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家园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本性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家园
  释本性 省政协常委、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同时,也是我们佛教追求的佛国净土的一个缩影。
  佛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之一,对社会各方面,都曾发生过重要影。向,就是今天,也不乏其影响力。笔者认为,佛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一、实现社会和谐,佛教有优良的历史传统。释迦牟尼创教的目的,在宗教层面上,是为了人类的彻底解脱;在俗世层面上,是为了人心的安定、家庭的和睦、国家的和谐、世界的太平。所以,他传教49年,宣扬的都是和谐与和平的教法,身体力行的也都是和谐与和平的道路。中土历代祖师亦是如此,并将佛陀教义结合中国实际,使之中国化,处处体现出与中国社会相协调的契理契机精神。唐代著名佛教领袖道安法师,提倡“不依国主,法事难立”;近代弘一法师提出了“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主张;而玄奘西涉,法显南行,鉴真东渡,所从事的则是中外佛教和文化友好交流的和平之旅。可见,在佛教的历史传统上,佛教所宣扬的教法,所走的道路,与社会的相处,所追求的目标、宗旨,一切都是为了对内的和谐与对外的和平。
  二、实现社会和谐,佛教有核心的教义支撑。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因缘观,它是佛教理论体系的基石,认为世间万事万物皆由内因与外缘结合而成。因缘离则事物散,因缘聚则事物合。同时,一事物的因可成另一事物的缘,一事物的缘又可成另一事物的因,因与缘总是互相联系与互相牵扯。事事物物也总是互相联系和互相牵扯,如一张网,牵一点动全部,一荣共荣,一损俱损。为此,事物之间,当同舟共济,互相帮助,同甘共苦。因缘观是佛教界高举“实现社会和谐”旗帜在教义上的源头活水,这与我们提倡“友爱”、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相通。
  三、实现社会和谐,佛教有根本的教规引导。佛教制定根本五戒,要求信徒尊重一切有情生命,不擅取他人财物,不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不说谎言,不使用毒品;严禁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在此基础上,还有信徒遵守的八戒、十戒,僧尼遵守的三百多戒,以及由此衍化出去的三千律仪、八万细行。其精神与“法治”、 “诚信”有颇多相通之处,可为社会主义“法治”和“诚信”之辅。
  四、实现社会和谐,佛教有充分的实践途径。如“四摄”法门:布施,即帮助别人财物与知识;爱语,即对待别人语言和态度要祥和;利行,即要为大众做有利的事情;同事,即学习、工作、生活要相融于大家,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如“六度”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其中布施去人的悭吝贪欲;持戒去人的违规犯法;忍辱去人的嗔恨和暴力;精进去人的懒惰;禅定去人的心猿意马、精神不定;智慧去人的愚痴和没有知识。尤其如“六和”法门:即身和同住,口和无净,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无论是直接或间接,以上这些“法门”,莫不体现和谐的精神。同时,也是趋同社会和谐的良好实践途径。实际上,以上列举的只是佛教“和谐”法门的沧海中几滴水而已。
  当前,我国佛教正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之一。一方面,党和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佛教四众,信仰自由。国家支持佛教界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弘扬教义中的积极因素,鼓励佛教界走爱国爱教道路,为国家建设服务。社会肯定宗教界人士同样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这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四众弟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佛教界自觉主动地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不断加强组织、制度、信仰、人才、道风等建设,自身建设水平得到提高,佛教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佛教优势开始发挥,这为佛教界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