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海州庙与海州文化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海州庙与海州文化
  史传,清朝乾隆年间,全国大兴土木修建寺庙,当时,僧侣经多方寻察,认定现今的海州区西山南坡是一块风水宝地,遂在此建起了一座庙宇。因蒙古语将“山坡”称为“海州”,所以这座寺庙又被称为“海州庙”。
  “海州”一词由此而来,“海州区”之名由此衍生。
  海州区位于阜新市主城区的中心位置,东连阜蒙县、北接细河区、西携开发区、南挽太平区,是全市政治、经济、商贸、文化、旅游大区。“海州”一词一直是阜新市市中心的代名词。
  许多年来,在阜新地区广大民众的脑海里,“海州”一词一直是阜新市市中心的代名词。如果想逛商场,十里八村的男男女女,前呼后拥:“走,上海州!”如果想逛公园,远郊近屯的老老少少,欢天喜地:“走,上海州!”
  “海州”一词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烈的辐射力、涵盖力与吸引力?
  海州区得名于海州庙
  海州庙位于海州区西山东南坡,始建于清朝康熙初年。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皇帝赐名弥勒菩萨妙法成就院,后又亲笔赐匾,用汉、蒙、满、藏四种文字以蓝底金字御题:“诏诰建经院”(意为此庙乃依皇帝圣旨修建的经院)。
  此庙依山坡而建。在蒙古语中,“海州”即为“山坡”之意,因而,这座庙又被人们称为“海州庙”。
  海州庙是目前我市城区唯一遗存的一座藏传佛教古刹建筑群。
  昔日的海州庙,殿宇巍峨、楼阁林立,其建筑风格融汉藏传统于一体。庙宇坐北朝南,山门庄严而宏伟。以歇山式大雄宝殿为中轴,周围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前殿、后殿、法相僧院、时轮僧院、天王殿、关帝殿、弥勒大殿等庙宇建筑10几座,房舍计600多间。这些建筑布局巧妙、设计精美,飞檐上装饰着法轮、倒钟、金幡、莲盘;回廊中彩绘着巨鹿、蟠龙、神仙、飞天;门楣上雕刻着人物、鸟兽、彩云、花卉;佛像上镶嵌着珍珠、宝石、琥珀、玛瑙……海州庙占地面积二十多亩,方圆四华里。这里古木参天、风景迷人,僧侣穿梭、往来如云;这里晨钟悠悠、暮鼓阵阵、香烟袅袅、木鱼声声……
  海州庙历经五世活佛,其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曾在海内外引起过极大的关注。据史书记载,海州庙盛期有喇嘛300多人,每逢佛教节日,山门前便举行盛大的查玛舞会,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另外,不管蒙古族、汉族、满族还是锡伯族,无论婚丧嫁娶还是求神祈福,全到该庙来烧香拜佛,求事问卜。
  及至民国前夕,第五世活佛离寺隐居,海州庙开始走向衰弱。全国解放后,海州庙喇嘛全部还俗。
  由于历史长河的涤荡更兼“文革”期间的浩劫,至二十世纪70年代,海州庙建筑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山门在解放前毁于洪水,许多殿宇楼台纷纷成了残垣断壁,大雄宝殿的二层楼阁坍塌倒掉,仅剩的一层亦先后被充当了印刷厂和粮米加工厂,寺庙周围横七竖八地建起了60余所简陋民宅……
  尽管,这座以“海州”命名的寺庙曾在历史的风烟中一度飘摇一度衰微,然而,作为阜新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她所生发出来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却一直润泽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海州”一词命名了“海州庙”,“海州庙”一词衍生出了“海州区”,“海州区”一词又以整个阜新的形象被“海州矿”在全球叫响。
  海州庙重现海州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党的宗教政策得到了贯彻与落实。1986年8月1日,阜新市成立了佛教协会。1993年7月7日,王扎拉活佛接管海州庙。1996年,格桑斯仁被海州庙迎请为监院,主持寺院日常佛事(2005年5月升任住持)。1997年落实宗教房改政策,开放了宗教活动场所,被西山街道长年办厂占用的大雄宝殿归还了海州庙,同时,这里又成为市佛教协会驻会地。
  1999年10月,经过全体僧人和广大信众的不懈努力,市佛教协会自筹资金40万元,贷款10万元,国家拨款15万元,修复大雄宝殿的工程正式启动。2000年9月,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进一步恢复海州庙昔日的风采,2006年8月15日,市政府研究决定,对海州庙周围68户民宅实施全部动迁。
  2007年7月9日,市委常委、海州区委书记李国强,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王秀珍,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齐福玉,海州区区长付志宏,市宗教局副局长乌铁力到阜新海州庙现场办公,研究海州庙发展规划问题,并决定归还海州庙庙产2000多平方米。将历史上原属海州庙的土地全部归还,让海州庙面积重新达到原来的3000多平方米。
  2008年8月,700平方米崭新的僧舍、斋堂、客堂又重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
  2009年,他们还准备建起500平方米宏伟的天王殿及钟鼓楼;2010年,他们还计划建起1600平方米庄严的弥勒大殿……
  在不断开展庙宇恢复建设的同时,他们认真开展各种佛事活动。“自觉觉他,自度度人,爱国爱教,利国利民。”这是海州庙一贯秉承的宏愿。在寺庙内部,他们既强调严明的戒律又注重人性化管理。海州庙的出家人多数来自内蒙古大草原,有些又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困难、父母的年迈,使他们对红尘的牵挂难免会多一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州庙除每月给小喇嘛提供200-400元不等的生活费外,还准备在明年为他们上养老保险。在参与社会方面,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各界开展的“扶贫帮困”和“送温暖献爱心”等公益活动,为开源社区资助10户困难家庭,为严凤娟之女读大学每年资助2000元直至毕业。除此之外,海州庙还经常组织“放生”活动,他们从市场上买回龟、鱼、鸟等放回大海山林,一点一滴地实现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使“普度众生”“众善奉行”的宏愿变成切实的行动,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筹建“弘法利生扶贫协会”,让更多的信众加入到扶贫帮困的队伍中,让扶贫帮困这一善举逐步规模化、制度化。
  自恢复宗教活动以来,海州庙建设日趋繁荣,佛事活动日益繁盛。如今,寺院僧俗和合,海州庙的僧人和管理人员已由恢复时的二三人增至现在的15人。每天,前来从事佛事活动和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和大型佛事活动日,寺院内外更是人山人海。
  为了进一步弘扬海州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准备进一步扩建海州寺,并计划在寺庙前开辟宗教文化一条街。
  红墙碧瓦,香烟缭绕,梵音如潮,游人如织……今日海州庙,已经成为我市对外旅游的重要窗口,展示阜新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将阜新“海州庙”打造成上海“城隍庙”
  在阜新地区,佛教的传入已有340多年的历史,因其历史上庙宇如林僧侣如云而素有“藏传佛教文化中心”的盛誉。
  海州庙文化不但经久未衰,而且历久弥新。
  海州庙文化源远流长,是阜新地区遗产文化不可分割、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独具风味的喇嘛糕颇受人们欢迎,独具特色的经箱乐备受人们青睐。经箱乐中的九音锣和唢呐已成为典型的民族乐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表达某种情感、渲染某种气氛的主要手段。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市群众艺术馆根据古代宗庙里敬神、媚神、迎神、送神时所跳的查玛舞发掘、整理和编排了现代查玛舞,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它曾经闪烁着阜新地区数百年文化艺术的光晕,参加过全国许多地区的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所到之处,欢声潮涌、掌声雷动。许多老年人跟着舞蹈队走来走去、恋恋不舍,回忆起久远的历史故事;许多年轻人围着舞蹈队绕来绕去,唏嘘感叹,感受着无穷的艺术魅力。1986年,阜蒙县协助省、市完成了大型寺庙舞蹈《查玛舞》的录制工作,还搜集到经箱乐曲50首,安代曲牌18首,整套大查玛舞音乐一部。1992年,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组办的由全国56个单位参加的北京第四届龙坛庙会上,我市的查玛舞一举夺魁!1994年,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组办的由国内外近百个单位参加的沈阳第三届秧歌节上,我市的查玛舞再次荣获一等奖!
  多年来,在我市的城市建设中,继承佛教文化的地方更是随处可见:公园里、街道旁有雕梁画柱、曲廊飞檐的凉亭;住宅区、大街上有红砖碧瓦、装饰精美的楼阁……原市街心游园宽48米、高5.3米的大型壁画《塞北明珠》可谓借鉴佛教艺术的典范。这幅壁画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采用综合材质制作的露天壁画。它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承袭宗庙壁画表现手法,塑造出了煤公、电母、火神、飞天的英姿与神韵,表现出了我市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文明,不灭的希望与不倦的追求。
  丰富的海州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阜新民众的生活状态与思想形态,并且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西民俗文化。在文体游艺方面,有“跑黄河”、驴皮影、大秧歌等。在民间工艺方面,我市一直流传着民间绘画、风筝制作、剪纸等等……
  阜新民间剪纸艺术是在萨满文化和喇嘛教、巫术、祭祀和民俗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涵丰富,构图洗练,造型古朴,黑白相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细河区四合镇拉拉屯村朱月岚和彰武县两家子乡李明玉的剪纸最为典型。
  海州自古就是一个商贾重镇,如今,解放大街商业区依然是阜新市最繁华的商业区。
  海州庙改造项目位于海州区新华路与海州街交叉处。海州庙建设将以弥勒殿(现为大雄宝殿)为中心向南北两个方向延伸,同时在海州庙东面建起一条仿古商业街——商业街入口处设冲天牌楼,街内建筑以二层为主,平顶、坡顶、蒸顶等各种类型的大小商店沿街排列,经营古玩字画、珠宝玉器、文房四宝、名特土产、餐饮小吃等。海州庙改造项目总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中海州庙占地9000平方米,商业街占地4000平方米。
  海州庙周围还将开设庙市,并定期举行庙会,以丰富文化商业活动,从而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目前,新华路海州庙段南侧已经列入我市城区改造计划,我们相信,不久,阜新的“海州庙”将会成为上海的“城隍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