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童艳利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童艳利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童艳利
  佛教传入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佛教文化与中国的儒道文化形成中国的三大文化。佛教与儒、道二教在教理和习俗的相互影响下,逐步演化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化佛教。并把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传送到日本和韩国等周边国家,从而对周边邻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代的中国佛教由于饱受战乱和文革的破坏,一直处在一种封闭和散乱的状态。虽然中国佛教现在有所复兴,但其昔日辉煌不再。特别在信息与交通空前发展瞬息万变的时代,我国的佛教不仅面对周边邻国的交往和交流,更要面对的是全球化的文化影响,尤其是欧美一些大国的文化影响。彼强我弱,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佛教文化。当然我们不能走“义和团”刀枪不入的迷信思想的老路子,否则中国佛教文化免不了要被列强所推进的宗教文化所淹没。而面对强势经济与文化的介入,我们不能一味地抵制和埋怨,而是要做好全面规划,促进自身建设,建立良好的体制,发挥优势,学习对方的先进宗教文化的弘扬模式,把中国的佛教文化发扬光大,再创中国佛教的辉煌。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山林佛教”需向“都市佛教”转变。
  现在有很多寺院仍处在“山林佛教”时代,事实上,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大群众已从农村走向城市生活,进入城市的人们慢慢地适应了城市化的生活节奏,不可能再像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的地主和农民那样春种秋收,冬日无事坐禅念佛。实际上,这个时代早已过去。由于科技的发展,广大农民通过电视、电影等诸多媒体很容易满足于现今的娱乐文化。所以“山林佛教”的寺院大部分仍处在抽签算命、求儿求财的民俗信仰中。
  众所周知,所谓“山林佛教”就是足不出户的深山丛林制度化寺院,抑或在都市中闭门打坐念佛等等寺院的代称,而“都市佛教”和“山林佛教”在本质上有着不同,它不仅深刻地了知中国当今社会结构的变化,了知日新月异世界宗教文化,也了知传统佛教教育与戒律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利弊以及当今佛教自身素质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都市佛教”之所以不同于“山林佛教”,是在于它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适应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当今文化大融合、大交流、大挤拼的特殊社会环境下,我们要把“都市佛教”发挥到极致,整合“都市佛教”的一切资源,打造好丰盛的中国佛教文化大餐,满足广大信教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促进当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良性发展。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要把“寺院旅游”转义为“寺院教育”。
  中国佛教寺院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但仅局限于寺院的硬件建设。事实上,大多数“旅游寺院”在佛教文化弘扬上有着很大的弊端,特别是在旅游景区内的佛教寺院更使佛教文化走样。商业和迷信充斥着许许多多的寺院,成为中国佛教正统文化传播的心腹大患。然而这些寺院大多数由地方政府或商人所建,真正佛教的如法管理难以实现。由此,寺院旅游也很可能成为误解中国佛教的反面平台。所以我认为,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不仅仅在丛林制度,学院教育上要下功夫,而且,要在佛教权益上或寺院管理上同样下大力气,确保寺院佛教文化正面传播,形成游客在佛教寺院旅游中对佛教文化有所感悟,而不是诋毁佛教文化,真正做到“寺院旅游”成为“寺院教育”。旅游寺院的数量在我国所有的寺院中占据半壁江山,这可不是一小块佛教教育基地。重视和管理好这些寺院,关系到中国佛教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佛教的中坚力量,同时也关系到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要改变观念,不断创新。两千多年来,自佛教进入中华大地就不断在变革,开始从生活上适应,而后在寺院管理和佛教教育上不断创新:从六祖慧能的南禅思想,到百丈怀海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劳作思想,以及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佛教在中国不断地在创新,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作为佛教大国,不是在于它的规模宏大,而是在于中国佛教的不断创新。我坚信,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在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道路上必将有着美好的未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