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论晚清五台籍闽抚徐继畲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梁锦秀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论晚清五台籍闽抚徐继畲
  梁锦秀
  “五台山”这个恢宏的名字,古往今来,从帝王到庶民.有多少人仰慕着它,并以无限崇敬之心朝拜过它。在历史上这块“佛国”圣地,曾抚育出不少为国建功立业、为民铲除贪官污吏的优秀人物,徐继畲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就徐继畲不畏强暴,参劾贪官,力主禁烟、反抗侵略,学习西方,撰著《瀛环志略》,以及复起直谏,归里修《志》等诸方面加以论述。
  一不畏强暴参劾贪官
  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号牧田,又号松龛。五台东冶镇人。父润弟,潜心易学、理学。继畲幼承其教,博览群书,记诵无遗。清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人。道光六年(1826)成进士,朝考第一,选庶吉士。十年(1830)授翰林院编修。十三年(1833)补陕西道监察御史。
  继畲初拜台谏,正值道光帝下诏求直言。他不畏强暴,接连上疏,参劾贪官。首先,上《特参州县入省钻营疏》,严厉斥责忻州知州史梦蛟和保德知州林树云,不治理州事,收受县官贿赂。为达到提拔自己和州属县官的目的,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住在省城,搞钻营活动。历经达官居然喜欢这些人的酬谢逢迎,“绮为心腹”,最终将他们提拔到要害岗位。他严正要求道光帝严惩这些不务正业、擅离职守、投机钻营之官,刹住奔竞之风。接着,上《特参州县讳灾催征疏》,揭露登州知府英文匿灾不报,继续催征,致使百姓卖儿鬻女,流离失所,死横枕籍的罪行。如实报告说:经查“登州被灾情形.与莱(州)、青(州)不分轻重,该州县讳匿不报,钱粮照旧开征”,指出其目的是“以催征收囊袋之私,结果下为残民,上以敛怨””,②心生事端。严正要求道光帝严惩英文,下诏停止征收登州钱粮,以减轻民困。紧接着他又上《特参籍端科敛疏》,揭露山西平阳镇总兵邰费音借祭告商汤王陵,巧立名目,大肆摊派.仅荣河知县武履中一处就搜刮民脂民膏达2万两白银.绝大部分装入私囊。以至出现“胥吏四出,日事追呼.阖境骚然,民不聊生”的惨景。他严正要求道光帝”严行查办,勿事姑容,勿任消弥,以做官邪而苏民困”。可见徐继畲是个体恤民情的清官。当获悉武履中得信被查.便说合本地绅民、各村长,为其出具退还原赃证明、企图急早结案的活动。又上《特参退赃诱结疏》,揭露邰费音、武履中搞假证明的卑劣行径:进而揭露当时山西州县贪污成风.遇有言官参劾或百姓告发,上官千方百计保护贪官.化大为小,化有为无,结果使贪官污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种种事实。他严正要求道光帝下诏重新审理此案,按律惩办,以“儆贪官、除回护消弥之积习”。继而又上《请整顿晋省吏治疏》,揭露当时山西历任官吏,把到山西当官作为发财的途径。指出道府州县官吏利用词讼,收受贿赂,致使百姓倾家荡产,官吏累万盈千收入私囊,上官因饱其应酬,对下官不但不参劾,反而包庇、调动甚至提拔。尤其遇到赌赙、鸦片案牵连富家子弟,官吏便视案情索钱,未审理曲直,先接受贿赂。更有甚者,遇有命盗重案,州县官更是借机勒索,接受贿赂,颠倒黑白,讳大为小,讳有为无,致使善良百姓垂头丧气,有理无处说,而有钱有势之人愈益得志,横行霸道。虽有个别不服情,继续上告的人,但该上官又以为州县已经处理,若翻案必然参劾贪官,便授意复审官员以恐吓手段威胁上告的平民,最终还是维持原案。为此,他建议道光帝下诏,对声名狼籍之官,严加参劾、解任,对受贿之官,严加追究,“务使尽情败露,置之重法,不得发交本管道府任其消弥”。对操守廉洁、百姓爱戴之官,加以奖励,优先提拔,务使贪廉分明,以达到整贪奖贤之目的。
  徐继畲认为,要振纲纪,必须杜绝督抚回护和大臣调停的积习。为此,又上《请除大臣回护调停积习疏》,力陈各省巨案迭出,有的是言官弹劾,有的则是百姓控告,皇上权衡轻重,虽然将案件交督抚查办,或交钦差大臣查办,结果查办之事竟没有水落石出。这究竟是为什么?他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督抚的回护积习,二是钦差调停之积习。首先,督抚为本省苟安和平,对一般案件,宛转消融,化为乌有,对重大人命案件,便授意承审官员,先想好开脱罪责的方术,再考虑如何完结案件,怕原告继续控告,便采取怀疑有因,免其反坐之罪,致使“贪墨不问、冤抑莫雪、弹劾无功、控告徒劳。”这就是牢不可破的督抚回护积习。其次,钦差大臣俱系多年京官,深于阅历.熟于世故,禄位崇高,与各省督抚或有亲戚关系,或有交际往来。因此,当其奉命出京,就抱着苟可塞责,不欲深求的心态;人省境后,又受到优厚招待,于是设法调停,一切为了维持原案。于是对数款罪状,便“洗刷其重者而留其最轻者一款,掩没其真罪”,而留其怀疑之款,使被劾者虽经吏议,还是化为乌有。再者.即便是奉差大臣洁身自爱,不受贿赂,但招待开支动须巨万。尽管朝廷屡派钦差,谁知诸大臣驰驱千里之外作和事佬,奏章所陈似乎精密周详,了无遗憾,而实则铺张粉饰,纸上空谈,无一语可信,对诸大臣欺罔行为而尽无觉察。他恳请道光帝下诏命督抚、部院大臣痛除情面,去掉陋习,实事求是处理重大案件,以振纲纪、惩贪吏、纾民困。道光帝每得继畲上疏,多所采纳,并再三称善,屡降谕旨,责备内部诸臣,上疏空文无实,不切中时弊。
  道光十六年(1836),继畲针对当时政令多、科条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社会问题.又上《政体宜崇简要疏》,提出三方面建议:一为教令宜简,认为诸臣条奏繁多,应选事关切要者,降旨既降谕旨,宜重考成,根据其事之难易,限期完成,或兴或革,以求实效,如有玩忽职守,一经发觉可责成科道各官援引前谕据实纠劾。这样,教令所出“坚如金石,信如四时,而不至于壅遏而不行。”二为条例宜简,继畲认为六部则例,乱如棼丝,头绪纷繁,首尾乖舛,堂官茫然,任凭书吏颠倒蒙混,无弊不生;至于行之外省,参差不齐,甚至封疆大吏低首乞灵于书吏,所以人们称六部之权全归书办,其实是条例繁多所致。他建议道光帝下诏,先娴熟例文能知大体者数人,从现行事例中,精审详定另为一编”,切于事理者存之,琐屑无味者弃之,纲领取其分明,文法取其简净,事省其十之五,文省其十之七”,名日:“简明事例。”使留心公事之堂司各官,知其梗概,不至于听命于狡猾的书吏。这样就可以遵照执行,剔除丛弊。三为处分宜简。他认为,议功议过,目的是使百官各知劝惩,而现行处分之便.苦于太繁太密,而不得大体。指出议处之条愈增愈密,规避之方亦愈出愈奇,书吏乘机上下其手,无以励官方。建议各官处分,凡有关于国计民生或有关于官箴品行者,不妨从重从严使百官知儆,其余事涉细微无关治体者大加删削,务使劝惩之条严明郑重,使吏议者自悔,而贤能者得以施展才干。以上三条皆因其太繁而“宜从简,简则重,繁则轻,简则实,繁则虚”。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社会弊端。道光帝阅后大为感动,决定采纳.并立即召继畲奏对。继畲议及民间疾苦,痛哭流涕。第二天.道光帝便授继畲为广西浔州(今桂平)知府。数月后,擢为福建延建邵道道员。以上不难看出徐继畲不畏强暴,参劾贪官,关心民间疾苦的高贵品质。
  二力主禁烟反对侵略
  鸦片战争前夕,朝野上下在禁烟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妥协派主张驰禁,抵抗派主张严禁,徐继畲坚决站在抵抗派一边,积极支持禁烟运动。为此,他撰写《禁鸦片论》,主张杜来源、绝兴贩、禁吸食,以弥大患,复元气。不过,他认为禁烟首先要严吸食,宽以自首,给予期限。若不改,则视为顽民,便可诛之。他认为严吸食之法,“先贵而后贱,先富而后贫,先内而后外,先豪猾而后良弱”。从帝王、皇亲国戚与各级官吏开始,访其平素行为可诛.而兼有吸食者诛之,借以警众,每岁大县诛10余人,次县递减,如此坚持10年,其问能改者改,不改者或罹法或物故,鸦片就会杜绝。对于首祸之夷舶,兴贩之奸民并非不过问,兴贩之奸民以求私利,若吸食者少,则无利可图,他们将图改业而逐渐解散。欲治之,则“急于西北而缓于东南,密于内地而宽于海口,得而诛之”,可以无激变之患。至于英夷虽强甚,然鸦片输入,纯系偷卖,若吸食者少,兴贩者绝,英夷数万里载鸦片而来将有何用,虽含怒蓄怨,终不能藉为兵端。这样,“外以伐强寇之阴谋,内以消奸民之反侧,所诛者少,所全者众”,可为“弥大患于无形,而复凋敝之元气计无有良于此者”…。他还驳斥了投降派的反动论调,斥责那些将英夷扰乱海疆归咎于鸦片之禁,或疑吸食拟绞为过重,欲从轻典的论调是因噎而废食。
  道光二十年(1840)四月,英舰驶入穿山洋,五月封锁珠江口。七月继畲奉命调署订漳龙道。是时.英舰队进犯厦门,与漳州只隔一水,约70里,居民日数警。继畲镇定,连夜在辖区筹划加强防御,召集兵民,采集大木排桩堵塞镇门各港口.与民扼险固守。英国侵略者知有防备,未敢进犯漳州。二十一年(1841)七月,濮鼎查率英舰攻陷厦门,形势危急,继畲誓守漳州.他督率兵勇昼夜把守,誓与城门共存亡。他对夫人说:“城如不保.陈忠愍公祠内,吾尽节处也,卿且奈何?”续夫人笑日:“死耳,此事岂待商量!”表现了继畲与续夫人赤诚的爱国之心。对此总督颜伯焘、巡抚刘次白上疏予以褒奖。
  道光三十年(1850)五月,他上《奉谕密防英夷疏》中指出:“英酋心怀叵测。”“往往声东击西,言此意彼”,即使“遵旨晓谕,仍难保无妄念挑畔,沿海滋扰”。因此,有备无患,“唯在事先预防”,“防之于后,不若制之于先”,“不可恃其平日安静,致有猝不及防之患”。
  他目睹英军入侵,义愤填膺。在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上《揣度夷情密陈管见疏》中,控诉英国侵略军的罪行,指出“英吉利以西海岛夷,为强售鸦片之故,突尔称兵,在粤则扰我虎门,在闽则扰我厦门,在浙则扰我定海、镇海、宁波、乍甫,在江苏则扰我上海、镇江,且阑入长江、直通江宁,截我运道,逆罪滔天。凡在血气之伦,畴不怀食肉寝皮之恨。”值英夷有控诉之言,他建议道光帝:“神谋内断,坚定不移,以群言备刍荛之采,勿以群言乱安危之计。”从中可以窥见徐继畲积极支持严禁派,反对英国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 《瀛环志略》 影响深远
  道光二十二年(1842)鸦片战争结束,清军的惨败,促使他认真地去探究西方列强的国情,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二百年全盛之国威,乃为七万里外之逆夷所困,致使文武将帅,接踵死绥,而曾不能挫逆夷之毫末。”是年,继畲晋京陛见,道光帝询问海外形势与各国风土人情,他奏对甚悉,道光帝命撰书进呈。九月,升福建布政使,尔后往来福州、厦门之间,兼办通商事务。
  久官闽粤为他了解世界大势,究心洋务,精心著述提供了良好条件。道光二十三年(1843),继畲驻厦门,会晤懂闽语的美国传教士雅裨理,从中了解到一些外国历史和地理情况.并借雅裨理所携绘刻极细的世界地图册,钩慕10余幅。从此,广泛搜集资料,发奋撰述。次年,再至厦门多方搜得地图两册,较雅裨理所携地图册尤为详密,并觅得欧美人汉字杂书数种,每与来华的外交官、商人、传教士、医生等接触,他总要打开地图册考证,对各国之地形时势稍有所得,便依图立说,并采《职方外纪》、《海国闻见录》、《万国地理书》、《万国舆图》、《海岛逸志》、《地理备考》、《高原蒙求》、《薄海番域录》、《西域闻见录》、《台湾外纪》、《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诸书及报纸新闻之可信者,延展为篇。道光二十四年(1844)初稿完成,将《舆地考略》改名为《瀛环志略》。其后,续采两人杂记、询问西方官员,参阅《海国图志》,每得一书或有新闻,就增补修改,历时5年,数十易其稿,“公事之余,唯以此为消遣,未尝一日辍也”@,使《瀛环志略》日臻完备。一次,英国驻福卅I领事阿利国的夫人.应他的要求画了一幅世界地图,用不同颜色标出受英、法、俄控制的各地区。继畲收到此图后,发现图上无阿富汗国,立即致函查询原因。他的真知灼见.使一些外国人感到吃惊。
  道光二十六年(1846),升福建巡抚。二十八年(1848).他所著《瀛环志略》10卷在福州巡署刻版。是书依类附图44幅.其体例先总后分,先图后说。总述全球概貌,包括各大洲大洋简况,分述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各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建置沿革、面积人口、军备器械、政治时势、物产气候、风俗人情、种族语言、城市港口、船舶贸易、宗教信仰、国家盛衰等,在每篇后附按语加以考释,所引书籍内容皆注明所出。是书还广泛介绍了欧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高度推崇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创始人——华盛顿。“华盛顿.异人也……,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美利坚合众国,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上述书中推崇华盛顿文,后于咸丰三年(1853),浙江宁波府镌碑赠送美京华盛顿纪念塔,砌于第十级内壁,保存至今。· 《瀛环志略》(下称《志略》)是鸦片战争后继魏源《海国图志》后的又一部介绍世界地理及各国概况的图文并茂的专著,是十五世纪后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成果的高度概括,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引进中国的标志,其理论已具近代世界地理学的雏形.出版后风行一时,翻刻本较多,与魏源《海国图志》均传人日本,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曾国藩称他为天下奇才.郭嵩焘称他深识远谋,刘韵珂称他“综贯百家,淹通七略,智绝舆地之学,识精形势之言”。彭蕴章称《志略》为“宇宙之钜观,古今之绝业也!”陆泽长称《志略》“为指南之式也”,康有为读《志略》始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读《志略》始知“五大洲各国。”
  四 复起直谏归里修志
  《瀛环志略》初刊问世,云贵总督吴文熔写信鼓励继畲修改后进呈御览。未及进呈,道光帝崩。于是言官以是书内容为口实,攻击弹劾徐继畲。当然,继畲被弹劾的直接原因是发生在道光三十年六月的“神光寺事件”。咸丰元年(1851)三月,因他人诬告,革职回京。咸丰帝召对后,认为徐继畲朴实,以足顿地叹息,并对左右大臣说:“徐继畲乃老诚人,何为欺诈?”命留京供职,授太仆寺少卿(由从二品降为上四品)。咸丰二年(1852),帝下诏求直言。四月,继畲上《三渐宜防疏》:一为土木之渐.力陈方今军务未完.河工未毕,人知国库空虚,亦料无暇修筑圆亭,将来两事告成,内库稍充,难保无有营缮之说。继畲恳求皇上“坚持素志,概勿允从,苟非万不得以之工程,一切停罢,至于装修陈设、华珍奇玩好之类,可省则省,无取铺张”,为此土木之渐宜防。二为宴安之渐。继畲列举历史上典故,劝咸丰帝不要贪图安逸享乐,并建议咸丰帝务使“清明之志气.在宫无改于在廷。肃穆之风裁,在内无殊于在外”。这样才能使盛德大业日新.国家长治久安.此所谓宴安之渐宜防。三为壅蔽之渐.力陈自古壅蔽之患,由于言路不通.然亦有言路既通,而壅敝之患转生于不觉者,不可不防其渐也。因言事之人.学识不同.贤否亦异,有切中事理有益于国计民生者,固不乏其人,然亦有本无卓见而奏事.“究其用心,岂日纯白,甚至不肖之徒,隐藏欺诈.或怀挟恩怨,以公济私,或受人指挥.以言为市”。诸如此类.难保必想家。  无。他分析在京言事之人,约有三等:一是以章奏陈者为九卿科道;二是以章奏陈而兼得面陈者为部院大臣;三是不以章奏陈而常得面陈者为内廷王公。此三者各有所优,各有所蔽。他指出所言之道,以理为衡;求言之道,闻十求一不为虚也。期望咸丰帝听纳之勤,常如今日,则言路永无壅蔽之患,而直言极谏之士.且接踵而起。咸丰帝读后,十分高兴,朱批日“至之座右”。七月,因吏部追论继畲所在闽抚任内起解犯官何士邠迟延,再被仪处革职归里。成丰六年(1856),继畲应聘为平遥超山书院山长。在书院期间,对地方志撰写与编排体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按自己的理论重新撰写《五台新志》,至同治四年(1865),撰成初稿3卷,第四卷有目无书,因被召入京,以所作《五台新志》3卷付(侄孙弟子)耘田(字实甫)日:“此余未竟之书.所缺乡善、列女、艺文之卷,尔遵余文续之.他日贤父母修邑志,呈之以供采择。”《五台新志》仿李寒支之志宁化例、康对山之志武功例,一洗前志繁芜,独具别裁。全书以叙事体,行文畅活,独具匠心。如叙治所,则历叙街衢;叙山川,则兼及物产;生计门,详述农工商贾之生活状况而不举物产,是志还纠正了水道一门疏舛之处。光绪初,曾国荃抚晋时,阅继畲手搞,赞赏“综核简明,义精文赡,诚著述家当奉为准绳”,并命县令依原目补辑成书。杨笃赞赏“是书质实简严,不屑铺张粉饰,诚古法也”。同治四年(1865)闰五月,奉召入京,以三品京堂后补,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六年(1867)正月,以“老诚望重,足为士林矜式”,诏授总管同文馆事务大臣。但继畲已年迈体弱,’自感所蓄难展,郁郁不自得。而外国使臣闻其至,则相庆得人。复出居官数年,于同治八年(1869)二月,以老病乞休。十二年(1873)七月,在家乡东冶镇病故,享年79岁。综观徐继畲的一生,不仅是晚清一位勤政爱民的廉洁官吏,更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史地学家,是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近代最早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民丰政治的启蒙思想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