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出 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清凉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出 家
  [作者:清凉月]
  人生,最痛苦者莫过于生死。
  出家,顾名思义就是剃烦恼丝,出生死家。因为,烦恼是生死的根源。
  出家有多种:有出世俗家的,有出烦恼家的,有出无明家的,也有出生死家、出三界家等等。然而,让心灵出尘才是最真实的出家。
  有人说“出家”是在逃避现实生活。可是,现实生活到底是什么呢?人之一生,谁都不能逃避的现实生活就是:生、老、病、死、苦。在这五欲横流、利欲熏心的业识茫茫大海之中,有多少人不为物所累或者为情所困呢?您难道没看到: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决定了一秒一秒的接近死亡吗?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所以“生死”这个大问题、大现实是任何企业家、艺术家、音乐家、以及科学、政治家都不能够逃避与解脱的问题。正因如此,所以出家,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出家,是追求清高的人格思想,淡泊宁静的生存方式和典雅的文化品位,进而去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样的积极人生又怎能说是在逃避现实的生活呢?
  出家,是一个人生重大的选择问题。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不一样,但如果一个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选择了出家的话,那么,他就应该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负责,把一个出家人做好。人生目标与选择确定了,首先就是一个信仰的问题,如果一个连信仰都没有的僧人,那么他的出家生活也就是失败的。因为一个没有信仰的出家人,就像一个生物老师在黑板上教学生种田一样,是丝毫也得不到受益的。
  那么,出家为僧的真实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出家,对于自我的身心而言,它是一种全新(离欲)生活的实践。常有人问:“你们出家,又不能抽烟,又不能喝酒,还不能娶老婆,丝毫没有一点人生的享乐,这不是太痛苦了吗?”可非得要吃喝玩乐才算是快乐的人生吗?非也!五欲,它只不过是剧苦之外的短暂麻醉。出家,是要深深认识与体会荣华富贵的虚幻不实,而由世间的五欲之乐,放任率性、愚痴我慢和刚愎自用等改为知足少欲、进退有度、三业严谨和柔和谦下的生活;从吃喝玩乐的声色犬马中回过头来,回归内心的清净与祥和,进而积极地去面对现实生活,净化我们的心灵世界。
  我们身心得到了净化,才能真正在未来长期的出家生活中,面对种种境界的诱惑与考验时,才会不迷惑、不颠倒,进而可以解决人生许多的难关。也唯有如此,在面对困难、挫折与磨难时,以此借境练心,将它化成庄严人生内容的必备条件。那么,困难、挫折就已不再是障碍了,而是迈向成功的砺石!因此,我认为说“出家”还不如说“回家”更合适!回归自我的清凉之家。
  其次,对于佛教来说,佛法的衰亡有人说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也有人说是因为不依王法所至;还有人说是因为缺少善知识的弘扬,这些虽然不无道理,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以出家人中僧才的缺少比较严重。前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说佛教的兴盛需要三个重要条件:第一、培养僧才;第二,培养僧才;第三、还是培养僧才。可见,僧才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的存在体现在有三宝的住世,其中僧宝为能持,更显重要。住持三宝中,佛法全赖于僧人的弘扬,僧才有了,自然有法,一个道场只要有法,那么佛教自然就能兴盛。可以说,僧宝的存在决定着佛教命脉的兴亡。
  再者,对于社会来说,无非是希望社会安定与世界和平。其实,“僧”就是和合义,佛教的教义就是和平与安定的最具体的表现。那么,要怎样才能使人心安定、世界和平呢?那就需要佛法的弘扬与甘露的滋润,使人心向善,心灵纯洁。有了善良与仁义,社会自然就能安定。因为,外在的安定与和平须要来自内心的宁静与祥和,正如近代禅门泰斗虚云老和尚所云:“从古政教并行,政以济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万物得以安宁,而天下太平!”由此可知佛教教民的道理是从新开始,从心开始的;正信佛教是向仁出发,向人出发的。然而,法赖僧弘,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出家人的肩上了。因此,出家为僧起到了促进社会安定与世界和平的作用。
  出家,不仅美化现世生活,对世界也是充满着憧憬,对未来的国土也先行设计了蓝图。所以说出家的生活是富有意义,更充满生机的! “身为佛子,当行佛事!”众生与社会只不过是一个车站与码头,我们出家为僧就应做好车站与码头的“服务员”。将此身心奉尘刹,但愿众生得离苦,以此实际的行动来证实佛教所包涵的无量妙义,让和平的呼声充满着宇宙的每一个角落,至到——处处总为安祥地,无有一处不和平!是故,世间最自在者,莫过于——出家。附诗一首:
  出家好! 出家好,百花不随身,幽奏无生曲,何处不乾坤。
  出家好,名利不经心,静坐消炎暑,道友品长茗。
  出家好,两袖生清风,夜睹中秋月,朗朗一轮明。
  出家好,宏誓如高山,梅花雪月处,心同太虚宽。
  出家好,生为人天师,空王佛子弟,戒定化贪痴。
  普愿离尘垢,同共证真实。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