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离念境界,唯证相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离念境界,唯证相应
  憨山《大乘起信论直解》谓:“此论直指一心,但了一念无生则顿登佛地,所谓若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矣!悲夫!众生从本已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生死不断耳!
  此示正观为顿悟一心之妙也。谓一真法界。 本无色心。何有五阴之众生耶。良由最初一念不觉是谓无明。以无明力。即变一心而为
  业识。依业识见相二分。以为色心和合。故有五阴之众生。是则众生五阴皆因一念而有也。故今不必计众生之真伪。但观一念起处。本自无念。无念即无生。无生则众生本无。又何有色心诸法耶。所以教令直观无念。即当下顿入真如门矣。
  此观无念一著。乃佛祖指示修行之的诀。故达摩西来。教二祖将心来与汝安。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六祖云本来无物。以下诸祖。无不指示离念境界。故今参禅。不了无念之旨。更起种种玄妙思量。岂祖师西来意耶。不唯此论。即一大藏。千七百则。总归无念一语。无剩法矣。学者识之。
  住于静处舍外缘愦闹处也。天台小止观。明入定之初。先学调身心息。此中端坐调身也。不俯不仰故云端坐。正意调心也。不沉不浮。惺寂双流故云正意。以此不依气息。故不调息耳。不依气息形色离身也。不依虚空四大离世界也。不依见闻觉知。离心也。故古德教人参禅。内脱身心。外遗世界。只须离心意识参。出凡圣路学。离妄想境界求。故此皆云不依即脱也。一切诸想至念念不灭五句的是用心方法也。
  一切众生迷本真心。一向但依妄想用事。故今修习。以除想为最。故楞伽云从上诸圣转相传授妄想无性一语。为的要也问曰妄想无性。云何除耶。答曰一切诸想随念皆除谓此一念者。乃直心正念直如之念也。方今用心单提此一念为主更无二念。以此一念观照之力。但见妄想起处。随即一念照破。当下消灭。更不容其相续。永嘉所谓断相续心也。参禅之要。无越此一念者。此的示其要也。
  亦遣除想者谓遣除想之念也。初以一念除想妄想既灭。即此一念亦无容立。故亦须遣之。问曰。既云正念又何遣耶。答曰。以此一念特为遣想而立。以真心自体。本来离想又何容念。以妄想。无性故。非本来有。妄想既非本有。若立一念以待妄想。是又为资妄之本也。故此念亦无可立。以立处即真故真妄俱泯。能所两忘。乃名正念。以一念不立。则念念无生。若念念无生。则常光现前。寂照朗然。念念不灭矣。此参禅之的旨也。
  言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者。此示不善用心之病也。谓当一念观照之力。更不随妄想转。若随妄想外念境界。然后却才以心除心者。此是以妄除妄。乃逐生灭流转。如此用心。毕竟不离生灭妄想。实不善用心者也。故下云。若心驰散。即当摄来归于正念。谓才妄想生处。即便照破不随他转。即归正念。不待随心外缘。而后摄也。故结示云。当知唯心。无外境界不但外心外境。即复此心亦无自相。以念念不可得故。以内外心境一切寂灭。如此念念熏修。自然体合真如。所谓即止之观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