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科学>>正文内容

对佛教与科学之关系的思考(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章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对佛教与科学之关系的思考(一)
  作者: 李章印 
  一、对佛教与科学之关系的界定
  自宋朝以后,儒释道合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到了今天,许多佛教庙宇中往往也同时供养着道教的神像,许多修习佛教的人士往往也同时强调对儒家和道家经典的诵读,许多和尚和居士往往也喜欢周易八卦之类的术数等等。由此,这里关于佛教与科学关系的讨论,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扩展为关于释道儒与科学关系的讨论。
  另外,佛教与科学的关系可以细化为佛教真谛、佛教俗谛、中国传统科学、现代科学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问题上,佛教界(包括一些喜爱佛教的国人)存在着某种不太到位的看法。之所以出现这种不太到位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在于没有把这种关系细化为四方的关系,没有在四方之间做出适当的区分。
  为此,要讨论佛教与科学的关系,就需要首先弄清楚佛教真谛、佛教俗谛、中国传统科学和现代科学各自的本质。
  二、佛教的真谛、俗谛和中谛
  佛教真谛
  佛教的宗旨是让人得到解脱,进入“涅槃”、“圆寂”之中。进入涅槃、圆寂之中也就是进入不生不灭的状态。这种不生不灭的圆寂状态不是针对具体存在者来讲的。具体存在者都是有生有灭的,具体的人也是有生有灭的。这种不生不灭的圆寂状态所针对的是纯粹的存在本身。
  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圆寂之中也就是“成佛”,进入“真觉”,“无量觉”。就佛教修行的最终成果而言,这种“觉”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的觉悟,而是指原始的敞开状态。
  由于这种真觉所指涉的是存在本身,这种原始的敞开状态最初是没有任何存在者的,它是空的。所以,这种原始的敞开状态、真觉、圆寂就是“空明”。
  关于这种圆寂、无量觉、原始敞开状态和空明的佛教教义属于“真谛”。但除了真谛之外,佛教还有“俗谛”。
  佛教俗谛无量觉、原始的敞开状态并不停留于空明之中,它是发生着的,它是Ereignis。这种Ereignis就是“缘起”。之所以会有这种缘起,是因为存在总是要落实为存在者的存在,敞开状态总要落实到某种东西的敞开上,无量觉也总要体现为对婆娑世界的觉悟。
  由于这种Ereignis,由于这种缘起,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就产生出来。佛教对这个婆娑世界的说明或解释就是“俗谛”。
  用来解释这个婆娑世界的俗谛主要就是“因果轮回”学说。当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时候,又逐渐增加了儒家的道德学说,从儒家道家派生出来的术数以及中国的传统科学。
  佛教中谛
  真谛讲空,俗谛讲有。真谛展示的是对原始敞开状态的回归,俗谛展示的是从原始敞开状态到婆娑世界的派生以及这个婆娑世界之内的生灭变化。
  但是,对原始敞开状态的回归并不离开这个婆娑世界,展示婆娑世界的生灭变化也不是要我们拘泥于这个生灭变化着的婆娑世界,而是为了通过婆娑世界的生灭变化而进入原始的空明之中。
  然而,在人们讲真谛的时候,又容易陷入对空的执着;在讲俗谛的时候,又容易陷入对有的执着。于是,佛教又增加了一个“中谛”,以避免对空和有的执着。
  原始的空明并不是绝对的空,它总是由于种种因缘而显示出种种事物,存在总是要体现在具体存在者之上。所以,空就是色。
  另一方面,天地万物本身都是从存在-空明之中由于因缘而产生出来的,它们本身没有自性,所以,本质上都是空的。所以,色就是空。
  三、“真谛中谛”、“俗谛”、“传统科学”、“现代科学”的相互区别和相互关系
  传统科学是通过日常经验而获得的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它可以被纳入到佛教的俗谛之中,但不能等同于佛教的真谛和中谛。现代科学是通过对自然的控制和主宰(实验)而获得的对自然的数学规定,它与传统科学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与佛教的俗谛、真谛和中谛更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思维方式上看:佛教的真谛和中谛需要使用非对象性的思维方式;传统科学和俗谛需要使用不纯粹的对象性思维方式;而现代科学则需要使用纯粹的对象性思维方式。这里的对象性思维方式是指把事物看作被规定、被主宰之对象的思维方式。除了现代科学之外,西方传统哲学也主要是使用这种对象性的思维方式。非对象性思维方式是指顺遂事物的思维方式,同时也包括解构和破除对象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哲学所使用的主要是非对象性思维方式。
  “真谛”、“俗谛”、“传统科学”和“现代科学”这四方的关系是这样的:俗谛与真谛在这个婆娑世界中是相辅相成的;传统科学与俗谛比较相近,所以与真谛也可以相辅相成;现代科学与传统科学的关系则是既相互对立,又前后相成;现代科学与俗谛的关系则是完全的相互对立,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神通等在现代科学看来是迷信;现代科学与真谛的关系是,二者在这个婆娑世界可以相反相成。
  从发生现象学上看:从“真谛和中谛”到“俗谛”到“传统科学”再到“现代科学”,这是一种生成-发展-退变-下降的过程;从“现代科学”到“传统科学”到“俗谛”再到“真谛和中谛”,这是一种回归-修行-解脱-上升的过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