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怎样庄严自己和世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沈家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怎样庄严自己和世界?
  刘欣如
  美国东部一位华侨企业家—沈家桢居士,曾经舍尽家财,宏扬佛法,去年五月的一次殊胜因缘,他来到蒙特娄市议会宏法。我久慕他的慈悲热忱,才准时去听法。其间,他曾说:“人要庄严自己,还要庄严世界::,一,可惜,他不曾详述和举例,让我疑惑不解,到底该怎样庄严自己和世界呢?因为我从来不知把“庄严”当做动词,只知它一直用做名词和形容词,如今佛法里当做动词用,难道有不寻常的意义吗?我苦思好长一段日子,直到看了以下几则新闻,才恍然大悟此话的真谛。
  第一则新闻是:柏林围墙拆除后,眼见德国快要统一,世人一定认为东德人民会欢喜若狂,终于能够享受西德繁荣的经济生活了。不料,一位东柏林的家庭主妇不层地说:“我现在虽然物质享受不多,周末也能看电影,听音乐。光是富裕有什么用?成天忙碌,像台湾人有了钱,反而更贪婪……。”
  台湾人自夸钱多淹脚目,却成了贪婪之徒,连共产社会的主妇也嗤之以鼻,俗语说:“衣食足,知廉耻”结果变成更无耻,这样,岂非要“庄严”自己?更要“庄严”社会吗?
  第二则新闻是,从六十年代起,日本的经济富裕,国民载歌载舞之余,腰缠万贯,纷纷出国旅行。不料,他们拿著钞票在国外花天酒地,找寻“男人乐园”,侮辱当地的妇女,给世人极恶劣的印象。不仅日本人如此,听说台胞也仿效桃太郎的作风,到东南亚各地照作不误,甚至到大陆上,竭尽奸淫吃喝之能事,破坏同胞们善良纯朴的习俗,饱暖思淫,令人汗颜。有了丰富的衣食,不但不能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高的心智,反而丑态百出,愈来愈下流,连贪瞠痴也一齐表现无遗……。难道这样的人品,和心态,不需要“庄严”吗?
  第三则新闻是:某日报载义大利的人情味被狗吃掉了——原来,义大利人一向以人情味浓郁著称。不料,现在的义大利人却被富裕冲昏了头,大家变成冷淡无情,只知挥霍金钱,抢购名牌的服饰,让传统美德丧失。譬如一名六岁的女娃名叫妮莎,某天跟爸爸一起开车去海边。途中,爸爸心脏病突发,死在方向盘上了。临死前,他吩咐女儿走到公路边求援,尽管路上往来的车辆像劲风,也多如过江之鲫,却始终没有一辆车肯停下来帮助她。最后,总算被一位摩托车骑士下车问明状况,才打电话找警察来。
  其实,不止义大利人的人情味被狗吃掉,恐怕有太多自吹文明社会的地位,也好不到那里。既然这样,所谓“庄严自己,庄严世界”的真正意义,总算真象大白,由之可以理解了。
  上述的台湾人、日本人、义大利人:…:以及别地方的富人们,都是迷失了自己,心肝都黑了,他们需要洗心革面,也就是“庄严自己”,否则,他们会到处造恶业,形成一片秽土,只有“庄严”之后,才能发出同情、友爱、布施的芳香。
  庄严自己和世界的途径,不外修福又修慧,福慧双修,不但自己清净,整个社会也是大好净上,极乐世界。
  据悉,花莲的慈济功德会每年累积一笔钱,不但救济本国的穷人,也在美国布施贫困,拯救急难,甚至也发起——“送面包到非洲”运动,这不是庄严自己和世界的最明显的做法吗?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时,相信许多人都看见非洲有成千上万,骨瘦如柴的母亲们,挤干了奶汁来喂怀中的婴儿,放眼望去,全都坐在地上奄奄一息,看了令人鼻酸,难道这个不是庄严自己,庄严世界的最好启示,和最好的机会吗?
  近日,有几位亲友来洛城观光,从他们口里得悉,连我们昔日纯朴的乡下,如今都变质了。高速公路经过,许多乡亲靠地皮发了财,却也纷纷成了精神上的穷人。因为当年的友善、热心、端庄等都已经消失,大家反而显得冷酷,龌龊和自私,这全是三毒——贪瞠痴的副产物。
  写到此,我记起《法句经》的(喻耄品)有两段内容,可供现代人细读和欣赏,如能将之作暮鼓晨钟来体验,必将是当头的一大棒。
  第一段是,佛陀在祗园精舍为四众弟子说法时,刚好有七位长者婆罗门从老远来学佛。他们做沙门后,共住一室。不料,七人修持懈怠,体会不出无常,心里只想俗世的享乐繁荣,整天谈笑喧闹,不懂人生短促。于是,佛陀便叫他们到房裹来训诫:
  “所有众生每天争吵,不知上进,不外倚仗以下五件事:一是自恃年少,来日方长。二是自恃晶貌端庄。三是自恃身强力壮。四是自恃财富。五是自恃贵族特权。现在,你们也成天谈笑,不知道自恃什么呢?”
  当然,七人都楞住而答不出话来。佛陀才用下面的诗偈开示:
  何喜何笑?念常炽然,深蔽幽灵,不如求定;
  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疾,岂知不真。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短促。
  身死神从,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这时,七人的心意才开解,止息了妄念。
  第二段是,某日佛陀在舍卫国接受弟子们供养时,正好有一对老夫妇在行乞。佛陀知悉他们落魄的原因,便藉机告诫弟子们:“他们本是朝中大臣,有无数的财富,只因奢侈无度,才会落到如此地步。”
  之后,佛陀又说:“世间有四种时机,修道可以得福,免除一切苦恼。一是年少有力时,二是富贵有财时,三是得遇三宝好种辐田时,四是常思万物无常离散时。”
  当时,村人闻到这段妙法,皆大欢喜。
  至此,我们也能领悟庄严自己和世界的原因,和时机吧。《法句经》这两段话,指示得很清楚,庄严的实践基础,在于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凡是学佛的人,也要从这个起步。
  我想,只有在佛法里,“庄严”用做动词才有绝佳的意义,指引做人处事的原则,利人利己的真谛。
  《狮子吼》第30卷第10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