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契丹佛教靡费之风下庄严富丽的佛国风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契丹佛教靡费之风下庄严富丽的佛国风光
  站在契丹始祖、白马神人的降身之地——平泉西北马盂山巅,极目远眺,可见天边浮动的云气中有一座高耸的大塔,那就是著名的辽中京大明塔。与南方古塔中那种纤细秀气、亭亭玉立风格相比,辽塔的粗壮、凝重、浑厚,即使远隔60公里望去,依然显得十分突出。它无言地矗立在那里,海市蜃楼一般,静静地敞开着一种博大的胸怀,显示着一种象征性的含义。它俯看历史的目光是沉静的,它深沉浩渺的目光是辽远的……
  这座大塔在全国幸存的一百余座辽塔中,乃是一座名塔。当年,这座地处辽中京的大塔曾与辽代数以千计的大小寺院和佛塔,在北方勾勒了一幅契丹民族崇信佛神的风俗图画!
  那时的辽国处在一种全民性的崇佛氛围中。历代辽帝,几乎个个都披着一身浓重的崇佛色彩。
  他们带头修建孔庙、佛寺、道观,致使五京寺院林立,经幢塔遍及北方各地,到处宝殿崔嵬、法堂宽敞、塔乐悠扬,一派庄严富丽的佛国风光。
  辽道宗是辽9位皇帝中最为信佛的一个。他不仅大力提倡佛教,而且以较深的佛经造诣至寺院“执经亲讲”,还经常借各种理由“饭僧”,甚至“一岁而饭僧36万,一日而祝发3千”,一下子就批准三千多人当和尚、尼姑,并把各族人民的大量劳动果实给和尚、尼姑享用,来祈求福祉。至末帝天祚,崇佛尤甚,耶律延禧竟下诏不许各地限制过分的崇佛活动。这祖孙二人治理国家没有本事,在昏庸腐化上倒是一脉相承,国运岂不衰矣!
  很难想象“饭僧”时的情景。那些公卿大臣,国之显贵们紧步皇帝后尘,争相施宅舍地,修寺建塔,资助寺院。他们从自家府库里,从所居之地,将许多金银珠宝,礼佛贡品,车载马驮,源源不断地赠予寺院。
  百姓们也不甘居后,纷纷组织“千人邑会”,集资捐献,刻造经幢塔寺,供奉佛牙舍利,设经讲坛,礼佛饭僧……
  空前昌盛的佛事活动喂肥了一个僧侣大地主阶层,导致寺院经济迅速兴起。无数金银流向僧侣大地主的财富之海,名目繁多的田产一眼望不到边际,就连和尚点灯买灯油,都有一个相应名目——“灯塔田”……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就那样被他们无情地吞噬,并大肆放债而取息盘剥着。
  财富不断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有的富人手中“有钱甚多”,就毁铜钱为器物,而契丹贵族国家却变得上下穷困,“府库无余积”。1087年5月,僧侣大地主居住的佛寺海云寺,曾以“民钱千万”周济国家,但已无济于事。
  最终出现这样的崇佛效果,也许是阿保机最初没有料到的。当他于建国前的902年从龙化州首建开教寺,他不过是想通过佛教的袅袅烟香,来安抚掳掠来的汉人。要知会有如此的发展结果,他又该作何感想呢?
  虽然辽代佛教始自汉人,但其佛教思想却始终没有深入中原佛教的内核,即对哲学问题的探究,而只是单纯地停留在崇信佛神上。
  这一点,契丹统治者自己也看得明白,所以他们并没有把居国教地位的佛教,作为安邦治国的思想统治手段,而是一直把在中原地区封建社会千百年来都居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作为契丹国家的主位,这不能不说是契丹统治者得以立国二百余年的一个大智慧。但过于靡费的崇佛还是把一个强大民族的进取精神深度地荒堕了。
  北魏的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一书中,对北魏佛教全盛时期的概貌曾作为特别精彩的记述,辽朝的寺观盛景在当时的奢魔之风映衬下,当不在其下。北宋著名文学家集贤院学士苏颂,于1077年担任贺辽帝生辰使,来到辽国中京,就曾大饱了一回眼福。他在《游中京镇国寺》诗中写道:“塔庙奚山麓,乘轺偶共登。青松如拱楫,栋宇欲骞腾。夷礼多依佛,居人亦贵僧。纵观无限意,记述恨无能”。一枝细笔,竟记述不过来了,但有限的文字中却透露出辽地非同寻常的崇佛景象,流连叹赏之情溢于言表!苏颂当然不知道,后人在评述辽朝覆亡原因时曾有过“辽以释废”的慨言,“释”即佛也。其实,他的诗中已经十分自然地佐证了此言的道理。
  但辽代佛教给后人留下一笔丰厚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是不容置疑的。圣宗时续刻的房山云居寺石经,兴宗主持编刻的大藏经,以及那些幸存的塔寺等等,哪一个不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尤其是契丹人首创的八角形辽塔,乃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座伟大的丰碑,比之唐代的方形和宋代的六角形塔,建筑成就实属过之。
  如今,在每年的四月初八(佛诞日),数万人众云集于辽中京大明塔下,举行盛大的庙会。庙会中进行各种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这,也许是对修建这座塔的契丹人最好的纪念吧。
  大塔像一部历史的年鉴,人们在翻看览阅之时,将会从那饱含无数崇佛故事的遥远的过去,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作者:《承德晚报》特约撰稿人 王翠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