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菩萨当具足菩萨道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智 铭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菩萨当具足菩萨道
  “大智度论”集粹之六十五
  智 铭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当云何具足菩萨道,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
  ,行檀波罗蜜,不得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亦不远离是法行
  檀波罗蜜,是则照明菩萨道。如是,菩萨以方便力故,具足菩萨
  道,具足已;,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戒、忍辱、精进、禅
  定、智慧,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习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不坏色+不随色,何以故?是色性无故,不坏、不随,乃至色亦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檀波罗蜜不坏,不随,何以故?檀波罗蜜性无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不学般若波罗蜜,不能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不离方便力故可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若有一法可得,应当取,若不可得,何所取?是般若波罗蜜不可取相,乃至一切诸佛法不可取相。是名不取般若波罗密,乃至佛法。是菩萨摩诃萨所应学,于是中学时,学相不可得,何况般若波罗蜜,佛法、菩萨法、辟支佛法、声闻法、凡夫人法!何以故?诸法无一法有性,如是无性诸法,何等是凡夫人、须陀洹、乃至菩萨、佛?若无诸贤圣,云何有法?知是法故,分别说是凡夫人、须陀洹,乃至菩萨、佛。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见诸法无性、无根本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诸法根本实无我,无所有,性常空,但颠倒愚痴故,众生著阴,入、界。是菩萨摩诃萨,见诸法无所有、性常空,自性空时,行般若波罗蜜,为众生说法;悭者为说布施法,破戒者为说持戒法,嗔者为说忍辱法,懈怠者为说精进法,乱想者为说禅定法,愚痴者为说智慧法。令众生住布施乃至智慧,然后为说圣法能出苦。用是法故,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无所得,不得众生,但空法相续故,名为众生。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世谛、第一义谛。二谛中众生虽不可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为众生说法,众生闻是法已,悟今世吾我尚不可得,何况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所用法!
  若众生先有后无,诸佛、菩萨则有过罪。诸法六道亦如是,若先有后无,诸佛、菩萨则有过罪。今有佛、无佛,诸法相常住不异,诸法相中尚无我、无众生、无寿命,乃至无知者、见者,何况当有色、受、想、行、识!若无是法,云何富有六道往来,拔出众生处?是诸法性常空,以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从过去佛闻是法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是中无有法我当得,亦无有家坐定著处,法不可出,但以众生颠倒故著。以是故,菩萨发大庄严,常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不疑,我当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用实法利益众生,合出颠倒,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无众生法可度。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是菩萨摩诃萨道?菩萨用是道能戎就众生,净佛国土?”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慧已来,行檀波罗蜜、行尸罗、羼提、昆梨耶、禅、般若波罗蜜,乃至行十八不共法,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菩萨行檀波罗蜜时,自行布施,亦教众生布施,但莫著布施,著布施故当更受身,更受身故多受象苦。诸法相中无所施、无施者、无受者、是三法性皆空,是法性不可取,不可取相是性空。不得是三法故,令得须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菩萨住檀波罗蜜中,教众生忍辱,一切法中无有坚实,一切嗔恼,是因缘空无坚实,皆从虚妄忆想生,无有根本,嗔恚坏心,恶口骂詈,刀杖相加,以至害命,莫以是虚妄法起嗔故,堕地狱、畜生、饿鬼中及余恶道,受无量苦。莫以是虚妄无实诸法故而作罪业,以是罪业故,当不得人身,何况得生佛世。佛世难值,人身难得,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是菩萨如是教化众生,自行忍辱,亦教化他令行忍辱,赞叹忍辱法,欢喜赞叹行忍辱者。
  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中,令众生精进,菩萨见众生懈怠,令因缘具足,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如是等因缘,令具足。是众生得菩萨利益因缘故,身精进,口精进,心精进。精进故,一切善法具足,修圣无漏法,得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见众生乱心,当与众生作因缘,以是因缘故,令心不随觉观,心不驰散,众生以是因缘故断觉观,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行慈、悲、喜、舍心,众生以是禅、无量心因缘故,能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修三十七助道法时,渐入三乘,而得涅槃,终不退失。
  菩萨见众生愚痴,无有智慧,教令智慧所须,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入禅定。是因缘具足已,教令思惟:恩惟般若波罗蜜时,有法可得不?若我、若众生、若寿命,乃至知者、见者可得不?若色、受、想、行、识,若欲界、色界、无色界、若六波罗蜜,乃至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不?是众生如是思惟时,于般若波罗蜜中,无有法可得可著处。若不著诸法,是时,不见法有生有灭,有垢有净,不分别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阿修罗象、是天、是人、是持戒、是破戒,乃至是辟支佛、是佛。
  菩萨摩诃萨以无漏圣法摄取家法、教化众生,令得离三恶道,乃至一切生死往来苦。”
  先是须菩提请问佛,菩萨应如何具足菩萨道,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告以:若菩萨六波罗蜜等诸法,以方便力和合故能行,是时,具足菩萨道,方便力者,不决定得是布施等三事,亦不离是三事,而行檀波罗蜜。是时,照明菩萨道。照明、具足,是一义。若菩萨决定得布施等三事,直堕常颠倒,取相著法等过罪。若不得是三事,则堕断灭边,著空还起邪见等诸烦恼,便离菩萨道。若菩萨离是二边,因空舍是施等假各字虚诳法;因诸法宝相,离是著空,无施者、无受者。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观是布施亦尔无异。如是布施,名为具足。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舍利弗在会中,闻佛与须菩提说般若甚深果报,大有利益,虽有利益,无决定性,因而问佛:云何可习?佛告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坏色,不随色。如是名习般若波罗蜜。
  菩萨初发心,为知实法故,常行般若波罗蜜,次第随其所宜,行布施等法。所谓色不坏者,不言是色无常,不言是色空无所有,是名不坏色。不随色者,不为眼见色取相生著。又不说是色若常、若无常,若苦、若乐等,是名不随色。见色常、无常等,皆非色实相。不说是色根本从世性中来,若从微尘中来,从大自在天中来,亦不说从时来,亦不说自然生,亦不说无因缘而强生。如是等名为不随、不坏。
  是色性无故,不随、不坏。性无者,是色从一切四大和合,假名为色,是中无定一法名为色。是色从因缘和合生故,即是无性,若无性即是性空,若得是色相性空,即是习般若渡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若菩萨用方便力,行六波罗蜜,是人虽知诸法空,而能起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求一切法,若得少许定性,则可取可著,今菩萨实求觅一切法,不得定实,所谓是般若波罗蜜,是禅波罗蜜,乃至是十八不共法。是诸法皆不可得,不可得故何所取?是名菩萨无取般若波罗蜜。菩萨应学无取般若,无取尚不可得,何况般若等诸法!一切法无性故。
  一切法虽无根本定相,但凡夫颠倒故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方便力故,见一切法无根本,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菩萨深行诸法性空故,不见一切法有根本,不见故,不懈不退,了了知一切法无我,无我所有性,性常空。但众生愚痴颠倒故,著是阴,界、入。菩萨因众生深著虚诳颠倒,说法度人,无惛无爱,等心说法。为说五欲利少失多,受世间身但有衰苦,赞叹远离世间断爱法,然后为说四谛,令得须陀洹果,乃至得一切种智。 、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众生及法,但诸因缘和合,假名众生。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不但说空、不但说有;为爱著众生故说空,为取相著空众生故说有。有无中二处不染,如是方便力为众生说法。众生、现在我身及我当不可得,何况当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谓无有法可得,若一相,若异相。大心人无所依止而能发大庄严,大庄严故不生三界,亦拔众生令出三界。而众生不可得,不缚不解故,一切法空。从久远已来,烦恼颠倒,皆是虚诳不实,是故名无缚,无缚故亦无解。缚即是垢,解即是净。无垢无净故,无六道分别,不分别六道故,无罪福业,罪福业无故,无烦恼能起罪福业者,不起罪福业,亦不应有果报。如是诸法毕竟空中而作大庄严。
  菩萨于诸佛所,闻诸法如是相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作是念:菩萨中亦无有法可得,亦无实定法令众生著而不可度,但众生颠倒痴狂故,著是虚诳法。是故菩萨发大庄严,不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念:我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不得。得已,用实法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故,众生从颠倒得出。菩萨从诸佛闻一切法性空如幻,而以布施等利益众生,欲求恩惠福报,即是颠倒。
  须菩提再问佛:“何等是菩萨摩诃萨道?菩萨行是道,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佛告以:菩萨从初发心,仃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菩萨道。行是道,成就众生,净佛国土。菩萨以方便力故,以布施法教化众生,不教令著布施以为真实。教令莫著布施,若以布施为贵乐处,贵乐因缘故生我侨慢,我侨慢增长故破善法,破善法故堕三恶道。是故菩萨先教书,莫著布施,但因是布施修持戒等善法,皆回是法向涅槃。
  所以者何?是性空诸法实相,不可取相,如是菩萨方便力教化众生,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佛道。是菩萨自行布施,亦教众生布施。若不自施,或有人言:若施是好法,何不自行?是故,菩萨须先自布施,菩萨深爱善法,布施是初门,是故行是布施。又菩萨深慈悲众生,以慈悲心虽大,而不能充满众生,是故先行布施,令其心软,可以引导。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渐渐以三乘法令得涅槃。
  以布施摄已,渐渐教令持戒、禅定等,乃至得辟支佛道,菩萨自乘大乘得度,以三乘随众生所应度而度之,既自利益,复利益他人,利益他人者,既自得佛,而以三乘度脱众生。若菩萨能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者,从初发心,修不堕三恶道。
  菩萨多生欲界,何以故?以无色戒中无形故,不可教化,色异中多昧著禅定乐,无厌恶心,故难化。在人中,世世以四事摄众生故,作转轮圣工。
  菩萨行檀波罗蜜时,见众生破戒,以其因缘不具足故破戒,应给予所须,成就其持戒因缘。若众生以不如意事故嗔,菩萨随其意而给足之。若众生斗诤作罪,教令莫于根本空中斗诤作罪。斗诤故,人身当不可得,何况值佛!尝知人身难得,佛世难值,好时易过,一堕诸难:水不可治。众生得是性空,渐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
  摘自《内明》183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