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福建名山大寺丛谈(2)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3)开元与台湾因缘
  开元寺有古钟一口,铸于清道光十七年,钟上刻有“台湾鹿港郊公置”字样,下面分别刻有“泉州南关外浯江铺塔堂”,乃当年泉州南门一带与台湾鹿港有商业往来之行商四十六家。此为闽台海峡两岸人民深远历史见证。
  台南开元寺是台湾著名古迹,清康熙十七年(1678)郑成功之子郑经仿泉州开元寺建成,位于台南东郊,原名“北园别馆,郑成功夫人董氏, 曾在此养老,寺内种七弦竹一丛,从湖北卧龙岗移植,如今仍青翠喜人。董氏并手植桂树一株,开掘水井一口,井名郑经井。 山门前殿,有布袋和尚立像,高二公尺, 中殿有释迦牟尼佛像及十八罗汉像,金碧辉煌,雕塑精巧,寺古雅清幽, 花木茂盛,楹联多为名人手迹,此外尚有郑成功遗下白地兰花碗,古墨等,供游客欣赏。
  弘一大师在福建
  大师俗姓李名文涛,字叔同。出家后名演音,号弘一。原籍浙江平湖,光绪六年(1880)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一九四二年十月十日卒于泉州开元寺,在世六十三年中,有十四年在我省各名山寺院居住。 师早岁留学日本,最早将日本音乐、西洋绘画, 时代话剧引入我国,在日本时曾组织“春柳剧社”为赈灾公演《茶花女》, 自扮女主角玛格丽特,誉满东京。一九一O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天津高等工业学校,上海城东女学,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图画、 音乐教师,并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与马叙伦、夏丐尊诸先生同事。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文学革命家曹聚仁等。皆为师在浙江 “一师”任教时之亲炙学生,辛亥革命后,师在上海参加柳亚子主持之“南社”与南社同人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同时兼任《太平洋报》副刊编辑。
  一九一八年三十九岁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礼了悟上人为师。
  师于一九二八年来福建,原拟赴泰国,道经厦门,受陈嘉庚胞侄陈敬贤热情招待,又受厦门南普陀寺住持性愿法师挽留住下,旋往南安小雪峰住三个月,后取道福州参访鼓山,便去温州。第二次一九二九年十月重来厦门住南普陀,帮助闽南佛学院整顿僧伽教育,十二月到南安小雪峰过年后往泉州承天寺, 四月又回温州。第三次一九三二年十月来厦门,此后到晋江草庵水心亭及泉州开元、承天、清源,惠安净峰、灵瑞, 漳州南山,同安梵天,永春普济、南安灵应诸山寺居住,至一九四二年一月圆寂。
  师出家后诸艺屏绝,独书法不废,常以工楷写经,多书写佛号经偈及诸家名句等,与人结缘,如“平等观诸法、慈光照十方一如幻如梦离分别,无垢无碍同虚空”。“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自性真清净、诸法无去来”。 “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此联旁书:先进士公六十八岁生余,今夏六月五日为公百二十龄诞辰,公邃于理性之学,身体力行,是联句其遗作也。质平请书以为纪念。岁在壬申大华严寺沙门演音时居箬山),
  抗日战争开始,师在承天寺养心院讲经,讲座后写一丹条: “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勉诸佛教徒,足见师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济世救人之菩萨心肠,自后,每食之时常潜然谓其弟子日: “吾人所吃是中华之粟,所饮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时不能纾国难于万一,为释迦如来张帖门面, 自揣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一无所用,. 又腆颜受食,能无愧于心乎”? (见大师生平行径语录)。一九三八年厦门将沦陷,风云紧急,缁素多劝大师内迁,师以“殉教室”三字题所居,决心拒绝内避,后适于沦蹈前受聘往漳宏法,始免于难。一九三九年,在泉州收到柳亚子寄来祝贺大师六十寿辰五言诗二首:
  其一 君礼释迦佛,我拜马克思,
  大雄大无畏,救世心无歧.
  其二 闭关谢尘网、我意嫌消极,
  愿持铁禅杖,打杀卖国贼。
  大师便吟《红菊》一首作复:
  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表达其爱国热忱、不减当年。
  同年,画家徐悲鸿在新加‘坡为祝大师六十寿辰,作一幅大师肖像赠送;一九四七年又为此画题记云:“早岁闻知弘一大师为人,心窃慕之……自度微末技艺,尚未能全力诣其极也”,可见其对一代高僧无此敬爱,此画现藏泉州开元寺。
  大师五十寿辰时,其学生画家丰子恺作《护生画集》五十幅晋寿礼,大师极为欢喜,亲笔于每幅中题词,一九三九年大师六十寿辰,子恺又作《护生画集》六十幅,仍由大师亲自题词,当时大师与子恺约,七十岁绘七十幅刊第三集,八十岁绘八十幅刊第四集,乃至百岁绘百幅刊第六集。大师圆寂后,丰先生谨承遗训于一九四九年绘七十幅为第三集,由叶恭绰先生题词。一九六零年绘八十幅作第四集,本应于一九六九年再作第五集,丰先生提前于一九六五年绘成九十幅,由虞愚先生题词后,即全部寄新加坡广洽法师。一九六六年以后,十年动乱,丰先生冒尽风险于一九七三年由朱幼兰先生协助收集参考资料绘成一百幅作第六集, 由朱君题词,完成大师愿望,越二年丰先生亦辞世。一九七九年(大师诞生一百年)由新加坡广洽法师全集刊行。 时历五十年,画达四百五十幅,终以不负所约, 各方赞助;完成师愿,实为艺林一大韵事。
  大师对我国文化艺术及宏扬佛法方面,不遗余力,师于一九二九年四月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发现一部古刻本,清初为霖禅师手编之《华严疏论篡要》为日本大藏经中所无,大师即出资印刷二十五部连同自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三十帙,托日人内山完造代为转送日本著名寺院和大学。并向日本购来古版佛教经书万余卷,其中包括日僧圆仁著《入唐求法请来录》等。大师又曾编成《佛学丛刊》第一辑,由世界书局出版。
  大师一生研究艺术以书法音乐二门造诣最深。三十年代开明书店出版之《中文名歌五十曲》中《送别》一曲,即大师优秀作品,近被电影《城南旧事》及《早春二月》所选用,流传至今,深为人民喜爱。一九三七年曾为厦门首届运动会谱写过会歌,又受其学生刘质平之请,创作《清凉歌集》,于一九三六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当时江浙一带大中学校均用此作为教材。流传在各寺院之《三宝歌》是一九二九年太虚大师作词,弘一法师谱曲,钢琴伴奏。原供泉州开元慈儿院作音乐教材,后流行到国内外佛教徒经常诵唱。一九八零年“上影”乐团蔡连贞居士演唱此曲,金立平伴奏录音之磁带,各寺院多转录学习唱念。此外还录大师所作《清凉》《山色》《花香》《世梦》《观心》等五首歌曲。兹录《清凉歌》一首以见一斑。
  清凉月:
  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
  今唱清凉歌,
  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
  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
  今唱清凉歌,
  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
  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
  今唱清凉歌,
  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
  无上究竟真常!
  一九三六年名作家郁达夫到鼓浪屿拜访大师于日光岩、赠诗云:
  不以西泠遇骆丞,南山有意访高僧,
  远公说法无多语,六祖传真只一灯;
  学士清平谈别调,道宗宏议薄飞升,
  中年亦具逃禅意,两事何周割未能。
  师晚年在各寺院为人撰写名句, 如题草庵云: “草茜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佛龛前联云: “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壬午年(1942)大师居开元寺尊胜院曾撰书一联云: “南山律教已八百年湮没无传,何幸遗篇犹存东土;晋水僧园有十余众承习不绝,能令正法再住世间”。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四二年,师在福建宏法十四年,于是年十月十日(旧历九月初四日)在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世寿六十三,寂前曾手书二偈:
  其一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其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花枝春满,天公月圆。
  最后又写“悲欣交集”四字,安祥长逝。遗著有《南山律在家备览》《四分律戒相表记》《清凉歌集》等以及后人为其印行之《李息翁临古法书》《弘一大师遗著合编》,《弘一大师年谱》现已印出大型综合本《弘一大师》。
  寂后泉州缁素为建舍利塔于清源山弥陀岩,一九八零年又建塔院纪念大师诞生百年。
  一九五三年十月叶圣陶先生(现全国政协副主席)来泉州,参观开元寺大师纪念馆,曾赋五言诗一首云:
  华枝春满候,天心月圆时,
  于此证功德,人间念法师.
  一九八零年大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在北京举办“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林子青居士曾两度由京返闽商借泉州开元寺,及各寺院所保藏大师书法金石遗物送京展览,在展览馆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题诗一首云:
  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为苦行僧;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鹦鹉山承天寺
  承天寺、一名月台寺,在泉州崇阳门外东南,五代节度使留从效南园故地,周显德中,南唐建为寺,置僧田九百石,益以招庆院废产。景德四年赐名承天,嘉祜间改名能仁,政和七年复名承天寺.元至正间建浮屠七级,悉毁。明洪武,永乐间僧原辅、道陵,智庄,得众、至昌先后修建,嘉靖间增建檀樾祠、寻毁于兵。万历间僧宗彬、慈灼继建,康熙三十年郡人施世骑重修。寺有七佛石塔,宋景德中僧祖珍建。间植榕树,砌石拦之,至今榕根不出石栏,栖禽无灰污,苍蝇止塔-者悉下向,人称蝇不朝天。宋郡守王梅溪有咏奇诗:①榕径午阴;②偃松清风;③塔无禽栖;④瑶台明月;⑤卷帘朝日;⑥推篷夜雨;⑦方池梅影;⑧啸庵竹声;⑨鹦山暮云;⑩石如鹦鹉。诗自宋传诵至明朝末,才由邑绅张瑞图书刊于石,笔法道劲隽逸,更为增光不少。
  寺历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兴修, 至靖末寺极衰替,颓垣碎瓦,凄凉满目,千年名刹几将废坠。有云果、转溥,转眼、瑞明诸师共同发愿重兴, 中以云果大师最力。师原籍惠安獭窟村人,俗姓林,早年出家,云游参禅,修苦行,擅长书法,追迹高僧,为佛教中之皎皎者。师初来寺时,与诸师沿门托钵维持,茹苦含辛。后见寺字倾圯,遂决心东渡台湾,南航星洲菲律宾等地,向华侨募捐,华侨敬慕其学行高超,乐予捐输,师募得巨款,回寺修葺。复增建寮房僧舍等,丹青炫烁,焕然一新。在寺注重修持,学习内典,经常为寺僧信徒讲经宏法,复发愿创办贫儿院、招收穷苦儿童入学,免收学费,并给予书籍纸笔(后会泉师改办鹦山义学)。云果师志愿宏大,不幸于民国初年逝世,享年仅三十六岁。云果师逝后,寺僧教徒咸为惋惜,其师莲鸷和尚与瑞明师等特聘会泉法师来寺继任住持。会泉法师原籍同安,精通内典,又善说法,在寺经常为僧众佛徒讲《楞严经》、 《法华经》《弥陀经》对在家男女居士则导之以修净土、念佛。缁素咸尊,归依者众。曾募缘修建寮房僧舍凿放生池,主持七、八年,著有成绩,并延请国内佛学家宁达蕴、张宗载、杜万空居士来寺讲演经法。设佛经流通处,宣扬佛法,不遗余力。 后会泉法师被厦门南普陀聘为主持,不久到新加坡传教住持光明山普觉寺,今兹寺为其徒宏船大师主持。承天寺继任者为转尘师。师亦老成持重,勤俭笃实,颇能继承宗风,严持戒律。抗战时期课僧众从事生产,种植蔬菜,另一方面依靠佛事收入维持。历任晋江佛教会理事长。先后有弘一法师,性愿法师住寺讲经宏法,组织佛学研究会,念佛会,流通经书,创办养正院、培养僧徒。复向南洋寺院及教徒募捐(师曾任星洲顺天宫主持,经济亦一来源)接济斋粮及修建寺宇。一九八三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开放重修,今在陆续修建,爱国侨僧信士自动捐资支持。
  寺风景幽美、规模壮大,历代名人如梁克家,蔡襄,王梅溪,朱熹,张瑞图、何绍基等皆有题句,寺经几度颓废名联散失甚多,现正征求各方撰书弥补。兹录张瑞图书刻宋王梅溪题承天寺《塔无禽栖》一律:
  团团七塔镇瑶台,万古清泠绝尘埃,
  古佛放光随代起,文殊誓愿下身来;
  依栖禽鸟秽无触,飘泊苍蝇头不抬,
  自是真如常不灭,耘那永在法门开。
  古罗城崇福寺
  崇福寺,为泉州三大丛林之一,据志载:寺故在城外,清源郡节度使陈洪进有女为尼,以松湾地建寺(地有晋松四株故名),拓罗城包之,名千佛庵。太平兴国中赐名崇胜,至道中改名洪钟,元祜六年始名崇福。延子琦照觉大师主之,法缘至盛。 自后历元明盛衰代谢、兴废相乘,高僧禅德应时崛起、乐善好施,代有其人,迄今千有余载,寺凡三殿:前为弥勒殿,佛像笑容可掬,旁列四天王像,高二丈, 威仪生动,艺术优美; 中为大殿,供释迦、药师\:弥陀三佛,俱丈六金相,名人题额,遗迹辉煌;后为千手眼观音大士殿,古有联日: “未有此府先有此寺,寺与府相为终始,而殿建观音,合郡邑士民无遄不济;既有此寺即有此府,府与寺共垂悠久,而刹名崇福,极岗陵山阜以奠、不增。”崇福寺有应庚塔,千人鼎,宏钟三宝,应庚塔在藏经楼左,高四丈,广二丈,计七层作八角形,古人相传塔能欹斜。欹向某方,即兆该方稼穑丰登,牲畜繁殖。千人鼎可供千人饭食,盖寺最盛时,僧近千人。鼎高六尺,厚八分,阔五尺余,惜此物已损坏多年。宏钟高八尺余,广五尺有奇,为铜所制成,重一千六百余斤,周身铸心经全部,明洪武十九年时造。声音宏亮,闻达洛阳桥,当明末寺废,钟为南安僧所得,清康熙间始复归寺。泉州诗人林骚有咏赞日: “崇福寺钟大莫既,视诸蓝刹樽罍耳;朝夕一百又八敲,唤起顽痴背浇水。钟始有名万历年,架以梁木楼上悬;星霜兵燹寺兴废,历劫不劫钟铿然。”考寺自宋初肇建,三百多年,蒸蒸日上,元至正五年毁, 寻复建,明永乐景泰天顺间相继修缮,明末又废,清初参将孙龙为僧始重建,康熙间郡守蒋毓英、沙门希觉,实哲诸师,更事恢宏;提督蓝理复益修,乾隆问乡绅郭赓武提倡,住持法梁和尚募修。到清末寺又衰颓不堪。
  民初妙月大师承该寺监院宗喜、行理诸师聘为住持。妙师为安海邵厝村人,俗姓邵、为人刚直尚义,勤俭朴素,来时见四壁萧然、荆棘满目,遂发愿重兴。师身体健壮,爱劳动,尝引百丈禅师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劝导僧众努力耕种,披荆斩棘,几无旷地,粮食殆能自给。师尤擅长拳术,精通骨科,早年出家专心苦练,出而行医济世,救人无数,有‘铁罗汉”之称。师既抱重兴宏愿,著力整顿寺规,乃往菲律宾各地行医,累积所得酬劳,并向华侨暮缘,携资回国,先后修建大雄宝殿、观音殿,弥勒殿、僧寮、钟鼓楼,祖师堂、客厅,凉亭等。焕然一新。由其苦行发心,深得佛教界及社会人士敬仰,太虚大师过泉游寺时赠一联云: ‘双拳铁罗汉;十亩老农禅”。泉州名绅吴桂生亦赠诗云: ‘铁坚罗汉握双拳,力辟诸畦种福田,放下金刚伏魔杵,甘心长作老农禅。”诗人林骚于妙月师六十寿辰祝诗云:
  少林嫡派内工夫,苦行头陀世所无,
  力可拔山诗展卷,功能济世药当炉;
  经翻贝叶灯前课,帖舞簪花笔下摹,
  托珠沿门沦海远,不教古寺作荒芜。
  师于一九四四年逝世,继承师志及医术者有元镇、常凯、等人,常凯法师现在新加坡伽陀精舍行医传教、还创办《南洋佛教》杂志。
  与“铁罗汉”同时,有一位法空禅师亦精国术并练一手好书法,曾摹仿陈公宝琛体,能画竹成书,悬挂鼓山斋堂等处,作者十八岁.在鼓山廨院白塔寺当维那时,正值法空禅师由马来西亚柝城极乐寺回鼓山,亲临白塔寺,应吾侪之请在方丈室大厅中表演其拳术和“飞钹”,但见禅师手捧二只铜钹,如龙腾凤舞,一霎时一钹飞于空中,一钹随手承捧,殆空中之钹坠至手上钹中后,犹旋转飞腾不已,其演技高明,叹为观止。据云:前年在槟城买“马标”中奖,将钱建一动物园于极乐寺之傍, 曾以赤手空拳战胜老虎,后动物园倒闭,把此虎卖给福建博物馆,此次回福州曾去探望老虎,虎犹认得旧主人,法空将右手探入铁栏杆之内,虎嗅其味知是旧主,便伸舌舐其掌,摇曳其尾,表示欢迎,观众见此,无不鼓掌称羡。法空后再出洋,不久逝世.
  (以上承天、崇福二寺作者虽曾亲访,未及周详,部分文字还引自苏秋涛《泉州佛教记述》)
  五老峰南普陀寺
  南普陀居厦门东南五老峰下,原称泗洲寺,建自唐末,宋治平间改名普照寺, 明洪武间废,清康熙间重建,寺供观世音菩萨,水路上居浙江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
  寺规模宏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亭式大悲殿、文物宝库藏经阁,阁后为风景秀丽之五老峰,寺两旁为钟鼓楼、禅堂、客堂、库房,尚有太虚法师住持时所创之闽南佛学院及佛教养正院。寺前有方形放生池一大口,山光水色,清幽皎洁。五老峰有五峰突起,矗立高空,遥望如五老人盘坐山上。五老峰头有石似鼓,另一峰有石似钟、钟鼓相对,颇具壮观。山中莲花洞、太虚合保留抗倭名将俞大猷、抗荷名将沈有容, 《东番记》作者陈第,近代名僧太虚法师等题刻,寺内有弘一大师书法,郭沫若、胡子昂、胡厥文、丰子恺等题词,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游南普陀诗云:
  那烂陀欤南普陀,法门龙象昔年多;
  待开草菜观来复,五老峰头发浩歌。
  近数十年来南普陀迭出高僧。 自一九二四年转逢和尚改为十方丛林后,历任住持有会泉、太虚、常惺、性愿、会觉、慈舟,广心、妙湛等。太虚法师在南普陀创办闽南佛学院为全国有名佛教学府,培育不少博学多才法师。赵朴老会长于一九八一年春视察本寺时支持寺众建议恢复闽南佛学院及佛教养正院, 养正院前年已复办:闽南佛学院亦于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七日恢复。院长妙湛法师担任。
  太虚法师一生致力于培育僧才,闽南佛学院课程除佛学、国文外,兼设日文课,为日文系。武昌佛学院为英文系,四川汉藏教理院为藏文系。师一生著述丰富,主办《海潮音》月刊、《佛教公论》等杂志,一九二八年周游英、 法,德,荷,比、美各国,所到之处;宣扬教义,演讲通俗,颇受欢迎,曾在巴黎筹设世界佛学苑。一九三九年又访问亚洲各国并宣传抗日救国,一九四六年圆寂于上海玉佛寺。
  南普陀建筑及文物,有供奉四方四佛之观世音菩萨大悲殿。此殿不大,但八角玲珑, 结构精美,三重飞檐,高十余米,既像亭又与其他亭榭完全不同。一九三O年太虚法师重修一次, 当时沿用木料、砖瓦结构,一九六二年人民政府协助重修,改用钢筋水泥代替木柱,但斗拱仍用木材,保持原有精湛雕刻、古色古香。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前面一尊是旧塑双臂观音,其他三尊,皆新塑四十八臂观音, 庄严古朴,香火旺盛,香客朝拜多在此殿。
  藏经阁于一九三六年建造,阁内保存了不少文物,其中有宋《碛砂藏》,明代《大藏经》,日本《大正藏》、血书《妙法莲华经》,弘一法师亲书的《佛说阿弥陀经》。佛像方面有缅甸白玉佛多尊,明何朝宗塑造的白瓷观音,还有一座锕制七佛宝塔,是六朝文物,此外有宋开宝六年铸,的铜钟。钟口直径二十九公分,据说:此钟原是仙游荐福院明万历问该院被海盗所毁,钟也埋没地下,后挖出土,清康熙间移万寿岩,后转到南普陀保存。清书法家吕世宜曾题联云:“参天乔木二千尺,出土神钟八百年”。胜迹尚多,不胜枚举。
  (本篇参考觉星同志文稿)
  丹霞山南山寺
  南山寺是闽南著名古刹,在漳州市南郊丹霞山下。建自唐开元(712—755)间,初名延寿,唐太子太傅忠顺王陈邕舍宅为寺,请云岭常公为住持。寺规模宏伟,古雅多姿,雕梁画栋,备极庄严。据传陈邕建此宅时,模拟皇宫, 被人告密, 指邕有不臣之意,钦命彻查, 陈邕闻讯大惊,幸女儿金娘献计,劝父献宅为寺。金娘削发为尼,钦差查是陈邕为女建寺, 因而脱罪。寺中现有金娘墓,修真净室,太傅祠(供奉陈邕像),红茶花、梅花、栗园等古迹,配合大钟、血书《华严经》、 《大藏经》、 《贝叶经》及大雄宝殿、石佛、玉佛等被称为“五宝”、“八胜”。
  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金身晃耀,气字魁巍,各高丈六、-有唐宋风格。左边石佛阁,大石佛高一丈八尺,唐时雕刻,系整石精雕而成,庄严微妙,为我省石佛之冠。玉佛殿玉佛,高六尺。此佛是鼓山涌泉寺住持兼任南山寺住持妙莲法师从缅甸运回,是缅甸白石(石光如玉)雕刻而成。
  寺历经兴废,三十年代初,革命家陶铸曾隐此寺领导闽南革命斗争。毛主席率红军攻入漳卅时,寺僧达如等七人脱下僧衣,参加革命,一九五六年陶铸同志重游此寺时, 曾题绝句云:
  南山古寺规模在;含笑依然花满枝:
  鬓白重来千百感、江山妩媚故人稀。
  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省市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寺内动物园及各单位,陆续迁出,僧众归来,寺庙得到修理和保护,经声佛号,绵延不绝.成为漳州市及周围各县佛教徒活动中心。
  三坪山三平寺
  平和县文峰三平寺,又名三坪寺,距漳州市六十余里,唐咸通七年(866)建。原寺址在漳州芸山,义忠和尚于唐宝历二年(826)创建。会昌间寺字被毁,义忠避难九层岩山时重建此寺。忠师少时曾参潮州大颠禅师,人称为三平侍者。 寺历有兴废,清太师蔡新告老回乡,炎夏常来三平寺避暑,至今寺内有蔡新发起重修三平寺石碑,及其手书木刻联对。
  倚山建寺,山上古松连绵,竹涛滚滚,风光秀丽,古雅清幽。寺内佛像富有唐宋雕塑艺术特色,祖堂供奉广济祖师(即义忠和尚)。 两旁是青面獠牙四尊“毛侍者”。堂后“塔亭”有广:济祖师塑像跌坐石龛中,僧帽袈裟身躯高大。石龛旁塑有一虎,威风逼人。龛上竹盖;碑文称‘宝盖”。
  “九层岩”距寺二里多,岩石上有李培。题“毛氏洞”三字。另有一小石塔。民间传说,。洞为毛人住所。广济祖师当年来到三平山附近塔潭村,适值除夕,见村中男女神色忧愁,有如祸事临头。询之村人,得悉每年除夕,须选送美女与三平山毛人酋长,否则全村必遭其害。广济祖师武艺高强,相貌端美,见义勇为,改扮美女进山,制服毛人酋长。后教会毛人开垦山地,起垒田园,开路造房。所谓毛人 乃末开化之土人,满身有毛,人称“毛氏”。又以蛇为图腾,侍祖师之侧,故称蛇侍者。广济祖师兼通医术,他为土人治疗疾病,药到病除、深受欢迎。
  三平寺附近,今有毛氏洞、仙人亭、 侍郎亭,虎林,龟蛇峰、和尚潭,百丈际瀑布等胜景,为避暑游览胜地。近年人民政府拨款二十万元修建该寺。海外侨胞及进山旅游香客年约十多万人,多自动捐款修建。
  义忠禅师,福州人,为潮州大颠禅师侍者《传灯录》称三平侍者。韩愈领潮洲时,拜在大颠门下。一日愈请师日: “弟子军州事繁,佛法省要处,乞师一言。”师末答,时义忠在侧, 乃敲禅床三下,师日何事。应日: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愈日:大师门风高峻,弟子于侍者边得个入处。
  杨梅山雪峰寺
  南安雪峰寺,位于杨梅山中, 今洪籁华侨
  农场邻近,由农场步行上山二公里到寺,风景宜
  人。在唐时,此寺原是闽侯雪峰寺义存禅师父母墓
  葬处,宋淳佑三年(1243)樗拙和尚于墓傍建雪
  峰岩,三筑而成崇阁,上安诸佛菩萨,下塑义存
  大师及其上承下授六位祖师德相,后更扩大为寺
  名雪峰(人称小雪峰以别闽侯之雪峰)寺废兴不
  一,据碑载:元一度,明七度,清有十次之多,一
  九五三年、一九五七年、一九八一年又三次兴
  修。 —
  《泉州府志》纪此山横亘如列屏,远望犹似春笋出尖,如紫帽并列,旧寺志序云: “诸峰罗列,吐纳云霞,呈翠媚而供几席,一水回环,往来航艇,饶幽趣而豁襟怀……”有四景八咏诸诗。义存禅师之父母莹墓左右两重岩壑,后列石屏,有一峰突起于前,号日“胡僧礼佛,《府志》谓为“白马墳”。
  清初高僧超弘(如幻)禅师重兴、有《瘦松集》行世,
  清末有佛化(如幻)禅师,住持此寺“大转法轮”。其法系有转道、转逢、转武,会泉,性愿诸法师,经常往来于南普陀寺及南洋群岛,并在新加坡创龙山寺、普陀寺,普觉寺,在菲律宾创大乘信愿寺,今住持瑞今等皆出其门下,
  佛化禅师名如幻,泉州同安灌口人,生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俗姓林,名甫,少时操舟为业,生有宿根,因观傀儡剧, 目莲救母故事,忽有所感,激发学道之心。时闽南佛法衰微,无从问道。咸丰七年(1857)廿四岁,乃投本邑城南存真堂,师事升虚居士,茹素学佛。后行脚赴漳,于漳浦大帽山顶天湖庵安居修持,力耕自给。光绪四年,到海澄华圃龙池岩,居栖贤楼,聚徒讲学,著《密契真源》。光绪十二年(1886)春诣南山寺,佛乘和尚为之剃度、结为法门昆季、取法名如幻,号佛化,为南山崇福寺临济宗喝云堂上法系,时年五十三岁。光绪十六年 (1890)秋,应乡人礼请住持雪峰寺。入寺后,见山门寥落,殿字倾颓,遂效百丈家风,倡导农禅,并与门下徒众,惨淡经营。虽常住淡薄,生涯清苦,而求法问道者众。雪峰寺田无多,土地仅能种植山芋与茶叶,经先后向海内外善信劝募,广集净财,并得两序大众,同心协力, 于是佛殿僧舍,次第修复,佛像先后重塑,其全盛时,住众有百余人。佛化开讲禅法,清规肃穆,近代闽南宗门之成器者,多受其培育,一九一三年示寂于本寺丈室,世寿八十.
  雪峰大殿,砖屋两层,楼下已无宋塑祖像,楼上有一联朱熹句、弘一大师书;
  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江山如在掌中看.
  (本篇部分引自林子青《佛化老人传》)
  龙山天竺寺
  龙山寺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殿,位于安海五里桥旁,寺始建于隋皇太年间(618—619)民间传说建自东汉,距今约一千九百多年, 恐不确。汉代虽有佛教寺宇,然在东南沿海一带并无寺庙。据史乘所载晋太康三年(282),福州创建绍因寺为福建第一寺,龙山寺建自隋朝,较为可信。寺历有兴废,明天启,清康熙,道光, 同治,光绪数次修建,蔚为壮观。
  全寺占地约十亩,正中有前殿、中殿、 后殿,加建东西两院房作僧舍,前殿为天王殿,塑有四大天王,门口有一联云:
  胜日降魔,罗刹鸠摩齐拱手;
  威音伏众,刀兵水火悉潜形。
  中殿中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两旁十八罗汉;后殿供三世尊佛,寺以巨木和花岗石为主要材料,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石柱皆镌有名人高僧墨宝、雕琢花鸟、人物,巧夺天工,殿脊雕塑微型楼台亭榭,龙凤花鸟,五光十色,眩人心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按《安海志》载:为古榕树雕刻,民间传说则为樟树,相传隋朝此樟树已非常高大,截为三段:第一段:雕成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在井上(此井己复盖),中段:制寺门,第三段制作鼓坯。菩萨身高二点三米,立莲花座上,—双手拱合胸前,两胁及肩斜伸一千零八个手, 姿势各异,配置自然,掌心各雕一眼(慧眼),或执法器、或提经书、或猛虎傲踞,或飞龙盘旋, 栩栩如生,佛冠作螺盘状,层层花冠有小佛首, 此佛雕刻为世所珍。五里桥中有一联云:
  天下无桥长此桥,
  世间有佛宗斯佛。
  “斯佛”二字就是指千手眼佛,其余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塑像都雕饰精彩,雄浑威武。
  中殿前一对青石龙柱各雕一条立体飞龙,盘绕柱上,鳞爪鲜明,劲锐矫健,龙爪各抓一罄一铎,龙身周围亦镌仙翁仙童盘抱而上, 雕艺高精,叹为观止。
  龙山寺香火分传台湾及海外,享有盛誉,除新加坡、菲律宾、缅甸外,台湾全省有四百九十,多座龙山寺,鹿港龙山寺,即安海龙山寺肇善禅师倡建,由泉州陈祁光信士邀请名匠采运闽南石料所建成。明末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寺字建筑,得助不少。此皆移居海外之闽南人士,尤其是安海人为怀念故乡而盖建,是台湾人民与祖国大陆人民血缘关系亲切之历史见证。
  明进士黄伯义有诗云:
  道深海外耸奇峰,寺隐深林翠影重,
  云去云来千手佛,花开花落几声钟,
  修廊半是题诗壁,殿畔独存偃盖松,
  安得上人款士女,与之禅话脱尘容。
  安海五里桥
  五里桥又名安平桥,横跨晋江县安海镇与南安县水头镇之间。桥长五华里,桥上水心亭石刻一联,上句云: “天下无桥长此桥”。按·《安海志》载:桥长八百一十丈。五里有余。经八百年来冲积淤塞,部分已成陆地。现存桥长2070米(四华里多),宽3米至3.8米。 据《泉州府志》载: “此地原设舟渡,南末绍兴八年, 僧人祖派、智渊与里人黄护开始倡造石桥。后因工程浩大,未完成。绍兴二十一年,泉州郡守赵今衿续建,经一年完成”。按绍兴八年,即公元一一三八年,至绍兴二十一年,前后计十三年,于公元一一五一年建成,较洛阳桥建成迟九十多年,桥身比洛阳桥长有倍余,工程浩大,可想而知。此桥是僧人参与倡建,更体现佛教徒投身为人民服务之“利生”精神。在当时技术条件下,能于惊涛骇浪之中,利用大石造基建垱,铺上巨大花岗石,足证我古代劳动人民有无比智慧。此桥历经八百多年冲积,沧海已变成田,五里桥古迹仍横跨田间,确属难能可贵。郭沫若同志于一九六三年到此,曾留七律云:
  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貌全消,
  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
  不信君谟真梦醋,爱看明俨偶题糕,
  复台诗意谁能识,开辟荆榛第一条.
  注:郑成功字明俨,父芝龙旧邸在五里桥邻近安海镇星塔乡。郑有“开辟荆榛逐荷夷”句。
  (本篇参考苏菲、林浈墉文稿)
  支提山华藏寺
  支提山位于宁德县西北部,现属霍童公社,离县四十公里,公路可达虎贝乡,步行七里到支提山“那罗岩”,西行四里到辟支岩、延“天冠菩萨说法台”远见松林如障有双髻峰为志,便是历史闻名之支提寺.
  寺建自宋开宝四年(971)为吴越王钱做饬令建造,王以弟子礼、请杭州灵隐寺高僧了悟为住持,赐铁铸天冠菩萨一千尊,心王菩萨一尊、赐额为华严寺。雍熙二年敕为雍熙寺,元至元癸未毁,次年兴复,明永乐五年(1407)赐额华藏寺,诏无碍禅师住持,仁孝皇太后重赐铁铸天冠菩萨一千尊, (现寺中尚有九百三十五尊,每尊高一尺许)。明万历元年(1573)敕令中兴,赐额万寿禅寺,邀北京吉祥寺大迁禅师为住持,明肃皇太后拜其为师,十八年春迁师诣京,太后迎居慈寿寺八阅月,乞还山,敕赐大藏经——《北藏》全藏六百七十八函,金冠一顶,金龙紫衣一件,黄盖一把,御杖,金爪锤,龙凤旗各一付,十九年,抚院赵参鲁,以支提居万山中,阅览《藏经》不便,请大迁禅师来福州开元寺,将藏经移开元,后迁师厌于酬应,避升山寺宴息, ;十五年,皇太后遣人到支提。塑渗金大毗卢佛铜像一尊,绕座小佛千尊,重一千斤,供大殿中。万历二十七年复赐《藏经》镇存支提。以上二部《藏经》,大毗卢佛及金龙袈裟等古物,及今四百多年,均存寺中供人展览。万历三十一年,住持明启禅师等重建大雄宝殿,高四丈八尺,广—七丈三尺,安天冠于殿上,雕梁画栋,备极庄严。近代重修,仍保存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等大小殿堂二十九座,大寺以外在山中还有那罗岩,甘露寺诸岩洞小寺二十多处,近年来,不断修建金碧辉煌,山门由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题华藏寺三字,光彩夺目,一九八三年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寺庙。
  本寺典故及名胜古迹甚多,兹列举二三以供参考;
  (1)朝僧来山、天冠渡海
  朝鲜(当唐时称高丽)僧人元表于唐长寿元年(692)从印度来山参访,据云在印时遇到心王菩萨,授其《华严经》一部,经中云:“东南方有山,名日支提,现有天冠菩萨与其眷属一千人俱常住说法”。元表以榈木作盒,藏《华严经》带来此山持诵,住那罗岩,于会昌时 “沙汰”僧人毁除寺庙,表将经存石室中,过二百多年我国僧人元白闻其事往访,至岩下闻“梵音”进岩见到一老僧,自云是元表,尝游西域遇心王菩萨授《华严经》来访支持,言毕遂以经授元白,腾空而去,白将此经进吴越王钱做,王遣沈相国同了悟禅师来闽,止山下小支提,夜闻钟鼓梵音即寻声上山至大童峰见化现之幻寺,因表奏越王,饬建寺.
  越王建寺后,铸铁天冠菩萨千尊, 泛海送来,船将至台风大作,舟人恐小船不堪重载,将铁铸天冠弃一半于海,但所弃天冠各显神通,先飞行上岭,到台上晒衣,今有古迹晒衣岩,距寺十五里。
  (2)鸡啼与支提
  明正德十五年(1520)古田张包奴掳 “鸡啼”寨作乱、县尉惧罪,以“支提”与“鸡啼”同音,上表诬支提僧造反。幸宁德县令桂宗美解其诬,不予加罪,但众僧已不能守。嘉靖六年又遭倭乱,寺毁殆尽。万历元年(1573)始兴复。
  (3)山川胜迹、名人游瞅
  支—提山岩壑幽美、古迹繁多有三十六洞天胜迹,那罗岩乃千寻石壁一面巨穴、如狮子张D,小院正居其中,不用片瓦、岩石天然掩盖、雨雪不至。山中有珍珠帘,百丈岩头,飞泉直泻、随风飘出如万点珠玑,还有狮子峰,鹰嘴岩诸奇峰怪石、层出不穷、历代诗人名士多寄居此山或时游览胜迹、题咏不少,宋雍熙间陆游任宁德县主薄时曾题七律一首,题为雍熙寺与僧夜话云:
  高名每惯习凿齿,巨眼适逢支道林,
  共话不知红烛短,对窗空叹白云深;
  现前钟鼓何曾隐,币地亳光不用寻,
  欲识天冠真面目,乌啼猿啸总知音。
  太 姥 山
  太姥山在福鼎县东南、周围四十华里,公路达秦屿村盘旋而上,相传上古黄帝时,有炼丹术士容成子在此修行、后羽化登仙,现有丹井、石鼎、石臼等古迹。《蟠桃记》载:尧帝时有一女子在此山修道,晚年被仙人化度、于七月七日服仙丹,乘九色龙马升天,后人把此山名为“太母”,后改为“太姥”唐诗人太姥墓碑上有唐元宗赐题: “尧封太姥舍利塔”字。山有五十四峰,四十五石,二十四洞,十岩,九泉、三溪、二岭,一谷。其中绝顶峰为最高,海拔一千零八十米。
  山顶有寺名白云,又名摩霄庵,后有“天下第一名山”六宇,传为东方朔所书、山麓有唐代古刹国兴寺。《三山志》云:“旧山中无寺,祥符间僧师待始筑居于此,方圆秀拔有二十四峰,名始著”。寺宋废,今遗址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唐宋石雕,碑文等。
  太姥山上有可观东海日出之“望日台”,可观新月上山之‘新月峰’,又有‘仙桥”胜景在寺东南,上依悬崖,下临深谷,凭栏纵眺令人惊眩。 “仙桥”对面为“九鲤朝天”,九块奇岩犹如九尾鲤鱼,跃出云海,飞向天空。九鲤左侧,即“二僧看经”,二石一高一矮,如身披袈裟手捧经卷之老僧。对面为“三声应”,一声长啸,三面回响。寺西有滴水洞,七星洞,通海洞、一片瓦等岩涧。寺前穿过“三伏腰”,豁然开朗,奇峰怪石,美不胜收,其中“石笋”、 “仙人锯板”、 “蟹钳石”、 “金龟爬壁”等,均为太姥奇景,是进山游览者必到之处和必观之景。
  太姥山除风景名胜外,还产名茶“绿雪芽”,名花空谷兰,素心兰等。登太姥最高峰,东望海天相连,万里晴空,台湾宝岛隐约可见。
  武 夷 山
  武夷山在崇安县南部、为红色岩层、属于陆相盆地堆积物,据地质学家考察,当在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干热气候条件下生成,
  武夷山处于群山环抱之中,西边以断层为界,东傍绕崇溪,南北两端则围以溪壑,方圆达一百二十华里。其间“溪曲三三水,山环六六峰”,构成奇幻百出之奇景。三三水指盘折山中之九曲溪,六六峰指两岸森列之三十六峰有“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之誉。
  清丁耀元《武夷偶述》云: “武夷之异于他山者有三:凡山多杂石土垒成峰,兹山一峰一石,千仞无纤土,松竹蒙茸,沿石而生,一异也: 他山山水各为一区,此则石根壁笋、各浸水中, 看山不用杖而用舟,二异也; 凡山或排列, 或分聚,此则峰溪相环,九折万状,山前以后山为廓,山后以前山为障,远不半舍,往复不穷, 三异也。”南北朝时陈学者预野王奉使来闽,见武夷山而日: “美哉河山,真人世所罕觏”。南末名臣李纲评日: “武夷山水名胜,为七闽最”。 相传彭祖入武夷,隐居于慢亭峰下,茹芝饮瀑,遁迹养生。其长子武,次子夷,为民治水,开九曲溪,人民念之, 因以为山名。
  九曲溪山挟水转,水贯山行。李纲诗云;“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 侧影浸寒绿。”碧水丹山,曲曲传奇。此溪发源于三保山,经星村入武夷,折为九曲,汇于崇溪,盘绕山中十五华里,逆流而数, 以晴川一景为一曲,浴香潭以北为二曲,雷磕滩上下为三曲,卧龙潭至古锥滩为四曲,平林渡为五曲,老鸦滩为六曲、獭控滩为七曲,芙蓉滩东西为八曲,过浅滩为九曲。可谓盈盈一水,九折分明。清袁枚《游武夷山记》云: “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激,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或仰,唯意所适,而奇观尽获,询游山者之最也”。
  一曲:巍然独耸者为大王峰。其左为丹壁环峙之慢亭峰,其右为苍崖层叠之铁板嶂;错布溪畔者有水光石,仙猿石与儒巾石;溪南隔水相对有狮子峰,往西罗列兜鍪峰及大、小观音石。 有幔亭招宴,神仙换骨等掌故。南麓武夷官,建自汉武帝时,原为设增祭祀武夷君之所,为最古老之宫观。唐天宝年间(742—755)创屋于洲诸,称天宝殿,南唐保大二年(944)移建今址, 名会仙观,宋大中祥符二年(1029)增修屋字至三百多间,绍圣二年(1095)大建宫殿,改名冲佑观。元泰定五年(1328)改观为宫,称万年宫,明代仍称观,改为冲元观。正统四年(1439) 毁于兵灾。天顺、成化间(1457—1487) 多次修葺,末复旧观。嘉靖四年(1525)又遭回禄,次年创复,清末倡修,也称万年宫,今为武夷宫o—
  二曲:过铁板嶂,右折浴香潭北上。东有仙榜岩,西有仙馆岩。从晴川溯流而上, 向西眺望,则秀丽之玉女峰在焉。插花临水, 独立溪畔;而凌霄、三髻、虎啸、镜台诸峰, 森然挺立,状若群笋。重重峰影,倒映水中, 宛然如绘。浴香潭原名檀香潭,清初诗人施闰章游武夷,—泛舟九曲,正值秋雨过后,玉女峰如方出浴,宝玉莹洁,翠发犹湿,影浸水.中, 随波荡漾,更见光彩照人,因为之易名。至民间传说玉女与大王相爱,而铁板鬼作梗,之故事,则亦脍炙人口,此外藏蜕洞传有魏王子骞颅骨及钟伯敬置身星月等掌故,山上则有虎溪灵洞、虎啸八景等。
  三曲:峰回溪转,至雷磕滩为三曲。西岸与仙馆相连有小藏峰,峭壁嵯峨,临溪而立。峭壁上高悬两只架壑船及虹桥板,栉风沐雨,千年不朽,为三曲胜观。溪北会仙岩连仙榜岩,至金井涧一断。涧西有升日峰,上升峰,车钱岩,咯珈岩直至仙游岩折而向南。小藏锋亦名仙船岩,或船场岩。 “峰名小藏藏何物?万仞悬崖架两船”。按山志记载,峰藏架壑船棺,原有四只,明万历。丁已(1617)夏坠下一只,清康熙辛亥(1671)秋又坠下一只,棺内藏有磁器,落地破碎。考古家认为架壑船乃古代少数民族葬俗遗物。现崇安县博物馆展出之船棺,则系从观音岩,白岩洞穴中取下者。
  四曲:溪水流经大藏峰下,汇为卧龙潭,向北流过古锥滩。东有大藏锋危立水际, 耸拔入云;西有仙钓台逼临溪畔,昂然插天。溪北玉华峰前,有题诗岩、希真岩和金谷岩,南望一片平地,为元代皇家御茶园遗址。—沿溪尚可见金鸡洞、试剑石等古迹。
  五曲:境界空阔,北岸林木葱茏日平林洲。洲左依玉华峰,右拥接笋峰。南岸有更衣台、天柱峰、晚对峰;溪西有仙迹岩,太姥岩。平林洲深处有隐屏峰,峰腰有先天洞,峰下有罗汉岩。 两麓相抱处之武夷精舍,原为宋朱熹所创书院, 初建时有仁智堂,隐术室,石门坞、止宿寮、观善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南宋末改名紫阳书院,元至正二十五年(门65)毁,明正统十三年(1448)及清康熙五十六年(1708)先后重修。
  六曲:六曲较短,只一湾碧水,唯号称“武夷第一胜地”天游峰在此。天游峰居九曲正中,便于观赏九曲全景.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南则俯临茶洞,峰首巍然上挺,独出群峰之表。登天游峰,须取道天游岭,从伏虎岩北行,到岭下拾级而上便达岭顶。顶有一览亭,可收云海奇观,是为上天游;崎岖沿胡麻涧而下,是为下天游。其南有天游观,观后有妙高台、台上红豆树一株,成熟时撤落红豆粒晶莹闪亮,游人争拾。往东振衣冈,为仙游岩绝顶,俯瞰三曲,四曲山水,宛然如画.
  七曲:过老鸦滩至百花庄附近之獭控滩. 溪北三仰峰为武夷最高峰,峰连三叠,斜插碧霄,其南三层峰,似欲争高;沿溪与六曲之花屏峰相邻者,乃穹崖斜覆之北廊岩,其背天壶峰凌虚秀出,逮对盘峙溪南之太姥岩与城高岩,与天壶峰并立者则为琅歼岩,两岸峭崖,夹立成峡,激流倒涌,声震峡谷。
  八曲: 以芙蓉滩东西为界,溪滩陡险,水流迅疾,过芙蓉滩则豁然开朗,溪北鼓子两峰突兀而起,高凌霄汉,周围奇峰环拱,怪石罗立, 左边紫芝峰上有灵芝石、观音石;右边环巩岩上有猫兜石、人面石;三教峰上有品石岩; 临溪鼓楼岩下,有上水狮石; 隔岸烟际岩前有大、小廪石;而在盈盈碧水中,尚有上下水龟石,参差错落,奇巧天成。鼓子峰以山腰有石如鼓,击之。莲蓬作响,山形则似健妇乳房,俗称双乳峰,明赵孔昭改名并莲峰。
  九曲:酉来溪水,流过星村,分支为二、一向北折而东,一、东注狮子林绕向西北,则灵峰脚下合而为一,中有洲地日道院洲,洲外山势渐开,九曲已尽。溪南有幛岩、仙岩、云岩、溪北即为灵峰,此灵峰与大王峰各自西东,分别守在九曲溪两端。峰顶一道石门名云关,似黄山天门,左有白云庵旧址,峰北有洞口极乐国,进洞路径, 上下绝壁,壁间一线横坳,伏身蛇行盘壁而过, 甚为惊险。 。
  明高封《游武夷山记》云: “武夷山,,道书谓之十六洞天。周回百里,峰峦大者三十有六,形状不一。有赪润如玉削者,有森锐如笋立者,有庄严如正人者,有媚丽如美姝者, 又有如楼台突兀,如城堞围遭,如钟鼓陈设,如廪庾峻峙,其骧如龙,其踞如虎,其蹲如猊,其骤如马,神剜鬼刻,层见迭出,仰瞻俯眄,应接不暇”。实非笔墨所能尽,本文不过略作介绍, 欲穷其秘,请君一游。
  福建佛教源流及与
  东南亚国家之关系
  福建最早之寺庙,福州绍因寺。建自晋太康三年(282),今已无存。隋前,怡山及北峰皆有寺院。据宋淳熙《三山志》记载怡山西禅寺有“寺隋末废圯……”,可证,近年在北峰林阳寺附近发现古塔一座,题有“隐山”二字,旁小字云: 陈永定四年(560)题识。福州芝山开元寺,原名灵山寺,则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创建。
  公元八世纪间,马祖道一在我省建阳佛迹岭建寺而居,其后百丈怀海,黄柏希运, 怡山懒安,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林阳志端等相继于福州,福清、闽侯等处建寺或重兴,在福建各市县传播佛法。
  五代十国(907—960),笃信佛教之王审知及其家族统治福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僧侣以优厚待遇,并在全省建佛寺二百六十七所。闽侯雪峰崇圣寺, 曾列为东南十大名刹之一,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闽东支提寺,闽北光孝寺等俱为史上有名寺院,在信众中有深刻影响。王延曦主闽八、九年间,屡在福州开元寺设坛度僧,佛教继续有所发展。宋末元初佛教寺庙,仅福州府统辖各县,就有一千五百座以上。唐代以来,不少福建名僧,奉诏晋京,授经讲法,备受优礼。
  民国以还,虚云、圆瑛、弘一、太虚、 常惺、大醒等全国知名高僧,先后入闽,住持过福州涌泉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等丛林名刹,并与福建名僧智水,会泉、转蓬、性愿诸师组织中国佛教会福建分会及市县支会,在福州、厦门、长汀等地创办佛学院、佛学社,出版《佛音月刊》、《人间觉》,《佛教公论》等佛教报刊,宣扬佛教和佛学经义。福州开元寺并创建福建佛教医院.
  历史上福建佛教,为促进中国和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人民友好关系,文化交流起过一定作用。唐代泉州超功寺僧昙静,曾追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晚唐泉州智宣禅师往印度弘法二十五年,元代福建名僧明极、楚俊等,应邀赴日授经,明末清初漳州名僧觉悔等东渡日本传法,在长崎创建福济寺, (又称漳州寺)。长崎崇福寺, (又名福州寺),系我省僧人超然于明崇祯二年(1629)由厦门东渡为开山主持。福清黄柏山万福寺名僧隐元应邀赴日传教,在京都东南郊兴建黄柏山万福寺,成为日本佛教黄柏宗之开山鼻祖。
  光绪三年至七年间(1877—1881)西禅寺监院微妙禅师到泰国、梹城和菲律宾各地弘法,启建佛坛念经或讲经活动,募得巨款重建西禅寺。光绪十一年(1885)鼓山涌泉寺住持妙莲和尚也到南洋弘法,同行者有本忠、善庆二禅师,在梹城被当地华侨邀请住居广福宫募得巨金后在当地创立极乐寺,作为涌泉寺在南洋之廨院,并汇款回国修建鼓山涌泉寺和林阳寺,崇福寺。光绪十八年(1892)微妙禅师徒子贤慧禅师偕其胞弟性慧禅师和全家前往印度,住楞伽山六年,后至新加坡,得华侨刘金榜募助创建双林寺作为西禅寺廨院,贤慧任住持。光绪二十七年达本禅师赴新城各地募化,建雪峰崇圣寺。公元一九二四年西禅寺永心、醒觉二禅师到越南,住二府庙和观音庙,劝说明通禅师将两庙献为西禅廨院,一九四八年住越南之西禅僧众又创建南普陀寺。一九二六年林阳寺住持净然禅师两度到星洲、梹城,募化历五年,修建该寺殿堂。辛亥革命后闽南各寺僧众到南洋弘法建寺甚多,如转道在新加坡建普陀寺,转逢和尚住持龙让,寺,性愿法师在菲律宾建大乘信愿寺,新加坡普觉寺亦闽南名僧到彼创建。
  抗战前后,福州僧侣在南洋各地创立许多小庙,如鼓山明妙禅师在马六甲创办明觉社、明觉小学;雪峰僧胜进在怡保创立东莲小筑:西禅寺僧慧观、雪华等在新加坡创龙华寺,西禅寺僧青凯在新加坡创法华寺:一九四七年,开元寺僧宝松往新加坡等地募缘重修福州开元寺和创办福建佛教医院(福州鼓东路)。雪峰僧常悟七度往返南洋各地募修雪峰及法海寺并和忠心和尚等创办法海中学,鼓山僧伯园在吉隆坡创湖滨精舍,西禅寺僧谈禅在马六甲创妙公纪念堂,重修新加坡双林寺。一九八O年起出资重修西禅寺并建玉佛楼闽南有很多僧人如宏船;常凯,瑞今,广义,寂晃等分别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诸国创立或管理各寺。福州大觉寺法参(女)、乌山石壁岩如智(女)、地藏寺灵修(女),先后到香港开诊所行医,现在美国纽约各地行医传教。一九八一年起林阳寺住持广贤师徒三人先后到美·国传教,近年闽南各地寺庙有僧尼到菲律宾各地管理该地区寺庙(下院)。一九八四年底西禅寺释兴禅亦被聘赴美。
  兹就禅宗流传福建后传到东南亚各国源流缀以一偈:
  ‘世尊含笑,迦叶领旨(1),廿八相承,达摩一韦(2)。曹溪现瑞,赣江散彩(3),闽刹千灯,百丈立轨(4)。,黄柏承先,临济继起(6),东—传日本,南及交趾(6)。桥岛狮城(7),均沾法喜。一花五叶(8),于昭万里。(9)
  注:(1)释迦牟尼佛将逝世时,拈花示众,诸弟子中惟迦叶知佛意旨,破颜微笑:由是得受衣钵,为第一祖。(2)由迦叶到达摩已二十八代,达摩乘舟渡江到中国;如一束之韦。(3)六祖慧能在广东曹溪南华寺弘法,得许多好景象,赣江在江西,为马祖修道处。(4)福建寺庙如灯发光,千灯’喻其量多,从中—以百丈祖师最突出厂创立清规风行天下。·(5)福建佛法由黄柏希运禅师及其徒临济义玄,承前辈意旨启发后进。(6)越南旧称交趾国.(7)梹岛指梹城。狮城、新加坡旧名.此两地均由福建僧人到彼传教开化.(8)达摩偈“一花开五叶”,指一个禅宗,开出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家宗派.(9)诗经云: “光昭于天”喻光照遥远之意。
  空海大师入唐与隐元禅师东渡
  为纪念空海大师入唐一千一百八十周年,日本真言宗高野山空海大师足迹参拜团,以高野山大学助教授静慈园为团长一行八人,于一九八四年二月廿九日访问了福州,沿着空海当年路线北上长安。参拜团在闽时受到省,市佛教协会全体佛教徒热烈欢迎并在鼓山树立“空海入唐之地”石碑。回国后编辑专著印出。
  空海生于公元七七四年,出生地是赞崎国(今之日本香川县),出身豪族,俗名真鱼。十八岁通中国佛道及儒书,二十岁出家, 初名教海,后改为如空,又名空海。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仅三十岁之学问僧空海大师,随日本第十二次遣唐使第一条船从长崎出发来中国。此船因遇风于八月十日漂到福建省霞浦县登陆, (另一艘第二条船内,有学问僧最澄大师,漂到浙江明州去),霞浦地方官护送海空等来福州,当局待以国宾之礼,转送其赴长安。
  空海至长安住西明寺,遍访各地寺院,在长安青龙寺拜惠果和尚学真言宗(即密宗)。惠果承认空海继承第八位师位,空海并学会中国书法,诗文、画像,雕刻等艺术。
  空海于公元八O六年归国。唐宪宗赐予菩提子念珠等。空海带去中国经典密教佛像,书画归国,弘传密教,为日本密宗第一祖。
  空海归国后先居日本大阪,公元八一O年移居京都高雄山,公元八二三年主持京都东寺,开创真言宗。空海书法与嵯峨天皇、桔逸势三人为日本“三笔”名手。公元八三五年空海大师寿终高野山,六十二岁,被授予弘法大师名号。据云今真言宗信徒在日本人民中占四分之一,是日本一大宗派。
  在空海入唐求法后八五O年,福清黄柏山住持隐元东渡日本弘法;创立日本黄柏宗, 自隐元及其徒木庵等创宗以来,历时三百多年,宗风鼎盛,门徒众多,现京都各地寺院,属黄柏宗者五百多所。一九七九年十二月,日本黄柏宗各寺,组成以吉井鸠峰为团长,古黄柏拜塔友好访中团,一行十八来人,福建省福清县黄柏山万福寺拜塔礼祖,又为纪念木庵逝世三百周年,第二次黄柏宗佛教代表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八日专程来福清黄柏山立碑礼祖,一九八四年又有第三次访问团前来访问,从而加深两黄柏之香火因缘并为发展两国人民间之传统友谊作出新贡献。
  隐元禅师名隆琦,明万历二十年(1592)生于福建省福清县。父名林德龙、母龚氏、兄弟三人,隐元行三,原名曾畏,号子房。六岁时,父客楚未归,生活穷困。万历四十二年(1614),隐元二十三岁,到观音圣地普陀山,见风景清幽,佛刹庄严,顿时尘念消除,善根成熟,便投观音洞充当行者。第二年三月返回故乡,劝母奉佛。直到母亲逝世后,隐元才到黄柏山从鉴源(兴寿)禅师出家,此时已二十九岁。出家后,访道寻师,听经学教。在参学中,产生许多疑问。闻天台山通玄寺密云圆悟禅师精通禅理,决心参拜,以便决疑。当时圆悟移锡金粟山广慧寺,隐元就金粟山参拜,留广慧寺加功修行,完成道业。
  崇祯三年春,圆悟受请到福建黄柏山万福寺任住持,隐元随侍回闽。崇祯六年十月,圆悟法嗣费隐通容任黄柏山住持,隐元任“西堂”,心心印证,颇为契合。崇祯七年,隐元正式成为费隐法嗣。崇祯十五年七月圆悟在天台山通玄寺示寂,隐元以黄柏山修建告一段落,遂将寺务委托法弟亘信(行弥),往天童祭扫圆悟墓塔,并探望费隐,次年回福州,重兴长乐县龙泉寺。并再次接受大众邀请,于顺治三年(1646)正月十五日再度主黄柏法席。
  顺治九年(1652),日本长崎兴福寺第三代住持逸然和“唐三寺”之檀越联名聘请隐元禅师赴日弘法。当时因费隐挽留未成行。翌年连收两函,并有僧人来闽礼请。隐元认为赴日弘法是佛子要务,征得费隐同意,遂于是年十二月一日回信表示因缘成熟,决心东渡。
  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十日,隐元在黄柏山举行辞众上堂,将住持职务交慧门性沛。即日从黄柏出发,六月三日到达厦门。是年五月抗清将领延平郡王郑成功,闻隐元东渡弘法,表示赞同,出资相助,并嘱其在厦门之堂兄郑采等前来参谒。六月二十一日郑成功军船(当时称“国姓爷船”)从厦门出发,隐元等三十人即乘此船东渡。于七月五日晚,安抵长崎,第二天清晨,受到以逸然为首之长崎“唐三寺”僧众等数千人欢迎。当天在东明山兴福寺开堂演法,僧俗男女顶礼膜拜,络绎不绝,极一时之盛。
  日本万治元年(1658)十一月一日,隐元在江户城晋见日本幕府家纲将军。当时缁素们为禅师在京都附近筹建新寺计划,开始进行。第二年五月八日,以德川第四代将军家纲为檀越,以隐元禅师为开山祖之黄柏山新寺正式建成,并命名为黄柏山万福寺, 以慰隐元报国怀乡之意。 此后,在中日禅僧中即以福建祖寺称“古黄柏”,日本新寺称“新黄柏”。
  宽文四年,隐元将新寺住持职务委托木庵,退居松隐堂。宽文十三年(1673)四月三日,隐元在门弟子护持中溘然圆寂,赐封大光普照国师。隐元禅师著作,由其门人纪录编篡成书,有《隐元禅师语录》《黄柏和尚全录》《扶桑语录》《大和集》《云涛集》《松隐集》《松隐老人随录》《普照国师广录》等集四十多部一百五十余卷。
  ┌─────┬──────┬────┬──────┬───┐
  │世代法名 │晋山年月日 │住山年 │没时年月日 │世寿 │
  ├─────┼──────┼────┼──────┼───┤
  │1隐元隆琦 │宽文元8 29 │ 4 │延宝元4 3 │ 82│
  ├─────┼──────┼────┼──────┼───┤
  │2木庵性瑫 │宽文4 9 4 │ 17 │贞享元1 20 │ 74│
  │副即非如一│ │ │宽文115 20 │ 56│
  ├─────┼──────┼────┼──────┼───┤
  │3慧林性机 │延保8 1 9 │ 2 │天和元1111 │ 73│
  │副龙溪性潜│ │ │宽文108 23 │ 69│
  ├─────┼──────┼────┼──────┼───┤
  │4独湛性莹 │天和2 1 14 │ 11 │宝永3 116 │ 79│
  ├─────┼──────┼────┼──────┼───┤
  │5高泉性敦 │元禄5 1 21 │ 4 │元禄8 1016 │ 63│
  ├─────┼──────┼────┼──────┼───┤
  │6千呆性伎 │ │ 10 │宝永2 2 1 │ 70│
  │副铁牛道机│元禄9 1 28 │ │元禄138,21 │ 73│
  ├─────┼──────┼────┼──────┼───┤
  │7悦山道宗 │宝永2 3 25 │ 3 │宝永6 7 29 │ 81│
  │副铁眼道光│ │ │天和2 3 22 │ 53│
  │ │ │ │ │ ’│
  ├─────┼──────┼────┼──────┼───┤
  │8悦峰道章 │宝永4 511 │ 9 │享保195 9 │ 80│
  ├─────┼──────┼────┼──────┼───┤
  │9灵源海脉 │享。保元818 │ 2 │享保2 518 │ 66│
  │ │ │ │ │ │
  ├─────┼──────┼────┼──────┼───┤
  │10旭如莲肪│享保2116 │ 3· │享保4 3 26 │ 56│
  ├─────┼──────┼────┼──────┼───┤
  │11独文方炳│享保41118 │ 6 │享保10108 │ 70│
  ├─────┼──────┼────┼──────┼───┤
  │12果堂元昶│享保8 216 │ 11 │享保186 28 │ 71│
  │ │ │ │ │ │
  └─────┴──────┴────┴──────┴───┘
  按日本京都黄柏山万福寺第一代住持隐元,至第十五代住持大鹏除第一名十四代日本僧外,均是中国僧人。到第十八代又是中国僧。本表译自日本淡交社刊出《古寺巡礼》之《万福寺》。临济派辈字是“真如性海,寂照普通……”,表中性蹈(第二代),海脉(第九代),照浩(第二十代),普最(第二十六代),通用(第三十一代),通岳(第五十五代)等,均用此派字。此派宇在国内流行,还有“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证悟会融,坚持戒行,永纪祖宗”,
  梵 辉 诗 钞
  (1981——1985)
  赵朴初会长莅临西禅,承
  赐诗黾勉,谨依韵奉和
  法云垂迹光西寺,古刹重兴瑞气长,
  蹑蹀闲行花外地,春风送到几回香。
  棱祖堂前双荔树,死生千载各分离,
  净名既悟真空理,色见声求岂不宜。
  (赵会长诗见西禅寺文中)
  寄怀觉庐诸师友
  (和琴寄室韵)
  忆昔湖西祝嘏时,满园桃李绕梅师,
  吟楼曾奏阳关曲、竹院常题漱王诗;
  气壮神清王芷画、局终荤断薛娟棋,
  慧明一自参真谛,恰似稀罗解众痴。
  附原诗;岐黄寿世恰逢时,笔底文章早拜师,绮岁扬帆为远客,中年闭户只敲诗,云堂已悟三生磐,高阁曾参一局棋,自愧衰颓闻道晚,仰公分慧启愚痴。注:王芷指:王德倍、王真、王闲诸师姊,慧明指惠情刘衡师兄。
  答林子青居士芙蓉院遗迹
  平时少问讯、至交淡不疑, (孟东野句)
  忽接两封书,启札恐来迟,承询芙蓉院,
  建自太和时,高僧名灵训,义存礼为师,
  摩岩有石刻,字字呈珠玑,泉且洁而温,
  (灵训师句),古雅五言诗,闽山泉第一,
  千载垂于兹,僧院已湮没,遗址长苍苔,
  腊石仍光彩,高贵震天涯。
  题郑东廊《西禅荔支谱》
  五代棱师事已迁,祗留宋荔倚庭前,
  曾闻金线丝丝扣,未见星球箇箇圆。
  重种丁香记酉年,何时“洗碗”可闻天,
  东廊续订荔支谱,西寺频添法喜缘。
  (注:西禅名种有金线、星球、丁香、天洗碗)
  奉和圆沏法师
  圆镜光流荷泽来,彻门今始为吾开,
  诗如秋水清凉月、家贮高山梁栋材。
  依韵奉和谢义耕居士
  定光塔畔廿廿年前,陈迹依稀记惠连,
  玉树玲珑人渐老,空门恬澹月重圆。
  文章秀出青林外,书法神摩碧落边,
  夜咏君诗添逸兴,池塘春草已绵竿芊
  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廿周年纪念
  台湾自古属中国,闽台相望一水隔,
  荷夷夺地虐人民,黄炎子孙受煎迫。
  石井英雄郑成功、少年矫矫显威风,
  挥剑驰射通孙子、效忠武穆不怕死:
  丰州镇上招贤能、黑夜冲锋袭鹿耳,
  孤城围攻七月奇,敌人胆丧悬白旗;
  将军大名垂宇宙,三百廿载垂于兹,
  两岸同颂将军德,花开棠棣香满枝;
  但愿共补金瓯缺,早日携手莫迟疑。
  — (此诗应福建逸仙艺苑而作)
  西禅重兴喜赋
  六朝胜迹话西禅、飞凤灵龟古井泉,
  宋荔犹留金线种,唐碑永志紫衣缘;
  新台依旧安新佛、旧柱翻新现旧联,
  殿阁流丹花再发,群僧得得庆归田。
  雪 峰 吟
  昔游雪峰沙扑扑,卅里舟程到大目,
  跋尽羊肠涉尽溪,一山一水两野宿,
  今开山路长且宽,登山越岭咫尺间,
  剖桔闲谈车上坐,二时一刻叩禅关,
  双柽拂地迎远客,山僧展卷为开颜,
  饥时更觉盘餐美,老至方知岭路艰,
  殿前共影陈往事,神碑欣赏枯木庵,
  云峰雪浪看耒足,细雨濛濛出空谷,
  唐代禅林始义存、法眼云门两宗续,
  禅传高丽与日本,道昭赣浙及南岳,
  如是分灯五十四,鼓山神晏乃其属:
  古刹重兴气象新,朴翁题额见清真,
  名列南方第一寺,香留西院千年春;
  归来侪朋兴未已,横锦散珠灯下纪。
  (与《福建日报》方友德同志和《文联》诸作家同游)
  秋忆豹屏书寄文访
  忆昔豹屏枫叶长,钟声梵呗绕西洋,
  江村白露秋光霁,星斗红灯夜色凉,
  净室时时成盛会,黄花岁岁接重阳,
  宿猿洞畔清修早,玉树庭前放异香。
  明畅法兄主龙华寺法席
  同是童年学苦空,罗山寺里礼圆公,
  燕都论道千如合,闽海怀才一念通;
  法化东瀛添友谊,经传西国建殊功,
  古吴名刹重光日,竹翠樨香瑞气隆。
  古 仙 桥 边
  榕城德政着先鞭,癸亥晴明二月天,
  胜侣如云春满座,百花齐放古桥边。
  注:市政协六届一次全会在古仙桥边
  侨联大厦召开.
  竹 枝 词
  昔日开化寺石刻二诗有“曾闻共命是频伽。啼落曼陀一树花”之句,现已不存,今晨与灯师及王谢二君赏菊湖西、谈及此诗,有云首句乃“由来薄命是频伽” (?)余日不然,考频伽,共命是两种不同之族类,但均是西方乐士之化禽, “啼落曼陀”已属子虚,,况称“薄命’,爰依原韵作竹枝词四首以见意:
  频伽共命类相差,何事化禽啼落花;
  惹得时人传妙句,“由来薄命是频伽”。
  频伽果是命途差,便可啼飞“一树花”;
  见说莲邦无众苦,悲啼薄命岂频伽?
  频伽与佛性无差,净土曼陀世外花,
  法雨缤纷天散彩,妙音清雅是频伽。
  频伽旧事漫传差,回首前尘似落花,
  词客已归蓬岛去,人间何处觅频伽。
  祝杜园居士寿
  往岁城西般若研,湖边林下共留连。
  怡山斋会和风畅,法海兰章化雨沾,
  学贯诗禅心皎洁,篇吟秋水月婵娟,
  庆生非仅为君寿,愿庆群生乐永年。
  中国佛协成立卅周年纪念
  晋末唐初教秉稀,求经狮岛越西圻,
  千年佳话成陈迹,卅载鸿猷启后徽。
  缅甸迎将舍利去,锡兰请得灵文归,
  立碑名刹添新史,水碧山青相映辉。
  一九八四年国庆、奉呈邹良耿部长
  正是欣逢国庆时,草签香港定归期;
  为迎缺补金瓯日, 己拟河山统一诗。
  赋赠寿山石诗会
  福州城外有三山,寿山芙蓉九峰问,
  金溪银窟石光润,福与寿兮人所欢;
  刻镂印章山水画,仙鹤梅花青紫芥;
  诗人夜半起摩挲,水田山寺时现瑞;
  何用点石变成金,黄金价与石相称。
  甲子十月闽海诗坛诸吟老莅临荷泽,
  拈题分咏,勉撰二律(选—)
  济济吟朋至,荷亭半日游,清谈风月动,高咏海云稠,煮茗迎佳客,焚香送晚秋,何时重践约,更上一层楼。
  三山诗社在乌石山成立喜赋
  三山毓秀多幽胜,乌石风光最可人;
  岩壑园林诗意足,登临吟啸物华新,
  乙丑三月、逸仙艺苑柬约“春游西-
  禅”病中应作,并呈赵老
  春深病笃荷桥畔,游艺园荒艾草多;
  西寺题诗将五稔,禅窗今始听吟哦。
  寺院楹联选录霞浦法华寺一联,晦翁句,后福鼎瑞云寺用作派字:
  地别九重天,碧水丹山青世界;
  门当三益友,青松翠竹白梅花。
  泉州承天寺张瑞图书一联云:
  锡杖婆娑、闻经尘世三千界;
  草鞋踏破、虚扣禅扉二十年。
  福州林阳寺有朱桓书上联失落下联句云:
  偶来一静尘,胜买青山,
  有僧对上联云:
  相对两亡言,如登彼岸。
  林阳寺一联,明叶向高句:
  安知往世君非佛,
  想是前身我亦僧。
  按此联真迹原存西禅寺,四十年前梵辉为陈士牧居士勾勒刻版献林阳寺,今真迹已迭,西禅反向林阳勾回重刻。
  先师何梅叟五十年前题洪塘金山寺云:
  旁檐一塔,在水中央,忆昔日栏杆,山翠近
  人如昨梦;
  近渡半篙,回头是岸,问老僧禅定,江潮敲
  枕欲忘言。
  释道坤题方广岩云:
  岩名方广,水为帘,石为瓦,嵌空楼阁,别
  成世外乾坤;
  境隔尘嚣,左有虎、右有龙,平地风云,不
  著笛中色相。
  长汀康永(清内阁中书)题朝斗岩“朝内”坐佛句:
  问菩萨如何反坐;
  笑世人不肯回头。
  福州赤桥正心堂有联云:
  降龙尊者演说因缘、到此地芬香满院;
  踢斗将军扶持禅教,忆当年髫龀鸣钟.
  注: 降危尊者—指古月禅师、踢斗将军指
  黄培松武状元。
  福州西湖开化寺有一联云:
  开士门通容大众;
  化城人喜见如来.
  福州西禅寺旧联句、佳者甚多,如朱晦翁句,清
  陈宝琛书云:
  碧涧生潮朝自暮,
  青山如画古犹今。
  又一联云:
  大护法不见僧过,
  善知识能调物情。
  西禅新建玉佛楼今人联句:虞愚撰书:
  柏树几人参,到此熏闻无漏种;
  法身当处是,六时遥礼白毫光。
  土海苏渊雷撰书:
  玉宇澄清,闽峤新开楼阁好;
  佛光普照,禅窗依旧荔枝红。
  本寺释谈禅句、谢义耕书:
  妙法本无言、不妨教演三车,宗谈一秉;
  安心便是道,何须身登五岳,钵挂九华。
  本寺释梵辉撰:
  隋随替唐兴,一脉泉源通海外;
  梁莳宋盛,千年荔子矗庭前。
  福州杨贡南撰、沈觐寿书:
  怡山劫后,更辟祗园,胜地胜缘真美善;
  玉佛座前,正宣妙法,元生无灭去来今。
  上海吴企尧撰,朱幼兰书;
  胜缘海外来,妙相慈光瞻玉佛;
  宝像楼中住,,慧风法雨化榕城。
  林宪民书越尘上人仿寄尘诗僧句,
  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朝朝暮暮,时时鼓鼓钟钟。
  朱棠溪书寄尘、越尘二诗僧句,
  清课月为灯,山转幽容云外宿;
  净坛风扫地,霞拖异彩水边回。
  赵玉林撰书:
  宏法大雄,胜迹重开存宋荔;
  安禅贞志,空门高讽隐诗僧.
  潘主兰撰书:
  历劫十年,世事迁多,至念荔枝犹是古;
  安禅三界,尘心净尽,不关兰若俨然新.
  本寺释明贤撰、肖心涛书:
  宝藏镇龙官,玉佛西来重兴象教:
  名蓝临凤穴,金钟东返犹响唐音。
  先师何梅叟遗句,何知平书
  一瓣心香,愿长然乎禅界;
  千年宗镜,祝无蚀之神光. (部分未刻)
  跋
  福建逸仙艺苑为民革福建省委支持下之群众艺术团体、备诗词、书法、 国画、篆刻、工艺、摄影六艺。四年来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戮力工作,诗词组已印行六个专辑。此《福建名山大寺丛谈》列第七辑。
  作者梵辉上人为我艺苑成员,精通禅、文、医三学、此书为其在佛门中之亲历及云游见闻实录、描绘祖国锦绣山河兼及禅林梵字,为我旅外侨胞及崇奉禅教者所亟欲炙棵解颐者、我艺苑付之剞劂、必收激扬爱国主义精神之实效。
  然吾闽古刹,上下千年,胜迹名区、纵横亦千里、耳闻目击,容有未周、增订校勘、力所不逮、此版仅作初稿,所冀广大读者,惠予指谬,以便再版更正。
  又本书承郑丽生,杨贡南等诸先生曾为作者提供资料、编写付印时又得谈禅法师、童玮, 陈秉之,林奔,林彤、陈淑萍、林秀贞诸同志协助、谨此致谢! 一九八五年八月
  福建逸仙艺苑副理事长赵玉林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