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佛教礼仪基本常识——在家居士基本礼仪(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宗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礼仪基本常识——在家居士基本礼仪(四)
  文/释宗印
  七、作务惜福
  一位佛教徒在佛寺内,下论是否熟悉,应当随时随机主动帮忙劳务,莫以为只是去参访或度假。在佛寺所做的劳务,都是自己的福报资粮,有时比施舍钱财更为实际。
  在佛寺内作务时,伹勿众劳我逸、人难我易、人多我少、人前我后、人重我轻等。凡用具应当谨慎为使用,莫大意而致损坏。凡洗刷物品,必节约用水、肥皂粉。凡洗菜,必洗干净,小心菜虫。凡汲水,必留心水内有无生物。凡拣拾青菜,必不过于浪费而丢弃尚可食用的菜叶。下将未腐坏的剩余食物随意丢弃,或者将尚可使用的物品,随意弄坏。举凡一切作务,必细心而下浪费,随时兼做惜福的工作。因为佛寺内的一物一品都足信徒省吃俭用善心布施的,必须珍惜。在佛寺内作务,莫管他人行下行,只求自己毫无牢骚地任劳任怨主动帮忙劳务,这正是调伏自己心性最有力的法门。
  在佛寺中要求自己做到主动帮助及惜福的行为,回到家里后,也依旧知道节约能源,不糟蹋食物等。学佛者应当处处随时观照,应该“知福、惜福、施福、习劳”,此者乃是学佛者成就福慧二业的最有价值的道粮。
  八、共修
  举凡集合多人一起礼忏诵经、一起静坐参禅、一起研习教理等都可称为“共修”。共修的意义:因为个人因自我鞭策的能力街未具足,容易懈怠、放逸,必须藉由共修的方式让自己能定时、定点、定法、定量地专精修持:也藉由众人的心力,使自己更能排除妄念而心力凝聚。共修至一段时日后,自己若能自制修持,即可转为自修,甚而随时随地修持。
  佛教寺院为了纪念佛诞日或普施冥界众生,而举行众人共修的仪式,诸如共同念佛、共同礼诵大悲忏、共同受持八戒……等,此称为“法会”。如佛七法会、八关斋法会、大悲法会等。倘若要参加诸如此类的共修,应当准时到达,遵循共修规约,如穿妥海青、依序排班、勿喧哗。
  在共修中,应舍弃我慢,念诵速度、唱腔当与众人同步和合,下我行我素、独树一帜。同时,也不随兴而为,时时留意是否与大众同步。将身心全部投入,让众人有力的念佛音声来阻挡消除自己的妄念生起,并且摄耳谛听自己的唱诵声。最后,若能达到只闻自己唱诵声,而无闻外界音声,此为一心的境界,也就达到共修的最大功效。
  九、助念
  所谓“助念”,即是当某位僧俗佛教徒临终或舍寿,集合多人至亡者身边,共同为其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期使亡者能因听闻佛号而专注于念佛,因而顺利往生西方弥陀极乐佛国。早期中国佛教只有净土宗兴盛临终助念,但在净土宗历代祖师的倡导下,今已成为时下普遍的风尚,被推广成为佛教徒本身及其眷属,乃至一般人七的临终关怀的方式,因此助念团大为兴旺,临终助念形成学佛者必修的福业,甚至演变为新兴行业,靠此谋生者乐而下疲,几近泛滥的地步;此情此景,净土祖师若有知,定必讶异慨叹不已。
  通常,一般人对于为何要助念?助念的真实义?以及助念者必备的条件与应守的规范等,都是一知半解。某些以此(助念)为职业或副业的人士,在赚进财富、名望、声誉之际,不知是否应该关怀一下自己的因果,因为因地若下真,果将遭迂曲!
  助念的意义:集合众人的心力,同心、同力、同音、同念,专注地称念弥陀佛号,将众人的心力凝聚成一束力量,依此指引、摄受、加持亡者坚心随顺念佛,让极乐佛国应现目前,弥陀三圣显身接引亡者往生。
  在助念中,倘若有出家师父带领时,应当遵照师父的指示行持,诸如助念方法、注意细节等。每位参与助念的人员,切莫随便或散心,必须专注于自己所念的佛号,口念:心想、耳闻,统一心口耳三器,将自己的心力以佛号来凝聚:自己声调的高低、速度要与众人共合,如此才能达到助念的效益。否则,容易只流于形式,亡者有无得到实质效益,就有待商榷了!
  助念时,领队者应当要求亡者的家属全部或部分参与,同时,下哭泣、下喧闹、下嬉笑:最好能二十四小时唱念弥陀佛号。助念圆满后,参与的每位人员,避免收取红包,纵使只拿一张红纸袋也下为。倘若亡者家属执意供养,当告之将此金额以亡者名义供养三宝或捐献慈善机构,然而助念人员莫代为处理,应由其自行处理会更有意义。
  举凡助念一切细节仪规,应当参照相关资料,此处下再赘言。助念立义良善,让痴迷、邪见者临终之际,在众人合力下,仰仗弥陀、观音愿力,能有化乖戾为祥和,离苦得乐的机缘,藉此而心念归向弥陀,由他力调转为自力,而非著重在完全仰赖他力(佛力与众力)。因此,与其在临终靠众人助念,倒下如有生之年赶紧恳切念佛,受持佛戒,净化自己的身业、口业、意业,克尽自己应担负的家庭、职业、社会等责任,在大限临前,加上众人的慈悲,更让自己能莲品增上品,亲临弥陀世界深造,明心开眼后,再还归娑婆,回枪有情。十、居家
  在家学佛者,虽然不能完全实践佛戒,伹应以下再造新殃为要。居家但求安适、简朴,切莫华丽、奢侈。一经养成富豪、虚荣的习惯后,将难以根除。
  在家学佛者,尽量受持五戒,淡化食、衣、住、行、育、乐的欲望。最起码做到下恶口、下绮语、下恶意欺骗、下议论人非、断邪淫、戒烟酒槟榔、常素食、下顺手牵羊、下贪便宜、下虚荣浮华。
  随时随处观照自己的身、口、意三行是否顺乎“礼”,是否与“中道义”契合,让自己的身行、口行下因一时失察而冒犯他人。
  凡已受菩萨戒的在家学佛者,最好准备一问净室做为佛堂,只要清净舒适即可,毋庸讲究豪华气派。早晚固定诵经、礼佛,或者依照佛门课诵本行持。最好依自己的可用时间,专修一法门:礼一尊佛、称一佛名、诵一部经。
  在家学佛者应当经常研读佛经,将佛法落实在生活日用中,避免阅览一些光怪陆离、晦黯淫欲的书刊,或随兴议论一些增长自己贪、嗔、痴、慢、邪偏等的话语。十一、事亲教子
  在家学佛者侍奉双亲当如敬佛、事师一样,堂上双亲犹如师父一般,当晨昏定省、嘘寒问暖。
  若有余存漏习难以改除的双亲,应当婉言苦劝,随机晓以佛理。诸如劝其戒除烟酒、长素食、礼忏念佛、舍弃名利等。
  凡值父母寿诞喜庆,当依佛制,切勿杀生宴客,以免折损双亲阳寿,此项应在平常就时刻以佛法开导,并向诸亲友晓以佛理因缘。
  在家学佛者事亲,当以导引双亲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早晚礼佛,时时念佛为要,下独只照顾他们的起居和身体而已。
  在家学佛者教子之法,当以儒家伦常纲纪落实于日常生活上,让妻儿先学待人接物顺乎“礼”:之后,再以浅近佛书与读,并给以解说,让佛法植入彼等八识田中。在家学佛者当先以己身力行佛法于生活中,依此为表率,进而影响双亲、妻儿改观,顺随之而一心向佛。
  在家学佛者当自我充实佛学,日常闲暇时,常与双亲、妻儿谈论佛法,莫尽论一些芝麻小事、人我是非、名利虚荣。当以全家大小早晚一同礼佛为目标,建立佛化家庭,期使双亲、妻儿与己共同学佛,灭贪嗔痴,转化心性。如此将能转化家庭的乖戾气氛,更甚者将可化不吉为大吉。
  有谓之:在家学佛,当行菩萨道,己之亲众下度、未度,诓论广度众生?反之,己众不度,独善己身,此绝非行菩萨道,菩萨道不行,何有了生脱死、成佛作祖之望!(待续)
  摘自《圆光新志》76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