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唐玄奘灵骨供奉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胡善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唐玄奘灵骨供奉记
  胡善美
  去“西天”取经的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年),于63岁时逝世。这位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历尽艰难险阻的“三藏”法师,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灵骨会历经劫难,一度流落异国他乡。
  公元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一说是627年,贞观元年),玄奘前往印度取经,长途跋涉三四万千米,往返17年,经历138个国家。佛学渊博的玄奘,被印度列为至高无上的“三藏”法师,但他不忘祖国,于645年(贞观十九年)携带657部佛教经典,回到陕西长安。
  回国后的玄奘,在弘福寺、慈恩寺、玉华宫(今陕西铜川境内),用了19年时间,译出经论75部,计1335卷,对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积劳成疾,不幸于664年(唐麟德元年)在玉华宫圆寂,安葬在长安城东沪河东岸的白鹿原上。
  当时,噩耗传出,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下至百姓男女信徒,无不嚎啕痛哭。前来送葬的人竟达百万之多,其中有3万多人露宿墓旁,为他守坟。
  因为哀恸,唐高宗李治罢朝三天。他说: “朕丧失玄奘大师,有如丧失一块珍贵的国宝。无边苦海突然沉舟,在黑暗中突然熄灭了火炬……”
  悲痛不已的李治,在大明宫含元殿,不时地朝白鹿原遥望,脑海中怎么也挥不去玄奘的身影,过了5年———669年(总章二年),他把玄奘的灵骨迁葬于长安杜曲之东少陵原畔的樊川北原,建了五层的砖塔,并随即建寺,以示纪念。
  有一天,唐肃宗李亨来樊川北原游览,想起了“三藏”法师的宏伟业绩,为玄奘藏骨塔题额日“兴教”二字。从此,这座寺院便叫“兴教寺”了。
  兴教寺建成以后,虽然在828年(唐大和二年)重修了一次,但饱经沧桑,时兴时毁。据(塔铭序)记载,在百年之后, “塔无主,寺无僧,游者伤目”,黄巢起义,战火横飞,寺院毁弃,露出的玄奘顶骨,被僧人转移到户县终南山紫阁寺。
  直到宋端拱元年(988年),玄奘法师顶骨,在紫阁寺重新被人们发现。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金陵(南京)天禧寺和尚可政法师,有感于玄奘献身佛教的卓绝贡献,特地赶往毁于战祸的紫阁寺。他以最虔诚的敬意表明来意,最终把玄奘的灵骨千里迢迢迎回金陵,奉葬在天禧寺的东冈石塔内。蜂拥而至的善男信女,成千成万,前来瞻仰。
  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玄奘灵骨迁葬至南冈三塔。建大报恩寺时,又在后山土堆上筑建了三藏塔。到了清末,寺塔又遭毁坏,从此,处于内忧外患的国家, “三藏”遗骨,湮没无闻,一代圣物,不知所终。
  20世纪30年代,抗战爆发。日寇占领南京,1942年2月23日,侵华日军队长高森隆介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附近构筑高射炮阵地,挖土近2米深时,突然发掘出一个大石匣,匣上雕刻着模糊不清的文字。
  经过洗净辨清了石刻文字,才知道匣内珍藏的是玄奘的顶骨,共计17块,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实属珍宝。
  沾满30多万南京人民鲜血的日本侵略军,尽管一时封锁消息,但宝物的出土依旧躲不过爱国记者的雪亮眼睛。
  1943年2月23日,上海(申报)披露: “日本高森部队于中华门外建筑稻垣社时,发现报恩寺旧址埋有玄奘法师遗骨及佛像、铜匣等。”同时报道,发现了天圣丁卯(1027年)和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两块葬志铭。这则消息,引起了全国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掠夺成性的日本侵略者,暗自把玄奘的灵骨运回了日本。但是纸包不住火,消息传来,立即激起了中国爱国人士锐不可当的强烈抗议。
  国破家何在?1200多年前的古人也遭侵略者“绑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为了笼络人心,欺世盗名的大汉奸汪精卫,不得不指派白隆平到日本去交涉。在那种情况下,日本当局害怕有碍于“大东亚共繁荣事业”的发展,有碍于对中国的彻底并吞,便把石匣内的玄奘灵骨分为多份,有的留日本,有的让白隆平带回中国去。
  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九泉之下(或游于极乐世界)的玄奘,怎能暝g1
  带回中国的玄奘灵骨,四川、北京、广州、天津各得一份,南京二份。由能海法师迎入四川的那份,先是存放在净慈寺内,1958年后供奉在成都城北文殊院藏经楼灵骨塔中。南京的二份,一份供奉在太平门西侧状如巨舟覆卧地面的覆舟山(又称九华山,海拔103米),一个四方形的五层砖塔——三藏塔内。一份存放在南京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初,中山陵旁的灵谷寺开放,保存在南京博物馆的灵骨便收藏在灵谷寺玄奘法师纪念馆内。
  1952年秋天,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台湾省佛教代表章嘉及印顺法师等,会见了高森隆介,要求将玄奘圣骨迎返台湾。后来一分为三,日本留下二份,分别供奉在奈良市的药师寺和琦玉县的慈恩院(距东京都约25千米),另一份于1955年11月25日离日返回台湾。
  返回台湾的玄奘圣骨在台北善导寺暂放数日后,环行台湾一周,接受民众的膜拜。后来先后移至苗栗狮头山开善寺、日月潭畔的玄光寺供奉。1965年,日月潭德化社附近的玄奘寺落成,又将真骨奉在其中的楼塔里。
  1984年10月1日,中日两国佛教徒在古城西安东南约20千米处,少陵原畔修葺一新的兴安寺相聚,纪念玄奘法师圆寂1320周年。这时,以高田好胤长老为团长的日本奈良药师寺友好访华团,把流落在药师寺的玄奘顶骨,交还给兴教寺住持常明法师,重新供奉在玄奘墓塔内。
  据2004年4月15日(北京晨报)报道: ”1955年,以郭沫若为团长的文化访问团出访印度,将天津的那份顶骨送给了印度,至今供奉在印度那烂陀寺。”“1999年,供奉在南京灵谷寺的顶骨,又分了一份给台湾,供奉在台湾新建的玄奘大学。赠送台湾玄奘大学的顶骨,长2.8厘米,宽1.79厘米,厚1.42厘米。”
  古城西安少陵原的玄奘墓塔矗立于兴教寺西院苍柏翠竹中,塔高约23米,为砖砌仿木楼阁式实体结构的四面五层正方锥体。塔基低矮,第一层海边宽5.2米,南面塔身有砌砖拱门,内有方室供玄奘塑像。北面塔身镶有(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石刻,详细记述着玄奘的生平事迹。
  “三藏”墓塔每层隐砌出砖制八角形倚柱,每面三间四柱,檐下用砖隐砌出简单斗拱,富有唐代叠涩塔檐的典型艺术特点,这在其他建筑物中极为少见。前来参拜、瞻仰的中外游人,络绎不绝。
  (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建科技出版社)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