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法之分宗判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太虚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梵土戒贤、智光二家,及华土贤首、天台诸家,以一时门庭施设之方便,于唯一大乘教所诠之自证境行果、化他境行果上,判教高下,致后人死守其语互争优劣,予固不偏取之。而近人闻古者一音教之风而悦之,胶执“教一乘三”,亦有未可。盖同一大乘教,特其所诠于境行果有偏重,或自证化他有偏重,虽偏重即为其殊胜之处,而统计其全,则平等平等也,至大乘与余乘则不然、其所诠各有自乘之境行果,其能诠亦各有自乘之教。乘既三,教非一;教若一,乘岂三?设云教属乎佛故一,乘属乎机故三,殊不知佛不应机何有乎教?机不感佛何有乎乘?故应机三则乘三教亦三;感佛一则教一乘亦一。若无机佛之感应,何论教乘之一三哉?故予意教之判当依乘之别,乘之别、不别于后世,在佛应机而教兴时已别之;故诸圣教处处有乘别之明文也。
  然乘之开合亦不一其说:有时总说为一,乘无别而教亦无判;有时分为大小二乘;有时分菩萨独觉声闻之三乘;有时加人天为四乘;有时分所加人天为五乘。复有于三乘加佛乘为四乘者,此则迷一大乘之因果以为二,出于后人谬计,为圣教明文所无也。但今综佛法之大全以类别之,可别为三:一、化俗教,谓人及天等五乘之共教。二、出世教,谓声闻乘等三乘之共教。三、正觉教,谓大乘(菩萨乘佛乘)不共教。初一不离后二,而后二非初一能尽,若离后二,则成凡外之法而非佛法;前二不离后一,而后一非前二能尽,若离后一,则仅凡小之法而非佛法。故此三乘教法,皆不离佛自住之大乘也。兹表如下:
┌………………………………………………………………┬─菩萨│ │……………………………├─独觉│ │……………………………├─声闻│ │ ├─天乘│ │ ├─人乘大 三 五乘 正 明诸法唯心义 乘 出 明五蕴无我义 乘 化 明因缘生果义别 觉 共 世 共 俗教 教 无上菩提为鹄 教 教 无余涅槃为鹄 教 教 生长善因为鹄
  近人(见支那内学院各书)引金刚般若,佛令一切众生皆入无余涅槃之意,证明其“乘三教一”,由仅知三乘共教之故耳。然三乘共教诚亦佛法之通相,据此以言教一乘三,亦无不可;但更应知大乘别教·五乘共教,乃能至极而普应耳。兹更表如下:
贤首│ ┌艺术─┐天台│ 三 ┌收当┌ ┤科学 │三论│ 乘 │ │ │哲学 ├─人唯识│─────大乘别教─────五乘共教┤ │ │儒教─┘净土│ 共 │ │ │回教─┐真言│ 教 └破谬┤ │耶教 ├─人天禅宗│ │ │ │道教─┘南山│ │ │ └梵教───天
  │ │ └ │
  │ │ │
  │地下种源──根────┼──本────地上枝叶 │
              │
              地
              皮
  如一树然,由地上枝叶而望之,祗望至地皮之本柢而止,故可以三乘共教为通相然三乘共教之所依,则又当在大乘别教。要之佛法以三乘共教为本干,大乘别教则其根源也,五乘共教是其枝叶也,故应有此三教之判。
  然唯识等大乘八家,则均以实相法界──即诸法唯心为根本,及妙觉佛果──即无上菩提为究竟。以此根本义故,究竟义故,同一大乘平等平等。而就其集理起行之特点以明其教理所趋重所祟尚之宗主,则昔于佛法总抉择谈中,尝大别为三宗,为表如下:
空慧宗───三论───二空观慧───得此清净
    ┌─唯识─┐唯识宗─┤ ├─诸法唯识───染净所依
    └─戒律─┘
    ┌─禅那─┐
    │ ├─全体真如───自性清净
    ├─天台─┘真如宗─┼─贤首───离垢真如───离垢清净
    ├─真如─┐
    │ ├─等流真如───生境清净
    └─净土─┘
  此中律宗专指终南山道宣律师之律宗,道宣律师宗归唯识,及明藏识中种子为戒体,皆有明文,故属于唯识宗。真如宗中禅及天台等之五家,细分之犹别有宗尚,今就真如之广义言,诸清净法总名真如,故总曰真如宗。竟无居士谓当由唯识以进言唯智,唯智即是此言之真如宗──予昔作三唯论,即谓唯性(今曰空慧)、唯识、唯智(今曰真如)。宗是教理之主,指全部教理所祟尚趋重之一点而言;所以要有此一点者,便集中全部之教理而总握之以起行也。凡教皆为诠理,凡理皆为起行,若非反博归约,有以握厥总要,则泛览教理而行莫由起!若知为便令起行之教理集中点谓之宗,则近人横分法相、唯识为二宗,诩诩以独能发前人所未发自矜者,可知其尚泛滥教理而无所归,故不知法相教理所宗即为唯识也,盖平列偏明诸缘所生法若集论及瑜伽等等,由立言教以明义理,乃能宗之宗相;而摄大乘、成唯识等,由集教理以起观行,正所宗之宗旨。故以宗言,法相宗乎唯识,不应将能宗所宗之一法相唯识宗强析为二,而正名定义但应曰唯识宗也。复就唯识以言,能唯是识(识言诠心心所),所唯(谓简我法及持相性)即谓缘生法相及二空所显真如性,若但明一识谓之曰唯识,而离诸法相性于唯识外别谓之法相宗,则尚何唯识可成乎!故不应离唯识宗别立法相宗。然空慧与真如得名宗者,统诸法而集中于识,既可名唯识宗,统诸法集中于二空观慧,亦可名空慧宗;统诸法集中于真如,亦可名真如宗。以此三宗概观诸大乘教理起行之方便,则得其纲领矣。
  三乘共教及五乘共教之分宗,不复一一。机感佛而兴教,故依乘以判教。理集要以起行,故依教以分宗。判教分宗,如是如是!
(见海刊五卷五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佛学大系
下一篇:佛法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