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天台宗>>正文内容

龚自珍对法华经的理解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蒋义斌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印佛学泛论--傅伟勋教授六十大寿祝寿论文集
    一.前言
      龚自珍 (1792-1841 年 ) 身处清代社会转变之际,其外
    祖父是著名的乾嘉学者段玉裁, 自珍对「汉学」有相当的造
    诣, 但他更关心「经世」,对当时的局势,有非常深刻的理
    解, 魏源为龚自珍文集作序: 「其书以六书小学为入门,以
    周秦诸子吉金乐石为□郭, 以朝掌国故, 世情民隐为质干,
    晚尤好西方之书」。( 注 1)
      龚自珍和魏源是清中期的重要学者, 二人的经史之学,
    都颇有可称述之处,( 注 2) 对晚清的变法扮演了启蒙的角色
    。 二人亦都自称是佛弟子,其中龚自珍甚至想以《法华经》
    为中心,统合佛教教义。 本文之旨,即分析龚自珍对《法华
    经》的理解。
    二.龚自珍与佛教的因缘
      龚自珍与佛教结缘, 应是非常早的事,根据吴昌绶《定
     先生年
               232 页
    谱》龚自珍在十六岁时 ( 嘉庆十二年,1807) 随父至京城,
    居在法源寺南,自珍「尝逃塾就寺门读书」,( 注 3) 龚自珍
    曾说: 「予幼信转轮,长窥大乘」,( 注 4) 转轮可能是指轮
    迥,是说年幼时,相信轮迥之说,年长後即读大乘经典。 龚
    自珍读经、 访经,相当用心,曾向龙泉寺僧唯一借经,後赠
    诗谓: 「朝借一经覆以簦,暮还一经龛已灯,龙华相见再谢,
    借经功德龙泉僧」。 ( 注 5) 在北京时,龚自珍和睿亲王之
    子裕恩交往, 龚自珍说裕恩「好读内典,遍识额纳特珂克、
    西藏、 西洋、蒙古、回部,及满汉字,又校定全藏,凡经有
    新旧数译者, 皆访得之,或校归一是,或两存之,自释典入
    震旦以来,未曾有也」,( 注 6) 裕恩的校经经验,对自珍日
    後写〈正译〉、 《龙藏改证》、重定《法华经》应有相当影
    响。
      嘉庆二十五年 (1820) 自珍二十九岁时, 诗中有「我欲
    收狂渐向禅」, 「一卷金经香一炷,忏君自忏法无边」之句
    , ( 注 7) 据吴昌绶《定 年谱》,龚自珍学佛的第一导师
    为江沅 ( 铁君 ),另外与钱林 ( 东父 )、慈风友善, 慈风
    深於法相宗,钱林对教、律、禅、净均有涉猎。 ( 注 8) 江
    沅对龚自珍的影响极刻, 道光四年 (1823) 龚自珍给江沅的
    信上说:
      自珍之学,自见足下而坚进,人小贫穷,周以财帛,亦
      感檀施,况足下教我求无上法宝乎?人小疾痛,医以方药
      , 亦感恩
               233 页
      力,况足下教我求无上医王乎?人小迷跌,引以道路,
      亦感指示,况足下教我求万劫息壤?别离已深,违足下
      督策,掉举转多,昏沈不 。 ( 注 9)
    信中对江沅的依重清晰可见。 在这年,龚自珍与江沅、贝墉
    等, 刊刻唐代华严宗大师宗密所撰《圆觉经略疏》,龚为之
    作序,并有发愿文。 ( 注 10)
      龚自珍与江沅的交往, 至少可追溯至嘉庆二十五年,自
    珍二十九岁时。 ( 注 11) 自珍三十岁时,作〈能令少年行〉
    诗中「披衣起展华严筒」,( 注 12) 三十二岁 ( 道光四年
    ) 自珍在给江沅的信上说: 「〈行愿品〉久收到」。 龚自珍
    早年好禅学,他由禅转至教,可能是受到江沅的影响。 江沅
    逝世时, 龚自珍作诗悼念: 「铁师讲经门径仄,铁师念佛颇
    得力, 似师毕竟胜狂禅」,其自注又说: 「江铁君是予学佛
    第一导师」,「千劫无以酬德」。 ( 注 13)
      江沅之佛学,学於彭绍升。 彭绍升法名际清,号知归子
    , 是清代著名的居士,撰〈一乘决疑论〉、《华严念佛三昧
    论》、 《二林唱和诗》、《居士传》、《善女人传》、《重
    订西方公据》、《念佛警策》等, 龚自珍曾撰〈知归子赞〉
    , 对彭际清极为推崇,谓: 「震旦之学於佛者,未有全於我
    知归子」,并说彭际清是「大菩萨度世示现」,
               234 页
    在这篇赞中, 自珍自称「怀归子」,即感怀知归子之意。
    ( 注 14)
      龚自珍的佛学思想和《法华经》有密切关系, 虽然在〈
    阐告子〉一文中,他说四十二岁时 ( 道光十三年 1833),才
    开始读天台宗书,( 注 15) 但他接触《法华经》,可能早於
    此, 如道光十一年撰〈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後〉即谓
    诵咒灭业,以疾证法华三昧,( 注 16) 道光十二年四十一岁
    时,读陈 《三千有门颂》,( 注 17) 在这年他曾说〈西铭
    〉,不如佛经。 ( 注 18) 四十六时 ( 道光十七年 ) 完成他
    的主要佛学著作, 如《龙藏改证》、重新编定《法华经》、
    《支那古德遗书》,他并自称在此年九月证法华三昧。 四十
    八岁时, 辞官南归,特意到嘉兴楞严寺拜紫柏、藕益大师像
    。( 注 19)
      龚自珍接触过佛教的禅宗、 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
    法相宗, 而他的佛学思想和《法华经》有密的关系,如下文
    所述, 他曾企图以《法华经》综合佛教教义,甚至重新删定
    《法华经》。
    三.龚自珍对《法华经》的科判
      《法华经》的科判,和对《法华经》的理解有关。 龚自
    珍在阅读《法华经》的白文, 即感到《法华经》应分为二部
    ,後来读天台智者
               235 页
    的《法华文句》,智者果然亦分为二分,自珍颇有与古贤相
    合之感, 也增加了不少的自信,在〈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中谓:
      吾初读《法华》白文, 审是二分,及见智者《文句》,
      果判二分。大喜曰: 凡夫知见,乃与大师 合。又读七
      周,乃言: 智者〈文句〉,大纲举矣,条别未尽也。 吾
      大意符智者,别出科判。自〈序品〉至〈学无学品〉讫
      为一会, 以〈安乐行〉为流通; 自〈见宝塔品〉以至
      〈妙庄严王品〉为一会, 以〈法师功德品〉及〈嘱累品
      〉为流通。( 注 20)
    佛经一般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 而龚自珍认为
    《法华经》应分为二会, 甚至认为这二会,是可以分开刊行
    。《妙法华经》是鸠摩罗什於西元 405 年译出,成为《法华
    经》流传最广的译本,其品目及龚自珍的科判对照表列如下:
    序方譬信药授化五授法见提劝安从如分随法常如嘱药妙观陀
    妙普品便喻解草记城百学师宝婆持乐地来别喜师不来累王音
    世罗庄贤 1 品品品喻品喻弟无品塔达品行涌寿功功功轻神品
    菩菩音尼严菩 2 3 4 品 6 品子学 10 品多 13 品出量德德
    德菩力 22 萨萨菩品王萨
      5 7 受人* 11品* 14品品17品19萨21+ 本品萨26本品
         记记 + 12 1516 *18+ 20* 事24普* 事28
         品品 + * 品 门 品*
         8 9 23 品 27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龚所判第一会 第二会
   (*:龚所删除之品 +:龚移置之品 )
               236 页
      在龚自珍所分的二会中, 第一会中他认为应删去第十〈
    法师品〉及第十三〈劝持品〉, 另外将第十一〈见宝塔品〉
    及第十二〈提婆达多品〉移至第二会,为第二会之序品。 因
    此, 自珍重新厘定的《法华 》所包含的品目如下: 第一会
    :1. 序品;2. 方便品;3. 授舍利弗记并说火宅喻品;4. 须菩
    提迦叶等说穷子喻品;5. 药草喻品;6. 授迦叶等记品;7. 说
    大通智胜如来并说化城喻品;8. 授五百弟子记弟子说衣珠喻
    品;9. 授学无学人记品;10. 安乐行,其中〈安乐行〉为第一
    会之流通分。 第二会:1. 见宝塔品;2. 授提婆达多记龙女献
    珠品;3. 从地踊出品;4. 如来寿量品;5. 常不轻本事品;6.
    药王本事品 ( 原注: 此品今删少半 );7. 妙音菩萨来往品
    ;8. 普门品; 9. 妙庄严王本事品;10. 法师功德品;11. 嘱累
    品。 第二会中〈分别功德品〉、〈随喜功德品〉、〈如来神
    力品〉、〈陀罗尼品〉、〈普贤菩萨劝发品〉等品, 龚自珍
    认为应当删除。( 注 21)
      至於应删除的原因, 自珍认为〈法师品〉是「辨士之虚
    锋,墨士之旁渖」,其中危句甚多,故当删除。 〈劝持品〉
    则「无意义,非佛语」。 〈分别功德品〉、〈随喜功德品〉
    则「校量罪福, 最繁重」,而二品「闲文之谆,三十倍於正
    文,非佛语也」。 〈如来神力品〉则「无实义」,故当删除
    , 至於〈陀罗尼品〉, 则应别行,不当置於此经中,他说:
    「一切经陀罗尼,皆宜别行在密部」。 〈普贤劝法品〉自珍
    认为是「伪经之最可笑者」, 「凡恫喝挟制之言,皆西竺蛆
    虫师所为也」, 再者,全经已有〈嘱累品〉为流通分,故全
    经之後似不应
               237 页
    再以〈普贤品〉为流通分,故予以删除。( 注 22)
      道光十七年 (1837) 龚自珍撰〈正译〉, 全文分七节,
    检讨佛经翻的问题,其中第一节,即讨论《妙法华》,他说:
      译者误也。 误奈何?曰: 此书实二部,各有序、正、流
      通,合并之,误者一。 前经十品,後经十一品,无二十
      八品, 今二十八品,其七伪也,其一别行也,误者二。
      二经各有蔓衍,後经尤杂糅,译者不察,误者三。 颠倒
      失其次,移〈安乐行品〉於後经之间,误者四。 移〈嘱
      累品〉於〈药王〉〈普门〉诸品之上, 使已没之宝塔,
      复有言辞, 使未离佛侧之文殊,来自大海,疑惑众生极
      矣,误者五。 又告之曰: 第五事,晋译、隋译不误。
      ( 注 23)
    文中指出《妙法华》的译误有五项:
      1. 误二部经为一部 ;
      2. 今本《妙法华》二十八品中, 〈法师品〉、〈劝
       持品〉、 〈分别功德品〉、〈随喜功德品〉、〈如
       来神力品 〉、〈陀罗尼品〉、〈普贤品〉为当删除
       的伪作;
      3. 《妙法华》前後二经 ( 会 ),各有蔓衍,而後半部
       经,尤其杂糅,译者似未简别;
      4. 前经之流通分为〈安乐行〉。
      5. 後经之流通分应为〈嘱累品〉, 但此品之前又有其
       他诸品,不合佛经之体例, 而《正法华》、《添品
       法华》的最後一
               238 页
       品,均是〈嘱累品〉, 故应将《妙法华》之〈嘱累
       品〉,移至全经之最未。
      《法华经》分为二个主干, 前半部以〈方便品〉为核心
    ,後半部则以〈如来寿量品〉为中心,( 注 24)《妙法华》
    由〈嘱累品〉之後诸品, 即由〈药王菩萨本事品〉至〈普贤
    菩萨劝发品〉为前二核心发展出之後,才再滋生出的。 佛经
    曾常是如龚自珍所说的「蔓衍」, 就今日学界所知,原始《
    法华经》, 可能是以〈方便品〉、〈如来寿量品〉为核心,
    据此而发展的其他诸品, 其间亦经过一相当漫长的岁月,
    ( 注 25) 因此,龚自珍说「两经各有蔓衍」,是附合史事的。
    然龚自珍常用「译误」, 来批评佛经的翻译,可能有言过其
    实之处, 因为佛经的蔓衍,也促成佛经版本的歧异,因此,
    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华》, 和其前之〈正法华〉,及隋译
    〈添品法华〉之间的差异,是经文版本之不同所造成的。 晋
    太康七年 (286) 竺法护所译〈正法华〉,( 注 26) 和罗什
    所译《妙法华》相较, 《正法华》的译出虽较《妙法华》为
    早, 但在原典的版本上,《妙法华》要早於《正法华》半世
    纪之久。( 注 27) 《妙法华》〈嘱累品〉之後,尚有六品,
    正说明这六品是二大主干成立後, 再「蔓衍」出的,而《妙
    法华》的版本,可以反映出实情。 《正法华》、《添品法华
    》则是较晚的版本,故将〈嘱累品〉移置於全经之
               239 页
    未。 佛经的形成, 几乎都有一段时间的沈积,也就是说,
    虽然每部佛经的教义, 都是「一时具现」,但其教义的组成
    ,都是发展的过程,其间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累积。
      前述龚自珍在〈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谓: 「智者《文句
    》, 大纲举矣,条别未尽也。 吾大意符智者,别出科判」,
    而自珍和智者的科判品目不同何在?智者之科判图示如下:
        迹门 本门
                            
  │ ││ 正 │
     正宗分 流通分 宗 流通
  序│ ││ │序│││ │
  分 分
  序方譬信药授化五授法见提劝安从如分随法常如嘱药妙观陀妙普
  品便喻解草记城百学师宝婆持乐地来别喜师不来累王音世罗庄贤
  1 品品品喻品喻弟无品塔达品行涌寿功功功轻神品菩菩音尼严菩
   2 3 4 品6 品子学10品多13品出量德德德菩力22萨萨菩品王萨
      5 7 受人 11品 14品品17品19萨21 本品萨26本品
         记记 12 1516 18 20 事24普 事28
         品品 品 门 品
         8 9 23 品 27
                          25
               240 页
      《法华文句》将《妙法华》分为迹、本二部分, 前十四
    品 ( 由〈序品〉至〈安乐行〉 ) 是「约迹开权显实」。 由
    〈从地涌出〉至〈普贤菩萨品〉之十四品, 是「约本开权显
    实」。 也就是说前十四品是「迹」,後十四品是「本」。「
    迹」以〈序品〉为序分, 〈方便品〉至〈授学无学人品〉为
    正宗分,〈法师品〉至〈安乐行〉为流通分。 「本」以〈从
    地踊出品〉, 至该品弥勒问,佛答之半品为序分,由佛告阿
    逸多至〈分别功德品〉为正宗分, 由〈随喜功德品〉至〈普
    贤菩萨品〉为流通分。
      龚自珍将《妙法华》判为二会, 删除《妙法华》中之七
    品, 移动〈见宝塔〉、〈提婆达多〉、〈嘱累品〉等三品,
    自珍虽有和天台智者相合之处, 但亦有和智者相异者,若依
    自珍的分法, 《妙法华》第一会,以譬喻、授记为中心,〈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谓:
     〈方便品〉说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说我但一乘,尚无有
      二,何况有三?此正说之说。 以下乃譬喻说: 一. 火宅
      喻,二. 药草喻,三. 化城喻。 且说法,且授记,《法
      华》第一会毕矣。( 注 28)
    原始《法华经》, 是以〈方便品〉,及〈如来寿量品〉为核
    心,〈方便品〉谓: 「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
    ,亦即为开、示、悟、入众生佛之知见, 而出现於世,因此
    ,佛用种种方便、言辞、譬喻教化众生。 「诸佛以方便力,
    於一佛乘分别说三」, 其实佛的说法,唯有一佛乘,「尚无
    二乘, 何况有三?」《法华经》是以授记的方式,
               241 页
    来说明声闻、缘觉,乃至众生皆可成佛。 龚自珍对《法华经
    》的意旨,可谓掌握住精髓。
      龚自珍认为《法华经》第一会, 以〈方便品〉一佛乘,
    因缘譬喻、授记为主轴, 前引文中,谓〈方便品〉「以下乃
    譬喻说: 一. 火宅喻,二. 药草喻, 三. 化城喻,且说法,
    且授记」。 自珍将《法华经》第一会的譬喻,简化为三喻,
    他很清楚第一会的譬喻不止三喻, ,若将前述自珍所定第一
    会品目名称, 和通行《妙法莲华经》作一比对,则会更加清
    晰:
     《妙法华》品名 龚定品名
     序品 序品
     方便品 方便品
     譬喻品 授舍弗记并说火宅喻品
     信解品 须菩提迦叶等说穷子喻品
     药草喻 药草喻品
     授记品 授迦叶等记品
     化城喻品 说大通智胜如来并说化城喻品
     五百弟子受记品 授五百弟子记弟子说衣珠喻品
     授学无学人记品 授学无学人记品
     安乐行品 安乐行品
    《法华经》有著名的七喻( 注 29) :1.火宅喻(在〈譬喻品〉);
    2. 穷子喻
               242 页
    ( 〈信解品〉 );3. 云雨喻 ( 〈药草喻品〉 );4. 化城
    喻 ( 〈化城喻品〉;5. 衣珠喻 ( 〈五百弟子受记品〉 );
    6. 髻珠喻 ( 〈安乐行品 );7. 医师喻 ( 〈如来寿量品〉 )
    。 其中除医师喻在第二会外,其他诸喻均出自第一会。 自
    珍的科判,除〈安乐行〉外,均特别将诸品的譬喻, 列入品
    名中。 〈安乐行〉之髻珠喻,龚自珍在品目中,似未特别标
    示, 但在〈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第十三问中谓: 「 ( 安乐
    行品〉 ) 说髻珠喻,以申前三喻」,( 注 30) 其「申前三
    喻」应是指前引第二问中所说的火宅喻、药草喻 ( 云雨喻 )
    、化城喻。
      《法华经》七喻中, 医师喻龚自珍判在第二会,其他六
    喻, 均在第一会,龚自珍特别注重火宅喻、云雨喻、化城喻
    , 而髻珠喻则是「以申前三喻」,关於《法华经》譬喻的意
    含, 印度最权威的解释,是世亲的《妙法莲华经论》,其论
    谓: 「七种喻,对治七种增上慢心,此义应知」, 诸譬喻对
    治那七种增上慢人?兹表列於下:
    1. 颠倒求诸功德增上慢心 求天人胜妙境界有漏 以火宅
                果报 喻对治
    2 声闻一向决定增上慢心 自言我乘与如来乘等 穷子喻
                无差别
    3. 大乘一向决定增上慢心 无别声闻辟支佛乘 云雨喻
    4. 实无谓有增上慢心 实无溺涅盘生涅盘想 化城喻
    5. 散乱增上慢心 不求大乘, 狭劣心 宝珠喻
                中生虚妄解
    6. 实有功德增上慢心 闻大乘法, 取非大乘 髻珠喻
               243 页
    7. 实无功德增上慢心 闻第一乘,心中不取 医师喻
                以为第一乘 ( 注 31)
    然而,中国佛教更通行三周、三根的说法,《妙法莲华经文句
    》即有三周之说, 三周是指:1. 法说周;2. 譬喻说周;3. 因
    缘说周,三根: 上根、中根、下根, 为上根人「法说」,为
    中根人「譬说」,为下根人「宿世因缘说」,( 注 32) 释迦
    有善巧方便, 为不同根器的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为众
    生授记,确是《法华经》前半部的宗旨。
      龚自珍根据天台宗三周三根之论, 於〈妙法莲华经四十
    二问〉第三十四问谓: 「就三周而论, 为上根说法,授上根
    记,初善也; 为中根说法,授中根也, 中善也; 为下根说法
    ,授下根记,後善也」,文中初善、中善、後善, 本於《妙
    法华》〈序品〉,就《法华经》全经 ( 指今本《妙法华》之
    前半部 ) 而论,〈方便品〉谓佛以一大事因缘,教化众生,
    是授上根记之初善, 而「三周譬喻,中善也」,至於〈安乐
    行品〉,说髻珠喻,则为後善,为全经之终了。 ( 注 33)
      龚自珍认为《法华经》是以一乘佛教为中心, 因众生的
    根器不同,而有种种方便。 将《妙法华》〈安乐行〉之前的
    〈见宝塔〉、〈提婆达多〉二品移至後半部, 另外删除了〈
    法师品〉, 如此,龚自珍认为《法华经》的原貌,是以〈方
    便品〉为核心,以种种譬喻、授记为其内容。
    四.《妙法华》後半部之宗旨
     《妙法华》有二核心,一者以〈方便品〉为核心,另一则
    以〈如
               244 页
    来寿量〉为主,为学者的共见。龚自珍亦承认後半部是以〈如
    来寿量〉为正宗分,〈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第十七问,说明
    《法华经》後半部的大纲及品目,他说:
      其文以多宝佛为主,以塔见塔没为首尾,又以下方海众
      为由绪,以〈如来寿量〉为正宗,如智者说。又十一品中
      龙女也、药王也、常不轻也、妙音也、观世音也、妙庄严
      王、此六人者,皆证明如来量者也。以六重证明之,以
      六番指点之,以六事敷演之,以前经例之,此皆不说之说
      。〈如来寿量〉是正说之说。又第十一品亦名〈多宝塔灭
      品〉,多宝佛为证明之始,为证明之终。( 注 34)
    《妙法华》後半部,以多宝佛之塔出现为主轴,而〈见宝塔
    品〉则将过去久远佛多宝如来,和现在佛释迦如来,并坐於
    同一莲花座, 将该经带入高潮,而〈如来寿量〉也说明释迦
    是永远之佛, 释迦的入灭,则是种方便,该品谓: 「我本行
    菩萨道所成寿命, 今犹未尽,复倍上数」,释迦佛「今非实
    灭度」, 然则历史的释迦佛入灭,是释迦「以是方便教化众
    生」。 《妙法华》後半部,以过去久远多宝如来,来说明佛
    寿命之无量。 以〈见宝塔〉为始,而将《妙法华》之〈嘱累
    品〉移置最後, 龚自珍并认为〈嘱累品〉,可更品名为〈多
    宝塔灭品〉。( 注 35)
      龚自珍引用《正法华》、 《添品法华》之最後一品为证
    , 认为〈嘱累品〉,置於最後,才是正确的,〈妙法莲华经
    四十二问〉第十四
               245 页
    问谓:
      依晋、隋两译, 以正秦译,不亦可乎?此一端可正全经
      之颠倒窜乱,非阿难原文矣。 又此品佛明言多宝佛塔,
      迁可如故, 法会遂散,而下品〈药王品〉中,多宝佛赞
      宿王华何哉? 〈普门品〉中观世音以一分璎珞供多宝佛
      塔又何哉?其倒置不屑辩矣。( 注 36)
    《法华经》後半部,既以如来寿量为主,龚自珍的意见,不
    能说无见地。
      龚自珍认为《妙法华》的後半部, 与前半部是两部经,
    天台智者大师, 以「迹」、「本」,来关连《妙法华》的二
    个主题, 龚自珍虽赞成天台「迹」 ( 前半部 ) 中有本,「
    本」 ( 後半部 ) 中有迹,( 注 37) 但龚自珍反对是由「迹
    」中生「本」,《妙法华》前、後二会,是二部经, 如〈妙
    法莲华经四十二问〉第二十一问谓:
      问: 使与前经衔尾相承,由迹生本可乎?
      答: 不可。各自为经。( 注 38)
    既如此, 则半部的经名为何?自珍认为其经名,可定为《平
    等大慧经》, 亦可命名为《释迦寿量经》、《多宝佛出现经》
    、《多宝佛证明
               246 页
    释迦寿量经》等。( 注 39) 若果如自珍所谓《妙法华》之後
    半部, 应是另一经,则佛经的通例,经首是以「一时我闻」
    开经, 但《妙法华》〈见宝塔〉之首为「尔时」, 对於此
    一反驳,龚自珍的回答是:
      问: 〈见宝塔品〉以尔时二字发端耶?
      答: 必有如是我闻, 必有序法会云云,必有当说《妙法
        莲华经》云云,译主欲衍尾,因删之矣。( 注 40)
    自珍认为〈见宝塔〉之首, 必有「如是我闻」,是翻译的过
    程中被删除。 罗什未必如自珍所说删除了「如是我闻」,但
    原始《法华经》的後半部有「如是我闻」,亦有可能。 《萨
    昙分陀利经》其内容大致和今本《妙法华》之〈见宝塔品〉
    ,及〈提婆达多〉相当,( 注 41)《萨昙分陀利经》可能是
    比鸠摩罗什所用的《妙法华》更早的版本, 萨昙分陀利是梵
    文 Saddharmapund arika 之音译,萨昙译为「正法」或「妙
    法」,而分陀利则为莲花之意。 《萨昙分陀利经》确有「闻
    如是」, 及序法会处、人,凡此似可作自珍主张《妙法华》
    之後半部, 确为独立一经之佐证,但经名则可能非如自珍所
    说,其经名仍为《法华经》。
      龚自珍认为《妙法华》之前半部, 及後半部,虽是二经
    , 但不是不相关的两部,二经既可分开,亦可合而为一,他
    说二经「合而读之, 用证三昧,分而读之,用证三昧,无不
    可者」, ( 注 42)《妙法华》的
               247 页
    後半部, 龚自珍删除了〈劝持品〉、〈分别功德品〉、〈随
    喜功德品〉、〈如来神力品〉、〈陀罗尼品〉、〈普贤劝法
    品〉, 另外将〈法师功德品〉移置为全经的倒数第二品,而
    龚自珍说明了删除及移置的原因,本文已述於前节。
      若再读上述自珍所删诸品经文, 当可发现诸品,都是在
    宣说, 受持经典的功德,如〈劝持品〉谓: 「我等於佛灭後
    ,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 〈分别功德品〉谓: 「若有
    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 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
    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广闻是经,若教人闻,
    若自持, 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
    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 能
    生一切种智」。 〈随喜功德品〉则谓以一切乐具,施於四百
    万亿阿僧只世界六趣众生之功德, 不如第五十人闻《法华经
    》一偈随喜功德之百千万分之一。 〈如来神力品〉: 「如来
    一切甚深之事, 皆於此经宣示显说」,「应一心受持、读诵
    、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在之处, 皆应起塔供
    养。 〈普贤菩萨劝发〉: 「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
    者, 欲修习是《法华经》,於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
    七日已, 我当乘六牙白象 ( 现前说法 ) 」,若有人批评受
    持《法华经》, 不管其批评是否为真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
    , 若有人轻笑受持《法华经》者,其人当世世牙齿疏缺,丑
    唇、 平鼻、手脚缭戾、眼目角睐、身体臭秽、恶疮脓血、水
    腹、短气、诸恶重病。 於此,不难看出,龚自珍所删除的诸
    品,都和经卷受持、经卷崇拜有关。 这可能和龚自珍认为《
    法华经》後半部, 应以佛塔为主有关,他认为《法华经》的
    後半部, 是以多宝佛塔之出现──〈见宝塔品〉为始,以多
    宝佛塔还没──〈嘱累品〉为终。
      整部《妙法华》中, 有佛塔崇拜、经卷崇拜、塔经和合
    崇拜等三
               248 页
    种宗教崇拜形态。 前半部的〈授记品〉即是以佛塔崇拜为主
    ,如谓:
      我今语汝, 是大迦旃延於当来世,以诸供具养奉事事八
      千亿佛,恭敬尊重。 诸佛灭後,各起塔庙高千由旬....
      众华、 璎珞、涂香、末香、烧香、缯盖、幢幡、供养塔
      庙。
    塔的崇拜在佛教中起源甚早,和大乘佛教的关系,至今学界
    仍有不同意见,不过塔的崇拜,可能要早於经卷崇拜,而早
    期塔内所供奉的,则是舍利。
      在较晚期的般若系经典, 即已有经卷崇拜,如鸠摩罗什
    译《大品般若经》, 即明白宣示经卷供养,要胜过舍利塔供
    养,如谓:
      佛告释提桓因言,  尸迦! 若满 浮提,佛舍利作一分
      , 复有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二分之中汝取何所?
      释提桓因白佛言: 世尊!( 略 ) 二分之中, 我宁取般若
      波罗卷。 何以故?世尊! 我於佛舍利非不恭敬,非不尊
      重,世尊! 以是舍利从般若波罗蜜中生。( 略 )
      佛告释提桓因言: 如是! 如是!  尸迦,若善男子, 善
      女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供养恭敬香花,乃至幡盖。 若
      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 与他人令学,是善男子,善
      女人,其福甚多。( 略 ) 善男子,善女人,欲供养现在
      佛,恭敬尊重赞叹花香乃至幡盖,当供养般若波罗蜜。
      ( 注 43)
               249 页
    经卷供养为大乘运动,开创了一些新的契机。《妙法华》〈法
    师品〉, 即是以经卷供养,作为创作经典的指导原则,如谓
    「於此经卷敬视如佛」, 而由〈法师品〉亦开始转以《法华
    经》授记, 如该品谓: 「 ( 大众 ) 咸於佛前闻妙法华经一
    偈一句, 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 只要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
    , 即「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此品既名〈法师品〉,所
    谓法师, 应指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者
    。〈法师品〉又说能为人说《法华经》一句者,此人为「如
    来使」,是如来所遗。 〈法师品〉在龚自珍的科判,认为是
    应予以删除的。 如此,龚自珍似未体会出,经卷供养所可能
    发展出的新内涵。
      在《妙法华》中, 除了有经卷崇拜、佛塔崇拜外,更能
    反应出其特色的是经塔合和的崇拜。 〈法师品〉有强烈的经
    卷供养观外, 其实仍会归为经塔合和供养,如〈法师品〉之
    未, 释迦嘱咐药王菩萨时说:
      药王! 在在处处, 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
      住处, 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
      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
    塔原是放置舍利供奉的, 而在经塔和合供养的新崇拜方式中
    , 产生了新的解释,认为经就是佛的舍利,故不须放置舍利
    。
     严格地说,《妙法华》是以经塔和合为主轴,〈法师品〉
    在全经中转以经卷授记, 而後半段则以经塔合和,而接下来
    的〈见宝塔品〉则说多宝佛的舍利全身塔, 「为听是经故,
    踊现其前为作证明」, 在〈分别功德品〉说: 「善男子,善
    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
               250 页
    塔,造立僧坊, 供养众僧」, 虽可见其经卷供养的取向,但
    仍不失其经塔合和的本质。
      龚自珍将《法华经》的後半部, 判为以多宝佛为核心,
    颇有见地, 但删除一些经卷供养的品目,则似有将《法华经
    》後半部理解为佛塔供养之嫌。
      龚自珍对《妙法莲花经》的科判, 有其新颖之处,但删
    除的品数, 达七品之多,不可不谓为「强悍」,他在〈妙法
    莲华经四十二问〉之末谓:
      问: 子重定《法华》之文, 悍如此, 不问罪福乎?
      答: 凡我所说,不合佛心,凡我所判, 不合阿难原文,
        我为无知, 我为妄作,违心所安,诳彼来学,我判
        此竟,七日命终,坠无间狱,我不悔也。 如我所言
        , 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阿难原文,佛加被我
        , 智者大师加被我,我疾得法华三昧,亦得普见一
        切色身三昧, 现生蒙佛梦中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 注 44)
    可见他对自己的理解相当有自信,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作於道光十七年 (1837) 正月,该年九月二十三日, 龚自珍
    「闻茶沸声,披衣起,菊影在扉,忽证法华三昧」,( 注 45)
    道光二十年, 他写〈己亥杂诗〉仍谓「鸠摩枉译此经 (
    《妙法华》 ) 来」。由此,可见龚自珍对他所删定的〈〈法
    华经》颇为坚持。
               251 页
    五.《法华经》的经王地位
      龚自珍对《法华经》用力颇多, 他虽认为现本《妙法华
    》有些品目须要删除, 但他对《法华》推崇倍至,他认为《
    法华经》为经王, 在〈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开宗明意,指
    出《法华经》的经王地位,他说:
      问: 三藏十二部, 《妙法莲华经》为经之王,何也?
      答: 隋以来判教诸师, 皆曰: 《华严》日出时,《法华
        》日中时,《涅盘》日入时。 明藕益大师曰: 「诸
        经有《法华》, 王者之有九鼎,家业之有总帐簿。
        」与一切经各各自言经中之王不同。( 注 46)
    很明显地, 龚自珍是延续明代藕益大师,视《法华经》为佛
    教教义的「总帐簿」, 《法华经〉〉是统摄佛教一切教义的
    经王。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第二问中龚自珍又引明代幽
    溪大师之言谓: 「一切经所说,统於是经」,因此, 龚自珍
    所谓经王的意义,是非常清楚了。 龚自珍更认为《法华经》
    可以统合各宗派, 在深究《法华经》之前,他曾参了一段时
    间的禅,在〈己亥杂诗〉曾谓:「狂禅辟尽礼天台」,( 注 47)
    但这并不是说禅宗, 言之无物,他认为禅与《法华经》,是
    一鼻孔出气的,〈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谓:
               252 页
      六祖大师《坛经》第七则曰: 有人咨问《法华经》大义
      ,祖命诵其文,诵至〈化城喻品〉,祖遽曰: 止。 即口
      授大义云云。 六祖所言与天台智者大师之言,无二无别
      , 谓之六祖所撰《法华玄义》可矣,谓之六祖所授《摩
      诃止观》、《六祖法华三昧》,无不可矣。 夫六祖文殊
      化身也。 ( 注 48)
    将《坛经》视为六祖的《法华玄义》,并非一时笔兴之言,
    〈最录坛经〉谓:
      六祖所获于《法华》、 涅盘》也,与吾智者大师同,
      谓之六祖撰《法华玄义》可,谓之《涅盘玄义》可,谓
      之六祖《摩诃止观》无不可也。 其斥净土,开唯心之宗
      ,最上法门,我实不见其谤净土。 五灯以还,险语过此
      者多有,何独议六祖! ( 注 49)
    禅宗多机锋,且强调自力, 但龚自珍认为六祖并不排斥净土
    , 且视《坛经》之旨,与智者之作品相同,龚自珍并将六祖
    与智者,同置於一龛供奉。 ( 注 50)
      宋以後, 中国佛教的大问题,有禅净关系、禅教的分齐
    , 明、清时「禅净双修」、「禅净一致」成为一般的趋势,
    在教理、修持, 禅、净都是佛教界关心的问题,而上述的问
    题,龚自珍都希望,能以
               253 页
    《法华经》当作黏合剂。 龚自珍曾撰〈以天台宗修净土偈〉
    ,( 注 51) 他想以《法华经》融摄净土的态度,是非常明确
    的。 龚自珍曾撰〈正译〉一文,该文共分七节,第一节是讨
    论《妙法华》的翻译, 第七节是总论历代所译之经,第六节
    是讨论咒语发音, 第五节是批评《大般若经》的翻译,第四
    、第三、第二等三节,则是讨论净土宗弥陀系经典,( 注 52)
    ,在撰述〈正译〉之前,龚自珍於道光十一年撰〈诵得净土
    陀罗记数簿书後〉立愿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以「疾证法华三昧」, 并立誓於戊戌年 ( 道光十八 ) 诵毕
    ,戊戍年即撰〈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之次年。 该文之後,
    又说得生净土陀罗尼, 即一切陀罗尼,诵此陀罗尼,即是诵
    大小弥陀,同时亦即是诵《法华经》( 注 53)。 道光十二
    年 ( 壬辰 ) 龚自珍自谓初无法接受天台性具的思想, 後移
    之念佛三昧, 以弥陀性具法界中之我,念我性具法界中之弥
    陀, 而此理念,与《法华》: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并行不悖。( 注 54)
      前述〈妙法华莲华经四十二问〉时, 曾提及龚自珍认为
    《妙法华》中〈陀罗尼品〉应予以删除, 自珍认为陀罗尼,
    应别行於密部。 这并不是说他反对诵咒,道光十七年十月,
    龚自珍又撰〈论京北可居状〉告诫其子谓: 「子孙如聪慧者
    , 宜习蒙古书,通喇嘛经咒,习蒙古书,通喇嘛经咒,可以
    代东南书记之馆,教读之师」,( 注 55) 此论出自以经史之
    学著称的大师之口, 确实令人称奇,但此文并非一时之戏文
    ,而是很严肃的一篇诫子书。
      龚自珍诵咒, 发愿「疾证法华三昧」,以《法华》修净
    土, 又自
               254 页
    己制定观仪, 〈定 观仪〉谓其观仪是依智者之师南岳慧思
    教仪而定, 在生起次第方面,先观阿弥陀佛,次观观世音、
    大势至菩萨, 并诵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在观仪
    之後, 自珍谓: 「弟子龚自珍稽首释迦牟尼文佛、阿弥陀佛
    、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南岳思大师、天台智者大师」
    ,很明显,自珍是以《法华》修净土。
      道光十七年, 龚自珍又撰《支那古德遗书》,该书已佚
    , 今仅有〈序〉,该书收集了慧思、智者、湛然、无相、帝
    心 ( 杜顺 )、宗密的著作,其〈序〉谓:
      有化城以为之止息,乃有大事因缘以为之归墟。 其言明
      且清也,故被乎三根,其术至朴实平正也。 故其书二根
      学焉, 而各无弊,庄论法语,尚惧不聪,乌有所谓机锋
      者乎! ( 注 56) ( 注 56)
    龚自珍编集此书的宗旨, 是以《法华经》,一乘佛教为开示
    悟入众生佛之知见为主, 因众生根器,有所不同,故有三根
    方便施教,文中化城、大事因缘,均出自《法华》, 他并认
    为「三乘所劬劳, 八教所 钥,尽事禅」,并非离了教,另
    外尚有禅,该〈序〉又说:
      诊脉处方, 临时区配,乌有以现成语句,囫囵笼罩人者
      乎?或宗《华严经》, 或宗《法华经》,或宗《涅盘经
      》,荆溪赞天台云: 「依经帖释,理富义顺」,乌有所
      谓教外别传者乎?或难之曰: 天台所云云, 都在《法华
      》七卷内耶?应之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作者无之
     ,述者有之,九流之通例如此矣。乌有所谓孤提祖印,密
     付衣盔者乎?以佛为师,以佛知见为
               255 页
     归,以经论为导,以禅为行,乌有所谓不向如来行处行者
     乎?( 注 57)
    龚自珍《支那古德遗书》, 是以《法华》的融合精神,调和
    禅教,至为明显。
      唐代以後, 中国佛教有天台、华严的对峙、竞争,而龚
    自珍认为华严宗之五教与天台宗之四教, 是可以相通的,
    ( 注 58) 又於〈最录禅源诸诠〉谓: 「居末法中,欲敌生死,
    如救头然,达摩、天台、贤首, 同是菩萨,华严、法华,同
    是圆教。 起禅教分别想,於教中又起教相分别想,於达摩及
    天台及贤首生轩轾想, 於华严、於法华生轩轾想,皆是也,
    皆非也,皆不必,皆不暇」。( 注 59)
      由前所述, 龚自珍认为《法华经》是经王,因为《法华
    经》有不说之说、正说之说、譬喻之说, 而实际只说一佛乘
    ,於禅、教,起分别想, 在方便、根器的层次,有其必要,
    而在唯一佛乘的层次, 则没有必要起分别想,因此,对禅宗
    、天台、华严,起分别想,皆是亦皆非。 另外,又以法华三
    昧与净土结合。 也就是说,龚自珍是以《法华经》为中心,
    欲重新建立佛教的体系, 而此体系可以和禅、净、华严、天
    台相会通。 以《法华经》,融通各宗,是龚自珍的大前题,
    但他的《法华经》, 和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华经》不尽
    相同, 也就是说,经过龚自珍重新编排过的《法华经》,已
    和天台宗所用的《妙法华》不同。 《法华经》以新的面貌出
    现,新经典的出现,可否称为
               256 页
    新的佛教趋向?
    五.结论
      龚自珍的生活时间, 大致和马克斯相当,当时中国社会
    和西方社会一样, 面临重大转变,社会问题严重,侯外庐《
    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 称龚自珍是「揭露封建黑暗预言民
    族危机底议政家」, 中国在龚自珍逝世前一年和英国爆发鸦
    片战争,再後九年,太平天国起事。( 注 60) 太平天国起事
    ,应理解为中国内部问题总爆发。
      马克斯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虽然马氏对宗教的批评不遗
    余力, 但罗素在 《西方哲学史》 一书, 将马氏和
    St.Augustine 的语汇作了类比,马克斯是将基督教的情感运
    用於社会主义。( 注 61) 现代一些唯物主义的学者,往往将
    龚自珍视为「封建迷信」的传声筒。( 注 62) 如此,将无法
    理解这位近代中国变法史上,居於启蒙导师地位者的理念。
      龚自珍五岁时 ( 嘉庆元年,1796) 白莲教民叛,嘉庆八
    年福建同安棉花工蔡牵等入海起起事, 次年,苏州市民聚众
    抢粮, 在龚自珍撰〈明良论〉的同一年 ( 嘉庆十八年 ) 天
    理教叛, 段玉裁给龚自珍的评语谓: 「四论皆古方也,而中
    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 注 63) 嘉庆二十一年,作〈平
    均篇〉,文谓: 贫富不均,羡慕、愤怨、骄汰、啬吝, 会造
    成「浇漓诡异之俗」, 因而「不祥之气,郁於天地之间,郁
    之久乃
               257 页
    必发为兵燹」,( 注 64) 道光十七年,英国鸦片进口,直逼
    四千箱, 同年四川的彝族起事,也在这年他完成了〈正译〉
    、 〈龙藏考证〉、〈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支那古德遗
    书》。 次年,林则徐南下禁烟,龚自珍致函林则徐,说鸦片
    是「食妖」, 并提出多项建议,其中有一项谓「火器宜讲求
    」, 并想南下助林则徐,而林则徐的覆函对龚自珍的建议,
    亦多有采纳 ( 注 65) 。龚自珍对时局极为关心,而这段时间
    , 他完成了佛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因此,我们不能说龚自珍
    研究佛教,是为了消极避世。
      大乘佛教的核心教义,是六波罗蜜 ( 六度 ),六度须以
    实际的行动, 作价值的无限开发,般若系统经典,创造了一
    系列英雄典范, 这些英雄,以一颗永不休止的热情,献身於
    变动无常的俗世,即不执著,又不放弃价值。
      中国佛教直正掌握般若的精神, 是由鸠摩罗什翻译般若
    系经典开始。 就在鸠摩罗什翻译的《大智度论》中,隐约提
    及《法华经》优於般若经,如谓:
      问曰:更有何法甚深,胜般若者而以般若嘱累阿难,而
        余经嘱累菩萨。
      答曰:般若波罗蜜非秘密法,而《法华》等诸经,说阿罗
        汉受决作佛,大菩萨能受持用。 ( 注 66)
    鸠摩罗什译出《妙法华》後, 《法华经》才在中国佛教界取
    得特殊地
               258 页
    位。 现今尚存最早的《法华经》疏,即鸠摩罗什弟子道生所
    著之《法华经疏》, 可见以罗什为主的长安教团,对《法华
    经》是极端的重视。《法华经》会三 ( 声闻、缘觉、菩萨 )
    归一 ( 佛乘 ),对小乘其他教派采取包容的态度,也最能为
    当时教义分岐的佛教, 提供一可以包容不同教义的可能性。
    若说南北朝的中国佛教, 是以《法华经》为黏著剂,将其他
    不同的经典,予以关连,当不为过。
      《法华经》的集成, 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部经典,
    本身即是时间的沈积, 《法华经》史,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 若以现代学术标准,可能会对龚自珍的科判,提出一些批
    评, 但若以铨释的角度来看,龚自珍的科判,是将《法华经
    》的历史沈淀作另一新的呈现。 他甚至认为《法华经》的记
    录者阿难,为「一载笔之史」,( 注 67) 并认为《法华经》
    与其他经典不同之处, 在《法华经》是一记事多於记言的经
    典。 ( 注 68) 这可能和龚自珍是一出色的史学家有关。
    ( 注 69)《法华经》的核心是一乘佛教、授记、方便, 龚自珍企
    图重新厘清这部经典资源,因此,有新的科判出现。 龚自珍
    仍确定《法华经》是「经王」的地位, 也以《法华经》来融
    摄其他的宗派,这应是中国佛教另一可能的新契机。
    附注
    
    注1: 魏源,〈定 文录〉,收於龚自珍,《龚自珍全集》,
      (台北,河洛图书,民国六十四),页 632。
    
    注2: 参吴泽,〈魏源的历史变易思想研究〉,收於氏编,
      《中国近代史学史论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4)。
    
    注3: 吴昌绶,《定 先生年谱》,收於《龚自珍全集》,
      页595。
    
    注4:〈齐天乐〉,《龚自珍全集》,页575。
    
    注5:〈己亥杂诗〉,《龚自珍全集》,页512。
    
    注6: 同前注。
    
    注7:〈庚辰 驿鼓三首〉,《龚自珍全集》,页444。
    
    注8: 吴昌绶,《定 先生年谱》,收於《龚自珍全集》,
      页606。
    
    注9: 〈与江居士笺〉,《龚自珍全集》,页345。
    
    注10:〈重刊圆觉经略疏後序〉、〈助刊圆觉经略疏愿文〉,
      《龚自珍全集》,页386-387。
    
    注11: 该年龚自珍之诗有〈赵晋齐魏、顼千里广圻、钮非石树
       玉、吴南芗文徵、江铁君沅同集虎邱秋 作〉,《龚自
       珍全集》,页447。
    
    注12:〈辛已 能令公少年行〉,《龚自珍全集》,页453。
    
    注13:〈己亥杂诗〉,《龚自珍全集》,页523。
    
    注14:〈知归子赞〉,《龚自珍全集》,页396。
    
    注15:〈阐告子〉,《龚自珍全集》,页130。
    
    注16: 见《龚自珍全集》,页391。
    
    注17:《龚自珍全集》,页400,〈最录三千有门颂〉谓:「壬
       辰岁(道光十二年)得此书于龙泉寺,思之七昼夜。」
    
    注18:〈语录〉,《龚自珍全集》,页429谓:「论横渠〈西铭〉
       曰:朱文公云:前半篇是棋盘,後半篇是下棋子。又曰:
       即以文章论,亦北宋第一篇文字。昔年悔不读,自今始
       愿读三千过。又曰:亚於佛经一等耳。
    
    注19: 吴昌绶,《定 先生年谱》,收於《龚自珍全集》,页
       621-623。
    
    注20:〈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龚自珍全集》,页636。
    A NAME="n20">
    注21: 同前注,页364。
    A NAME="n22">
    注22: 同前注。
    A NAME="n23">
    注23:〈正译〉,《龚自珍全集》,页357。
    
    注24: 平川彰等著、林久稚译,《法华思想》,(台北,文殊,
       民国七六年),页10;47。
    
    注25: 见《法华思想》,页11。
    
    注26: 僧佑,《出三藏记集》,(大正藏,第55册),卷8,
      〈正法华经记〉,页56C。
    
    注27: 平川彰,〈大乘佛教的法华经位置〉,收於平川彰
       等著、林久稚译,《法华思想》,(台北,文殊,民国
       76年),页11,认为《正法华》原典成立的时间若为
       西元250年左右,则《妙法华》原典的成立,则为西元
       200年左右。
    
    注28:〈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龚自珍全集》,页363。
    
    注29: 有系统地讨论《法华经》譬喻的作品,应始於世亲的
       《法华经论》,见世亲撰、菩提流支译,《妙法莲华
       经忧波提舍》,(大正藏,第26册),页8c,谓:「七种
       喻,对治七种增上慢心」
    
    注30:〈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龚自珍全集》,页364。
    
    注31: 同注29。
    
    注32: 智者说,《法华文句》,(大正藏,第34册),页45c。
    
    注33:〈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龚自珍全集》,页368。
    
    注34:〈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龚自珍全集》,页365。
    
    注35: 同前注。
    
    注36: 同前注。
    
    注37: 同前注,页366。
    
    注38: 同前注,页368。
    
    注39: 同前注,页367。
    
    注40: 同注38。
    
    注41: 鸠摩罗什所译的《妙法莲华经》,原本只有二十七品,
       无〈提婆达多〉,罗什弟子道生所著《法华经疏》,
       收於《 续藏经》,第150册。
    
    注42: 同注38。
    
    注43: 鸠摩罗什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正藏,第8册)
       ,卷37〈法称品〉,290b。
    
    注44:〈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龚自珍全集》,页370。
    
    注45:〈己亥杂诗〉,《龚自珍全集》,页517。
    
    注46:《龚自珍全集》,页363。
    
    注47:《龚自珍全集》,页516。
    
    注48:《龚自珍全集》,页368。
    
    注49:《龚自珍全集》,页402。
    
    注50:〈己亥杂诗〉(《龚自珍全集》,页517)谓:「龙树灵根
       派别三,。 家家 栗不能担,我书唤作《三桠记》,
       六祖天台共一龛」,该诗原注:「近日述天台家言为
       《三普销文记》七卷,又撰《龙树三桠记》」,但这
       二部书已佚。
    
    注51:《龚自珍全集》,页372。
    
    注52:《龚自珍全集》,页357-362。
    
    注53:《龚自珍全集》,页391。
    
    注54:〈最录三千有门颂〉,《龚自珍全集》,页400。
    
    注55:《龚自珍全集》,页356。
    
    注56:《龚自珍全集》,页384。
    
    注57:《龚自珍全集》,页384-385。
    
    注58:〈最录原人论〉,《龚自珍全集》,页405。
    
    注59:《龚自珍全集》,页405-406。
    
    注60: 侯外庐,《近代中国思想学说史》,下册,页609。
    
    注61: Bertrand Russell,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P361.
    
    注62: 如陈锺管等,《龚自珍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4年),页108谓:「龚自珍的一些诗歌,成为尊
       佛谈禅和宣扬因果报应,封建迷信思想的传声筒」,不
       只误解佛教,亦不了解龚自珍的佛教思想。
    
    注63:《龚自珍全集》,页36。
    
    注64:《龚自珍全集》,页78。
    
    注65:〈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龚自珍全集》,页169-
       171。
    
    注66: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大正藏,第25册),
       卷100,页754b。
    
    注67:《龚自珍全集》,页369。认为佛经中,有历史意义,
       在龚自珍的其他诗句中,亦有些线索,如〈梦得
       「东海潮来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诗〉,《龚自珍
       全集》,页440谓:「梵史竣编增楮寿」,这里的「梵史」
       ,可能即指佛经。
    
    注68:《龚自珍全集》,页363。
    
    注69: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下册,(台北,台湾
       商务印书馆,民国六十五年),页535 谓龚自珍是章学
       诚六经皆史论的继承者。关於龚自珍在史学上的重要
       成就,参张承宗,〈龚自珍史学研究〉,收於吴泽主
       编,《中国近史学史论集》,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出版,1984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