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柳华阳《慧命经》之仙佛合宗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刘亚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柳华阳《慧命经》之仙佛合宗思想探析
  刘亚明
  提 要:柳华阳传承了伍守阳“仙佛合宗”的思想,并予以理论化、系统化。在《慧命经》一书中,他在佛言道,在道言佛,佛道双融,以不同于前人的简易之语,晓畅明白地揭示佛道双摄、((J睦命双修”的“慧命之道”,阐释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佛道一途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亚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主题词:柳华阳 《慧命经》 仙佛合宗思想
  据《慧命经》柳华阳自序:“华阳洪都(今江西南昌)之乡人也,幼而好佛,因人梵宇有悟,常怀方外想。” “幸遇合伍冲虚师,传余密旨,豁然通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有之灵物。”另据孙廷璧序:“兹华阳和尚者,向有《金仙证论》一书,盐官吴君既悦其言而为之序,会余以署协篆至皖城,又以《慧命经》索弁言,阅其目,自漏尽图至决疑凡十有四。”二序皆标明为乾隆甲寅(1794)。有学者认为,伍守阳乃明末人,而柳华阳则是清中后期人,二人不可能有直接的师徒关系,故柳华阳自序所言不可信。然览观道门中诸多道士常托词见吕祖、三丰来看,似是常事,柳华阳之作为亦可想见。从《自序》、《孙序》及其所撰分析,柳华阳继承了伍守阳的道教理论与修炼方法,在关于“三教合一”、“仙佛合宗”思想上又有所发展,并以“慧命之道”归宗其思想。由于这种思想上的延续性和二人在近世道门中的影响,故后人以伍柳派相许。
  一“慧命之道”的佛道互释
  自宋元以降,道教与佛教中有人高唱“三教合一”,亦不乏身体力行者。道教在此方面表现尤为积极。全真道的创立正是从思想内容到组织形式大量参照、融摄了佛教之理论、教规前提下而复兴了道教的。但全真道在创立及发展中,出于生存与发展的考虑,反而指责佛教特别是禅宗只修性不修命,而道教则是性命双修。晚明以来,佛教中人对此进行了正面回应,此风开始转变,并在更深层次上对道教的“性命双修”论进行佛化解释。伍守阳明确提出了佛道二教“同一功夫,同一景象,同一阳神证果。”柳华阳出佛人道,在佛言道,在道言佛,以禅师身份阐扬道家内丹功法,这种特殊的经历与思想背景,使他很自然地接受了伍守阳的“仙佛合宗”思想,并以不同于前人的思维方式论证之。
  柳华阳深谙佛典,处处引经据论,援用禅宗祖师语录以印证道教的内丹思想,并将佛教的名相概念与内丹术语一一加以对应互释。
  l “慧命”与“佛性”。柳华阳以“慧命”曰其书题,颇具深意。“慧命”一词乃佛家专用词,丁福保《佛学大词典》解释:“法身以智慧为寿命。智慧之命夭伤,则法身之体亡失。盖慧为法身之寿命,故曰慧命。”用以强调智慧在佛法修习中的至深作用。柳华阳以“慧命”曰其书名,欲使学人闻题起意,明了此书是示人以“慧命之道”,非是枝藤蔓节,而是直指津要,学仙学佛皆可师之。《自序》中说:“千百年来,慧命之道深密单传,卒难窥觉,今以浅率之言将佛宝流传和盘托出,俾世之学者睹此《慧命经》,即若亲口相传,只须励志精勤,不必他山求助,则佛果可以立证。”
  “慧命者,乃如来当初所取以示人之名也,是西方之梵语,中华曰人之本源,儒谓之先天厢也。是修佛之舟梯,作祖之权柄,即孟子所谓善养浩然之厢者是也。”柳华阳在文字上对儒、释、道三家进行会通,明确告诉学人,所谓“慧命”即是道家的“人之本元”,儒家的“先天之厢”。那么所谓的“慧命之道”就是修这“先天之厢”,还这“人之本源”了。柳华阳一再强调“慧命即元厢之别名”。他深恐后人还有疑虑,又不厌其烦地解释:“此厢者,又非呼吸之气,乃先天之厢也,即孟子所谓浩然之黑者也。……厢之别名,释教曰拄杖,曰锡杖,曰禅那,曰摘芦,曰白雪,曰金莲,曰散果,曰洞水,曰海水,曰明星……众名纷纷不可胜计,究其实事,无非此一炁也。”
  有时,柳华阳又把“慧命”、“元厢”简称为‘物”。“有物者,即前半之命功也。今之假禅道闻之有物莫不厌之,殊不知此物者,道之根本,法之津梁,人人本有。……即先天至刚之炁也。”此物之特点,“散之乃在一身,促之即在元关。”其功能则是“宰育后天,散则无形影,聚则成舍利。”按照柳华阳的理解与体会, “菩萨即是慧命,实谓之佛性”(菩萨的汉语意译是“觉有情”,柳华阳取觉悟之义)。人若修炼,返关归元,“到此识性死而佛性灵显,灵灵当当,依旧是个主人,光周沙界,六通俱全,任他尘尘垢垢,我独安然,一性圆融太空,所谓一切含灵俱有佛性。虽然如是,顺去生人生物,逆来成佛成祖,凡圣之变化,总是这个所谓一物一太极。”。柳华阳断言:“世尊言佛性即慧命也。”
  柳华阳的解释与佛教关于“佛性”的含义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佛指觉悟,性,意为不变。大乘佛教典籍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本性。柳华阳言“佛性”是取其觉悟与本有之意,觉悟者即有慧命,而此慧命就是“先天之元炁”。佛性人人本有,元厢亦是先天,在这个意义上二者相通,但柳华阳将佛性“觉悟”之意嫁接于元厢却很别致。
  2、“漏尽”与“漏尽通”。《慧命经》开篇就是一幅漏尽图。“漏尽者,即世尊以示阿难所修之名也,亦是西方之梵语,中华曰走漏,儒谓之走精,医谓之泄元厢。而漏尽即慧命(元黑)之所化,当其未动之先,本是命也,及其动而不知其修炼,出关则化为有形之漏尽矣。故儒谓之厢化精也。”在这里,柳华阳阐明了“漏尽”之含义、“漏尽”与“慧命”之间的关系。元关之内的“慧命”本无形无相,但出关后则散化为有形有相之精。动而出关,似淋淋沥沥之泄漏,故曰漏尽。那么,什么是“漏尽通”呢?柳华阳认为就是元厢不再泄漏。他还认为,在佛教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漏尽通)中,“先有漏尽通成,然后有五通。若独修性,不知慧命,只有五通,漏尽不得成矣,少此一通不能成佛,只为灵鬼转劫而已。””这一转释与佛教通常含义大异其趣。据陈兵《新编佛教词典》解释,所谓“漏”,烦恼之异名。三界有情,由眼耳鼻舌身意“六疮门”日夜流注、泄漏烦恼而不止,故名为漏。以圣智断尽此烦恼,谓之漏尽。所谓“漏尽通”指“能断尽烦恼,自主自心,亦知众生漏尽与否的能力”。
  3、“舍利”、“菩提”与“摩尼”。柳华阳说“舍利是命,得性炼成谓之舍利矣。”又说:“丹田所炼成之厢名曰舍利,或曰菩提,或曰明珠,其名甚多,无非此厢也。”他引用佛经之语“紫摩金光,如来日海底泥牛露半形”,并注之曰“海底即我丹田,……是藏慧命之源窟,故曰海底也。泥牛者,即慧命也,世尊名之曰摩尼,即我身中之神、厢和合所炼成之真种也。”“盖果还生者,因以前能明有情来下种,和合之机到此方有果也,果即是菩提子也,又曰舍利子。”柳华阳所说的“舍利(子)”、“菩提(子)”、“摩尼”都是一个东西,就是“慧命”,就是“命”,但细究起来还是有细微的差别。这“慧命”或“命”作为“先天之元炁”,在未出关前是人所本有,是人之本体,是灵灵当当的主人,无所谓是因是果,若人不加修持,动则散化为有形之精。这有形之精经过道家的炼精化厢的修行,就又还归元关(丹田),成无形之舍利、菩提、摩尼,是修炼而成的果,是成佛作祖的真种。
  4、“涅槃”、“圆觉”、“转法轮”。关于“涅架”与道教修为的对应关系,柳华阳又细分为“有余涅架”和“无余涅槃”分别说明。“有者,有息也。凡初人道胎之时,心依于息,息随于心,不急不缓,听其自然,又不可随其荒荡泛澜。……即此心息相依之义也。”“无余者,无出入之息也。涅架者,非死之谓。涅架是禅定三昧之乐也。六根灭尽,诸缘无侣,一性圆融,慧光朗彻法界,是无余涅架之妙境矣。”依照佛教的理解,涅槃是全部修行的终极实践目的。一般指息灭烦恼后所证得的“境界”,被认为是不生不灭、超离生死苦恼、永恒安乐的“境界”。若人人于此涅架又该是一个怎样的境界呢?柳华阳说:“恒住涅架如虚空”,他的解释是:“性如虚空,不着虚空相,故曰虚空。若着虚空相即有个虚空在,而为虚空所碍,则不为虚空矣。而虚空者,乃自然而然,非有然而然者,故曰如虚空是也。”“柳华阳对涅架虚空相的阐释依照的是佛家中道实相的理论,虚空无为是与有相有为相对的,有为、无为都是两边,佛教中道不着两边,故不著有相亦不着虚空无相。但柳华阳又将这中道实相的境界与道教养炼的境界相沟通,即是“无出入息”,即是“真心常定,一切智观灭除,浑然无极。””如此则究竟“圆觉”,“圆觉者,真性还虚,虚之极至矣。无凡无圣,无昼无夜,一性太虚。”这圆觉的状态就是虚之极至,自自然然而不加矫饰,本来如此而没有垢染;无凡无圣则无有高下,全同此性;无昼无夜则无有始终,亦无无始终。
  “转法轮”是柳华阳《慧命经》中的一个关键词。“法轮者,西方之梵语,此土曰升降、曰进退,即真种运归源也。……凡真种产之时,必当运行一转,如若不运,则漏尽不能止,而舍利亦不成。””那么这法轮该怎样转呢?“凡临机转法轮之际,一意驭二厢,而运行之法又在乎神之协真厢而同途。”“凡转法轮之际,意主丹田而为轮心,神运厢而为轮爪,呼吸催逼而为轮槁,亦出乎自然而然之消息。……转法轮之际,外除耳目,内绝思虑,一点真种领炁循环。”由此可见, “慧命”、 “佛性”,是“转法轮”的对象,‘舍利”、“摩尼”是“转法轮”的结果,而“涅架”、“圆觉”则是“转法轮”的终极目标。究其实,这些都是对道教修炼的描述,但柳华阳换用了佛教的名相术语,试图以此表明佛教的修习与道教的炼养如出一辙。
  二、佛道双融的“性命双修”论
  柳华阳作为全真道龙门派传人和伍柳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延续和发展了内丹的“性命双修”理论,提出了影响后世很深的“九层炼心”说。柳华阳的“性命双修”论传承了陆西星、伍守阳佛道双融的“性命双修”思想,他的“慧命之道”就是以“性命双修”为契点而展开的。在《慧命经》中,柳华阳不厌其烦地一再表示“性命双修之道”是释道一途,所谓“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慧命经》中充满了佛经引语和禅宗祖师语录,就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但柳华阳又解释:佛菩萨和祖师们心心相印,密传此法。书一开篇就直点要旨:“盖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性命之修炼,莫如归一。古圣高贤将性命归一之旨巧喻外物,不肯明示直论。”“抑闻之《心经》曰:观自在菩萨”。柳华阳认为“此乃如来天恩,教人起手双修性命正法之切境,奈何凡夫不得真传。……《宝积经》云: ‘和合凝集决定成就’,此乃世尊之密语,大藏一教之密文,即性命双修之法宝,故曰决定成就。奈何此道自汉明帝至今并无一人宣讲,惟有达摩、寂无二祖师密受。……余今解明备全,愿同志者概而证之。”柳华阳是如何解开祖师千百年密而未传心印的呢?“夫和者,乃心中之阴厢去和肾中之阳炁,阴厢得此阳厢则有安心立命之所,故曰和也。合者,是肾中之阳厢承受心中之阴厢,阳厢受此阴炁则自敛收坚固自体,故曰合也。……且凝者是凝神之法,集者是集命之方,命不集不成菩提,即孟子所谓集义而生也。此乃性命并修,养神养厢,简易而成,但人不知双修,故如来日和合是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柳华阳主张性命双修的起手是先修“慧命”。他以为“世尊教修道先修慧命,若不修慧命之纯阳起手,单修心中阴厢(性),安有不遭《楞严经》阴魔之类乎?””因为此“命(慧命)即元厢也。厢之刚而无比,……厢之隐显包乎天地,载乎万物,广而无际,细而无核,觅而无影,修而现前,超佛越祖无不是此厢也。”他的这一修炼方法与伍守阳的先性后命的主张不同。
  柳华阳为了强化这一观点,进一步论证道:“盖金仙者,即《华严经》世尊之所自称也。……且金为西方宝,即炁也。炁属阳,神属阴,阴得此阳故成阳神。阳神者,众人有所见也,亦得取物。阴神者,众人无所见也,无能取物矣。”神(柳华阳认为即是“性”或“意”)未得此阳厢则只能为阴神,而阴神是不得超越三界,更不可能超佛作祖的。他据此批评道:“如今禅门修性而不修命,往往颠倒,返得到疾病死,虽然口称顿悟十地三乘,往往到头虚老。”
  柳华阳又从多个角度分析性命双修之缘由,认为“人从秉受无非性命而已,另外又有何物哉?人若成乎道者,先将保守性命,性命之藏处别名曰龙虎,龙虎之行住又曰动静,动则为机,静则为禅。千名万喻,不出性命。”“古佛曰不识性命则大道无所成,佛佛祖祖莫不由此性命而为之修炼也。且自古成道者未有不修性命而证果矣。”又说: “盖人受胎之时,父母二厢合成一厢,一点灵光之炁即在其中。人之生时,园地一声,性分于心,命分于肾,二物所隔八寸四分,至老莫能相合矣。”这是纯粹的道家理论。因此,所谓的修炼,实质上就是将顺则生人生物之二分性命又逆炼成道胎,还归丹田,炼成慧命舍利,最后“与道合真”,成佛作祖。
  紧接着,柳华阳又确立了学人择师择言的标准:是否主张“性命双修”。“搜寻古之遗言,求师悟道以此印证真伪,授受之机必须审查。”“未得诀者,先当广看三教旨文,搜寻真要,遇师之时,且看与此性命双修合与不合,若前后颠倒,则非正道,纵修无所益矣。”
  当时,虽然佛道二教合一是趋势,而且在许多的实际行持中相互交融,但二教之间的争论始终不断。针对佛教界有人小视道教,柳华阳以禅师语气特别予以导引:“佛原无彼此之分,所分之者,乃凡僧耳。如来自曰四仙者,正是使天下修道者不执门户,以总归于世尊慧命之道也。”在《慧命经》决疑部分,当有人问成道是一法修炼还是二法修炼时,柳华阳答“千万佛总是一法,未得慧命者则有门户之说,得慧命总归一也。”尤有甚者,柳华阳对当时佛教内的一些作法大加针砭:“今之禅门无非看经、念佛、参禅、打坐、打七、问话头而已,余此之外无所为也。此乃黄叶止小儿之啼,与我身心有何益乎?”“小乘之法乃禅师所施之权法也,曰参禅打坐,曰念佛看经,种诸善根之因果,大乘之法即祖师受记之密语也,曰慧命寿命,曰漏尽马阴,是超凡人圣之佛果。”
  柳华阳将二教合一归结为“性命双修”的“慧命之道”,但他又自我谦逊:“余不敢谓此集为自论之妙道,是皆荟萃先圣之真传。”
  三遗传后世,誉毁交加
  柳华阳佛道双融,不遗余力调适二教的作法产生了颇深的影响。在其身前身后都有人为其著述作序,其中有僧有道有俗。武显将军署理安庆协副将孙廷璧序评道:“遵楞严之漏尽,表华严之奥旨,合诸经之散言,明此双修之天机,不堕旁门,一片婆心尽在此书矣。……寂无禅师而后非华阳其孰能以浅近喻至道,以显露泄密理而传后世于无穷哉。”洪都无霞道人高双景赞曰:“发前圣之未发,启后人之未启,使苦志之好道者且得升堂入室而后超彼岸,复还无极,岂不快哉。是书虽出自一人之著述,真乃后世师教之规则也。读之者无不谓之仙佛之舟梯,修真之简径。”灵台庵僧妙悟序: “惟华阳禅师慈悲另通消息,得师所授之真旨,会同元释,吐露慧命之真传。……慈悲备著此书,古佛不露的今始露,祖师不传的今始传,将慧命、寿命、佛性、真性和盘托出,愿人人成等正觉,超越佛地,不使后世烦劳他人之父母,现今成就,其功岂小哉。”
  但佛门中亦有高僧为纯正佛法,对柳华阳将佛教名相与道教内丹学的会通非常不以为然。清末民初,印光法师对《慧命经》大力挞伐,认为柳华阳作《慧命经》,尽用佛经祖语以证炼丹法,是以法谤法,让未开眼的学人见其邪说而正见永失。所言所修皆破坏佛法,所谓一盲引众盲,相牵人火坑。
  (责任编辑:澧 渝)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