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丛林管理>>正文内容

从《水浒传》看宋代佛教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孙浩然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从《水浒传》看宋代佛教管理制度
  孙浩然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好汉替天行道为主线,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官显贵、三教九流,无所不及。其中大量关于佛教的故事情节,对我们认识宋代佛教及其管理制度很有帮助。
  一、从度牒看官府对佛教的管理
  僧人剃度是佛教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僧人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佛教的存亡和发展;同时封建政府也要维持合理数量的僧尼,满足民众的信仰需要,发挥佛教稳定统治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僧侣具有免除徭役和赋税的特权,如果僧尼数量无限增长,就会危害到国家和社会的正常发展。所以历代统治者尤其是隋唐以后,都以行政手段对佛教进行强制管理,度牒制度就是其中的管理方式之一。
  《水浒传》中有三处描写度牒。第一次在第四回,鲁达三拳打死郑屠后落难代州,赵员外让他到五台山出家时说:“我曾许下剃度一僧在寺里,已买下一道五花度牒在此;只是不曾有个心腹之人,了了这条心愿。”第二次在第三十一回,武松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追捕,张青夫妇打扮他成头陀去二龙山落草。孙二娘说:“两年前,有个头陀打从这里过,吃我放翻了……却留得他一个铁戒箍,一身衣服,一领皂直追裰,一条杂色短穗绦,一本度牒。”第三次在第四十五回,蓟州报恩寺和尚裴如海与两院押狱杨雄之妻潘巧云私通,为笼络报晓头陀胡道人说:“我自看你是个志诚的人。我自早晚出些钱贴买道度牒,剃你为僧。”
  不难看出,度牒是僧尼得度时官府发给的一种凭证,用以证明僧侣合法身份的重要证件。要取得度牒可以向政府购买或申请考试。北宋考试的内容是诵读{法华经》,南宋则是诵读《大般若经》,要背经百页或读经500页,尼童背经70页或读经300页。考试及格者由官府发给度牒。宋代还实行“特恩度僧”,是指在天子诞辰、帝后皇族忌辰等大典举行之日,不经考试而直接发给僧人度牒。
  宋代僧官制度因循唐代。唐初,天下僧籍由祠部掌管,度牒也由该部发放,称为祠部牒,绫素钿轴,制作考究。到了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年),设左右街僧录司,专掌佛教事务。又在各府设僧纲司,各州设僧正司,各县设僧会司,僧尼簿籍由地方各级僧官管理发放。北宋用纸制作度牒,南宋则用绢制作,质地和官诰相似。
  宋代,政府也出卖空头僧道度牒。有钱有势的人可以买度牒送给别人,让别人去做僧道,认为这是替身代他出家,等于是自己修行的好事。这个出家的僧道在寺观中的一切费用在相当时期内都由他来负担。例如鲁智深就是替赵员外在五台山文殊院修行,他的日常费用都由赵员外供给,他”打塌了亭子,打坏了金刚”,还是赵员外出资重修的。
  度牒往往是空白的,取得度牒后,还需要所在寺院举行盛大的剃度仪式,将受剃者的法名、年龄、相貌等在度牒上一一填写清楚,并妥善保管。 {水浒传》里这样描写剃度仪式:“长老选了吉日良辰,叫呜钟击鼓,就法堂内汇集大众,整整齐齐五六百僧人,尽披袈裟,都到法座下合掌作礼,分做两班。”。通常一个僧尼只能获得一张度牒,拥有度牒就是合法的僧人,若将其遗失,就失去了僧人资格。度牒很难伪造,武松之所以能够蒙混过关,靠的是一张和自己年龄相貌相符的已故头陀的度牒, ”今既要逃难,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头上金印。又且得这张度牒做护身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世前缘。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经过五台山文殊院智真长老剃度赐法名,一名书记僧填写度牒,鲁达转眼间便变成了鲁智深,从此不但避过了官府的追捕,而且在离寺云游四方之时,可以在全国各地寺院挂单,享受免费食宿待遇。
  度牒制度也有弊端。封建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除公开卖官鬻爵外,也把出售度牒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僧侣不向政府交纳赋税,僧人人数膨胀,国家财政收入就会减少。为了增加收入,政府又会加倍出售度牒,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二、寺院内部管理制度
  《水浒传》反映的是汉传佛教的情况,寺院规模宏大,往往拥有众多僧人和巨额财产,寺院内部等级森严,管理严密,职事僧之间职权分明。
  寺院管事僧人等级森严,一般可分为高、中、低三级。分别是方丈、班首、执事和小执事。住持是一座寺院的最高权威,他的住所“维摩居室,仅有方丈”,故而又称方丈。担任方丈有严格的条件,首先必须是得法弟子,且法相威严;其次必须德高望重,并由众僧推举;再次是报经政府同意,举行升座仪式。
  虽然方丈是一寺之主,却也不能独断专行。五台山智真长老一再宽容鲁智深,对众僧说话的口气近乎婉求:“虽是如今眼下有些罗唣,后来却成得正果,没奈何,且看赵员外檀越之面,宽恕他这一番。我自明日叫去埋怨他便了。”众僧对此的反映是,“众僧冷笑道:‘好个没分晓的长老。”’最终方丈还是碍不过众僧之请,被迫推荐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相国寺方丈在鲁智深去留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唤集两班许多职事僧人尽到方丈”,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让鲁智深去看管经常被泼皮无赖骚扰的大菜园,却也是人尽其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寺院管理人员内部分工也很明确。监院掌管寺院日常行政工作,都寺主要负责经济、人事、监察等事务。这两种职位必须由具备相当资历的僧人担任,所以首座才对鲁智深说,”都寺、监寺、提点、院主;这个都是掌管常住财物。你才到的方丈,怎便得上等职事?师兄,你不省得,你新来挂褡,又不曾有功劳,如何便做得都寺?这管菜园也是个大职事人员。”首座的职责是教育寺僧,与都寺、监寺统称‘三纲”。知客掌管来往僧俗大众的接待事宜,典客管理日常饮食事务。维那执掌僧众威仪,书记、侍者相当于方丈的秘书,从事文字工作。所以知客对鲁智深说:“至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做得。”殿主管理大雄宝殿或其他佛殿,藏主管理藏经楼。化主专门负责外出云游化缘,所得款项财物都要交付知客、库头,登记入帐,报请住持处理。正如《水浒传》第五回所说:“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还有那管藏的唤做藏主;管殿的,唤做殿主;管阁的,唤做阁主;管化缘的,唤做化主;管浴堂的,唤做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还有那管塔的塔头,管饭的饭头,管茶的茶头,管东厕的净头与这管菜园的菜头;这个都是头事人员,末等职事。假如师兄,你管了一年菜园,好,便升你做个塔头,又管了一年,好,便升你做个浴主;又一年,好,才做得监寺。”可见,寺院管理人员之间的升迁任免也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除了管理人员,还有许多为寺院服劳役或供僧人役使的火工道人、头陀、老郎、行童,以及为寺院耕种土地的佃农等。《水浒传》第五回写道,赵员外送到五台山的礼物都由“道人、行童收拾去了”。鲁智深为了置办酒食请破落户们吃酒,“oIJ道人去城中买了几般果子,沽了两三担酒,杀翻一口猪,一腔羊”。志愿出家的人得到父母的同意后,住在寺院内的童行堂(又称行堂),接受成为一个和尚所必要的诵经和践行诸法仪式的训练,被称做行童。行童还要负责寺院内的各种杂役,根据所服杂役,分别被叫做方丈行者、客头行者、堂司行者、监作行者等。童行没有免除赋税的特典。可见,火工道人、行童和老郎等都是为和尚服务的杂役人员。
  寺庙的管理问题突出,不单单是因为寺院有很多僧人,主要是因为它拥有巨额的财产需要专人来负责和管理。从《水浒传》中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寺院庞大的经济规模,文殊院是个百年清净香火去处, ”原是菩萨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鲁智深想在五台山下吃酒,卖酒的主人家惧怕,不敢卖给他,“师父少罪。小人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本钱也是寺里的。长老已有法旨,要是小人们卖酒与寺里的僧人吃了,便要追了小人们的本钱,又赶出屋去。因此,只得休怪。”不单是这一家,鲁智深‘:起身连走了三五个,都不肯卖。”生意人遇见生意了,哪有不做的道理,偏偏五台山下的酒店不卖酒给鲁智深。因为他们的店铺和本钱都是寺里的,必须遵循寺里长老定下的规矩,还得把经营所得的一部分上缴文殊院。这样的店铺不止是酒店,还包括铁匠作坊、客栈、布店以及其他铺面,寺里单这一项收入就不少了。再加上封建政府的大量赏赐和私人施主的慷慨捐赠,就更富裕了。送鲁智深上山的赵员外就是一个十分慷慨的施主,他祖上曾舍施财产在文殊院里,送鲁智深出家时还备了厚礼送到寺里来。最后,鲁智深谎称自己是外来行脚僧,才在偏远的村旁小店买到了酒吃。其实,这里也是寺院的势力范围,店主人说:“和尚,若是寺里的师傅,我却不敢卖与你吃。”当他见到鲁智深吃足了酒径往文殊院而去,惊呆了,也不敢去讨要酒钱。
  天子脚下的东京大相国寺也是一座很大的寺院。仅仅寺里的一座菜园,规模就很大。 《水浒传》上说,大相国寺里的菜园时常被“营内军健并门外那20来个破落户,时常来侵害,纵放羊马,好生罗唣。” “那二三十个赌博不成才的破落户泼皮,泛常在园内,盗菜蔬,靠着养身。”一个菜园能够养活二三十个破落户赌博,还能放牧羊马,可见其面积之大。 “每日叫种地人纳十担菜蔬,余者都属你用度。”菜园里还用了佃户耕种,而且所获菜蔬直接交到寺里面,不必向国家纳税。即使《水浒传》里描写的许多破败寺庙如被生铁佛崔道成占据的瓦棺寺,它们以前也都是”这等一个大去处”,规模也是很大的。
  文学作品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料, 《水浒传》也是如此。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水浒传》反映的是真真切切的宋代史实。笔者通过(水浒传)的传神之笔,粗线条地描述了宋代佛教管理制度,还是很肤浅的。 《水浒传》有关佛教的更多宝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
  (作者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宗教学研究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