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台湾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宏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青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6.12 出版)
  诸位与会的各界贵宾、诸位学者专家:
  今天的“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 能够在国立台湾大学举行,可说十分富有创意, 台湾的历史、台湾的文化、台湾的社会、台湾的宗教等等诸多现象, 其形成背景与衍生的问题,就像台湾宝岛四百年来的遭遇一样, 充满著移民性格与改朝换代的繁杂变迁!今天,各位学者选定以“台湾佛教”为范畴, 探讨四百年来的台湾佛教历史,它的过去种种与目前现象, 为未来台湾佛教做规划、做参考,本人十分钦佩诸位专家的专业领域, 并借此机会,略抒个人对台湾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孤陋浅见,并请大家多多指教!
  台湾的佛教历史, 从早期荷兰,西班牙时期,那阶段充斥著混合的“泛灵信仰”, 谈不上显出佛教的特色,接著进入所谓“明郑时期”, 由于大量中国南方汉人的迁入台岛,由福建闽南色彩的佛教,被官方及民间移入台湾, 那时期的佛教性格,表现浓厚的三教(儒、释、道)混合色彩,带有民俗信仰,十分浓厚, 也看不出佛教思想、佛教特色的面貌。
  明郑的短暂阶段, 即进入“清代时期”,满清经营台岛较久,那时期台湾佛教, 由于闽人僧侣入台较多,而台湾僧人亦多少到中国游学, 有清一代,台湾佛教即表露出受大陆佛教影响的趋势同时混合著白衣斋教的闽南民俗性格。 从一八九五年满清战败,割台湾给日本,从此台湾佛教, 随著族群命运改朝换代的更替,多了一种殖民政策下的“日化佛教”影响, 历经五十年的日本统治,使台湾佛教原本“先天不良”又加上“后先天调”变成大陆佛教, 台湾佛教、日本佛教多重多样的混合面貌, 不过,那时期的佛教,却能渐渐表现佛教的独自性格与特色, 佛教人口族群,表现在文化、教育、弘法等形态方面,亦渐渐有了较出色的面貌。
  战后的台湾, 佛教也随著回归祖国,同时也因为国民党政府来台, 跟随政府来台的大陆僧侣更多,这群逃难入台的僧人,不乏德学俱优之士, 使得台湾佛教在中央政策配合下,可以说起了重大的变革。过去那种闽南化、斋教化、日本化, 都受了大陆佛教有力的改革与扶持, 战后的政治政权更替,也直接或间接的有力改造了台湾佛教,显然的, 这不是一人之力,也不是因果宿命,它是多种内因外缘的缘起组合吧!光复后, 台湾佛教的演变与发展,戒严前后形成一明显的分水岭; 戒严时期佛教能发挥的舞台空间受限,大只说来,江浙区域色彩的大陆佛教, 在北台湾政治中心的领头下,支配了台湾佛教的活动性质与范围, 以本省本土性质的台省佛教,一时受到某种程度的压制。 但是,大陆的中国佛教,它的传统派系与意识形态的多元纷岐,其包袱与问题照样的也同时移植到台湾来, 甚至今日台湾佛教问题的积习难改,其包袱问题就是传统中国佛教在台湾的延续。
  台湾政治, 随著戒严解除,台湾社会,它潜伏的社会多元生命力,随著民主的脚步,各种力量都迅速的涌现出来。 佛教在台湾解严后的新环境, 有了“自觉性”的新情况新面貌,简单的说,它渐渐的挥别了中国佛教的旧传统, 台湾佛教的族群,正热烈的思考佛教所面临全世界关注的“现代化”问题。 勇于提出对传统反省、批评,在近代高僧太虚大师启蒙的新方向, 其绍续者印顺法师又久居台湾,台湾佛教在进入民国六十年代后, 一股新生的新力量,正渐渐壮大并扩散其影响力, 新思想、新思惟,有别于传统的新体制、新风格、新组织、新活动正如百花齐放的开展, 它的孕育推动力,应该功于太虚、印顺、慈航倡导的“人生、人间”佛教了!
  回顾台湾佛教的过去, 真是因缘繁杂,路程艰辛,而检视台湾佛教的“现在”,本人的心情,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台湾佛教近二十年来的演变发展, 人才辈出,活动频繁,从道场硬体而言,旧的重修、或新的新盖、大小佛寺与精舍,莲社或居士林, 真如雨后春笋,法会诵经、佛七禅七、礼忏共修等传统形活动,可以说无日无之, 日日时时,梵音佛事,十分兴旺。
  现在的台湾佛教, 在软体的文教方面,有关教育的佛学院,研究所甚至社会性的大学,已办的正要筹备的,越来越多,其素质亦日渐提升, 慈善救济与弱势关怀,其成效可观,僧侣居士热心弘法,讲座法筳常转,信众增多。 比较不足的是“学术”领域,虽有学人颇多,可能因传统佛教长期重“行”轻“解”的积习, 风气不佳,学术研究的环境与生态,仍难以跟欧美及日本相比较。
  再从思想义学与修持方面作考察, 佛教的母体发源于印度,其后分南北两传及藏传三大支脉,并衍生众多宗派分流。 基本上,台湾佛教属于北传中国佛教的系统传承, 因为中国佛教演变到明清时期,大体而言非常式微衰败, 天台华严日渐不振,禅宗门庭微落,净土念佛一时称盛, 明清以来的佛教,整体而言,出世逃世的性格浓厚,缺乏积极入世的人间关怀, 这情形,一直到太虚,印顺两位大师思想,其“人间佛教”的理论理念, 回应原始佛教阿含经,直探释迦本怀,使得今日的台湾佛教, 学佛风气的盛行,“人间佛教”的思想知见及口号,确实是主要的推动力!台湾佛教,目前较大的派系与道场, 如佛光山、 慈济功德会、法鼓山莫不口口声声弘扬人间净土或人间佛教为号召。 以传统禅宗自居的中台山或一些净土专修专宗道场,其信众仍然众多, 另方面藏传密宗或南传泰国与斯里兰卡的佛教,近年来亦渐渐引入台湾, 台湾佛教,随著社会多元开放的时代潮流,又开始展现另一新的风貌!而另一值得注意的宗教新现象, 那就是打著佛教旗帜的新兴宗派, 让人鱼目混珠的呈现一种新气象!从以上台湾佛教形象的整体观察, 我们可以说,台湾佛教已非旧传统的中国佛教所能涵括了!
  如果从国际佛教来思考台湾佛教的主体性及特色, 显然的台湾佛教作为族群社会的文化意识, 则“自觉性”的独自特色,仍然不够深刻凸显; 如果从南北传显密各宗派中,怎样塑造台湾佛教在佛法义理的思想深度及广度, 这方面,个人以为久居台岛的印顺法师,其大量渊博的著作, 无论从现代的学术成就,或从传统的宗教修持观点,印老的著作,应该更进一步受到肯定与推广。 可惜的是,以个人观察,印顺思想在台湾佛教, 误解的似乎比理解的多,这对当前的台湾佛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当前台湾佛教, 由于宝岛近四十年来的安定,在经济繁荣的带头下,佛教也随著带来一片繁荣新景象; 不过,在一片繁荣的表相下,佛教教团,也明显的衍生一些值得忧虑的现象。佛教修持的法门,传统传承下来的三藏十二部, 原本宗派法门众多,但是,现今的不同派别, 演变到彼此门户森严,山头色彩,各拥地盘,互不往来,道场子孙化、私有化, 丧失佛制十方道场的精神,道场寺院功利商业气息,越来越浓。 如果寺院道场,没有修道的气氛与情操,宗教精神迷失,走入商业气息,完全“俗化”,佛教前途真是堪忧!
  现今的台湾佛寺, 越盖越多越大,却往往僧侣住众稀少,硬体建筑粗俗简陋, 或者流于豪华富丽,显不出东方宗教建筑风格,尤其缺乏环保意识, 有时任意破坏山林生态,令人浩叹!佛寺的文教活动软体方面,也是跟不上硬体,经忏佛事、水陆法会,似乎氾滥严重。 个人曾参访南北传各国佛教, 对台湾佛教(中国佛教)的水陆超渡法会, 如此独盛,深深觉得它是僧侣素质不高及僧侣堕落腐败的可怕原因吧!
  再从弘法方面作反省, 流行的法门,以方便法门较盛行,台湾佛教徒虽然众多, 可惜大都仍停留在消灾求福求功德,求长寿求发财等等俗世利益的追求。 为生死求解脱的净土信众固然很多,发菩提心,具有入世社会关怀, 懂得真实“菩萨道”的人间关怀者,属于少数菁英的知识份子,对治湾佛教的整体反省,真是忧喜参半。
  如果以台湾佛教的现况, 前瞻未来,在国际佛教中,如何开拓营造台湾佛教, 具有“自觉性”的独特面貌,那真是需要四众佛弟子共同努力, 尤其份演领导的推动者,其学养与操守应有一定的德学成就与典范, 台湾佛教,想在文化、教育、弘法方面有国际水准的良好表现, 必须在人才培育、组织制度、教团运作作更大更多的改革与突破。
  面对即将来临的二十一世纪, 台湾佛教徒不应妄自菲薄,地球上的全人类, 因种族、宗教差异而引生的痛苦,因战争、资源贫乏而引生的灾难; 佛教徒应发挥佛陀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真理与精神,回应当前人类的共同社会关怀。 未来的社会,未来的新人类,在媒体充份开放、资讯十分发达、传统文化逐渐解构, 宗教面对新世纪科学的挑战, 新人类将怎样看待传统宗教,看待传统佛教面对未来,真是值得关注。
  今天, “台湾佛教学术研讨会”在此召开,本人十分荣幸,蒙佛教现代学会杨惠南教授,邀我共同合办参与,但愿在各位专家学者研讨下, 大家集思广益,共同为台湾佛教的现在作反省,共同为台湾佛教的未来作前瞻性的建言, 希望台湾佛教在大家的努力耕耘下,明日会更加美好。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