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漫说泉州开元寺的“天王殿”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焕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漫说泉州开元寺的“天王殿”
  郑焕章
  泉州开元寺座落在泉州市区西街东段北沿,座南朝北,肇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名扬海内外的千年古刹,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些介绍泉州开元寺的书籍、文章和一些导游的讲解,几乎都叙述开元寺配置有”天王殿”。然而,泉州开元寺实无天王殿的配置。
  大凡介绍泉州开元寺的布局,都称其中轴线的建筑自南往北有紫云屏(照墙)、天王殿、拜亭、拜庭、两廊、大殿、戒坛、藏经阁。所谓的“天王殿”,即在紫云屏对面、拜亭之前,跨进山门门槛的那座殿堂(连着山门)便是,故福建省文管会工作组所作的《福建泉州开元寺一九六二年调查报告)载日: “天王殿即寺之三门。”泉州市旅游局编的《泉州开元寺奇观》也解释说: “开元寺的入口——三门,也叫山门。按佛教规制,三门里教供奉着天王,所以又叫天王殿。”可是,无论从{泉州开元寺志》(又名《温陵开元寺志》)的记载,还是从我国佛教寺院殿堂的配置规制及其所供奉之神来看,泉州开元寺的三门(山门)内这座殿堂都不能称之为“天王殿”。
  首先,从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福州鼓山涌泉寺释元贤纂修的《泉州开元寺志》来看,里面根本查不到任何有关“天王殿”的记载。据王寒枫等著《泉州开元寺奇观》介绍拜亭说: “天王殿后廊连接着一座卷棚歇山式四角形拜亭,也叫拜圣亭,……”而《泉州开元寺志》叙述拜圣亭(拜亭)是这样写道: “拜圣亭,在大殿之前,附于三门之后。”叙述三门(山门)也仅是这样写道: :三门,始创自垂拱三年,有石柱生牡丹之瑞。宋绍兴二十五年灾,寻建。泰定四年春复灾;佛果炤重建。至正十年监郡偰世玉(玉立)署其门日‘泉南佛国’。洪武间僧正映重修,万历间僧真晓重修。”三门(山门),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即泉州开元寺创建后的第二年就己建造,虽屡废屡修,但一直保存至今(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重修),如果它里面设有天王殿,{泉州开元寺志》定然会在叙述三门时有所交代,或在介绍拜亭时涉及到。又(泉州开元寺志》的纂修者是福州鼓山涌泉寺的高僧,深知佛教寺院殿堂的配置,况且其所在的涌泉寺就配置有天王殿。所以,{泉州开元寺志》丝毫没有谈及天王殿,说明泉州开元寺是没有此殿的配置,原来也没有将三门(山门)称之为“天王殿”。
  再者,从我国佛教寺院殿堂的配置规制及其所供奉之神来看,泉州开元寺的三门也不能称之为“天王殿”。李涛先生在{佛教与佛教艺术》一书中说: “按中国传统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楼(阁)。”又说: “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咸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据《辞海·宗教分册),这两尊金刚力士像常置于寺院山门左右,左称”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是为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兵器)守护佛法的二天神,俗称“哼哈二将”。
  关于两位金刚力士的来历是有好几种说法,其中最普遍是引用《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的说法:密迹金刚原是古印度勇郡王的太子,名法意。他发誓皈依佛法之后要充当金刚力士,出入佛的左右,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后来,他果真成了佛的五百名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于是,金刚力士原来只有一位,我国早期佛教寺院内的金刚力士塑像就只有一尊,但因奇数不符合中国人喜欢对称的审美观念,后来又再添上一尊,使之一左一右对称地立于山门殿两侧。到了明代,著名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为了使这两位护法神进一步汉化,就附会说他们本是商代纣王手下的督粮官,哼、哈二将即为郑伦、陈奇,死后被姜子牙敕封为镇守西释山门的护法神。因郑伦曾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得传窍中二气,碰上敌人把鼻子一哼,响如洪钟,同时喷出两道白光,吸人魂魄,故称之为“哼将”;陈奇也受异人传授秘术,养成腹内一道黄气,张嘴一哈,黄气喷出,见者魂魄自散,故称之为“哈将”。于是,有些寺庙的山门殿内所塑金刚力士的形象变成”一鼓鼻,一张口”的哼哈二将,但其姿态不尽一致,有立式,有坐式,有弓步扬拳式,也有横坐在金晴兽上。
  泉州开元寺的山门,是只开一个大门,并盖成殿堂式,系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悬山式屋顶,面积达427平方米;又殿内左右两厢各塑一尊高4.5米的金刚力士像,呈坐姿,形象高大雄伟,怒目圆睁,发作丫髫,头戴宝冠,身披铠甲,一手握,一手按于腿上,一个鼓鼻,一个张口,威风凛凛,凶猛可畏,俨然是哼、哈二神将。所以,根据佛教寺院山门殿的配置规制和供奉之神像来判断,泉州开元寺的山门是“山门殿”或“三门殿”,决非“天王殿”。
  那么,佛教寺院内的哪一座殿堂才称为“天王殿”呢1据李涛先生的《佛教与佛教艺术》书中介绍说: “由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供大肚弥勒佛,面朝南。他的背后,供韦驮天,面朝北。两位背靠背,中隔板壁。弥勒东西旁供“四大天王”这说明称为“天王殿”者,其所供奉之神是六尊,即弥勒、韦驮天和四大天王,他们也都是从印度传入并逐渐被汉化。其中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在唐代以前即为:东方持国天王,梵名“提多罗吒”;南方增长天王,梵名”毗流驮迦”;西方广目天王,梵名“毗留博叉”;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宋代以后,尤其是经过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附会渲染,四大天王则被说成本是商代佳梦关的“魔家四将”,死后受姜子牙封神后职掌“风调雨顺”。其塑像即是:增长天王魔礼青,持青光宝剑,职风;持国天王魔礼红,持碧玉琵琶,职调;多闻天王魔礼海,持混元珠伞,职雨;广目天王魔礼寿,握紫金龙和花狐貂,职顺。而泉州开元寺的所谓“天王殿”,一者其殿堂是与山门连在一起;二者塑像仅两尊,既无弥勒和韦驮天,又金刚没有四尊,所以,它不能称为“天王殿”。在泉州市区的佛教寺院内,与开元寺同为三大丛林的崇福寺、承天寺才有配置天王殿。
  总之,泉州开元寺从古至今都没有配置天王殿,其确切之名称应叫做“山门殿”或“三门殿”。如今,在泉州市以至全省的佛教寺院中,保存有山门殿者已微乎其微,就是在全国也为数不多,而且泉州开元寺山门殿的两尊金刚力士(哼、哈二将)的塑像别具一格,对研究我国的佛教建筑、佛教艺术有着很高的价值。(作者工作单位为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