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八敬法的认识与实践(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忏尼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八敬法的认识与实践(下)
  忏尼
  四、八敬法的内容
  关于“八敬法”的具体内容,律与经稍有出入,然其所表现的精神则是一致的,今分别引录如下,以为有心之姊妹们参考:㈠、四分律《行事钞》中八敬法:
  一、百岁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礼拜、问讯、请令坐。
  二、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
  三、下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过。
  四、式叉摩那已学于戒,应从众僧中求受大戒。
  五、尼犯僧残,应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堙。
  六、尼半月内,当于僧中求教授人。
  七、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
  八、夏讫,当诣僧中求自恣人。
  如此八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应违。㈡《中本起经》中八敬法:
  一者:比丘持大戒,女人比丘尼当从受正法。
  二者:比丘僧持大戒半月已上,比丘尼当礼事之。
  三者:比丘僧、比丘尼不得相与并居同止。
  四者:三月止一处,自相检校,所闻所见,当自省察。
  五者:比丘尼不得讼问比丘僧事,以所闻见:若比丘僧有所闻见,讼问比丘尼,比丘尼即当自省察。
  六者:比丘尼有庶几于道法,得问比丘僧经律之事。
  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戒律,当半月诣众僧中,首过自悔,以弃侨慢之态。
  八者:比丘尼虽有百岁持大戒者,当处新受大戒幼稚比丘僧下坐,以谦敬为之作礼。是为八敬之法,我教女人不得腧越,但当终身勤意学行之耳。持心当如防水,善治堤塘,勿漏而已。㈢《大爱道经》中八敬法:
  一者:比丘持大戒,母人比丘尼当从受正法,不得戏故轻慢之、调欺咳说不急之事,用自欢乐也。
  二者: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当礼事之。不得故言:“新沙门劳精进乎?今日寒热乃尔耶?”设有是语者,便为乱新学比丘意。常自恭敬、谨敕自修、劝乐新学、远离防欲、怆然自守。
  三者:比丘、比丘尼不得相与并居同止。设相与并居同止者为不清净,为欲所缠、下免罪根。坚当自制、明断欲情、儋然自守。
  四者:三月止一处自相检校。所闻所见当自省察。若邪语受而下报。闻若不闻、见若下见,亦无往反之缘,儋而自守。
  五者:比丘尼不得讼问自了。若比丘有所见疑讼问比丘尼,比丘尼当自省过恶,不得高声大语,自现其欲态也,当自检校、儋而自守。
  六者:比丘尼有庶几于道法者,得问比丘僧经律之事,但得说般若波罗蜜,不得共说世间下急之事也。设说下急之事者,知是人非为道也,是为世间放逸之人耳,深自省察、儋而自守。
  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法律之戒,当半月诣众僧中自首过忏悔,以弃侨慢之态,今复如是自耻惭愧,深自省察、儋而自守。
  八者:比丘尼虽百岁持大戒,当处新受大戒比丘下坐。当以谦敬为作礼,是为八敬之法。我教女人,当自东修不得腧越,当以尽寿学而行之。假令大爱道审能持此八敬法者,听为沙门。㈣《四分律比丘尼戒本》中八敬法:
  一、若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应起迎送、恭敬、礼拜、问讯、请与坐。不者,除因缘,波逸提。 (见百七十五)
  二、若比丘尼骂比丘者,波逸提。 (见百四十五)
  三、若比丘尼与人授具足戒已,经宿方往比丘僧中,与受具足戒者,波逸提。 (见百三十九)
  四、若比丘尼半月应往比丘僧中求教授,若不求者,波逸提。 (见百四十二
  五、若比丘尼在无比丘处夏安居者,波逸提。 (见百四十三)
  六、若比丘尼,僧夏安居竟,应往比丘僧中说三事自恣,见、闻、疑。若不者,波逸提。 (见百四十二)
  七、若比丘尼犯二法(指第二篇罪) ,应二部僧中强与半月行摩那堙法。行摩那堙已,应与出罪,当二部四十人中,出是比丘尼罪。若少一人,不满四十众,是比丘尼罪不得除。 (见第二篇后,忏罪与出罪的法则o )
  以上抄录在经、律中谈到有关八敬法的内容。《地藏经》云:“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又云:“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八敬法条文简单,内容丰富,含意深远。假若未能深入研究其微细威仪及戒律来反省自己的举止动念,令解行相应,往往是犯而不自知。尤其是男女共住道场,比丘、比丘尼共事会多,比丘尼在不知下觉中,所造小恶很可能无量无边。因此,下一节将以律藏中《行事钞》八敬法的内容为主与尼大姊们共同探讨八敬法的实践。
  五\八敬法的实践
  在八敬法第一条中,说到百岁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礼拜、问讯、请令坐。
  这是规定比丘尼对比丘要顶礼、恭敬。视比丘如师、如佛,不可轻慢,显然地这是为治疗我们女众的骄慢心而设的。说是容易,实践则有种种困难。原因是人天生都是有分别心的,因此,顶礼之前往往要先秤秤对方的“斤两”,这是很自然的。只是目前,有德、有学、有修、有证,乃至有才华,成就十法(见后文)的比丘毕竟少见,倒是有下少女众的才华超过一般的比丘(至少就世俗的角度来看) ,要她向比自己“差”的比丘顶礼,如果没有对“法”与“律”的坚定信念,她恐怕一时也做不来。又年纪大的比丘尼面对年青比丘,如果不能了解八敬的意义,她内心甚至认为:你来当我的儿子、孙子还绰绰有余呢!(这仍然是世俗的情见)叫她如何弯得下腰?光顶礼一事尚且难行,而恭敬范围牵涉极广,动静云为,稍一不慎即犯,奉行起来岂不难上加难?现在就以“恭敬比丘”的精神为核心,将平日所见所闻,宜为诸位尼大姊注意之事相逐条说明,以供参考:
  一、比丘尼即使证四果、得神通、戒腊高、有德行、有声名、年纪大,甚至于修到禽兽衔花来供养如大爱道,照样得向新受大戒比丘作礼。何以故?因为假若沙弥精进修行证阿罗汉果,以足指按须弥山顶,三千大千国土皆为六反震动,而女人证阿罗汉果,却无法动摇一针(见《大爱道》经) 。因此,今后的所谓“博士一比丘尼或“长老”比丘尼,最好不要以世俗的眼光来分别比丘的出身、学问、教育程度、年龄或能力等,做为值不值得我来顶礼的依据。至于男女二众的道场,比丘尼当然无须天天顶礼比丘,只要对戒律(尤其是八敬法)有一分的恭敬,尊重比丘的身分为佛陀大弟子,是负责教导比丘尼的。遇尖锐问题,意见不合时,当下让步,不要“得理不饶人”地攻击比丘的不是。
  二、比丘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灵活运用恭敬之道,而又不违八敬法呢?
  首先,在心态上,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生大惭愧与羞耻心,由于过去造无量无边之恶业故,今生受女人身,骄慢习性重,如今唯有依八敬法,面对一切比丘才能降伏自己的贡高我慢,而对比丘低声下意、谦虚有礼(这是如幻地医治自己的假病,并非作贱自己) 。表现于外的事相如:
  (1)比丘前坐、上坐、先坐、先行、先言、后起:比丘尼下坐、后坐、后行、后言、先起。不宜平起、平坐、同坐、同肩而行,甚至于尼上坐,比丘下坐。
  (2)比丘对尼说话, (为佛法僧事,或教诫事,非闲谈杂话)尼当放下一切工作,恭敬聆听,恭敬回答,身不可摇动,眼根下可顾视,表情庄重、安祥、自然,不可现种种情态、欲态—由于宿业所障,从客观的角度看,要做到此点很难,需要对女人情态、欲态彻底认清的善知识从旁协助点醒自己才能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3)一切美好饮食先供养比丘,又份量上要比女众多:女众剩食不宜送给比丘食。
  (4)为了避免二众相处之中所生起的微细杂染,比丘尼不可过问或表示关怀比丘的健康及其他。譬如见人瘦,建议对方多吃些:觉天寒,建议对方多加衣,或问人“昨夜睡得好吗?” “近日,何以如此消瘦?”等。即使是今生的父女、母子,亦以能断除今世俗缘为大智慧。二众之间,宜保持相当距离,世俗寒喧能冤则免:同众之间则必须互相提携,互相关怀,以道相见,不以情相牵。
  (5)比丘决策,有所疏漏,未便施行,不宜当场指责、骂詈,乃至嫌讽、微词等,当另找适当时机,婉转表达。
  (6)女众即使有些住持或弘化上的成就,如果可能则不必归于自己,而将之归于比丘。
  (7)年青比丘尼面对年青比丘说话,用词应该特别小心,避免使用世俗情感之辞句,让彼此误会生诸邪思妄念。
  (8)不得支使比丘,这一点在男女二众道场是最容易犯的。时代因缘养成女众的骄纵,出家之后,有机会认识自己的骄态者并不是很多。因此,当比丘尼遇到自己智慧、能力、体耐无法胜任之事,依于习气,往往会不自主地支使比丘去做。上上策是女众学习在工作上独立(请教诫则独立不得) ,假想自己是住在纯女众道场,没有男众代劳。万一非请比丘帮忙时,就必须懂得说话的艺术,庶几可以无过矣!譬如说电灯坏了,你对比丘说:“电灯坏了,麻烦您或拜托您修理。”就已经有支使比丘的嫌疑了!我们可以说:“某某法师,阿弥陀佛,电灯坏了,您看怎么办?”比丘应该知道如何办。举凡一切须劳驾比丘作务者,必须先动用智慧如何启齿才不至于犯支使比丘戒,当然,这是伤脑筋之事,但也藉此机会训练我们自己,不要信口开河,想什么说什么,渐渐也学会含蓄、谦虚、有礼。
  有道云:“佛法从恭敬中求”,藕益大师亦云:“人我高山,法水不入。”因此,比丘尼苟能恭敬一切比丘如师如佛(或许很难,佛在《大爱道》有云:“比丘尼当敬比丘视之如见佛”) ,不管对方有修、无修,有德、无德(那是他自己底事) ,无量无边福德因缘由此心念而生,灭罪消愆亦在此一刹那中(这是尊佛所教地“修自己”,并非“作贱自己”,请诸位大姊善能分别!)
  三、万一比丘要求比丘尼做破戒,犯戒事,比丘尼依法应该拒绝,不必顺从。譬如说佛制比丘尼不得为比丘染、洗、做、补衣服;比丘要你做,你可以说“不会”或“没空”。可是,这位比丘是你的师父的话?责无旁贷,除了依教奉行,别无他法。以洗衣为例,想办法请居上代洗或用洗衣机洗,另外还得天天求忏悔自己业障深重,想下犯戒亦身下由己。至于比丘要求尼众做下净行,比丘尼下但不可顺从,同时还必须找清净比丘申述以主持公道否则犯覆藏重罪。以上是有关八敬法第一条的说明。
  八敬法第二、三两条云:“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过。”
  这在男女二众道场也是时常发生的。女众天性喜揭发他人阴私、传说是非来消磨时光岁月。不如法的比丘固然会被比丘尼批评,依法依律行持的比丘,也可能让部分比较“闲”的比丘尼看不顺眼。万一比丘言行不能满自己的意或者自己被比丘呵责时,往往就生起嗔心而破口大骂,或者也要私下牢骚满腹。下管“事实”是如何,可是轻法慢僧的“外相”却因此而成就了,破坏佛法,莫此为甚。
  如果是亲近善知识,那就要死心蹋地跟随善知识学习,不可以因为善知识的严厉教法,内心无法承当,而对善知识生种种恶念或批评其缺失以泄心中的不满,对于能教导我们的比丘,亦应如是。
  比丘尼听到或看到比丘破戒、破见、破威仪,无论是善意、恶意皆不得说(但找有德、清净的大德澄清观念则不在此例) ,反而应生殷重惭愧、忏悔之心,那是因为自己本身的罪过与业障,令自己见闻不到如法如律的比丘(印光大师云:“见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当是这种精神的发挥吧!) 。
  八敬法第四条云:“式叉摩那已学于戒,应从众僧中求受大戒。”
  女众出家,根据佛制是先学八敬法,后受十戒、六法、具足戒,然而在中国一直没有实行过这种制度。因此,严格说来,我们出家是不甚如法的(但为了佛法常住,我们还是应该出家) 。
  “式叉摩那”义译为“学法女”或“正学女”。她的地位在沙弥、沙弥尼之上,她除了严持沙弥十戒外,另外加持六法。戒体则仍属于沙弥尼戒,本身并无戒体可言。
  何谓二八法”?各部派的律典,名称与内容稍有不同。今依《四分律》的六法是:(一)与染污心男子身相触。(二)盗心取五钱。(三)杀畜生。(四)小妄语。(五)非时食。(六)饮酒。式叉摩那犯此六法中任何一法,名为“缺行”,应作突吉罗罪忏悔,重新白二羯磨(在尼僧团中先说明一遍,再作二次征求大众同意的宣告,称为一白二羯磨,简称白二羯磨) ,重受二年二一年者二雨时,最短可以是一年又二天)六法。但若犯沙弥十戒的前四(淫、盗、杀、妄)四根本重罪,就得被逐出僧团,不可以出家了。纵然从师强受,受戒亦不得戒。
  为了让尼众出家如法如律得到戒体,我们迫切需要一所永久性的女众律学院来研究戒律,传受并学习八敬法、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法以及具足戒,成就比丘尼的威仪、知能、情操、学养及德行,则比丘尼必能奉行八敬法,佛法必定历久下衰。
  八敬法第五条云:“尼犯僧残,应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堙。一
  所谓“僧残罪”,是僧团净法中的残伤者,唯其虽残而街有忏除救药的余地。 “半月”指半个月的时间即是十五天。 二一部僧”指比丘、比丘尼两众。 “摩那堙”,一种忏罪的方式,译为“下意”,折伏慢心之意。
  各部律对于比丘尼要“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唾”的要求稍有不同,共有三说。㈠随犯一条八敬法。㈡犯八敬法及犯比丘尼第二篇戒。㈢犯比丘尼第二篇戒。
  比丘尼如果犯僧残罪,每日大小食时要到二部僧众(二部各满四人以上,比丘须是“耆年(夏腊二十以上)解律(了解广律)”)分别讲述一次自己罪过求忏悔,连续做十五天。半月内再犯僧残,则必须从头做起再忏悔。半月内清清净净,十五日圆满后即可出罪。出罪需要清净比丘、比丘尼各二十位。
  中国佛教出家众犯僧残行羯磨法以忏罪的做法一直下盛行。因此,即是你有勇气行摩那堙,恐怕也难找到合于条件的比丘、比丘尼为我们作忏。很显然地,要持此敬法几乎是不可能之事。可行之道是务必将第二篇戒相仔细研究,深入了解,牢记心头,告诫自己绝不可犯。万一犯了,必须天天早晚在佛前至诚恳切、发露罪状、求哀忏悔,祈求出罪,有朝一日,精诚所至,得见瑞相(依《梵网经》说) ,罪必清净。
  虽说如法羯磨法在中国、在台湾绝少实行,但在自己所属小僧团中,亦可依法行类似羯磨法的忏法,让犯戒者折服侨慢幢,有向大众师发露罪状的机会,相信罪必能早日清净。在学院,有同学犯稍重一点罪时,师长亦曾指示犯戒同学向比丘尼学长天天发露罪状的仪式。虽然诸学长不够资格为同学出罪,但我们却有机会学习如何忏悔,如何放下贡高我慢走向解脱之道。
  八敬法第六条云:“尼半月内当于僧中求教授人。”
  比丘尼僧团每半个月布萨说戒时,要推派代表到比丘处请教诫人到尼寺教诫比丘尼有关布萨(译为“净住” 、“善宿” 、“长养”之意。另有断恶长善之义)之事。
  比丘教诫比丘尼的内容有“略教诫”和“广教诫”法。佛成道十二年中为无事僧,唯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教诫弟子是为略教。十二年以后,弟子中非法渐多为广说戒律示一一持犯是为广教。
  唐代广法已经不行,因此,道宣律祖云:“此世中,多有行前略法,良由广德难具”。到了宋代略法亦废,因此,宋代灵芝元照律师说:“今时广略俱废,止可闻知,用为来习耳。”很不幸,此一敬法又无法实践。
  广教之下行,良由“广德”难具。根据《昆尼母论》云:欲禀行广教诫法之大德僧必须成就十法才堪任教诫比丘尼。十法为何?(一)成就波罗提木叉。㈡多闻,诵三藏,文义皆利。㈢诵比丘、比丘尼戒经。㈣口中常说微妙好语,心中起悲,语了了可解。㈤诸根完具,相貌殊特,人所爱敬。㈥族姓子,若刹利居上、婆罗门。 (女众爱打听他人底细,佛陀应病与药,以降伏女众差别心。)㈦有好才辩,为尼说法,示教利喜。㈧为比丘尼所贵重。㈨于比丘尼三业无失。 (比丘洁身自爱,与比丘尼非佛语不言。)㈩若二十腊,若过二十腊。今日,比丘尼见下到“广德”,是尼辈业障深重,也是大众共业所成,不必怨叹,但勤忏悔,或可于今生得遇成就一、二法之广德,学习戒法,成就道业。
  比丘僧中,无广德者,但行“略教诫法”。尼至僧寺,僧曰:“此众中无有教诫尼者,但自谨慎莫放逸。”尼但礼僧足曰:“依教奉行。”
  今日台湾具有大规模的尼道场及专办结夏安居之道场,有请教诫的作法,但是否如法如律呢?或者只是徒具形式而已?不管如何,总是聊胜于无,至少仍有有心人默默地实践佛所制教。
  对于初发心的菩萨而言,在初人佛门时即应一面学习出家法,一面溶入僧社会的日常劳作当中,以积极培养福报,而下是将佛法当世间学问去研究、理解。因此,每日醒来,我们必须面对一切人、事、物、境的历练,其中会有许多考验与魔境无法突破。所以,每过一段时间,就应召集全体共住众开会,将近日来生活上所发生的一切困难与疑惑提出,请师长开示。另外,若因实际工作与生活上发生困难或疑惑急待解决时,也可以马上集众开会,每人自由发表意见后写下记录呈报师长开示。在广略二教俱废之今日,或许这是方便可行的补救之道。未审尼大姊以为何如?
  八敬法第七条云:“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
  比丘尼结夏安居,附近(原则上十五里以上,三十里以内) 一定要有比丘寺院。因为,比丘尼必须依比丘结夏,修行上有问题时,可以向比丘请教。
  在韩国比丘多于比丘尼,各大名山丛林都有百位以上比丘住持道场,在附近皆有忽隐忽现的比丘尼道场,可以见得韩国祖师忠厚老实,中规中炬依照佛制在韩国兴建如法如律的修行道场,值得我们借镜及反省。
  今日台湾纯比丘僧团有多少?能教诫比丘尼广律者有几位?这是台湾佛教的另一大隐忧,有心的大德、大姊,于此事上不知是否有共识? 、
  今日科学发达、交通方便,比丘尼要请法其实是很方便,尤其透过电话请法更是方便,只是到底有几个电话号码可以请教广律,相信有心学戒的尼大姊都希望知道。我们非常感激《僧伽》提供三位法师为大家解答戒律方面的疑难,我们祈盼对广律有专攻的比丘,将您的电话及地址通知《僧伽》,让居住附近的比丘尼可以就近请教诫,而不局限于少数几个地方,因为台湾比丘尼在比例上实在太多了。
  八敬法第八条云:“夏讫,当诣僧中,求自恣人。”
  一自恣”,是指结夏安居结束时,随他人意举发自己所犯之罪,对他比丘忏悔曰自恣。
  比丘尼在夏安居(农历七月十五日)竟,差一比丘尼(条件是敏捷、能干、有智慧、不太年轻)威仪严整,行止庄重及二三尼为伴,往比丘僧住处说三事自恣—见、闻、疑,以便发露忏悔重获清净。受差尼回寺,鸣椎集众尼,宣告僧所教敕。
  自恣一事对修道人太重要了。一般凡夫,我执心重、刚愎自用、贡高我慢,谁说我,我骂谁,明哲为了保身,同住大众彼此之间不敢互相规劝,道场必定是污烟瘴气,道业永远无法增上。
  俗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般人很容易发觉他人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却茫然无知。所谓修行,就是以修正我们的行为为前提、为下手方便。因此,当有人以柔软心、慈悲心、真实心、告诉我们的缺点,我们能以柔软心接受,久而久之,心性自然调柔,道德自然增上。或许有人会以嫉护心、嗔恨心来描述、夸大我们的过失,甚至于说不实之事。面对他人的嫉护心,我们应该感到安慰,究竟我们比她强所以令她嫉妒:面对他人的嗔恨心,我们应生怜悯心、还债心。如此不管是善意、恶意的批评指教,有过无过自己清清楚楚,我们都能以欢喜心接受。因此,自恣不必一定在解夏日,也不一定要由比丘举罪,事实上除非男女众共住道场,比丘也不可能知道比丘尼行为是否如法。
  比丘尼既现出家相,要有大丈夫的心量。大丈夫敢做敢当,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不怕师长知、不怕他人知。知道自己过失的人越多,灭罪消愆也越快。尼众有过,能让有德僧知道那是自己的福报,因为藉著德僧开示,可以点破自己的无明、愚痴、业障与烦恼。善于掩饰自己的过失,或者不敢承当自己过失的人正是标准的女儿态,相信诸位尼大姊都不愿如此。
  师长曾一再开示同学共住要互相规劝,下做乡愿,才能和合共住。因此,同学有过,大家都能互相规劝,或著写纸条、或者写在小黑板上,大部分同学也渐渐学会承当自己的过失向大众师忏悔。心地也逐渐柔软。这样或许比徒具形式的结夏安居的自恣来得实在。
  八敬法的实践略述完毕,其实只要不犯僧残,也就是守住第五敬法。至于传授式叉摩那法仪式简单,犹如授五戒,八关斋一样,也不一定要大场面,在小道场一对一还是可以授。然后降低“广德”标准,要实践八敬法,也不如想像中难以奉行,下知尼大姊以为何如?
  摘自《僧伽》第2卷第1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