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论菩萨六度相摄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智 铭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论菩萨六度相摄
  “大智度论”集粹之五十六
  智 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持是布施回向萨婆若,于众生中住慈身、口、意业,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
  须菩提又问:“云何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菩萨布施时,受者瞋恚骂辱,恶言加之,是时菩萨忍辱不生瞋心,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
  须菩提问:“云何菩萨住檀波罗密取毗梨耶波罗蜜?”
  佛言:“菩萨布施时,受者瞋恚骂辱,恶言加之,菩萨增益布施。心作是念:我应当施,不应有所惜,即时生身精进,心精进,是为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密取毗梨耶波罗密。”
  须菩提问:“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佛言:“菩萨布施时,回向萨婆若,不趣声闻、辟支佛地,但一心念萨婆若,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禅波罗密。”
  须菩提问:“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密,取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布施时,知布施空如幻,不见为家生布施有益、无益,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问:“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为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股若波罗蜜取禅波罗蜜。”
  菩萨以方便力故,行一波罗蜜,能摄五波罗蜜。六波罗蜜是有为法,因缘果报相续故相戍,善法、善法因缘故;是波罗蜜皆是善法故,能行一则摄五。以一波罗蜜为主余波罗蜜有分。
  有菩萨摩诃萨深行檀波罗蜜,安住檀波罗蜜中,布施家生时得慈心,从慈能起慈身、口业,是时,菩萨郎取尸罗波罗密,何以故?慈业是三善道,尸罗波罗蜜根本,所谓不贪、不瞋、正见。是三慈业能生三种身业、四种口业。慈即是善业,为利益家生故,名为慈。
  取羼提波罗蜜者,菩萨为一切智慧故施,受者瞋。若施主唱言:我能一切施。受者不得称慧,便作是言:谁使汝请我而不随我意?瞋者是心恶业,骂者是口恶业,打害者是身恶业。瞋有上、中、下;上者害杀,中者骂詈,下者心瞋。尔时,菩萨不生三种恶业,意业是根本故,但说慧业。作是念:是我之罪,我请彼人而不能得称意,由我薄福,不能具足施与,我若瞋者,既失财物,又失幅德,是故不应瞋。
  取毗梨耶波罗蜜者,若菩萨布施时,受者打害,心不没不舍。为布施故,身、心勤精进,作是念:我先世不强意布施故,今不能得称受者意,但当勤布施,不应计余小事。
  取禅波罗蜜者,菩萨布施不求今世辐乐,亦不求后世转轮圣王、天王、人王,亦不求世间安定乐,为家生故,不求涅槃乐。但摄是诸意,在一切种智中不令散乱。
  取般若波罗蜜者,菩萨布施时,常观一切有为作法虚诳不坚固,如幻、如梦。施家生时不见有益、无益。何以故?是布施物,非空是乐因缘,或时得食腹胀而死,或时得财为贼所害,亦以得财物故生怪贪心而堕饿鬼中。又此财物有为相故,念念生灭无常,生苦因缘。此财物入诸法实相,毕竟空中,不分别有利、无利。是故,菩萨于受者不求恩分,于布施不求果报。设求报者,若彼不报,则生怨恨。菩萨作是念:诸法毕竟空故,我无所与,若求果报,当求毕竟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布施相,是故不见有益,以毕竟空故,亦不见无益。
  如是,施檀波罗蜜边,取五波罗蜜。
  菩萨以尸罗波罗蜜为主,所有身、口、意善业布施,多闻,思惟、持戒、等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戒力大故,总名尸罗波罗蜜。何以故?欲界中持戒为上,余布施闻、思、修慧等,以欲界心散乱故得力微薄。菩萨以是持戒等法,安住尸罗波罗蜜中,不夺家生命,乃至不为邪见住,是助道戒,具足十善道戒。菩萨住是二种戒中布施家生。须食与食。皆以此福回向佛道,不趣二乘,何以故?菩萨有二种破戒:一者、十不善道;二者、向声闻、辟支佛地。与此相违,则是二种持戒。
  菩萨何以但以一波罗蜜为主,盖为行因缘次第应尔。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在家菩萨福德因缘故大富,大富故求佛道因缘,行诸波罗蜜,宜先行布施。何以故?既有财物,又知罪福,兼有慈悲心于家生故,宜先行布施,随次第因缘,行诸波罗蜜。出家菩萨以无财故,次第宜持戒、忍辱、禅定。所宜故名为主。除财施,余波罗蜜皆出家人所宜行。
  住般若波罗蜜为主取五波罗蜜者,菩萨如诸佛无贪著心,佛断诸烦恼习不起,菩萨以股若力制令不起,结使虽末断,与佛断无异,令人知贵般若力故,发心作是念:此中无有法若生若灭,若受骂詈割截等。经说无生者、灭者,无受骂詈者。得无生法忍,而慈愍家生。柔顺忍中亦有念法空。是二法中:一、处家生不可得故,名家生忍;二、于法不可得故,名为法忍。法忍者不妨家生忍,家生忍不妨法忍。
  菩萨智慧力故,入师子奋迅三昧,能于诸法得自在,般若力故,能随意自在说诸法,应适象生。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诸法宝相,安住不动法中,一切世间天及人无能难诘,令倾动者。若得财物,布施二种象生:若施佛,若施家生。以众生空故,其心平等,不贵著诸佛,不轻晓家生。若施贫贱人,轻贱故福少,若施诸佛,贪著故福不具足。以法空故,亦等无异。断诸分别一异等诸妄想,入不二法门布施,是名财施。法施亦如是,不贪贵有智能受法者,不轻无智不解法者。昕以者何?佛法无量,不可说、不可思议故。若说布施等灭法,及说十二因缘,空、无相、无作等诸甚深法,等无异,何以故?是法皆入寂灭不戏论法中故。如是等名般若生布施。
  菩萨于十方三世诸佛及弟子,昕修三种功德随喜,皆与一切家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智慧力故,无所不施,能与家生福德分。布施时生种种好心,拔出怪贪根本而行布施,慈心施故,灭诸瞋恚,见受者得乐,欢喜故,灭嫉妒心。恭敬心受者故,破侨慢。了了信知布施果报故,破疑及无明,不得与者、受者、定实故,破有、无等余邪见。观受者如佛,观物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相,观己身从本已来毕竟空。若如是布施,不虚诳故,直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等相,名般若波罗蜜生檀波罗蜜。
  菩萨行般若,为无量国土,一切象生故持戒,不为一世、二世。如:如、虚空、法性,实际性。以毕竟空相故,不取是戒相,不增破戒,不著持戒,是名菩萨般若波罗蜜生具足无分别戒。
  忍辱有二种:一者、家生忍,二者、法忍。菩萨深入般若波罗蜜故,得诸法忍,能信受无量佛法,心无是非分别。如是相,名般若波罗蜜生忍辱。
  复有菩萨勤精进,具足五波罗蜜故,行般若波罗蜜得诸法实相,灭三业:身无所作,口无所说,心无所念。是名从般若波罗蜜中生第一精进。多用智慧力得禅定,是故从智慧生禅定,是菩萨于无量规为佛道故种善根,离欲故于诸禅定得自在,深入如、法性,实际;精进、方便、慈悲力故,出于甚深法,还修功德。是人胜伏其心,一念中能行六波罗蜜。
  戒、持戒、破戒者,三事不可得,是名智慧。人有三种:下人破戒,中人著戒,上人不著戒。是菩萨思惟:若我增破戒及破戒者,受戒及持戒者,而生爱、恚,则还受罪业因缘。一切法皆属因缘,无自在者,诸善法皆因恶生,若因恶生,云何可著?恶是善因,云何可憎?如是恩惟,直入诸法实相,观持戒、破戒皆从因缘生,从因缘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毕竟空,毕竟空故不著。是名般若波罗蜜。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能观三种布施相,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灭诸非有非无等戏论,是名无量无尽般若中檀波罗蜜。身、口业随般若行,得般若故,能牢固清净持戒,是名尸罗波罗蜜。住般若心中,象生忍、法忍,转深清净,是名箩提罗波蜜。
  行般若菩萨身心清净,得不动精进,观动精进如幻、如梦,得不动精进故,不入涅槃,是名精进波罗蜜。菩萨行是无碍般若故,虽常入禅定,得般若波罗蜜力故,不起于禅而能度家生,是名禅波罗蜜。
  如是等,菩萨利智慧故,一心中一时能具六波罗蜜。
  摘自《内明》第174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