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神佛世界焕——龙华寺万神殿巡礼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神佛世界焕——龙华寺万神殿巡礼
  龙华寺的建筑仍然保持着宋代“伽蓝七堂制”。“伽蓝”系“僧伽蓝”的略称。“僧伽蓝”为梵文的译音。梵文并举,则为“众院”、“僧院”之意。“伽蓝”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包括土地、建筑物等,即寺院建筑的总称。“七堂”专指寺院的主要建筑,凡寺院必须具备“七堂”,否则不能称为“伽蓝”。所以“伽蓝七堂”是佛寺建筑平面布局的一种子度,改制度妓院于印度,传入汉地后稍有变化。至于“七堂”具体指什么,说法不一。佛教各宗派“七堂”有所不同,也会又不同的含义。其实“七”不一定是实指,而是极言其规模完整、设施齐全。龙华寺至康熙十二年,其建筑就有10殿、2阁、5楼、1室、3堂、3祠、4山房、僧寮13所,僧房6所及左、右山门等,占地一百六十余亩。由此可见当时龙华寺建筑之宏大,因此,所谓“伽蓝七堂”,是极言龙华寺建筑设施的完整。
  目前龙华寺的南北中轴线上由南往北,宫殿式的建筑依次有: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宝殿、华林丈室、藏经楼。自弥勒殿至藏经楼,以廊庑和配殿围成殿庭。在建筑样式上,除华林丈室、藏经楼为硬山式外,其余皆歇山式,飞檐翘角,庄丽幽深。
  中轴线两侧,有钟鼓楼,三重飞檐。钟楼高3层,最上层中悬一高约二米,直径达1.3米,重5吨余,清光绪20年铸造的青龙铜钟,钟声悠扬。“龙华晚钟”也是昔日的“沪上八景”之一。鼓楼置一直径为1.7米的大鼓。西偏殿有观音殿,内供千手观音一尊,高大精致;罗汉堂,新供500尊罗汉。在三圣殿东,有染香楼和牡丹园,院中一株牡丹在清咸丰年间至于杭州东林寺鲁智深墓附近,于1950年移植过来,开花时节,一次花蕾可达二百余垛。园内至今还存有北宋“空相寺”界石,极为珍贵。
  古寺的建筑古朴典雅、宏伟庄丽,整个建筑既有统一风格,又又丰富多彩的形式。主词建筑布列有序,结构协调,稳重和谐,领动轻快,给人以庄丽雄飞之美感。1959年,龙华寺和龙华他被列为上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龙华塔又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山门
  山门原指寺院的前门,后来也作寺院的总称。龙华寺的山门因寺院的兴废几次移址。现山门建于1979年,出为竹门,1996年改花岗岩石柱、粱枋,屋顶全部木结构,为五门五脊双飞檐牌楼式山门。由中国佛教艺术家胡建宁居士主持设计。中门悬朱底金字“龙华”匾额,匾上刻有“钦赐承恩龙华讲寺之宝印”印纹。左右门额分题“江南古刹”、“人间兜率天”。两边边门留空额,意在前人未竟之事,留作子孙们区实现。山门楹联未 赵朴初撰书:“觉道启龙华看七宝塔波九天阊阖十里钟声广度阎浮无量众,齐心修善业愿八海丰饶亿民安乐群贤云集有如弥勒下生时“;明扬法师撰写修龙华寺山门缘起。粱枋上雕有精美的图案,暗喻福寿双臻,万事如意。上面的云纹、鹿、鹤喻福禄长寿;中间的马、羊、虎、狗,喻忠孝节义。门楣枋上雕五只狮子,借后晋人窦禹钧”教五子,名具扬“的典故,喻五子登科,告诫人们要教子育雏,行善积德。整座山门飞檐翘角,鸱吻衔脊,斗拱丛丛,气势庄严。
  山门的背面。门额有“同圆种智”四个大字。“种智”即“一切种智”指佛教的智慧能了解一切种种之法。“同圆种智”,就是说凡来佛寺念经诵佛,顶礼膜拜的各色人等,将来都能达到圆满,同成佛道,摆脱一切痛苦,进入解脱的理想境界。右门额题“上报四恩”。“四恩”指父母恩、师长恩、国君恩、三宝恩(即佛、法、僧三宝)。左门额题“下济三涂”。“三涂”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下济三涂”指救度三涂出苦海。门柱有明旸法师书对联:“吴主奠基钱王植福欣古寺重新犹闻前代殊荣屡有声明传天下,龙华赐额空相镌碑看岑楼高耸共说当年宏制仍今壮丽冠云间。”写出了古刹的悠久历史,旧貌新颜。
  山门取五门牌楼造型,还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全聚,相克相生,生生不息。色彩上做到青、黄、朱、白、黑五色齐备,益增庄重华丽。
  山门前有古银杏两株,胸径在一米以上,也是上百年古树;在古树映衬之下,益显山门雄伟,古刹幽深。入山门,两旁新建了法物流通处鹤素面馆,使香客和游人进寺活动更为方便。
  2.弥勒殿
  弥勒殿是龙华寺首殿,重建于清光绪九年。单檐歇山式六柱五间。屋檐下悬挂一匾,上书“龙华寺”,为赵朴初所写。
  弥勒殿门前的陈设威武庄严。门外东西两侧式世灯,又称须弥灯,高3.5米,雕刻云海、须弥山图案,上为攒尖顶小亭。靠内东西两侧是一对石狮子,通高2.55米。重4顿余。座上分层雕有图案,最上石百兽图,有麒麟、狮虎等,中雕四凤凰及牡丹,下为四对小狮。因为狮为兽之王,凤凰为鸟之王,牡丹为花之王,所以称这类石狮为“三狮王”。
  弥勒殿正脊塑有“慈化弘通”四字。“慈”即是指慈氏——弥勒菩萨,“慈化”是指弥勒菩萨教化众生,弘扬佛法,通行天下。
  弥勒殿内佛龛供奉的是一尊金光闪闪的汉化弥勒。他袒腹露胸,笑口常开。他是米勒佛的化身——布袋和尚。这是座银杏木雕像。布袋和尚是五代后梁年间明州奉化(今浙江宁波)人,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生得矮胖身材,衣着随便,言语无常,经常手持锡杖,身背布袋在街头巷尾化缘。他不拘小节,为人预卜吉凶和晴雨十分灵验。传说天雨时,他在大桥倒立,天气转雨为晴;遇旱时他脚穿草鞋狂奔,天气就由晴变雨。有时听起来胡言乱语,事后往往应验。
  3.天王殿
  天王殿位于弥勒殿之后,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像,匾额“天王殿”为书法家沙孟海所题。印度古神话传说中的“四大”指的是东、西、南、北四方,每方都有一神掌管,所以尊他们为“天王”,亦称“四天神”,或俗称“四大金刚”,所以称此殿为“天王殿”。一为单檐歇山式屋顶,据陈从周教授鉴定,此殿为明末建筑。正脊上塑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王殿前有一尊高约七八米的香炉,为三足宝鼎。上面镌刻“龙华禅寺”,说明龙华寺曾是禅宗寺院。
  天王殿内,四大天王倚壁东西对面而坐,个个身着甲胄,端庄威严。左侧第一尊便是南方增长天王,由于能使众生增长善根,所以叫增长天王,黑脸穿甲胄,手握宝剑,取剑“锋”之谐音,职风;左侧第二尊是东方持国天王,褐脸穿甲胄,手持琵琶,表示以音乐庄严佛教,所以又有“主乐神”之称。此乐器可以调弦,职调。右侧第一尊西方广目天王,红脸穿甲胄,一手缠龙,一手持宝,表示降服魔众,护持众生。龙属蛇类可由曲而顺,职顺;右侧第二尊即是北方多闻天王,因闻法甚多,并且福德之名闻于四方,白脸穿甲胄,一手持宝幢(类似伞),一手托塔,职雨;因此,殿内正脊两面所书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正说明了四大天王手中法器的作用。这四座神像个个威严,很像古代的将军,常令人望而生畏,他们负有“视察”众生善恶褐和保护佛法的天职,所以是寺院的保护神,也是佛教的保护神。
  殿内正中佛龛丽,供奉弥勒的真身像。这与其他寺院不同,一般佛寺并不供奉,因为龙华寺为弥勒道场,所以有两尊弥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弥勒的菩萨像,而弥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称“布袋和尚”。
  佛龛弥勒菩萨背后是韦驮菩萨。他面对大雄宝殿里的释迦牟尼,手持一根金刚杵,降魔去烦,保护佛法,释佛门护法神之一。由于他在杀那件抓获盗去一双佛牙舍利的捷疾鬼,诸天王赞赏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于是韦驮被人们称为菩萨。
  韦驮与弥勒菩萨背靠着背,香客就此编造了一则风趣的故事;古代弥勒和韦驮曾各主一寺,弥勒对香客是笑脸相迎,寺内香火极盛;但他不善理财,小偷把个佛寺偷得终年贫穷。而韦驮威严有加,吓得香客不肯前来,寺庙也香火冷落。佛祖释迦牟尼发现此情后,将他们作了分工,一个负责对外接待,一个负责内部治安,两人分工合作,从此寺庙香客如云,财富充裕。
  4.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佛寺的主殿,俗称大殿。“大雄”意为大勇士,一切无畏的意思,佛祖的德号“大雄”(对佛的尊称),歌颂佛祖像勇士一样,一切无畏。龙华寺重建于南宋淳佑十年,后屡毁屡建,现殿为光绪三年重建,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大雄宝殿建于高台之上密密丛丛的斗拱高高的托起重檐歇山,殿宇显得格外的庄严宏崇。
  大雄宝殿门前矗立着幢竿、幡饰,高大的三足宝鼎二层香炉,迎门而立,香烟缭绕。东西两侧各有一石雕施食台,高约1.5米,七角柱形,上部为平顶莲花式座托,下部雕“方胜”图案,中部书“南无妙色声如来”等七如来的名字。它也称莲花祭台,供大殿作法事时祭饿鬼之用。
  殿的正脊,南面书“灵鹫庄严”。“灵鹫”指灵鹫山,是释迦牟尼和众弟子讲经说法的场所,又称灵山。“庄严”指大殿供奉的佛主就像在灵山会时庄严说法一样。正脊背面书“正法久住”。印度佛教分“正法”、“像法”和“末法”三个时期。“正法”指释迦牟尼亲自弘扬的佛法,信徒们祝愿佛法久留世界。
  大殿南檐悬有上下两块匾。上匾“大雄宝殿”,时已故著名书法家田桓所题;下匾“龙华十方”,是著名画家唐云所书。“龙华十方”,即龙华寺为“十方古刹”。“十方”即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意为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泛指整个世界都有佛。同时表示不论何处僧人,有才德、声望、能力的人都可来当住持,也欢迎十方僧(也叫行脚僧)朝拜投宿,来此暂住(即“挂单”)。大门有联一副:“如是妙相庄严主伴并彰灵山俨然未散;本来佛身清净圣凡一体菩提当下园成”,未明旸法师所书。上联颂“华严三圣”照耀法界人间,下联鼓励善男信女皈依释门,智慧圆通得到解脱。
  ??大雄宝殿内正中供毗卢遮那佛坐像,就是释迦牟尼的发身像。所谓“法身像”就是“身具一切佛法”之意。他跌坐千叶莲花座上,双手向上,是说法会上说法开讲时的形象,遍体金装,高达丈余。他左肋侍文殊菩萨,手持宝卷,身骑青狮,为众菩萨之首,专司“智慧”,人称大智菩萨;右肋侍是普贤菩萨,他手持如意棒,身骑白象,专司“理德”,人称大行菩萨。“一佛二菩萨”全称“华严三圣”。环壁立右“二十诸天”及“十六罗汉”像。龙华寺右两点与众不同:一是天神与罗汉济济一堂,而不分殿供奉;二是罗汉为十六尊而不是十八尊。因为龙华寺建于唐之前,供奉十六罗汉正说明其历史悠久,遵循古制。殿内诸像形神气质,服饰姿态各不相同,个个神采奕奕,雕工精致。
  “华严三圣”背面,是“慈航普渡”大型雕塑。南海观音手持净瓶,足踏鳖鱼,身在普陀洛珈山(即光明山)的山海之间。净瓶象征大悲甘露,他在汪洋大海中四处巡游时,听到呼救之声便将甘露洒向人间,救世人脱离苦海。他左肋侍是善财童子,右肋侍是龙女。在壁塑图上还有一尊饿佛像,表现的是释迦成佛千修行时艰难忍耐,坚忍不拔。
  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前的拜垫之下也有一块竹叶玛瑙石,约一米见方。大殿顶悬藻井,旁联天花板,天花每格都有彩绘、盘龙、花卉和吉祥图案,藻井风蚀细巧精美,重彩华丽,金壁辉煌,象征着佛法无边。
  5.三圣宝殿
  三圣宝殿是寺内形制略次于正殿的重要建筑,重建于光绪二十四年,重檐歇山式,殿周有柱廊。三圣宝殿如此突出,是因为现在的龙华寺是一座净土宗的寺院。净土宗是我国佛教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宗派,它信仰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修行的办法简单易行,即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净土宗又称白莲舍或莲宗,故莲花是它的标志。
  三圣宝殿正门是重檐间悬挂:三圣宝殿“匾额,由著名书法家谢稚柳所书。屋顶正脊南、悲两面分塑“九品莲邦”、“同登彼岸”。九品指上上、下下、上中、上下、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种品类;莲邦,是佛教中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称呼;“彼岸”,谓相对于此岸的苦的世界,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进入不同品级的乐土。
  殿内供奉“西方三圣”塑像。正中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庄严而慈祥,左手持“九品净台“。右手作接引状,所以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佛共有13个名号,他的”四十八愿“,都是普渡众生的愿望。佛像后立火焰光板,高近10米,上有13尊化佛。左肋侍观世音菩萨,手持净瓶和杨柳枝;右肋侍大势至菩萨,他手持莲花茎。。两像后亦各有火焰光板,各雕9尊化佛,佛像均用香樟木雕成。塑像下之金刚座高1.2米,长达12米,饰以白鹤、孔雀,舍利,共命鸟等浮雕。殿内满地石刻莲花,中央一方九品莲花,取意花开见佛。上悬圆瑛法师所书的“莲风远被”匾,意即净土宗倡导的一派之风必将远盖四面八方;另一匾“清凉地”,明旸法师所书,清凉务烦恼,指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殿中悬两副楹联,其中一副饰“主伴庄严接引众生同归极乐园;愿行成就超登上品亲觐大慈恩”,顾延龙书。殿内有一口宋代铜钟,一只清代木梆,是两件珍贵的文物。
  6、华林丈室
  华林丈室,室一座硬山式建筑,五楹两层,分前后楼,建于光绪元年,后楼曾于1927年重建。檐下悬“华林丈室”匾,顾廷龙书。楼基须弥座上嵌有八块青石浮雕,为明正德年间遗物,刻工精致,保存完好,为沪上仅见。楼前廊柱柱础,亦为明正德年间遗物。
  方丈室是寺庙住持布教讲法之处,也是接待佛教团体、佛教界人士和贵宾的场所。据佛经记载,菩萨的卧室只有一丈见方,但因其弘法有方,但因其弘法有方,故容量却是无限的,故称“方丈室”,也称“丈室”。龙华寺将有弥勒在龙华树下开“龙华三会”、接班成成佛,因而将“方丈室”称为“华林丈室”。室前有石狮、青松,古朴优雅。
  华林丈室底楼为方丈厅,厅中堂悬明代绘画,并供明代毗卢遮那佛一尊,左右挂两副对联。其中赵朴初的一副室:“纵横十笏谈法地,烂漫千花选佛场。”意指一丈见方之地,法力无穷,可以赢得“烂漫千花”。墙东西两隅分立两尊龙眼树根雕造像,一为达摩祖师像,一为手持大刀的伽蓝神关羽毛像,都是珍贵的文物。丈室之东西墙悬挂众多名家在÷书画条幅,丈室中央置红木桌椅。厅内有楹联三副,两副为明旸法师书。前联“般若智常名户镜高悬施法令;菩提心不推妙灯普照应群机”,后联“座中有僧皆佛印;庭前无客不东坡。”厅侧有耳房,左为龙华寺会客室,右为方丈寮。方丈寮一隔为二,隔墙门额为“居之安”匾,明旸法师书,楹联为“知足心常乐,无求品自高”,元瑛法师书。东西耳房门柱各书联半副,上联“静听夜半众生声声唤醒主人梦”,下联“试看庭前月色色色全彰古佛心”。
  7、藏经楼
  藏经楼在方丈室后,又名千佛阁,是珍藏佛经之处,为硬山式两层楼房,乌瓦黄墙,庑廊红柱,配以铝合金门窗和茶色玻璃,富有海派特色。由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精心设计。寺中原有藏经阁,建于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后被毁。现楼是1986年3月重建。
  楼上中央顶为满山观音兜,呈立方,上悬佛龛千座,龛内供小佛像千尊,金光闪烁,形态各异,寓意千佛绕毗卢。
  藏经楼内珍藏着龙华寺的镇寺之宝——镏金毗卢遮那佛像、龙藏和金印,合称“龙华三宝”。
  镏金毗卢遮那佛像,是一尊释迦牟尼说法坐像,高2.15米,为明代铜佛。座于阁北墙正中,佛面朝南。他盘腿打坐(即结跏趺坐),合掌作“说法印”,头戴千叶冠,神情端庄。像前放置有历代大小佛像多尊及铜仙鹤等珍贵文物。
  龙藏,指经皇帝御批的《乾隆版大藏经》。这部《龙藏》刻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竣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龙藏》724函,共1669部7168卷。藏经楼内还珍藏古今中外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唐人写经、宋、明刻本佛经,都至为珍贵。
  金印,指佛教诸宝中的实宝,因其坚固不坏,所谓“念佛之心印,坚固不坏,譬之国王之宝印”。龙华寺宝印为金制宝印,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钦赐。龙迹边框,中篆“钦赐承恩堂龙华讲寺之宝印”,金印之上蹲着金狮子。
  此外,藏经楼配有客房,专为接待诸山长老和斋主而备。
  8、观音殿
  观音殿位于寺的西偏殿,座西朝东,硬山式建筑。此殿原为大悲殿,1985年10月再塑观音像之后改称观音殿。殿额“慈航普渡”为著名书法家谢稚柳所书。其意是大慈弘誓之船普济众生脱离苦海。
  殿内供奉四面千手千眼香樟木雕观音菩萨,又称千眼千臂观音,简称千手观音。千手观音面相端庄慈祥,头戴天冠,冠上有佛,往上还有两层佛像,上面是一尊背带轮光身驾祥云的大坐佛,下面是一式一样的四尊小坐佛。五佛在上,益显庄严。千手观音腕臂戴钏,身着披肩,腰束长裙,全身贴金,闪光夺目。全像高5米,每面有250只手,每只手中有一慧目,250只手中有九双大手,其中一双高举作顶上化佛手,一双向上作合掌手,一双向下作总摄千臂手,其它手皆持武器、珍宝、法器左右分列,或前伸,或垂手,自然得体,并且每只手都雕得纤秀细柔,美妙异常,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千手观音的金刚石座环刻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又称龙神八部、八部众,是指以天龙为首的八部鬼神。为首的是天,其次是龙,以下是夜叉(能啖鬼)、乾达婆(香神)、阿修罗(无端)、紧那罗(金翅鸟)、摩睺逻迦(大蟒神)。这八部天神每部都有庞大的队伍,是保护众生,维护佛教的护法神。在千手观音像后,塑如意轮观音像,像的上身赤裸,宝冠上有化佛,穿戴璎珞、宝饰,肩披披肩,身旁侍立善财、龙女像。
  殿内悬匾两座,南匾“静观自在”。“自在,”即无烦恼之系缚,通达无碍,惟静心绝净烦恼之干忧,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北匾“妙应圆通”。“妙应”即意料不到地得到应验;“圆通”谓智慧无碍而到处体现。殿柱有楹联两副,均为明旸法师所书。一联是“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妙”,是绝无仅有、难以伦比的意思。“酬”,是报答酬谢之意。“劫”,佛教称世界从创造至毁灭的每一周期为一“劫”或“劫世”。过去是“庄严劫”,现在是“贤劫”,未来则是“星宿劫”。据说一劫等于128亿年。下联写观音慈悲为本、化度众生的功德。另一联是:“具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三昧圆通皆自在;获二殊胜示现普门分身尘刹万机感应以无遗。”整个佛殿依据《大悲心大陀罗弥经》和《普门品经》设计,1990年完工。1992年10月14日举行佛像开光仪式。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诞、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出家,寺内皆要“打普佛”,即举行法会,进行祝圣活动。
  9、上客堂
  上客堂即龙华迎宾馆,在龙华寺东侧,国内首座三星级佛教宾馆。1987年3月奠基动工,1990年6月竣工。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具有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在整体布局上,南北逶迤,四组房舍既自成院落,又相连贯通,以第三组房舍最高,地面以上三层半,地下半层,其它各组均为地面二层半,地下半层,高低起伏,疏密有致。每座院落皆有天井花园。庭园大小得体,有景石树木,假山水池,或孤樟丛竹散点山石,或遍植桂花和罗汉松。花木扶疏暗香动,天光云影碧水中,从客房推窗外望,无处不景。宾馆外观采用硬山顶,青瓦黄墙,古朴典雅,观音兜山墙,变化攒聚恰似山林,又体现了宗教建筑的传统风格。宾馆楼群隔着塔影院与塔相望,凭游廊与寺相通,气韵谐和,相映成趣。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