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安康佛教名刹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安康佛教名刹
  安康佛教寺院殿堂建筑,因地理环境不同,各有其因地制宜的建筑风格。除山区部分石窟外,大多数川道所建寺院,都是由高大森严的殿堂组成,这些殿堂各有其用途。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造成的原因,安康许多明清时著名的寺院建筑,已经坍圯或无存。完整的佛教寺院如凤毛麟角,现在有很多人并不完全知道佛教寺院殿堂的配置。为了使大家更多了解安康佛教寺院殿堂建筑及诸佛,菩萨、天王、诸天配置情况,兹根据白化文先生《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所云,特在这里作以简要介绍。
  安康佛教寺院殿堂概观
  中国的营造法则,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佛教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以安康天圣寺为例:由南至北,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后为天王殿,最后为大雄宝殿,再最后为藏经楼。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配殿,则东有伽蓝殿,观音殿,西有地藏殿,药师殿等,极北汉江之滨为弥勒殿。寺院的主要生活区集中在中轴线左侧,包括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茶堂等,中轴线右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观模宏大,壮丽可观。
  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一般来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其名称并不是一成不变,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是非常灵活的。下面分别介绍各殿所供神佛及由来:
  山门和金刚力士
  佛寺大门称为“山门”,这是因为佛教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处,如:安康万春寺,六祖坪复兴寺,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故习俗称寺院大门为“山门”。山门一般并排三个门孔,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如安康万春寺。山门又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据说,早期中国佛教寺院山门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后来为了适应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才又添了一尊,《封神演义》中想使这二位金刚进一步汉化,就说他们是哼哈二将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这虽然是戏言,但是,世俗人等、包括普通僧人,爱的还是汉化了的金刚力士。
  天王殿和弥勒佛
  进山门往北,第一重是天王殿,殿中间供大肚弥勒佛,面朝南,他的背后是韦驮天,面向北,两位背靠背,中间仅隔一层板壁。弥勒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也是经过改造汉化了的土生土长神像,他们分别为:
  增长天王魔礼青掌青光宝剑一口职风
  广目天王魔礼红掌碧玉琵琶一面职调
  多闻天王魔礼海掌混元珠伞一把职雨
  持国天王魔礼寿掌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天王殿本尊大肚弥勒佛,据说是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名叫契此,身体肥胖,言语无恒,常常肩扛木棒,木棒上吊着一个口袋,在闹市行乞,面带喜容,人们叫他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磬石上圆寂。临终遗偈,自称弥勒化身。其实,唐代的弥勒还是典型的佛或菩萨像。只是到了近世才塑成大肚弥勒像。安康天圣寺山门新塑弥勒佛就是这种汉化了的佛像。在弥勒左右,分塑四大天王,作“风调雨顺”之象。弥勒背后是手持宝杵的韦驮天像,韦驮天原为南天王部下八将之一,在四天三十二将中以勇武著称,唐道宣在《感通录》里说他常于东、西、南三洲巡游,守护佛法,故称“三洲感应”。中国佛教故事中,又有他守护伽蓝的传说,所以近世建寺必奉为守护神,世称韦驮菩萨。总之,天王殿供奉的弥勒、四大天王和韦驮,也是汉化了的,是典型中国化了的殿堂。
  大雄宝殿和三身佛
  天王殿再往北是大殿,亦称正殿,正名“大雄宝殿”。这是供奉佛教缔造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的道德法力的尊称,就是说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供奉的主要佛像称“本尊”(又称主尊),但究竟供的是那位佛,随着各时代崇尚的发展变化和宗派不同,出现了多种情况,有供一尊的,也有供三尊的,甚至有供七尊的。安康一地寺院包括石窟所供的佛像,除了旬阳千佛洞供奉七尊外,主要是一尊和三尊两种,现分别说明如下:
  供一位主尊的
  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像,结迦跌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信奉净土宗的寺院中,也有在大殿里供奉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是梵文“阿弥陀婆佛陀”、“阿弥陀庾斯佛陀”音译的简称,意译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净土宗,主要信仰对象。因为担负着接引念佛的人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又名“接引佛”。他的金身法像常作接引众生的姿势,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这金莲花台座就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后的座位。净土宗将它分成九等,称为“九品莲台”,这是依念佛的“功行”深浅,按品“依托”的意思。佛经说此佛于过去世为菩萨时,名法藏,曾发四十八愿,长期修行,成为佛陀。《阿弥陀经》云:念此佛名号,深信无疑,即能往生其净土。世俗所谓“念佛”,多指念阿弥陀佛名号。在有些寺院中,阿弥陀佛还与释迦、药师二佛并坐,称为三尊。
  供三位主尊的
  供三尊佛的,叫“三佛同殿”,情况比较复杂,有多种安排方式,①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一为“法身”,指佛从先天就具有的将佛法(佛教认为是绝对真理)体现于自身的佛身,也就是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二为“报身”,指以法身为“因”(有“基础、根据、泉源”等义),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三为“应身”,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加牟尼之生身。根据以上安排,在安康供奉三身佛的有天圣寺、石佛寺。
  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
  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
  右尊为“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
  据《重续兴安府志·金石》载,安康天圣寺和城东北石佛寺皆供三身佛,各存有毗卢佛一尊。②供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故名“横三世”,在殿中的安排是:
  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像,胁待为文殊、普贤两菩萨。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药师佛的典型形象是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
  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胁侍为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阿弥陀佛掌中有莲台。
  据调查得知,安康各县寺院大殿供“横三世佛”最为常见,也有 “竖三世佛”的,这里的“世”,却是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即过去(前世、前生),现在(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以其时间上是相连续的,故俗称“竖三世”。在殿中的安排是:
  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因此得名。并说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故又是释迦的老师,所以算过去佛。
  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他本是一位菩萨,《弥勒上生经》说他居于“兜率天”,《弥勒下生经》说他将从“兜率天”下生此世界,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而成佛,所以算未来佛。
  环绕大殿主尊的群像,大致可分三类配置。
  主尊两侧常有“胁侍”,即左右近侍,释迦牟尼的近侍,一种配置是老“伽叶”、少“阿难”两大弟子。另一种是两位菩萨文殊、普贤。更有两弟子、两菩萨并侍的情况。别的佛胁侍常为两位菩萨。还有加上天王、力士的。这样的一组群像,通称为“一铺”,近代新建或重修寺院常用三尊一组配置法,如汉滨区西路月河挂榜山佛音寺。
  殿内东西两侧,多塑十八罗汉像,也有个别塑“二十四诸天”像的。佛坛背后,常塑一堂“海岛观音”,或仅供一菩萨像,多为观音或文殊。
  伽蓝殿与祖师殿
  据安康旧天圣寺殿堂分布,大雄宝殿两旁有东西配殿,东为伽蓝殿,西为祖师殿,但各寺院根据需要,也不一定非设祖师殿,而是另建他殿,如天圣寺则为地藏殿及药师殿。
  伽蓝本指祗树给孤独园,相传释迦牟尼得道后,拘萨罗国的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在舍卫城南的花园,建筑精舍,作为释迦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祗陀太子仅出卖花园地面,而将园中树木奉献给释迦,因以两人名字命名为祗树给孤独园。后世遂将修建僧舍建筑物,包括土地在内的寺院称为伽蓝。
  伽蓝殿正中供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祗陀太子,右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这三位最早护持佛法建立伽蓝的善士。殿内两侧常供十八位伽蓝神,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据《释氏要览》卷上载:他们的名字是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奴、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十八位。他们各有生平。有些是古代印度次大陆神话传说中的小神,后来被佛教接收改造而成伽蓝神。此外,还有加供关公的,只是不在十八伽蓝神之列,而在殿中另作一龛供奉;祖师殿,多为禅宗系统,如安康双溪寺,为纪念该宗奠基人(祖师)而建,正中供禅宗初祖达摩禅师,左侧供六祖慧能禅师,他是禅宗的实际创立者,右侧,清末民国间安康供奉怀让禅师,他是禅宗弘扬光大者,因为是郡人,所以与别处供百丈禅师(他是禅宗清规的制定者)不同,特将其与奠基禅宗的达摩、慧能并列。而作一小龛供百丈禅师。
  法堂及其他
  大殿之后为法堂,亦称讲堂,是演佛法皈戒集会之处。在佛寺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以旧时安康双溪寺的法堂为例,除安置佛像外,堂中设法座,就是上置座椅的高台,供演说佛法之用,法座后常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安康香炉寺则绘梁武帝问志公和尚图像。法座之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坐像以象征听法诸佛。下设香案。两侧列置听法席。堂中还左挂钟、右悬鼓,上堂说法时击钟鸣鼓。另外在法堂的东西北角还设二鼓,东北角的称法鼓;西北角的称茶鼓。
  一般佛寺可供随喜的处所就是这些。有的佛寺和安康天圣寺一样,设有观音殿、文殊殿、三大士殿、地藏殿及药师殿等,多作为东西配殿(大殿或法堂的配殿),或在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另辟小院。有些寺院有罗汉堂,有的寺院其前后有塔,有大量藏经的寺院设藏经楼或藏经阁,那是寺院的图书馆,一般不对外开放。其他则属生活区,“闲人免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