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星云大师:富有三千界 贵为天人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星云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星云大师:富有三千界 贵为天人师
  美国共和党亚裔总党部主席 陈本昌
  久别重逢喜出望外
  我认识星云大师,始于一九八五年。当年夏间我率领第一届世界亚裔小姐,回亚洲访问,在台湾进行环岛观光,曾到佛光山游览,趋谒十二岁出家,二十三岁从大陆到台湾的扬州和尚,星云大师。今年三月十五——十八日,世界华文作家假澳门大学召开第六届全体会员代表大会,陈香梅、星云大师和我三人,同被邀请作大会贵宾。二十年后,重获聚首、喜出望外。
  躬与盛会颁奖祝贺
  会议期间,我和他被安排坐在大会主席林南先生的右边,并肩而坐,谈笑风生。当晚欢迎晚会,冠盖云集,高朋满座,气氛热烈,表演精彩。翌晨大会正式开幕,仪式隆重,来自世界各地的一百八十多位作家和港澳各界代表,同聚一堂。聆听林南会长宣布开会致词后,我被邀请先后以“成就杰出奖”和“终身贡献奖”,颁赠与林南主席和星云大师,以表彰其过去作出之贡献,并致词祝贺!
  宗教人生主要是引导人类快乐
  一种被称谓“人间佛教”的思想,虽不由大师创作,但是由于他的实践弘扬与积极推动,大放光明,并已由台湾开始,传播到全球各地。本来任何宗教主要作用,在于引导人类获得快乐、幸福。可是在老辈出世佛徒,文化水准较低,错误贬抑入世生活,往往把夫妻视作冤家,儿女说成讨债鬼,金钱喻为毒蛇,名利讲成粪土。一般出家人只有在人间死后,替人家做些法事,劝人到渺不可知的西方极乐世界,享受静土,被人视为不事生产的消费者,和社会的重大包袱。与原来佛教的本旨,多异其趣。
  理想的佛教不能离开生活
  大师一向倡导喜欢修行,拿修行对付悲观,增进人生幸福。主张佛教不能脱离生活,佛教应该现代化、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人间化、国际化,透过长期的信仰,让人能懂,能了解、能受益。他早期出家时,领悟力差次,进步迟缓。惟在十五岁以后,就读焦山佛学院时,获得一流老师,极一时之选,不仅对佛学素养高深,即对普通知识如国文、历史、地理、生物、常识等等也很丰富,让弟子受益不浅。他一生没有进读过正式中小学校,拿过毕业文凭,但凭他在寺院里面追随老师,博学强记,留心学习,就奠定他日后国学的深厚基础。
  弘道说法另有一手
  他弘道说法,由浅入深,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多喜欢后人的立场出发,鼓励人要把握有缘时会,好好的提携相助,爱惜光阴,通俗而不流俗,显浅而不肤浅。说时眉飞色舞,娓娓动人,对婆媳之间,认为要懂得跳“探戈”——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如此就可没有磨擦;他提到夫妻相处,做一个好丈夫的秘诀是:“吃饭要回家,身边少带钱,应酬成双对,出门有去处”;做好太太的秘诀是:“温言慰辛苦,饮食有妙味,家庭像乐园,凡事要报告”;乃至于人际和谐之道要诀在于:“你大我小,你乐我苦,你对我错,你有我无。”恭维对方,自己谦卑。
  实践人间佛教决心从头做起
  所有说法,善于举喻说譬,善于观机逗教,他总能因时、因人、因地,而说各种契机契理的佛法,而且善于利用同事摄共同理心度众,说法总能给人信心,给人希望。对青年谈读书做人,对妇女谈佛教家庭,对国际人士谈文化交流,对海外华侨则鼓励他们要“落地生根,就地参政。”(星云讲演集)
  对“落地生根,就地参政”表示认同
  作者不敏,盝迟海外,近半个世纪,由于侨务专长与热爱,一直在探讨“美国富强和移民成功之道”。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倡导华人立足海外,应当改采“落地生根、就地参政”的策略,以扭转中国百多年来因袭的侨务政策——“落叶归根”,改变中国国民的心理习惯,为海外华人打开一条长期生存发展的新路向,已蒙海内外华人开怀容受,闻风兴起;同时又获得全球来美移民包括德裔基辛格、捷裔欧奥莱特、非裔鲍威尔、康孕莉莎·赖斯四位国务卿,和日裔峰田、华裔赵小兰、阿拉伯裔阿伯拉罕三位内阁部长,一致认同,他(她)来美之后,所以能够飞黄腾达,红得发紫,所定的路线,无一不是符合我所倡导的策略。时至今日,“落地生根,就地参政”已成为世界移民潮流,唯一把握的路线,也被誉为“陈本昌路线”,成果显著,举世赞扬。现在又受到星云大师的认同,真是喜上心头,弥深鼓舞!
  创建佛光山成就惊人
  一、创办佛教学院16所。
  二、在台美创办大学3所(台湾佛光、南华、洛杉矶西来寺)。
  三、在台湾办有社区大学8所。
  四、在世界各地有中华学校50所。
  五、重编藏经,翻译白话经典。
  六、成立出版社、图书馆、电台、人间电视。
  七、海外有个别分院与道场200多,美术馆9个。
  八、个人获得的荣誉包括名誉博士、瞕章、奖状等不计其数。
  九、云游天下:十访日、韩、澳、纽,八去欧洲,六朝印尼星马,三去非洲,走遍美加及中国大陆。
  自建立佛光山决定弘扬四大教旨,每日本着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经常推行:“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之三好运动。佛光山也被誉为台湾之另一个“外交部”。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使传统佛教迈向现代化,故能把佛教带出另一番新局面,引导大家重视人生礼仪。使台湾成为经济奇迹之外,另外增加一个“星云奇迹”。
  在中国过去明清时代的佛教,既不讲经说法,类多生活颓废,山门紧闭,只有在特定法会期间,方开放给信徒拜拜,赶斋。出家人不事生产劳动,变为消费分子,或社会的包袱。佛教内部亦多为老辈操控把握,甚至接近眷属,混杂寺院。大师早就立志改革,认为佛教要有前途非认真改革不可,但必须要另有事业,方能自给自足。因此决定自己不想做寺院住持当家,并立定决心不与名位、权利揽在一起,“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希望以从事弘法与利生事业为主。先度生,后度死。宁可无寺院,不可无事业;宁可无学问,不可无道德;宁可无能力,不可无发心。从不忘记实现“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抱负。同时呼吁华人要多读书,受教育,让中国文化成为时代之主流,华人未来才有出路。
  一生作为广受中外赞扬
  根据他一生所作所为,广受中外人士赞扬,可以作为大众心声,随便拈来可以举述如下:
  大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说:当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星云大师都已完成了。并题写:“富有三千界,贵为天人师”联语送给他。
  中国时报在佛光山开山三十周年前夕报导说:“从古至今,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我们很少见到一个宗教团体在短短三十年间,能够有这样一个全方位的成长,对于国家社会人类,又是这样无远弗届全方位的关怀。立下如星云大师坚持恒久不变的大愿、大力,大慈悲一直贯彻到底。”
  美国威士康辛大学教授高希均说:我们不能把星云大师的成就,只归功于机运;不能把他的“事业”,只认为是宗教;更不能把他的影响,局限于台湾。星云大师的贡献,实在已经跨越宗教,跨越台湾,飞越时空。
  中国史地学权威台湾文化大学印度佛教研究所创办人张其纫博士说:“星云大师通身是宝,百年一人而已。”大师为何通身是宝?因为有佛法也。大师的机智幽默,其实就是佛法智能的流露。
  美国史学大家唐德刚教授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他认为历史上每五百年出一伟人,两千五百年前是释迦牟尼佛,两千年前为耶稣基督,千百年前有穆罕默德,一千年前是玄奘、惠能,五百年前是马丁路德,现在是星云大师。
  四川大学陈兵教授说:“从宏法愿力,革新创意,经营才干,辉煌业迹及与时俱进的精神来看,星云大师起码可称佛教史上的‘千年第一人’”。
  大陆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他第一次见到星云大师,总的印象可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大”。他说,大师形象大,格局大,气魄大,心胸大,理想大,秉持慈悲,心怀天下,所以能把东方佛教在西方发扬,这是创造历史不朽功业。
  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及中国文艺联谊会会长何志浩说:星云大师过人之处,却并不在于创建这座雄大的名山和事业,而是在于他苦心孤诣,胼手胝足所建立起来的这些基础,改变了维持制度,毅然传法弟子,实践“十方来,十方去”的精神。
  名作家李中和教授:称誉大师是继玄奘大师后,划时代将荒芜变良田,而能独当一面的“大德”。
  香港留台大专校友联会主席罗运承说:“星云大师的成就,归根结柢,不能不谈到他对社会的贡献,否则他只是对一小撮人有贡献,对社会无大意识。笔者认为他对社会的贡献,是将佛教注入新动力,以充满现代化的气息,重新展现于人前。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赖品超教授表示:星云大师智能圆满,悲心无量,深入文字般若,以浅近语言探究深奥佛理,普及佛法于社会大众之中。昔日六祖惠能大师开启禅宗,顿悟法门,播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思想种子,今日星云大师创建佛光教团,重开人间佛教新天地,成就佛教慈悲服务社会,觉悟奉献人生的伟大事业与理想。
  香港作家叶丽玲说:严格来说,世人对这位充满智能,人情练达的弘法者,有着太多有色眼镜的分析。今日的佛教者若不是有星云大师将之如人生事业去扩展,人们仍只停留在盲目信佛的心态下。老实说,也没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会坦承自己是佛教徒。
  原台湾陆军军校校长孙立人将军,非常欣赏大师,认为他能文能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孙将军曾经甚至鼓励他,想要保送他进陆军官校,并且保证十年之内必能作为将军。然而大师却坚决的说:我是出家人,我要把和尚做好,当将军有什么用呢!
  大陆民运人士千家驹、戈阳等,因1989年事件后,挂单于西来寺,大师将他们视为一般民众,有了困难佛寺理应给予协助,结果就因为这样的因缘,千家驹先生竟于1989年11月5日皈依大师,成为一个佛教徒。当时千先生说:“我是一个马列主义信徒,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为什么会以耄耄之年皈依三宝呢?因为星云大师所提倡的佛教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大师创建了佛光山为推动人间佛教建立人间净土,订下四大宗旨,把佛教的光明、幸福、欢喜散布人间,这些都是与我平日做人的宗旨相吻合。”
  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中文系硕士史芬妮(TsavaguinStelania)为了撰写有关人间佛教的毕业论文,1999年3月透过指导教授以斯帖·比安基博士(Dr.EsterBianchi)介绍,到佛光山参学半年,回到意大利后以一年之时间完成“当代台湾佛教女性出家众和在家修行者”硕士论文,结果受到校方及教授们一致好评,给予超过满分一百一十分的最高评价,并且为了尊重她的研究,校方规定,今后只要是研究有关人间佛教,都要先阅读这篇论文,而且不能以相同题目来撰写论文主题。
  史芬妮事后特别致函感谢大师,因为到佛光山,才让她认识什么是人间佛教,也了解到人间佛教行者,应该奉行菩萨道的真义,她发愿自己今后不但要修行菩萨道,并且要把人间佛教带到意大利。
  人间佛教为什么能受到当代人生的接受、重视?主要是大师能把握佛陀的本怀,事理圆融,真俗不二,在世出世法兼顾下,圆融无碍的诠释佛法,应用佛法,把佛法文艺化、生活化、社会化、人间化的融入生活,因而佛教不再只是束之高阁的藏经,而是平易亲切的人生智能,是引领人类走向光明未来的思想指南。
  我和大师有不少相同之处
  我和大师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例如:他喜欢革故鼎新,嘉惠大家。说实话,做实事,点燃自己的蜡烛,照亮别人。他认为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最大的悲哀是无知,最大的勇气是认错,最大的本钱是尊严。任何宗教如不能解决人生的苦难,给人类获得救助,让不平、不和的事情,逐渐趋于事平人和的境界,都失去存在的意义。一个有志气的人,要能忍人之不能忍,苦人之不能苦,做人之不肯做,牺牲奉献,见义勇为,但愿众生乐,不计自己苦,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也没有打不败的敌人。只要自己坚强自立,便不怕没有成功的机会。……这些我都有同感。特别他在三十年来如一日,全心全力,实践人间佛教,做好改革佛教的一应之作,飞黄腾达,誉满中外,和我自己毕生倡导华人立足海外,应该改采“落地生根,就地参政”的策略,发起海外新文化运动,以协调种族,化解分歧的作法,同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后,大力推行,成就辉煌,明白显示彼此异工同曲,挥写出华人两大盛事,造成历史新页,奇缘巧合,真是无独有偶,堪许为时代之思想家又兼实践者。惟大师比我年纪轻,比我学问好,比我能力强,比我修养到家,著作多,事业多,成就大,贡献大,影响更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