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说般舟三昧经略释(2)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洪文亮医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说般舟三昧经略释(2)
  洪文亮医师讲于妙光禅堂
  ·朱信德整理
  常柔弱 观平等 于一切 避乡里远亲族 弃爱欲 履清净 行无为 断诸欲 拾乱意 习定行 学文慧 必如禅 除三秽 去六入绝蛀色 离众受 勿贪财 多畜积食知足 勿贪味 众生命 慎勿食 衣如法 勿绮饰 勿调戏 勿惰慢 勿自大 勿贡高 若说经当如法 了身本 犹如幻 勿受阴勿入界 阴如贼 四如蛇 为无常 为恍惚 无常主 了本无 因缘会 因缘散 悉了是 知本无加慈袁 于l切 施贫穷 济不还定乌定 菩萨行 至要慧 起众智
  本经在这里把所有大小乘的精要通通说出来,而且用在修定上头。“六人”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与眼耳鼻舌声意交界处,无名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人,怎么才能把六入去掉呢?所以修般舟三昧时,大家要自己体验一下。
  “若说经,当如法”,这里请大家要注意,假如要给朋友们讲讲佛经或佛的意思,一定要如法。不要自己多加也不要自己减掉,要如实的把佛怎么说,经的本意是什么,如法的介绍。
  “了身本,犹如幻”,我们的五蕴身心本来是如幻的幻体,谁相信?读经或听法师讲法都知道世事好像梦一样的幻化。但一到社会上做事,一点都不如幻,如果你了解我们的身体本来就像幻一样的东西,还有这么多计较吗?还会把自己的感觉、思想当作宝贝一样的坚持吗?身心就如幻,身心表现出来的一93豆不是幻上加幻。“勿受阴,勿入界,阴如贼,四如蛇”,阴就是五阴,界就是十八界,四就是地、水、火、风。四大无常,恍恍惚惚一下就没了,邪有一个常主?凡所有—一都是无常,一下子就变过去了,没有一个固定的主人。“了本无”,你知道本来没有,都是因缘会合,因缘没有就散了,现在我们聚在一起就是有很多条件成熟了,大家在一起研究,一小时过后,因缘散了大家各自回家,所有聚散都是这样,那有什么聚在一起、什么散呢?本来没有聚,没有散,都是梦中事,我们不知道世事都如梦,抓著不放就痛苦了。如果把阿赖耶识幻成的十二入、十八界,眼耳鼻舌声意跟色声香味触法相接触引起的各种反应。你在修定,把自己的心磨成很精细,然后去照它们,原来是梦幻一般,这样才有力量。否则,只是在文字、语言上了解没什么用,真正知道这一切,你才会真正的慈悲,加慈哀于一切,施贫穷呢?给了就给了,没有任何还报的念头,这才是真的定。什么是定呢?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加进来,把自己的如来藏智变成了阿赖耶识而引起各种执著的境界,知道错了,永远不会莫名其妙的傲慢、偏见、自私的做人做事,能够时常这样才叫做定。不是盘起腿来,三个小时不起坐。这个才是真正的定,因为你已经证人佛的智慧了,认识所有的一切原来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游戏境界,这时你才能大慈大悲。否则,看来看去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来做好事、拜佛、那个法好、那个庙子好,一天到晚用你那个染污的燃料去动用的境界,以为在做佛事。完了,越走越远了,因此释迦牟尼佛说般舟三昧的方法是大经、是大法。所以,修习般舟三昧不得复随余法,是功德中最第一的法。想想看,般舟三昧其实没有什么特殊方法,只是套一句禅宗祖师常讲的话“放下”而已。思想、分别、情感、觉受通通放下,连放下也放下。不要起念头要放这东西,那东西本来是虚幻的,你以为是有,所以想要把它放下。你知道了,连放下也不要了吗!本来没有提起,怎么放呢?般舟三昧就是这样直接,在心地上起修的大法。当然也有其他各种法门,为了谁呢?为了不相信,没有办法起大信的朋友,他也很慈悲为我们开方便法门。所以,中国禅宗的特色就是走这个路子,你假如不相信,我们看另外一张讲义,圜悟克勤禅师给逾上人讲的开示,你对照看看,是不是跟般舟三昧有关系。大家看指月录或禅宗公案都满头雾水对不对?你看看是下是禅宗顿悟的心地法门跟般舟三昧一样。
  大家欣赏禅宗祖师开示引导上根器、大信的人一下子就进入般舟三昧境界,用我们中国禅宗特殊的法门引导,我们来看看:
  有志之士欲决定信入此个大事
  大事,指的就是般舟三昧,佛讲的勿念什么、勿念什么当下闪出真正的那个境界就是大事。我们看过佛讲的般舟三昧,就知道原来禅宗祖师指的都是这个,下懂这个就不晓得此个大事是什么。
  要须将从前智慧聪明析解所知例底放下令如痴兀胸中空劳劳百不知百不解千休万歇万歇千休蓦然从本地风光上伺傥透脱前后际断彻证自得契全刚正体如斩一嫉丝顿然齐了虽劫火洞然初无变异信得及把得住作得主一为一切为一了一切了饷间移身换步万种作为浑归一体更说甚世法佛法头头物物触处现成便与佛祖无殊亦与群灵无异现在解说的,不就是刚刚般舟三昧解说的吗?换个说法而已。
  要把从前的聪明、智慧所了解的佛法、法门、佛学知识,通通放下。“令如痴兀”,好像傻傻呆杲的什么都没学过。“胸中空劳劳的”、不计较,贪嗔痴慢疑少了,而不是在贪心里头觉得我今天豁然开朗,那贪心的很,而是没有莫名其妙的贪嗔痴慢疑。
  “百不知、百不解”,就像雪峰禅师在开示结束时,大家散会离开,突然在后面叫一下“各位!”很多人就向后转,回头当下就说“是什么?”,“什么事情?”有的人就这样开悟了,这什么意思,“百不知,百不解,千休万歇,万歇千休”。什么东西你知道,“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当我看到或听到什么,都是染污的燃料跑到眼睛、耳朵去,才让你觉得看到、听到。那个干干净净的如来藏智,没有染污的燃料,不是一定要用眼睛才能看到东西。下用三合和就能起作用,三合和就是根、尘、识三条件合起来。因为佛已把五毒去掉了,那个燃料变成了非常干净的如来藏智时,就不用三合和而起作用。所以入般舟三昧,阿赖耶识的作用消失了,妄念没有了,定下来马上看到诸佛芏悬茬你一—则。我们由于万劫以来贪心起、嗔心起、莫名其妙的拜佛,莫名其妙的追宗教,反而不得其门而入。
  佛法是实验的,若能天天发个二、三十分钟,有时候那境界三、四秒而已,刚一下子干净,阿赖耶识部下起的刹那,慢慢将它延长才是修行佛法。真正大智慧的人,下是只凭经典、念经,那不相干,因你没做实验,没有如法行,所以不知道。佛法的精义都是在想像神是什么!佛是什么!唉!这不是佛讲的法,那是宗教情绪,都是阿赖耶识的作用,以为多拜了一拜可以使你活长一点,有名位、有健康,这都是自私。在六入里起的莫名苴(妙的念头去做善事、修善法,释迦牟尼佛并下是这样教我们的。所以禅宗大师“百下知、百不解”,雪峰的“什么事情?”那一瞬间你都没有念头。一听到声音就回头,你为何能这样子,那不是你的知见、下是你的情绪,但处处时时都没有失掉,平凡人下知道随时都具有那个灵知,一下子闪出来,有的人就那么一下子悟了,看到了本来面目。
  二则后际断,彻证自得”,好好静下来,勿念什么“勿念什么就能彻证自得,那个境界是真正自己得的,不是佛给你的,这叫契金刚体,你契入法体了。
  “如斩一绢丝,顿然齐了一,一团很多的线,一刀两断,刀口处,是下是齐了!一下子顿悟了。
  “虽劫火洞然,初无变异”,我们这世界会变坏,就是火灾、大水各种大灾难会来。会经历生、住、异、灭吗!劫火洞然那么厉害,你达到这个定境了跟你下相干,不用伯什么,世界末日来了也一样不能影响你,所以说初无变异,跟原来一样。这样“信得及、把得住、作得主,一为一切为,一了一切了”,行、住、坐、卧移身换步,做生意、教书、唱歌、行医的也好,浑归一体,都是那个境界流出来的。更说什么世法、佛法啊!我们现在是在研究佛法,回家了,就说在世法里头,唉呀!说什么世法、佛法,那都是你自己分的吗!这是佛袄,你脑子里有佛法呀?什么是佛法?喝水叫世法呀?拜佛叫佛法呀?唉呀!拜佛只是身体跪下来,头叩下来,那个叫佛法呀?那都是你自己莫名其妙编造的吗!所以说,更说什么世法、佛法。“头头物物,触处现成”都是佛光现前,“便与佛祖无殊,亦与群灵无异”,跟佛、跟动物都一样没有什么分别,为什么这样讲呢?
  盖根脚既明无幽不烛信手拈信步行信口言元非它亦不从别处转谓之大施门开百千妙用纵横十字透顶透底明证佛性长时无间t得永得践履纯熟岂不是省要得力处但恁么信入断定不误人
  “根脚既明”,立身的地方,我们心的根源都是明白透彻的。“无幽不烛,信手拈、信步行,……”,这一段念过去了。“长时无间”,一直都没有间断,这才是真正的定,不是盘起腿来什么都不知道,灵光一现,哦!在定中,那是莫名其妙的定。“一得永得”,一旦你得到了般舟三昧就永远得到。“践履纯熟,岂不是省要得力处”,这样子用功不是省很多的大力气,不要费大神,这样不是很省力吗?“但恁么信入,断定不误人”,只要大家这样直接的信,“断定不误人”,就是不会骗各位的。下面僧问石头禅师:“什么是道?”石头答:“木头”。“什么是禅宗?”石头答:“碌博”
  僧问石头如何是道头云木头又问如何是禅头云禄埤奇怪古人忒煞直截略不回互所谓亲切太近有智见足计较底如隔银山铁壁不然则认口头言语便当宗乘则转更周遮是故真实道人只务纯朴不生知见直下承当只恁么注解已是土上加泥数百重不如还我石头本分草料来
  古时候传法很直接,不会罗哩罗嗦的,直接让你证入这种境界,智慧开显。唉!你头脑好,一天到晚写文章比较宗教学,如隔银山铁壁,跟你愈来愈不相干。不然,认口头言语,找机锋,玩禅宗公案都记得很好,把它当作这就是禅宗,“便当宗乘”。则“转更周遮”,愈来愈离谱,愈来愈莫名其妙,所以真实修行的人非常纯朴,下会说一大堆道理。“不生知见”,没有这么多的道理。“直下承当”,就是这样而已:口语)!你那个觉心的源头本来就在。有一次一位法师问南岳怀让禅师:什么是佛法?(我出家几十年东找西找仍不晓得真正佛法是什么?我会早课、晚课、念佛、打坐,但我总觉得那是早课、晚课、念佛、打坐,那真的是佛法吗?那么多的仪式,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佛法?)南岳怀让禅师回答:你懂得谁在问吗?你出家那么久,学会这么多的仪式,你不知道哪一个是真的佛法?谁在问?现在发问的是谁?你都未曾丢掉,你在问什么吗!“啊!”一下子便开悟了,直下承当。这样一讲,外面有很多狂禅的,他也是这样,“哦!我知道这就是”,莫名其妙更加上莫名其妙。我这样跟各位注解说明,已是“土上加泥数百重”,这样讲太多了。“不如还我石头本分草料来”,我的本来不是这样的啦,逼著没办法才讲,道是木头、禅是碌埤,已是迫下得已才讲那些废话的啦,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有很多人间东问西,想知道佛是什么?那些得道的祖师表现都不一样,俱胝和尚就指头一指,临济禅师他就大叫一下“暍!”就没有了,德山和尚就会打你,雪峰禅师就会反问你。
  三祖云要急相应唯言不二若据山僧
  只个不二旱是二了也参
  所以三祖说,要很快的进入佛的这种大智慧境界,只有不二,能所不二,所以没有有与无这回事,因为不二吗!但圜悟克勤禅师说,根据我想,你讲一个不二,已是二啦,没有二,哪能讲不二呢?唉!你参参看。
  现在我们就用十五分钟照般舟三昧,所指导的方法好好练习。试试看,现在是应用学,真正的回到自己身心上,看能不能勿什么、勿什么,不要找道理、找境界就是那么做! ,
  眼镜、手表最好拿下来,什么都不想,不想都不想,慢慢静下来会有各种不同的境界、觉受,但不要去找这些觉受。刚刚开始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放下不容易,所以先用随息法也不错,先把意念系在鼻头上(空气出入、呼吸来往的地方)。不是去注意它,而是知道从这里出入,这次呼吸进来长一点,吐出去长一点,或者吸进来短,吐出去长,吸到身体的那个部位,你知道就好不要加意。好像一个会爬的孩子乱跑,你看著这孩子让他不要掉在外面去,对吸呼出入也是这样,你只注意就好,不要加意,只知道你在呼吸,慢慢再把这个念也消融掉。
  我们觉得有一块肉,我的身体坐在这里,这本身就是一种业报,妄念境界。不要刻意把这觉受拿掉,静下来下乱动思想,它会自己慢慢的退掉。般舟三昧一下子做下到的朋友,你先系在呼吸上就好。下要加意,这样慢慢静下来,你慢慢会发觉我们把一团肉、身心当作自己的错误。不是用头脑去想:这个五蕴不是我。而是心静下来不乱想、不找境界慢慢智慧开了,就知道这一团肉不是我。楞严经讲过“迷己为物”,把自己错认为一个东西。或者是“认物为己”,把物当作自己的错误。静下来之后真正内证到才是,用头脑去想都不是,那只是思想。
  我们一辈子给这身心骗去了,所以禅宗祖师当修行人来找他,他便当头就问:“谁拖著这一具死尸来?”看到这修法的人莫名其妙,连这个五蕴身心本幻都不知道,在认物为己的境界里参禅、叩头、求法、烧香、念经、念咒所以骂他。众生不都是拖著尸体在做事吗?要怎样发觉这个错误?就是只好这样静下来什么部下想、不想都不想。不依身、不依心,连不依也下依,千圣亦不识的境界,你试试看,这是实验。不要玩弄身体、下要玩弄思想、莫妄想那就对了。
  谁在打坐?谁不在打坐?动个念头就错掉了,自然放松,放松身体自然摆到很好的位置。你那个妄想,念头一大堆,身体就跟著习惯的念头弯掉了,习性不好,身体就弯了。你把很多的不好习气、念头放掉、身体自然柔柔的直起来。下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下依,请大家参参看禅宗祖师讲的:“谁拖著一具死尸来?”我们每天都拖著死尸在做事。
  有消息的朋友很多,有了消息,仅量每天坐十五~二十分,坐中有一~二秒进入般舟三昧的消息,再将它慢慢的延长。没有这个做基础,所谓的佛法都是学问、都是宗教情绪,跟佛传的不相干。不要在身体上玩弄,心动身就动了,玩身体觉受的人是跳下出三界的,佛传的就是这个。要好好体会自己的身心都是业力幻现出来的、假的、骗我们的东西,所以佛把误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而不知参究本地风光的人叫做“下看大海、只看浪花”。万劫以来的错误看清楚了不是当下就涅槃,当下就解脱吗?下依身、勿念身、勿念命、勿念寿、去六人,怎么去?这些都不管它,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你管什么?拖著死尸就给它骗去了,当下就是这样子。哦!做的很好,每天练习进步就快了。慢慢的出定,时间快到了,有时耽在这境界不想出来,不想动也不好,大家双手摩擦然后轻轻的向脸部按摩。这样暂时把一切分别、妄想、感情、情绪,通通丢掉,不理也不念,这个境界多好!我们下次再练习。 (待续)
  摘自《十方》第14卷第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