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三毒”与“三学”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柯建瑞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三毒”与“三学”
  柯建瑞
  贪、嗔、痴,佛教称之为“三毒”。贪是贪爱五欲,五欲有两解:一是能使人的感官觉得快意舒服的色、声、香、味、触;二是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嗔是愤恚无忍,与人不能合群,个人修养差。痴是愚顽无明,不懂为人为僧的道理。这“三毒”,严重危害佛教徒的身命与慧命,不但不能修成道果,而且使僧尼丧失了起码的资格。
  佛教徒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佛教教理指出贪、嗔、痴这“三毒”,正是针对有些佛教徒常犯的毛病而敲起警钟。其实,不是佛教徒的世人,存在贪、嗔、痴的毛病而不改,也会丧失立身处世的条件乃至于葬送自己。世人倘若过于贪恋名利,便会做出不符合社会公德的坏事,商贩制假售假,官员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宵小之徒行骗盗抢等。世人倘若嗔恚无忍,便会意气用事,不能同别人团结合作,一言不合每要拳脚相向,这种人肯定要被别人不满不齿不容。世人倘若痴顽无明,不愿学习,听不进他人的意见, “愚而好自用”,这种人肯定终生不会有出色。
  针对”三毒”,佛教提出“戒、定、慧”,谓之“三学”,用以破除”三毒”。戒即禁戒,用五戒、八戒、具足戒等戒律来防止人们造作的一切身口意的恶业。定即禅定,使人们静虑定心,去除躁动不定之心。慧即智慧,使人们研习教理教义而断愚痴。修此”三学”,可以由戒得定,由定得慧,最终获得无漏道果。所以“三学”又名“三无漏学”。于此可谓以矢破的。纵观佛教史,许多高僧正是严格遵循“戒、定、慧”的修持方法而做出了大量济世利人的好事,受到人们崇敬,名垂青史。
  当今,物欲横流、追逐名利、胡作非为而又不听规劝的现象并非鲜见。其严重性和危害性比起贪、嗔、痴“三毒”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克服这些社会弊端,笔者无意主张人们都去学习佛教教理教义,但却认为佛教的”三学”似有借鉴的作用,因为传统的道德教育是古今相通、不分教别的。当然, ”三学”这一佛教教义是20阗多年前提出的,社会在不断进步,形势不尽相同,今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然而,那些贪欲浓重、胡作非为的人,也应该自警、自律,并且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认真执行最近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迷途知返,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作者为泉州市宗教局退休干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