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台湾佛教>>正文内容

探索台湾佛教主体性的可能性何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探索台湾佛教主体性的可能性何在?
  我们来谈一谈建立台湾佛教主体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发生,是与台湾本土意识的高涨相关联。由此可见,这是政治、社会的范畴向佛教信仰的领域发出来的质疑。这个质疑的对象是台湾佛教徒的宗教认同——为什么台湾佛教徒认同于中国佛教?否则就是认同于外来的(西藏、南传、日本)佛教?为什么不能认同于台湾佛教呢?认为台湾佛教徒充满了“殖民地式的信仰心态”,十分要不得。但是站在佛教信仰者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是没有影响的,难道政治认同可以左右或干涉宗教认同吗?在宗教认同的范畴内,政治考虑其实是完全不相关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不拟从政治思维的角度来考察“台湾佛教主体性”的问题,而试图从佛教信仰的实质来探索它的可能性何在?
  一个宗教为什么能获得信徒最终的信仰与认同呢?那是因为这个宗教能够提供给信徒完整而终极的安顿与满足;若不能这样,信徒另觅皈依处,乃是极为正常且正当的行为。因此,如果一个地区的佛教尚未成熟到足以满足该地区群众的信仰需求时,自然就会呈现出向外地佛教或外地宗教寻求信仰的趋向,这样,该地的佛教就可以说是尚未建立其主体性。如东晋释道安,即使在当时系一代之望,为天下所皈信,但是他却仍然时常哀叹出生于边国,无法穷究佛法的深义。在早期中国佛教徒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欢迎胡僧梵僧的来临,甚至不畏艰难的入竺求法,遂成为无可抗拒的大势。等到隋唐以后,中国佛教逐渐成熟起来,才有所谓中国佛教的主体性,中国佛教不但创立了自己的宗派,而且唐朝的首都长安成为周边各民族的佛教中心,中国佛教大师成为邻国留学僧的宗教指导者,中国佛教的思想和修行方法成为其他民族奉行的标准。因此一个地区的佛教主体性,是以其所具备的宗教能量为条件,而非以民族意识、国家认同为条件。中国历史上儒道两家以“华夷之辨”来责备佛教徒,从来没有动摇过中国佛教徒对佛教的皈依与认同,因为那些责备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纠缠与混淆。
  因此,建立台湾佛教的主体性,其关键在于台湾地区有没有能够提供信徒完整宗教需求的佛教宗派。既然台湾佛教和中国佛教没有本质上的差异,那么台湾佛教的主体性就是中国佛教的主体性,台湾佛教徒对于同质性的中国佛教有认同感,一点也不奇怪,当然也不应讥评。同样的道理,如果台湾的传统中国佛教不再能提供信徒宗教需求的真正满足,那么他们对外地佛教有了更多的崇敬与学习动力,甚至最终认同于它,那也不是任何民族意识、地域观念所能抵挡的。
  如何建立一个具备主体性的佛教?我们以南传佛教、西藏佛教、中国佛教和日本佛教这四个范型的形成来思考其本质。南传佛教和西藏佛教基本上是印度所发展出来的某一种特定的佛教形态——亦即部派佛教和密教的移植与保存。中国佛教则由于传入的佛教形态较多元,加上本土具备比较成熟的文化,所以中国佛教不是印度佛教单纯的移植,而有较多的创造和发展。日本佛教则是在移植中国佛教的基础上,做再创造与再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首先,南传佛教和西藏佛教的实例说明,移植的佛教可以在异地具备完整的主体性和生命力,但同时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道安时代的中国佛教,同样是移植的佛教,却不具备充分的主体性呢?它的关键性差别何在?其次,作为中国佛教主体性建立者的主要代表——禅宗,它虽也是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传来,但是赤手空拳,独自一人来华的菩提达摩和携手合作共同传入一整套体用兼备、内外整全的佛教形态进入锡兰和西藏的佛教传法者们,他们所以都能够建立一地区的佛教主体性的共同点又是什么?第三,日本的道元、亲鸾等镰仓新佛教的开创者,在中国佛教的基础上创立了精彩而富有日本特色的新佛教,这种移植之上的再创造、再发展之所以能具备宗教主体性的关键又在哪里?
  上述三个问题都指向同一个答案,那就是一个具备主体性的佛教,它的核心和充要条件就是对佛法透彻的体证。因为只有透彻的体证,才能帮助想要了解佛教的人彻底去除疑情,亲身为佛法作证。道安的问题在于当时所习的佛法尚不足以在修证的层次上为他彻底破疑安心,而移植到锡兰和西藏的佛法却能够做到这一点——否则锡兰和西藏的佛教徒会和道安有同样的感叹。达摩的赤手空拳,则非常鲜明地突显了佛教主体性的关键点,唯是透彻的涅槃体验,而其他种种辅助性的东西,都是枝叶,可抹去再生而无害于事。日本镰仓新佛教对中国佛教的进一步推衍,更说明了创造之后仍然有创造,而推动佛教创新的核心,也仍是甚深的涅槃体证。
  现代禅教团出现在台湾佛教界才短短的五、六年,虽然广受瞩目,但是事实上羽翼未丰,只是仍在孜孜不倦,随缘量力地做着培养禅修人才的工作而已,怎能正确而如实的在今天就指出它对台湾佛教的影响及历史意义究竟为何呢?综合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断言,只有修证之道的讲明、涅槃体验的传递才能为迷茫无方向的台湾佛教开出一条坦途,而且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建立台湾佛教的主体性。现代禅能否做到这一点,修行人当然可以不必管它,但是历史的考验极为严酷,宗教的主体性也是假借不来的,让百年后的佛教徒来评断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