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龙门二十品》的价值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尚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龙门二十品》的价值
  尚荣
  综观《龙门二十品》的书法艺术风格,笔者认为有其独具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作《金石萃编》的王兰泉说:“北魏人颇多志墓者,然其时屡经丧乱,地尽边圉,所志者大抵武臣悍卒,或出自诸蕃,而田夫牧隶,约略记之,其书法不参经典。草野粗俗,无足怪者。”
  《龙门二十品》大多出自民间匠人之手,有些可能是请书家书丹,但大多没有姓名记载,镌刻时的以笔代刀,定然糅入了工匠的审美情趣,如《慈香窟》等,粗头乱服,天真烂漫,认定它未经书丹而直接镌刻都是极有可能的。所以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岂与晋世皆当书之会耶?何其上也。譬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古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故能择魏世‘造像记’学之,已自能书矣。”《龙门二十品》的民间性决定了其书法风格的朴拙和率真,且别有一番意趣蕴含其中。
  另外,北朝时期大重佛教,从帝王到平民,崇尚之风盛行,且北朝更加偏重建造功德。据考证,北魏佛寺约有3000,至隋则近4000,加之私家的兰若招提,可以说其数量之多也是不可估算的。又由于北朝时期太武、周武的两次灭佛,导致书法与佛教传播法结合而产生新形式,即摩崖石刻和碑志龛记的盛行。抄经从屋宇走向了自然,从纸张过渡到石材。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其在传播中总要突出他的神圣性、永恒性,石刻书法往往风格浑厚肃穆,体现永恒性和震撼力,象征佛教的威严与神圣,使人产生敬仰和膜拜之情。我们看《龙门二十品》的题记,可以感到一种初兴的宗教热忱和一种真率的艺术风格两相结合。可以察觉那里面所含藏的诚挚,热情和创造力。北朝书家以笨拙的手法和物质相搏斗留下的痕迹生动而感人。尽管站在正统书法发展的观点上,北魏书体大小不一致,竖画不正,横画不平,错字百出,一派稚拙模样。但是康有为认为:“拙厚中皆有异态”,包世臣,康有为等人所发现的正是这种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朴拙、浑强之美。
  李泽厚在《略论书法》一文中指出:书法一方面表达的是书写者的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它可以是创作者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内心秩序的全部展露,另一方面,它又是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务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它可以是宇宙形式和规律的感受同构。书法艺术所表现传达的正是这种人与自然、情绪与感受、内在心理秩序结构与外在宇宙(包括社会)秩序结构直接相碰撞,相斗争,相调节,相协奏的伟大生命之歌……书法艺术是审美领域内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的直接统一的一种典型代表。康有为也说“寓情深于豪放之间”,指出书写时体现的人之内向外向的性情的探索。书论上常说“书为心画”,艺术家往往借笔墨抒写胸中逸气,唐人孙过庭书谱中有言“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书法无疑是人情人性的最直接的艺术表露。通过《龙门二十品》的书法艺术,我们可以感受到朴拙率真和宗教热忱相结合的时代气息。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