回报于一切有缘众生……
  三.改过的征验
  只要确实改正了自己的过错,一定有很多的征验。
  烦恼减少了……慢慢的,以至于烦恼没有了;
  心安了,清净了,执着减少了,乃至于一切时处都很自在;
  正受加深了,心态提升了……
  正见开启了,法眼圆具了,对于法没有疑惑,对于人生渐能自主,处于逆境,丝毫不为所动……
  身体健康了,人际调和了,人生顺畅了,外在的一切不期然发生了变化,乃至很大的变化……
  笔者多次想以此标题来写自己的心得,以往也写过一些。但实话说,这些也只是粗略描画,也只是一些粗浅体会,不过都是真实的体会。希望对于真实修行的同道,能有些微的启发。
  改过不是道理,重点在能力行。相信真实修行的人,必能获得真实的法益。
  愿与有缘同勉之。

  *注:四句话头:耕云先生倡导安祥禅修学要领,“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
《禅》杂志 2004年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