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昌如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昌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昌如
  如今,世界正把越来越多的目光集中在中国的身上;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显然,对于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来说,拥有一种能够引导世界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潮流的文化那是一种必然。因此,在中国正在世界崛起时,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份的中国佛教则必须考虑他的世界化的问题。在此我将对此一论题,进行讨论。
  首先,中国佛教有必要重新考虑他在世界范围内,而不仅仅是中国内的角色。事实上,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取得巨大的成功,从而让世界不得不重新考虑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份量。然而如果只是经济的成功,中国可能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强大的国家。事实上,中国只有在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能够对于世界的政治,经济和和教育等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先进文化,中国才有可能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强大的国家。现今中国政府正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与创新,但是,有一点需说明的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并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文化的典籍从图书馆中拿出来研究就可以完成的。实际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完成重新构建的过程,从而才有可能创造出符合这个时代的全新的中国文化。同理,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国佛教必须彻底地重新定位他的角色,并完成结合中西文化的重新构建。
  其次,为了更好应对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佛教应当积极的参与到全球的各种事务当中。事实上,很多佛教徒有对于佛法有一种误解,认为佛教徒不应该关注社会上的任何事务,而应当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佛教的修行当中去,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都是苦的,空的,没有任何的意义。然而,佛陀的本意可能与此并不相同。其实,在原始佛教时期,佛陀所宣讲的重要理论就是四圣谛,即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然而此中苦谛的含义并仅仅是指苦,而是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也就是苦苦(生、老、病、死等所引起的无常变迁之苦),坏苦(情境变迁失去所引起的苦)与行苦(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缘起之苦)。因此,佛陀宣说苦谛时,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万法都是变迁的,缘起的,所以我等众生不要执着他们,但此种不执着并不代表放弃或者逃避,相反,佛陀的本意是让我们直面当下。事实上,后来所有的佛教宗派,都离不开“破执”这个核心,而破执的方法就是直面当下,而放弃或逃避最多只能压制执着,而不可能破除执着。实际上,在四圣谛中佛陀宣说去除无明的方法就是八正道,即是正思、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而所有这些除去无明的方法,都是基于当下的现实世界,而没有一点点逃避与放弃的意图。因此,作为佛教徒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事务,例如慈善、教育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会给人们在佛法的实践上带来副面的影响。相反,只有当人们全身心地把他们的爱与能量全部奉献给社会工作时,那么他们才有可能真正地能够去除贪欲、渴爱与无明,才能真正体验到佛陀说法的本旨。
  最后,为了跟上中国佛教的世界化进程脚步,提高中国佛教教育水平与质量是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更准确地说,当前的中国佛教教育并不发达。事实上,中国佛教目前基本上都是依靠自身力量的去办学,去培养年轻的僧伽;然而中国佛教的世界化又必然需要大量具有全球眼光与视野的优秀僧才。因此,如果仅仅依靠中国佛教的自身力量,可能很难培养在短时期内培养出大批的优秀僧伽。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政府应当考虑加大对于佛教教育的投入力度。此外,更新佛教固有的教育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今,有相当多的年轻僧伽认为读书并不能帮助获得智慧,无益于佛法的修行。因此,他们拒绝任何新的理念,而乐意保持过去的旧有的习惯,但这些理念或习惯也许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了。比如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年轻的僧伽说:学习英语或者其他的外语,对于一个出家人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些对于获得智慧或解脱没有任何的益处。然而,佛陀的七觉支中曾经说过,深入地学习与研究各种问题,无论是佛法,文学还是教义,也是一种获得解脱的基本方法。因此,未来的日子中,一个真正义上的中国佛教的大师不仅应当精通于佛教,而且应当善长于其他学科诸如文学,科学,西方哲学以及心理学等等。因此,提升佛教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总之,随关中国在世界的崛起,中国佛教不可避免地要迈向世界。因此,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应当改革旧有的,过时的观念与规则,从而创造出新的充满活力的,有益于当前中国社会与世界的崭新的佛教。
  作者:昌如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