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佛教是慈善、慈济之教吗?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中 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是慈善、慈济之教吗?
  中 观
  佛教是印度释迦牟尼佛陀所创立。从佛教二字来说:释迦牟尼,本是印度一位王子,因他看破红尘,出家修道,觉悟宇宙人生真理,于是被尊称为人中圣者佛陀。佛陀原是印度梵语,译成华语为觉者,即是觉悟真理的人。后来他将所觉悟的真理,宣示于当时当地的人世间,用来软化世间一切众生,尤其是人类。因为世人,都不觉了真理,他不忍袖手旁观,让其醉生梦死,引生大慈悲心,兴起救护之情,期望人人学习觉悟之道,依循佛陀修持方法,远离不觉之习。从入觉悟之道,契入宇宙人生真理,成为觉者佛陀。佛陀的称呼,随顺华人好简的习性,略称之曰佛。佛所宣示宇宙人生的真理言敦,总不离觉道。所以即名之为佛教。
  佛教也可以称之为佛法,因为佛所宣示的言教,都是欲令世人走向觉道的生活,远离不觉之道。不离觉道而随缘建立的一切法,即称之为佛法。佛法也可称之为佛学。佛所觉证的真理,本无言说,为了宣示于人,特开方便。令人从言教上,觉了真理,悟入真理。此能开显真理之言教,觉了真理之方法,总成为佛的学说:信之、解之、行之、证之,其内容,博大精深,有如大海,但浅深有序,修学有际。世间有为人生问题而建立了种种宗教与学说,普利世间一切众生,尤其利人为最,但非究竟之利。唯佛学之利、利在究竟圆满的觉道,完成人生追求的平等与自由。所以佛教、佛法、佛学,不同世间所有的一切宗教与学说,最特出的即在觉,觉是佛教的宗旨,澈始澈终的教学中心。
  佛教也可称之为觉敦!所以有人谓佛教是建立觉的教育,所施之教都是觉,不离觉要令人类众从不觉而转成觉。据佛教说,觉有五乘:人乘、天乘,此为世间觉,不能了脱生死苦,但比地狱、饿鬼、畜生世界众生为有福,因为此三名为恶趣众生,由于业力所感,但受苦报、无有乐境。人天虽苦,因是善趣,还有乐果感受。总此五趣名世间觉,觉苦觉乐,不离世间。此外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此三为出世间觉,了脱生死苦。分而言之:有自觉、觉他、觉圆。声闻、缘觉,由于修法不同,但都完成自觉。菩萨虽能觉他,但还未达圆满。唯佛觉行圆满,无欠无余,称之为大圆满觉,而菩萨正朝向圆觉目标前进。觉是佛教根本,一切教法虽是万别千差,但总依此觉性而开展。但为尊重神圣感,传统都称佛,不用觉,所以仍旧名之曰佛教。
  佛教自古传世,已有二干五百九十三年(加佛在生说法五十年)历史,而今佛教正迈向世界发展中。发源于印度之佛教,如何能达到普及世界各地?这主要有两大因素在推动:一是由于古今出家学佛的高僧,负起弘法利生的责职。出家学佛的僧伽,不分男女的性别,要具悲智的心情,奉献身心于佛敦,即能为法而忘身,尽己所能的游化四方,随遇而安的作出如法的贡献。二是在家学佛的男女佛徒,虽有家庭与事业在身,不能如出家佛徒游化四方,但有资财,除作生活与事业所需之外,可以用作护持佛法的作为,完成居家学佛的责职与使命。因此佛教在僧俗佛徒各尽所能地分工合作情况下,推动佛教的发展,乃有佛教迈向世界的成果出现。
  目前世界佛教,受到三大语文的僧俗佛徒所开展:第一是巴利语文系的佛教,这主要是南传佛教系僧伽,他们利用擅长英语的协助,将巴利文的佛教,随其僧伽所至,传到西方社会中。第二是汉文系的佛教,主要是北传佛教中中国佛教与日本佛教,通过华僧与日僧的弘传,借助英文的沟通,正向西方世界广大社群推进中。汉文系的华僧界,对世界语文,正多方要求学习,为未来佛教谋弘通之缘。第三是藏文系佛教,偏重密法的传授。藏传佛教僧伽,多能用英语传播佛法。综合三种语文的佛教僧伽,利用交通的发达,消除以往的隔碍,渐渐交流起来,这对未来佛教,迈向世界发展,非常有肋。但愿世界僧俗佛教,共同为发扬佛陀慈悲救世的精神,弘扬正法,普度群生,离苦得乐,尤其究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完成佛教传世的宗旨,达到佛法住世的目标。
  今有人说:佛教是慈悲的,普度一切众生,所以认为是慈善的宗教,或是称为慈善教。佛教是慈悲,而普度一切众生,这是对的,但不是慈善教。佛教有他的宗旨,非以慈善为目标。慈善利人是利在色身与寿命,如世间有人未修福,生来世间多贫穷、多受苦,常戚衣食不足或患疾病。有人生起同情心,予以衣食与医药,令离贫病之苦,延年益寿。此等慈善行为,受到世人赞仰。但在佛教而言,此等利人善行,可获人天福报,但不能离生死之苦,增长法身慧命。
  又有人说:佛教是慈悲救世的,因而发扬佛慈,兴办慈济事业,这如现在有人看到世界人类,有的无食无住,谋集资财,予以食粮与房屋的救济,获得世人的赞美。或是兴办医院,救济病难的人群。因而有人称佛教名为慈济教。其实佛教的宗旨,在救人离生死苦,得究竟的常乐,不是离世间之苦而已。所以佛教具有崇高目标,引导世人向往与学习。慈善与慈济,均是佛教枝末事,非佛教根本作为。
  尤其身居出家的佛徒,负有弘扬佛法的使命,更不宜舍本逐末,委身慈善与慈济,障碍自家法身与慧命增长。因为慈善与慈济事业,不论如何成功,只能增长自他色身与寿命,不能增长自他法身与慧命,此所以发扬佛教、弘扬佛法,有赖出家僧伽,护持佛教与佛法,有赖在家学佛之人。其中主要原因出家学法不生财,故施法不施财:在家学法能生财,故重财施。北传佛教僧伽,自古称贫僧,表示无有财物也。无财无物之僧伽,如何去作需用财物的慈善与慈济事业?因之自古僧伽俱自量,能为“安贫守道”人。慈善慈济等事业,都望有财有物的在家学佛人,多作布施修福行,以之庄严身心,用作长养法身慧命之助缘。
  现代有些大福德僧伽,虽然自身无财无物,却能积聚檀信财物,兴办慈善与慈济等大事业,这自有特殊因缘在,非常人所能行。但吾人学佛,以佛为模范,佛自出家修行,成佛后总是以法度生,总以弘法为务,未曾教示以慈善与慈济来度生。今日社会人士,有望佛教人士协助社会,救济苦难人群,希望在家学佛人,本著佛慈,予以相应的建设,略示同情,尤其有财有物的学佛人,更应善用财物,利乐有情,庄严国土。
  人间佛教,有建设人间净土之期望,愿世人珍重人生,亲近佛法,净化生活。从不觉为衣食住行而忙碌的生活,在佛光觉照下,而开始觉的生活,不再但为衣食忙,同时要为帮助他人衣食忙,要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而大忙,那么人间净土的实现,即不难有如望的一天。
  摘自《海潮音》总第80卷7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