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浅析弘一大师的最后遗偈和遗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施荣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析弘一大师的最后遗偈和遗墨
  作者:施荣茂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是弘一大师在弥留之际写给挚友夏丏尊先生的遗偈。比起大师生前数以千万言的著述,这遗偈只是寥寥数语的短章,但意义却极为深远,实际上是大师自己一生处事和学佛的总结。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是大师僧法生涯中一以贯之的交友之道。
  比起酒、蜜、茶等饮料,水虽然无色无味,不能给人以一时的陶醉或刺激,但无味正是一切味的源泉,也是一切味的合成,恰恰是最丰富的味,正如用物理实验中七色软盘在速溶运动中合成白色一样。水是生物体所必需,它纯净无杂,滋濡动植物。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将人在世间不受酒肉财气污染的君子之交喻为其淡如水。大师无论在俗或为僧,均是以如水的纯净心灵,恭谦坦荡的胸怀,如和煦的春风拂照身边一切人——包括善人和恶人,就象佛菩萨一样平等善待一切众生。因此大师除了有像夏丏尊、丰子恺、刘质平那样交谊终生不渝的净友,还有无数崇拜他,敬仰他,亲近他的朋友和同道。如果说天下有什么人只有朋友,没有敌人的话,我想恐怕只有弘一大师他老人家了。他以如水的纯洁,涵容宇宙万物,去爱无尽的众生,这是何等博爱的胸怀!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不但交友不能只论形迹(执象),即学习佛法也不能看表面形式。如不修善行,只拜佛像,虽然同佛像仅咫尺之距,其实离佛何止千里之遥。学佛的要旨是理解佛的教诲,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拜佛仅是修行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这是大师一生学佛的心得体会。末法时代,佛教日趋世俗化,众多缁素“信士”只求形式,不修诚心,大师的这句偈语,也是对他们的告诫。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大师出家后精进修行,已经了却生死,证得菩提,生命已经得到升华,与浩瀚的宇宙融为一体。若问大师身后往何处去,以我们凡夫俗子之见,他当登九品莲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从开悟了的大师来说,他的生命早已不只属于自己,而是遍登无穷法界,不能用世俗的语言来回答我们凡人提出的这个问题。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是大师证道成佛的体会。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到了春季,花枝自然丰满繁茂。月亮升到中天,就会格外圆满明亮。学佛人只要摒除一切私心杂念和自我的执着,立志修行,水到渠成,自然能够证道成佛。
  大师在临终前夕,强撑病躯,给我们留下了“悲欣交集”的遗墨,这四字是大师临终时心境的写照,交织着大师对娑婆世界中众生的悲悯眷恋之情和解脱尘缘,即将往生西方净土的欣慰之意。
  在大师60多年的世寿中,他历经世事的沧桑,世态的炎凉,也阅尽人世间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以及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大师的晚年,正值抗日战争的中后期,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秋。祖国山河破碎,亿万同胞在日寇的铁蹄下饱受痛苦,长城内外,烽火连天,大江南北,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苦不堪言。大师曾经生活和驻锡过的天津、上海、杭州、厦门等地,均已沦于日寇铁蹄下。国家危急、生灵涂炭,无疑给晚年的大师更增添了莫大的悲哀。大师的悲,除了悲悯众生的经常苦业外,也包含有爱国的忧患意识。
  正是由于大师的大悲,促使他舍弃了尘世的浮华,家庭儿女,舍弃了他曾经钟爱过并有非凡成就的文艺、教育事业,毅然于39岁遁入空门,选择了最清苦严谨的律宗,全身心地投入为众生寻觅救苦度厄之道。经过20多个春秋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刻苦的修行实践,靠着天生的善根和智慧,终于完成了戒定慧三学,证得涅槃,达到了无上的正觉。大师欣慰的是求得解脱的大道。
  大师,您老人家悲欢交集而去,祈望您乘愿再来,普度这娑婆世界无量的众生!
  (施荣茂:福建省宗教厅干部)
  (原载于:泉州市弘一大师学术研究会编《弘一大师纪念文集》海风出版社2005年10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