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考察中国佛教寺院的理论与实际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金德教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考察中国佛教寺院的理论与实际
  郑金德教授
  缘 起
  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参访中国寺院是一项神圣之旅。基于此,作者提供了一些参访者在参访期间必须掌握的要领,以便乘兴而去、满载而归。
  本文扼要说明田野工作(实地考察)的一些原则,再而分析丛林寺院结构,也述及佛教艺术,主要是佛像、佛塔、石窟等,然后再对寺院所设立的佛学院加以论述,这样大体上便能把握中国佛教的主题和精神了。
  藏传佛教艺术特色,是它的建筑、雕塑及绘画等三方面,因为藏传佛教文化在中国周边,主要分布在藏族聚落及蒙古地区,对当地社会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所以也有加以说明的必要。
  一、田野调查的一般常识
  l、 概说
  田野调查又称田野工作(Field Work) ,是人文社会科学收集现实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偏重于某一定点下,作一定期间的参与观察的资料采集,主要以观察、问卷、访谈、摄影为主。
  2、准备工作
  事前的准备工作,大略可分成硬体与软体两方面。硬体指一般必要的装备和经费;软体指研究项目的选定、时间与定点的选择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心得的发表、评估与建议等为主。经费主要用在于衣、食、住、行的消费上。装备方面是指与研究项目有关的器材,如笔记本、笔、资料卡、日历型手册、地图、照相机、软片,录音机、摄影机等。
  另外,还有准备个人清洁用品,如牙膏、牙刷、毛巾、卫生纸、保身药品等。
  3、如何收集资料
  资料有图书、报章、杂志与声光媒体等项目。图书可在书店、图书馆或某些团体机构的对内刊物及个人藏书中获得。报章是指报纸、杂志、通讯等,这些都是重要的资料宝库。声光媒体是指电视及收音机的节目而言。
  收集好的资料要懂得整理、保存、分类,这样使用起来便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4、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可发挥两种功能:一是能得到具体而精确的答案,二是补足被忽略的问题。
  5、观察方法
  观察法与访谈是用于搜集资料的二个重要的方法。观察法是利用我们同外界接触的身体感官去直接获取资料的方法。例如,利用视觉可以看到现场的一切活动情形:利用听觉可以感受宗教人员念经诵忏的声音等:利用我们锐利的五官同时观察事情,便可摄取到相当丰富的材料。
  除了作为观察的五官之外,还可利用录影机、照相机及录音机等辅佐工具,这样更能留下值得保存,且永远不腿色的记忆素材。
  6、访谈秘诀
  访谈时,态度不可高傲:并且要避免打扰受访者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态度要随和,不要标斩立异(尤其衣著与谈吐方面):设法与受访者建立良好的开系,进一步取得对方的信任,尽量能用非正式的聊天方式,以对方关心的话题逐渐诱导对方进入正题,尽量避免问及个人隐私或禁忌的问题。
  同一件事,可分别采访几个人,这样所得到的答案自然会比较趋于客观,并接近事实。
  7、怎样拍照
  照相或摄影在采集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拍照的技巧要讲究:(1)采用自动照相机比较好,镜头可长可短的,即自动调整的镜头,这样可以不太需要为对准焦点而花费时间;(2)要挤进人群中抢拍,才能拍到好材料:(3)快门要按得快:画面要清楚;(4)要会寻找目标,以便拍下所需要的镜头。
  8、选择报导人的技术
  报导人是资料的提供者,也是对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提出第一手资料的人,所以在田野工作中,他们扮演著极其重要的角色。当然选择熟悉我们研究项目的当地报导人以教师、作家、文化界人士或大学生、法师等文化知识界人士为优先考虑的对象。
  首先要与报导人保持良好的关系,突破心防,建立共识,增加信心,以便能获得丰富的内容。
  其次,要培养报导人的参与感,使报导人更能主动提供资料和讯息,千万不能采取自我中心主义,要尊重报导人的独立人格,且要言而有信,更要保护报导人,如发表论文时,不要对报导人的姓名和身份曝光,而使报导人成为研究上的牺牲者。
  9、资料的整理与发表
  一位田野工作者,从初步的搜集资料,经实地的调查访谈,回来后还要记录及整理一切所得的田野材料,这样能够把被人遗忘的事情,或不完整的素材,重新发掘出土,让对此主题有兴趣而未能参与者,有机会学到此项知识,推进文化的发展和前进的步伐。
  田野工作所得的报告文学或论文,因为有第一手的丰富题材,生动的现场描述,和鲜活人物,所以容易引起同好者喜欢阅读。瓜结论
  田野工作是项艰巨的任务,有著客观上的科学技术,又有心理上主观判断,加上人际之间的复关系,所以一位成功的田野工作者,一定是知识与经验的高度结合,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田野工作者必然要不停地增加知识和不断地累积经验,才是一个成功的田野工作者;所发表的作品,才能成为权威著作,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二、参观佛教寺庙的基本知识
  l、前言
  在中国旅行,我们经常有机会去参观名山古刹,也有机会见到法师,更有机会亲眼目睹佛事、法会的进行。因此,从宏观上来了解寺庙一般知识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观赏寺庙之乐趣,进而增长知识,更能法喜充满。
  2、佛教寺院的形态
  佛教创始于古代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与孔子同一时代)。一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才由印度僧人摄摩腾及竺法兰正式传人中国洛阳白马寺。
  隋朝以后,佛教在中国土地上产生了天厶呈不、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等宗派,又形成了五台山(在山西省)、峨嵋山(在四川省)、普陀山(在浙江省)、九华山(在安徽省)等四大佛教圣地。
  中国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是“殿堂”。殿的规模较大,是安置佛和菩萨的地方,也是供佛教徒礼拜祈祷之用;堂是供僧众传教行道的地方,规模较小。较大的寺院一般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毗卢殿”、“药师殿”等建筑群。安置遗骨及法宝的地方称“舍利塔”。安置祖师(寺院创始人) 像的地方有“开山堂”、“祖师堂”等。供讲经、集会及念佛之用的有“法堂”、“禅堂”、“念佛堂”等。供日常生活之用的有“斋堂” (食堂)、“寝堂” (方丈用)、“茶堂”等设备。“山门” (三门)是步入佛寺的第一道门,大多屋宇式的建筑。进了“山门”后的第一座大殿是“天王殿”,殿中供奉口笑肚大的弥勒佛(中国的布袋和尚)。殿的两旁我们可以看到威武雄纠的“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
  过了“天王殿”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供奉著佛教创始人的大殿,也是寺院最辉煌的中心所在地。有的“大雄宝殿”只供奉一尊佛陀,有的供奉三尊佛像(三身佛)。释迦牟尼佛的三种化身:一般的排列是中间者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右侧是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左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大雄宝殿”之后为法堂(讲堂),是佛教的传教说法之处,除供奉佛像外,堂中还设有“法座” (演讲人说法时的用座),两侧则是听众席位,供礼佛听经之用。
  “七佛殿”是个比较大的殿堂,安置在“大雄宝殿”之后,供有释迦牟尼佛及过去六佛,用来表示佛教历史的久远,使信徒心生信心和欢喜。
  也有的寺院设有“菩萨殿”、供养“垦音”、
  “文殊”、“普贤”、“地藏”菩萨等,如中国的四大名山即为此例。
  规模宏伟的寺院也设“有五百罗汉堂” (五百罗汉为释迦牟尼佛的优秀弟子),如北京的碧云寺、四川新都的宝光寺、云南昆明的筇竹寺、汉满(汉阳)的归元禅寺均设“五百罗汉堂”,殿内罗汉神采各异、金碧辉煌,令人叹为观止。
  “藏经堂”通常安置在寺院的最后殿堂内,主要用来放置佛经。
  藏传佛教(西藏佛教)寺院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及四川西北及西南部、云南北部地区。寺院一般来说比较宏伟、华丽、精巧。多数寺庙依山而建,具有古城堡及宫殿式的建筑风格。拉萨的布达拉宫及三大寺院(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都是典型依山形式而建的大寺院建筑群。其他著名寺院有日喀则的札什伦布寺、拉萨的大召寺、萨迦派主寺萨迦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夏河县的拉不楞寺、北京市的雍和宫、内蒙的五塔寺等最为著名。 (未完待续)
  摘自《中国佛教》第38卷第5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