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聲色佛法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常堯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迷情之外?從同志電影探討紅塵男男女女的情愛空間
  由榮獲奧斯卡最佳劇本及金球獎最佳影片的「眾神與野獸」和「愛我就搭火車」拉開同志週專題影展的序幕,接著「神父」、「男男大不同」、「愛,上了癮」、「驚世狂花」、「迷情花園」等多部同志電影。
  同志身分從過去隱藏性人口,到近幾年轉而為勇敢的現身於陽光底下。同志文化逐漸地正朝文學、美學、藝術,甚至是綜合藝術之電影文化各層面中發聲,而向社會主文化漸趨靠攏,形成為多彩多姿的次文化同志族群團體。
  當然,我們也不免借此來探究,在佛教的宗教觀底下,人間男女、男男、女女不同角色的情愛空間又是該如何來被安放?
  如何看待有情世間
  在佛經經典中,時常提及「有情」、「有情世間」等相關名詞,諸如《解深密經》中所云︰「於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眾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濕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其他又如《阿毘達磨俱舍論》中所提及:「若有情界,從自在天至無間獄,若器世界乃至風輪,皆欲界攝。」
  然而,究竟何謂「有情」?
  「有情」二字從佛經梵語中譯之為「薩埵」。梵語「薩埵」,則可譯為眾生或有情。眾生既然有情,總不免心生愛染,有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在佛教經典上更將﹁愛﹂歸屬於十二有支名相之中,其所謂「愛」即是貪的異名,愛即貪著,亦稱渴愛。這是因「受」而衍生的愛欲之愛、佔有之愛。在苦、集、滅、道之四聖諦法,愛就是之中的「集諦」?聚集眾苦。﹁愛緣取﹂?因愛而攫取、執著、堅持不捨,這確實也是人間情愛的苦處之所在。
  當然,有情眾生於此娑婆世界生而為男人與女人二種,男女有情自然交相傾慕、彼此愛戀。然則,世間情愛單單僅限於男女之情嗎?
  回應世紀末的人寰場域,原本那些以男人為歷史,女人為自然二分的傳統本質論的陳舊基調早已沒落,朝前無限開展出來的新世代角色性別之架構,亦必須建築在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的社會雙重且多軌之現況體制中。
  異性戀的情愛不再是社群組織獨樹一幟的盛景,同性戀亦開始以奇特的情愛姿態逐漸展露頭色,同性之間情感空間正在社會環境的各處悄然逢生,成為有情眾生中漸漸被人認識與看見的一環。
  倫理道德下的情慾偷渡vs.官能感傷的原欲幽戀
  既然同樣是有情眾生,生於娑婆世間,畢竟難離五欲與三毒 〈貪、瞋、癡〉之困擾,然而,人非聖賢,在尚未開悟出般若的無上智慧時,終難不受外在環境與自我內在潛藏的原欲擾動。
  在本次同志電影展中「神父」〈Priest〉一片便對人性底層情欲搖擺的部分做一深刻的交代:
  剛接受新教職的蓋瑞是一位年輕俊秀的天主教神職者,與馬修神父一同為社區的居民祈福做禮拜。住進馬修家後,他發現馬修竟然與女人同居,為此他與馬修爭論。之後,又經由告解而得知瑪麗亞長久以來遭到父親的性暴力,卻因為天主教義中不能洩露信徒秘密的教條規定而不得揭穿,這種種的事件交相疊合於他心底,使他內心掙扎不已。
  接二連三發生觸犯教義的事後,不由得讓他開始懷疑起教義的本質究竟為何,然而同時在傳統教義的社會道德下,蓋瑞也無意地違反了他所信仰服膺的神旨,而與剛在酒吧認識的葛瑞漢發生了一夜同性之情。
  情節發展至此更趨錯綜,神父蓋瑞與葛瑞漢間的同性情誼竟遭東窗事發,旋即震驚了保守小鎮裡的所有居民,而身為神父的他,如此的所作所為豈是教會與其信徒們所能諒解的……
  本片赤裸裸的剖析出傳統與宗教教義所衍生出的「人性偽善」與「原罪」等諸多議題的探討,遊走於自身情欲與道德倫理的波浪漩渦中,究竟主角該不該被宗教救贖 〈或言被自己的宗教道德觀救贖〉?
  當然此片也引發許多衛道人士的韃閥,但反諷的是本片不但榮獲多倫多國際影展觀眾票選獎,更獲得愛丁堡國際影展英國最佳影片麥克包威爾獎,這些都足以證明,「神父」一片確實將人性中某些幽微的,不甚明晰的灰色地帶光明正大的為觀眾給導引出來。
  另一部獲得眾多大獎的「迷情花園」,片中更如迷霧般的將家庭中隱隱潛藏的黑暗與污穢的角落悲情,以黑色喜劇的戲謔影像姿態呈現出:
  離家十年的威廉,為了參加姐姐的婚禮而回到鄉下老家,但威廉卻被整個家中的不尋常的壓迫氛圍干擾的心情異常莫名。
  在婚禮上放蕩不羈的姐姐以及擠眉弄眼、猛對自己放電的姐夫、神經兮兮的祖母、陰陽怪氣的妹妹、可憐苦情的媽媽;成天酗酒作樂的爸爸等等,這一切的一切彷彿正在家中的每個角落光明正大的迅速粉碎與解體。但是,第二天,威廉起床後卻在院中的蘋果樹上發現十年前自己上吊自殺的屍體正無聲地垂吊在那裡……。
  本片著一種極為優雅輕鬆的官能傷感節奏,讓觀眾走入迷霧中默默的感受死亡的腐敗氣味,「迷情花園」便這樣一部幽邃且擾動不安的黑色喜劇。
  從「同志週影展」這幾部的同志電影中,彷彿正無聲的傳遞著一些訊息,其實,同志就與所有的我們一般,活生生的與我們共同生活於這有情的娑婆世間,就如同電影所演一樣,同為著七情六欲的人事牽絆所擾,或悲憤,或歡樂,或喜悅,或感傷……。
  以慈悲與智慧走出情欲的囚困
  縱觀同性愛戀與異性愛戀的演變,雖然九○年代,同志理論與批評繁複眾多,且在二十世紀末酷兒文化與社會身體空間有了相互滲透延伸的展演場域,同志的情愛身份的建構〈抑或拆解剖析〉與社會認同幅度仍稍嫌遲緩,這不單單是社會文化的集體意識問題而已,或許有更大的部分是屬於傳統父權體制下的機制操演覆製之模式範本〈當然,筆者絕無或刻意地為同志標誌鼓勵認同之含意〉,僅單就立於同志歸屬人權體制下弱勢族群的立意出發。
  佛教以慈悲與智慧,不以分別心看待芸芸眾生的痛苦與煩惱;然而,眾生更應宿值德慧,用理智來淨化、用慈悲來運作、用禮法來規範、更用道德來引導感情,為自己建構莊嚴的生命。
  摘自《普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經典中的鳥語花香
下一篇:佛門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