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法身不响 分身响叮当(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方力修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法身不响 分身响叮当(下)
  方力修
  三、禅定经验的体会
  在禅定修习过程中,很多人会有定境的经验和体会。西藏密宗宁玛巴(红教)的大圆满法禅定,是一种安住于本觉且止观双运的禅定,若持续修习,久后会有乐明空三种禅定经验。在定境中,有时会看到佛或菩萨的形相,有时有信心的感觉,有时得到佛菩萨的感应,这些体会像空气中含有水气一样,有时会形成雾,有时会消散,在未证悟前都是禅定经验之体会,这种体会与觉悟不一样,千万不可以认定这种禅定经验就是神通,更不要执著这禅定经验的体会,而要在不执著中继续不断地修好禅定,才是正途。
  体会有两种,即好的体会与不好的体会,好的体会像能看到本尊、或梦见上师、本尊及自己有成就的感觉等,便会生起大乐的感觉,若因大乐而产生欲望而一直在想这种体会,就会走火入魔。不好的体会,像做恶梦、心里有不愉快的感觉、或不顺利的感觉,譬如说他人毁谤你、身体不健康、见到邪魔等,也是会消散的,它不是真的,完全是心的显现。当这不好的体会出现时,要好好的用上师相应法,诚挚而强烈地祈求上师及三根本,让修行者自己的意与三根本的意无二无别,并了解这是学佛过程中的考验,只要专注一心继续禅定,则坏的体会就可以变成好的成就,最后即可以解脱。
  格巴多杰仁波切论大圆满法禅定之成就,远非外教的禅定所可比拟,两者在入定时都会有乐明空的经验,外教的禅定者会因执著乐明空的经验,而只获得三十三天的禅定境界。但修大圆满法的禅定者,因不执著乐明空的经验而能开悟。这个差别出在外教的禅定没有观本觉,没有安住于法身境的本觉中,只有做止的功夫而已;没有本觉做依靠,于是在出定后行为便无所是从。大圆满法的禅定是止观双运,以本觉为直接之觉知来观杂念,因为有本觉作为修行的见解,出定后便能以同样的见解为依靠,即安住于本觉,以本觉为依靠而不会执著。故大圆满法禅定者出定后以本觉为依靠,与入定时一样,这样在入定与出定上没有分别,便会开悟。未开悟前的禅定经验不可执著,以防走火入魔,更不要将禅定经验的体会当作是神通而执著它。
  四、本觉
  游芳枝女士与宋七力先生在报章及电视上,一再提到“真如本心”之类的话。因此,笔者也在此谈谈本觉。藏密红教最高的大圆满法,其见解是直接介绍修行者自己的心性或本觉,并靠禅坐很自然而不执著地让自己心的本性或本觉呈现、展露出来。教珠法王说:“这当下之清新、即刻的觉知超越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所有念头,而这从无始以来原本就有的觉知,我们称它为本觉。”游芳枝女士在其回应文中所说的“真如”、“本心”、“本体”等,我想就是指此本觉而言。本觉超越创造和毁灭,超越存在或不存在的两极端,它是独立存在的状态,它超越思维,它超越所有用言语和心意努力造作的结果,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之最初的觉知之精髓。它一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说的自然智慧,这自然智慧的圆满是无法用智力可以想像的,也难以用文字来表达。它不能被制造,也不会被终止,它的本性像空间,我们不能指出这个空性,因为它是无形而无法触知的,它不是一个有形的物体,我们无法说空间来自何方,也不能说空间将往何处去。心性其实就像空间一样,这空间虽不存在任何物质,但在空间中却充满著明亮的光,它照亮轮回和涅槃的一切东西。换句话说,藏密红教大圆满法中所说的本觉和《心经》中所称的般若波罗蜜多的自然智慧是一样的,它是三世诸佛之母,因为若不依赖这直接的、本来就具有的觉知,我们无法了解什么叫佛性。若无法了解佛性,我们仍是无知的众生,被无始以来的轮回所捕捉住。所以修行者能维持在本来就具有的觉知中很重要,而维持觉知的基础叫做法身,这吾人原本就具有的觉知在当下依然存在,并且是吾人之核心,它在最初便是纯净而没有任何概念化的推敲。认识这本觉的状态,并安住于这状态里,就是修习大圆满法正确的途径。若我们不认识本觉,那么我们的心将继续不断地制造各种虚妄不实的杂念,而这些杂念的生起就像构筑监狱的墙一样,限定了我们的空间。所以吉美林巴上师曾说过,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比认识本觉更重要且更需要的了。本觉是法身之觉知的容纳能力,就像太阳发光照耀在天空中一样,在晴朗无云的天空里,觉知的潜在力量就像无数的太阳光线照亮世界上的所有东西一样,这是很容易见到的。但在各式各样的日子里,天空可能充满著延绵不断的云,虽然太阳无时不在天空中照耀著,但因为被深厚的云层所遮阻,在云下的我们不能见到太阳,以致不能认知太阳的存在。但若太阳不在天空中,则所有环绕我们的世界将完全黑暗,没有阳光穿透云层,我们便见不到任何东西。我们天生的佛性也是一样,当佛性存在时,我们便拥有觉知和意识,若佛性不存在,我们就没有觉知和意识。这佛性从无始起便已在宇宙中存在著,像广大无涯的空间l样,而佛性与众生的存在是无法分离的,佛性不是发生在一特定之历史时刻,也不是由造物者所制造,佛性的本质是超越时间和条件的,它是从无始起便已存在的。修习藏密红教最高的法——大圆满法,最重要的是亲身去经验、去体悟自心的本性(本觉),为了达到体悟实相的目标,我们就必须进行禅修,使心平静,清除我见、我慢等以自我为中心的危险,消除所有的烦恼障及所知障,对心的显现不产生执著,而入定于自心本性的明觉中,即入定于法身境之本觉中,才能解脱、开悟。
  我从电视及报章看到,谢长廷市长夫妇坚信宋七力的分身神通,宋七力也坚称自己有分身能力,游芳枝女士也说神通、神迹能力来自真如(本觉)的智慧,但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唯有在禅修及下座后的日常生活中皆不执著心的显现,才能让本觉显露,并安住于本觉智慧中。我不解的是,宋七力先生那么执著自己的分身神通,又要如何来启动、显露其本觉智慧呢?按照佛教过去成就者的经验来说,我们就假设宋七力未被起诉前具有分身的能力,现在烦恼缠身,本觉早就被杂念、无明遮盖而无法外显,何来神通之加持来源?游芳枝女士尝试用佛教的本觉来说明神通之启发,但神通不是光懂得一些佛法术语就可以示现神迹的,而是要靠禅修来使本觉显露,并且不执著于心的显现时,才能得到神通的加持。即使有些根器很好的成就者,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及许多印度、西藏高僧,他们在过去世修行得很好,这世因种种善业,很容易就能安住于本觉,不执著任何心的显现,因而获得神通加持的来源。游芳枝女士所说“梦境成真”的那些经验,只是神秘经验而已,大都与业力显现有关,是来自他力(业力)所致,虽说它是自然产生的现象,实际它是受业力影响而随业显现,是受业力(他力)来启动的,与佛教界所说的神通、神迹截然不同。佛教的神通者,其加持来源是入定于本觉中,且对心的显现没有任何执著,才能让本觉显露,才能有神通、神迹之示现,这是佛教徒不可不知的。
  五、本尊与分身
  自从宋七力出版《宇宙光明体》一书,显像照片的分身就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我今天要谈它,主要是因为宋七力及其信徒都自认是佛教徒,所以分身这个名词马上就与佛教连在一起,更巧的是西藏密宗之修行常会谈到本尊,媒体很快的、自动的就把密宗所说的本尊和分身合在一起来联想,因此大家对分身是属于佛教的术语,也就视为当然,从此分身就躲入了佛教的保护伞内。于是,你怎么能说佛教的成就者不会有神通呢?不会具有分身之神通呢?过去的很多成就者能,为什么宋七力先生不能呢?这些让人质疑而不敢妄加驳斥的问题愈来愈多。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宋七力案举行辩论庭,宋七力先生仍坚持他有分身能力,并且表示游芳枝女士所说的全都是真的,且宋七力先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除坚称自己的确具有分身能力外,还说他可以“入火不焚,入水不浸”。值得欣喜的是高雄市长谢长廷夫人游芳枝女士不愿再对上项说词发表任何意见,她的态度似乎保守了许多,是不是释昭慧法师的话让她思索呢?或不愿面对媒体压力而保持沉默?起码我想她心的显现已在变化中,我真替她高兴,希望她能在遭遇该事件后能生起智慧,不再盲从附会,不做不如法理的任何自由心证。实际上,在佛教界内说到分身的字眼很少,倒是有二即一切”、 “一即不可称量的多”之说法,譬如佛陀可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而出现的每一位都同样是佛陀,没有特别言明这是本身、那是分身的说法。而西藏密宗倒是有本尊的说法,但这不是宋七力信徒们所说之分身的本身。西藏密宗所说的本尊,是指在修行中选择一尊与自己较有感应的佛来做自己学佛修行的代表,这尊佛就称作本尊,其用意是修行一本尊即修行所有的佛一样,即修一佛,就修到其他所有的佛,只是为了方便而以本尊来代表其他所有的佛。绝不是宋七力案中,大家所称为“分身”的本身而称之本尊。分身与本尊在媒体这样的媒合下,在字意上大家都视为合理而不会有所疑议。但密宗所说的本尊,其意义不同于宋七力诈欺案中媒体所称的本尊。可叹的是本尊与分身被结合在一起而有佛教的意味,变成宋七力先生的保护伞。在这官司审判喧腾中,一般不了解佛教的人,常会问:“你相信佛教讲的分身吗?”言下之意,不甚相信分身,但也不太敢全然否定。在媒体媒合之下,佛教界已无法置身事外,而且愈说愈有那么一回事似的,我看到宋七力在电视中说:“不是只有我有分身,你们都有分身,是真如本心……”真是愈说愈暧昧,其信徒也就顺著媒体之媒合而愈说愈离谱。我想他们藉著分身与佛教的关系,尝试说明分身是真的,不用怀疑,并说法身就是分身。但佛教所说的法身是见不到的,法身的智慧是神通的加持来源,怎能把法身当作分身来看呢?法身是获得神通之加持来源,也是佛果,佛果以法身、报身及化身来示现,佛的三身就像长在树上待收获的水果。在法界中,法身、报身及化身是不可分离的一体,亦即是吾人心性的本初状态。本初状态可以分成本质、性质和能量三方面来说,本初状态的本质是指最初的清净,即空性,这是指法身而言。本初状态的性质是指明亮,它是自然的自我圆满,这是指报身而言。本初状态的能量是从未受阻碍的,不随时间改变,不中断,无所不在,代表空性和明的不可分割,这是指化身而言。 “本心空”和“自然明”二者是无二无别的,当中有一不曾中断的光。这光是所有显现的基,就像灯和灯光,分别表示空和明,没有任何造作,是自然而然的一体。光是所有显现的基础,而显现从未中断过,二者没有主体和客体的分别。其中,没有中断的虚空即是指空性的心,叫做法身,是佛的真实身。明是指报身,即佛的光明身。所谓法报化三身一体,是指有了明空无二无别之境界时,慈悲自然就会产生而广布,对自己明空不断的显现力量的感觉就是化身,即佛化现之身。这种没有中断的基之显现,就是慈悲广布,就是化身。法身是无所不在的,它超越时间及空间,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形式,没有用智力及文字表示的概念,仅可说它是一种很深的宁静。报身只明示于永恒,超越时间及空间,具有超越之上师、听众及教义。报身不出现于世俗的时间和历史之中,以最高之上师金刚萨堙或集合为五方禅定佛示现,报身仅向天界的听众,包括心灵演化已达七地至九地的大菩萨,解说最高、最神秘的大乘和金刚乘教法。化身可示现于不同的时间和地方,像释迦牟尼佛及莲师皆为化身佛之示现,存在于物质界、心灵界之条件性存在的轮回世界里。
  在经续及密续中,佛之三身代表果道或心灵道上最后所领悟的目标。简而言之,法身是心性的无限空间及深奥的空性,即本初的清净;报身是心性的明,是自然发生而圆满;化身是指心性之无所不在、用不完的能量及明与空的不可分割性。根据大乘,尤其是金刚乘,所有无边无量的诸佛皆含容在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中。这三身具有无量无边的外显,具有不同的功德,但其精髓却只有一个,即为不可触摸的法身。法身如虚空般,不具任何实体,是佛陀全然证悟身或圆融智慧身,是超越形相的真如智慧。其实,法身除了无碍虚空般的空性外,还具有智慧和觉知。法身无实体,没有物质,像是无碍的虚空,即具有空性,但其无边无量的智慧却显现于报身及化身中,这是觉悟的境相。法身、报身及化身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报身又称为法乐身,也叫圆满喜悦身,唯有契入菩萨地的胜众才可以见到报身。阿弥陀佛、金刚萨唾、五方佛及许许多多不可称的报身佛,均为法身的显现。报身是唯一的净土,故报身与法身是不能分离的。化身又称化应身,为驯服众生的证悟身,如释迦牟尼佛于世间的化现,能为一般众生所见。为了利益众生就有了化身,如释迦牟尼佛及莲师的现前,是为了信徒而来。宋七力先生说他的分身是“真如本心”,是法身,如果换个方式来想,那么宋七力先生所说的分身是摸不著、看不见的分身罗,这不就与他出版的《宇宙光明体》一书说的完全不一样了吗?至于化身,格巴多杰仁波切说,化身之示现就像月亮倒影在水中而成水中月—样,当没有水时,也就没有月影,当化身佛度完了有缘的信徒后,化身佛就隐退了。释迦牟尼佛及莲师都是化身佛,他们皆来自阿弥陀佛的净土,他们来到娑婆世界是为了引导众生开悟成佛,他们本身并没有众生的境相。莲师及释迦牟尼佛是圆满正觉的佛,是来自报身化现的化身佛,故法报化三身是不可分割的,三者之间是没有不同的,这就是诸佛的特征,它有无量无边的智慧功能,你无法将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物质化而各自分离出来。听列诺布仁波切说,一即一切,一即不可称量的多,多又尽摄于一,诸佛的功德一直是这个样子,不可称量,超越言语。简而言之,诸佛的功能是不可思议的。当我们禅修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位本尊,但绝不能说阿弥陀佛比观世音菩萨好,或观世音菩萨比阿弥陀佛好,我们不能这样来选本尊。对于佛陀我们无法选择,所有的佛陀都具有同样的功德,我们只能依照自己的根器来选择本尊。我们在修法及禅修中观想自己所择定的本尊时,必须观想所有不可称量的诸佛都含容在这本尊内。不可像宋七力先生的信徒这样来选取本尊,不将诸佛含容在本尊内,这样选取本尊其实质是崇拜凡人,与选举总统没有不同。你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选出某某人当总统,但修行事关解脱,不能那样做选择。
  从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知道佛教界有三身不可分之说,有一即一切之说,却没人说分身的事,在此特别澄清。宋七力先生及游芳枝女士一再提到“证法身入永恒”,且说每个人都有分身,这分身就是“真如本心”,即法身。西藏密宗修行时,所有不可称量的诸佛必须总集在一精髓上,像总集在莲师本尊上。我们这样修一佛就修了一切佛,这对我们的禅修有益处,对其他人也好,因为我们心变得很开放,因为我们没有造作有限性。特别是当我们禅修时,不会掉在黯钝无记中。无记是没有记忆、没有知觉,这是危险的。西藏密宗所说的本尊,不是媒体及宋七力等人所说的本尊,也t并在此言明。
  我们的心性原本就具有法报化三身,因为空是法身的本性,自性光明是报身的本性,慈悲广布是化身的本性。这三身的本性,原本就具足于我们自己的心性中。证得法身而开悟而成就佛果,是过去、现在及未来诸佛必走之路,这是无庸置疑的。这些佛从未倒退回众生,执著做分身的神通、神迹的事。在没有开悟前,或许在禅定中能体会到—些神秘的经验,如果执著为自己有神通,能分身、造神迹,就是走火入魔,这是外教之禅定。若入定只可以做到止,却无法做好观,则下座后之行为必与入定中之行为无法相应,便会落入双重人格的自欺欺人。上座与下座的行为必须均能安住于本觉中,才算是开悟。宋七力先生及游芳枝女士都自认是佛教徒,应该知道世间法的官司是一回事,更要知道执著便会招致因果,有因果就要轮回。佛教徒求的是解脱而不落入轮回,若落入金刚地狱,其后果比世间法的官司审判要严重多多,不可不慎。学佛修行是要在相对二二兀)的世间来修习获得本净而具自然智慧的心(佛性、本觉)。故在学佛过程中,要不断的累积福德资粮,消除业障,信因果,行六度,启发本觉之智慧以获得解脱、开悟而不沦入六道轮回。故佛教徒在相对世界之修行中,必须谨言慎行才是。(全文完)
  摘自《慧炬》47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