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易筋经》和少林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易筋经》和少林寺
  “达摩说”和“子宁道人说”
  周伟良:各位网友大家好,这一讲准备和各位谈谈和上一讲少林武术有关的话题,也就是咱们谈谈《易筋经》,说到《易筋经》,可能很多网友没见过这本书,但听到过。确实,《易筋经》一书长期以来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它与传统武功、少林武术以及武侠故事等等有着各种方面的联系,特别是2004年中,由于《易筋经》一书被少林寺列为“少林武功秘籍”以后,各种媒体纷纷报道、渲染,其名更是不胫而走,蜚声海内外。
  周伟良:从历史的情况看,早在清乾嘉开始,已有不少学者谈到这本书,但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至今为止没有在该书的理论认识上有大的突破,更多的是人云亦云,以至到今天,《易筋经》一书成了一个学术公案,这一讲,准备从《易筋经》的作者,主要版本以及《易筋经》一书的内容、流变三个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周伟良:第一,我们来谈谈有关《易筋经》的作者。《易筋经》的作者是谁,长期以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它就是南北朝时天竺僧人达摩,另一种观点提出是明代天启年间由天台子明道人所著,为了讲解方便,咱们把这两种观点分别称为“达摩说”和“子宁道人”说。
  周伟良:我们先来看达摩说,《易筋经》的作者是达摩,其观点的根据论据就是根据署名唐代“李靖”所写的一篇序文,序文大意是这样的,后魏孝明帝太和年间,达摩来到少林寺,面壁少林,在面壁少林的过程中他说了一句话,“XX得吾皮、……XX得吾髓”面壁九年以后,他走了,面壁的那个地方坏了,少林寺人对它进行修理,发现了两份材料,一份就是《洗髓经》,一份就是《易筋经》,《洗髓经》最后归于会和,把它带走了。《易筋经》则留于少林,据说《易筋经》的原文是天竺文,很多少林僧人不认得天竺文上面到底表达什么意思,后来有一个少林僧人在峨嵋山巧遇了另外一个天竺僧人,这个天竺僧人的名字叫班腊密迪,请他把《易筋经》翻译了出来,之后,这本《易筋经》流落到了海外,后来由海外的一个人徐鸿客,得到了这本书,又传授给了虬髯客,虬髯客又传给了李靖。
  周伟良:到了宋代,据说有位自称原来是岳飞老师的一位游访僧人,把这本经书经过牛高,交给了岳飞,岳飞后来遇到了风波亭之案,在这之前他又把《易筋经》传给了牛高,牛高为了不妄传,又把经书带回少林寺,藏于嵩山石亭之中。这份内容也就是《易筋经》除了李靖序以外署名宋代牛高所写的另一篇序文的主要内容。
  周伟良:多少年来,由李靖、牛高两序写成的一个传承关系,包括少林寺僧人在内的很多人士,对此深信不疑。同时,这一故事也成为达摩传武术给少林寺的重要文献依据。最后这份《易筋经》也被少林寺视为自己的传下来的武功秘籍,被收到2000年出版的一份《少林武功易宗秘籍》中,作为自己的武功秘籍了。
  周伟良:《易筋经》这本书又是如何被社会上的人认识的呢?清代乾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在他的文集中曾经对《易筋经》中李、牛两篇序逐一分析,认为这份序言,所说的传自达摩,是依托的。他提出李靖的序是依托的,主要有五条证据:第一,序言中所记载的年号和历史上真实的年号不同;第二,他所记载的其中的传授关系,比如虬髯客,虬髯客又说传于李靖,完全是小说家言,因为虬髯客是唐人笔记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另外,像牛高的序中也存在着很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之后又有一位著名学者在题记中也对《易筋经》提出了相同的观点,认为两篇序言是伪托,认为“其伪自不待言”,是晚出的伪书。所以,把《易筋经》称为伪书并不是有的人认为是近代以来的书,清代嘉庆年间就有学者提出这部书是伪书了。
  周伟良:到了近代以后,在对待《易筋经》作者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比如1919年出版的一种《中国体育史》,就在毫无材料分析下,把《易筋经》的作者权贸然归到了达摩名下,由于这本书是中国首部体育史专著,所以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易筋经》“达摩说”提出质疑的,可推民国时期的徐哲东和唐浩两位先生,徐先生认为《易筋经》不出自达摩,认为是明清时人所为。其中也列举了李靖和牛高两篇序文中种种经不起推敲的破绽。
  周伟良:到了1936年,唐浩先生在他自己编著的随笔中,有两篇文章专门论述到了《易筋经》,他一方面在同意徐浙东先生的基本观点外又补充了两条材料,他认为李靖序言中称达摩于后魏孝明帝太和年间,来到广州,由广州来到南京,由南京落江北上,他认为其中的“太和”,是孝文帝年号,孝文帝是在孝明帝的前三十年;第二,至于李靖序言中讲的“某某人得吾皮、某某人得吾肉……”之语出自唐代,唐豪先生就反问,哪有唐代的李靖序言去引用后人所写的书呢?所以,这里面显然存在着问题。
  周伟良:到了上个世纪后半叶,对于《易筋经》作者的讨论,在五十年代有过,但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更为热烈,在五十年代,唐浩先生撰写了旧中国体育史上附会的达摩一文,这篇文章中一方面坚持他三十年代的学术观点,另一方面,他明确提出《易筋经》是明朝天启四年,也就是1624年,由天台子宁道人所著。在过了五十年代以后,六七十年代,在将近二十多年中,有关《易筋经》的问题没有什么大的讨论。大概到了八十年代开始,由于《易筋经》的作者问题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不过从各类材料来看,除了一些包括少林寺僧人在内的部分人士继续坚持达摩说以外,在学术界几乎没有研究者认同此说,都一致同意它是明朝天启年间子宁道人所著,同时也对相传的达摩说提出了质疑。但从提出质疑的论点、论据来看,均没有超过民国年间徐浙东和唐浩先生的范围。
  周伟良:第二个观点提出《易筋经》的作者是子宁道人,也有人说子宁道人俗名宗衡,《易筋经》的作者是子宁道人宗衡,是唐浩先生五十年代提出以后,后来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的一个观点,但不知道什么理由,很多人在谈到《易筋经》是子宁道人所著这个问题时,往往不谈唐浩先生,直接给人一种好象这个观点是他研究出来的。所以在具体论述中出现了不应该有的一些疏忽,比如说198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易筋经》条目中是这样记载的:《易筋经》是天台子宁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但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真正翻阅了文集一书的人,都无法看到这样的文字。
  周伟良:大家知道,《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有关学科理论的一部权威之作,应该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但一些撰写条目的人不去查对原文,他产生的疏漏又给后面的人制造了混乱。目前,据我所接触到的资料来看,较早记载子宁道人的版本大概有两份,一本是由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撰写的,藏在国家古国籍部;另一本是嘉庆年间学者在他的文集中提到的。但两份材料都没有说明子宁道人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人,到了五十年代,唐浩先生大概是依据所记,以及他所搜索到的版本,明确提出了《易筋经》大概是明天启年间子宁道人所著。唐豪先生这个观点是由什么材料支撑的,到目前为止,唐浩先生在他所有的文集中都没有清楚说明过,读者也不太了解。
  周伟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唐豪先生在他五十年代写的旧中国体育史上附会的达摩一文中提到了一个本子,这个本子也就是唐浩先生文章中提到的“周文兰记本”,据说这是嘉庆年间的本子,而这是抄本还是刻本,唐豪先生没有说清楚,后来也不见流传,所以很难对它直接分析。但既然提到了《易筋经》中有嘉庆年间周文兰写的后续,那么我们就看到,在1917年上海大申书局出版了一本《少林拳术经义》中,就有周文兰写的序言,而实际上《少林拳术经义》就是一本以《易筋经》为主要蓝本的本子,其中既有周文兰的序言,也有署名明朝天启四年天台子宁道人宗衡写的把,从这点看,唐浩先生提出《易筋经》的作者为子宁道人或者就是由此而来。
  周伟良:有关子宁道人,各种文献材料中不见记载,但说他在天台,可能有间接材料可以证明,因为天台地处浙江东部,四面环山,距离天台县城近四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子宁山,还有子宁峰,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子宁村,我曾经专程到这个地方进行考察,据村民们相告,这里面的僧和道,香火非常盛,尤其是道教,民间非常盛行,祖辈上就有千山万道一说。但是,子宁道人俗名宗衡,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查到任何材料。所以有关子宁道人的问题,还有待于新材料的发现。
  周伟良:传统有关《易筋经》的作者主要是两种,一个是刚才介绍的达摩,另一个是子宁道人宗衡。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观点,不妨把这种观点称为“新说”,所谓新说者,是不同于传统观点另辟蹊径者,这个观点是这样认为的:
  周伟良:在2003年《体育文化导刊》上刊登了一篇有关《易筋经》的论文,其中提出,《易筋经》源自于中国秦汉时期的方仙道子养生术;第二,《易筋经》自魏晋南北朝期间,已经分为四家流传;第三,《易筋经》改变和形成于唐宋间,明代开始向社会流传;第四,《易筋经》虽非达摩所创,但它与达摩有渊源关系;第五,《易筋经》中所描绘的易筋十二图式是清代咸丰八年时增加的。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就觉得很新了,所以称之为“新说”。
  周伟良:但这五点结论我觉得很难说有什么新的、有价值的地方,一个观点的提出,从学理上、学术上来说,它应该要有价值。首先,把《易筋经》源自于中国秦汉时期的方仙道子养生术,这种观点如同称明清时期的某一小说源自于秦汉文学一样,尽管没有什么大错,但总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发展而来,所以说,它源自于什么东西,这个观点没有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
  周伟良:第二,《易筋经》的改变和形成与唐宋间明代开始向社会流传,我们就觉得很纳闷了,因为他的第二个观点和第三个观点是说,《易筋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分为四家流派,到了唐宋年间,它改变和形成,既然《易筋经》到了魏晋南北朝已经分成了四家流派,那怎么能够说到了唐宋间开始形成呢?这不是倒过来了吗?所以说,这样的观点在逻辑上是相悖的。至于说《易筋经》没有创自达摩,但和达摩有关系,也没有提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为什么不能轻易否定达摩?这是史学上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作者也没有对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阐述。称《易筋经》与达摩有关系的证据是什么,作者又没有提出,所以说,“新说”的观点难以成立。
  周伟良:我们刚才谈了《易筋经》的作者,总体来说,根据本人去年年底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部复印出来的郑振铎的藏本,明末的《易筋经》抄本,可以断言,《易筋经》在明晚期时肯定是有了,但作者是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材料说明,有待于新材料的发现。
  易筋经的版本繁多,但为夺此书武林各派互相杀戮实是乡里故事
  周伟良:第二,我们谈一下《易筋经》的版本问题,因为古代的文献典籍总是通过代代传抄或者刻印才能流传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就形成了各种版本,并形成为一门专门的传统学问。有关《易筋经》的版本,据史料记载以及本人所见,其数量不少,但内容相当庞杂,有些技术并不符合史实。比如有人这样写道,在清初,为了夺得少林最高武功秘诀《易筋经》,武林各派曾相互杀戮,为此,乾隆皇帝曾亲临少林,命令住持方丈将《易筋经》捐献出来,由国家印刷流传,这一段话完全是乡里故事。任何官示文献中,找不到这方面的记录。比如说,乾隆年间由国家印刷了《易筋经》,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官示书目中都找不到这样的记载,任何收藏家也没有收藏过乾隆年间有官府刻印的《易筋经》一书。
  周伟良:根据本人收集到的材料,我们大致给《易筋经》梳理了一下版本,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种:第一是西体本,《易筋经》,就是刚才说的我在去年年底在国家图书馆复印出来的原由郑振铎先生捐赠的抄本,抄本一共72页,分上下卷,前有郑振铎的藏印。这个抄本的字写得非常有功力,一个是行书,一个是管歌体。为什么我们说这个书最起码是明晚期的抄本呢?因为抄本上尽管没有署名抄写的年代,抄写者的姓名,但在抄本的右上角印有一方印,是一方闲章,上面印的内容是“净心报冰雪”,这五字,原出自南朝诗人江总的诗句。
  周伟良:后来,明末清初的著名藏书家、书画鉴赏家梁青标就以此作为自己书画的鉴藏章。大家知道,像《易筋经》这样的书在传统士族中被视为“子不语”,怪力乱神,被读书人所瞧不起。而这个本子能够为梁青标收藏起来,没有一点收藏价值、年代价值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抄本至少是明中期的,有可能更早。
  周伟良:第二个本子,我们根据史料中记载的,这个史料就是乾隆年间学者林亭凯在他的《教里堂》文集中所提到的《易筋经》,这个《易筋经》也写有有李靖和牛高两篇序言,当然,林亭凯的文集中没有过多详细记录《易筋经》的具体内容。
  周伟良:第三本是《易筋经易》,这个书是一个抄本,见于清代嘉庆年间学者周中甫的《正堂读书记》,其中也没有更多地涉及《易筋经》的详细内容,仅仅说抄本最后有子宁道人的跋。
  周伟良:第四个是周文兰本,后世没有流传,见于唐浩先生的文章。周文兰本的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呢?据唐浩先生说,周文兰本是清代嘉庆年间的本子,上面写有嘉庆十二年或二十二年,这两者有差误,有的本子是十二年,有的记成二十二年。有一个名叫周文兰的人写的序言。从他所写序的内容看,后世没有流传,我们后来看到,有1917年上海大申书局出版的《少林拳术经义》中就收有嘉庆年间周文兰写的序文,我个人认为可能唐浩先生所说的周文兰本事实上也就是民国年间出版的《少林拳术经义》,
  周伟良:第五个,另外还有副经全本,也是唐豪先生提到的;
  周伟良:在社会上流传比较广泛的,就是来章氏记本,前面部分是《洗髓经》,后面部分是《易筋经》,这是一个刻本。唐浩先生认为这个本子是道光年间刻印的,上面有送少包,岳鹏举鉴定,有牛高和李靖的序文,这个本子是目前流量比较大的本子。今天有不少出版社以此本为底稿,重新出版了。为什么说这个本子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本子呢?因为在这个本子以前的《易筋经》中,包括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郑振铎本,都没有易筋十二式的,而这个易筋十二图式是来章氏记本中才增添的。而且在社会上流传较广,我所见到的就有两个版本,刻本款式、字数一样,但有的地方的字是不一样的。
  周伟良:第七个就是魏僧要书,是到了咸丰年间(1858年),咸丰八年刊印的,另外还有魏僧《易筋经》,内功图书,清末时候刊印的《易筋经易佛经图说》,清代光绪十年刊印的。另外还有《少林拳术经义》,光从书名上看,可能很多听众以为这是一本有关少林拳术的拳谱,其实不然,它事实上就是《易筋经》,把《易筋经》改称为《少林拳术经义》,当然,这个改称反映出一种文化走向,下面我们将会谈到,就是《易筋经》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沿着武功那条路向前演变发展了。它和武术、武功结合在一起,相应地说,《易筋经》名也由此改成了《少林拳术经义》。改名是这么出来的。
  周伟良:另外我还在文献上查阅到台湾在1968年出版啊了一本增本易筋经,据说它的第一本很早,是怎么怎么样的抄本,但据我所见到他们提供的些须材料来看,这个本子可能靠不住。因为在这个《易筋经》中,它说这个《易筋经》的底本原来是明末清初的钱瞻王(音)所藏,大家知道,钱瞻王是明末清初的藏本大家,如果此书为他所藏,自然书的价值不得了。但如果从《易筋经》的本身内容看,这个书中和道光年间的来章氏记本基本相同,有些在道光年间不会有的内容,这个刻本中也有了,另外在此书附录中竟然还有了太极拳应用、太极推手、太极刀……等内容,很显然,这个本子是晚出的本子,是增言本。
  周伟良:《易筋经》的本子,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大致地说一下,从我所收集到的明代抄本,一直到近代的印本,几个主要的,咱们大致说一下。当然,这些版本仅仅是我个人看到的一些非常少的东西,所以仅仅是抛砖引玉,有的报导说少林寺的法师曾经见到过有关《易筋经》的几十个版本,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希望贡献给社会,大家一起来研究,以推动有关《易筋经》研究的不断发展、深入。这是第二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一下有关《易筋经》的版本。
  易筋经的内容因处的历史时期而变化
  周伟良: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易筋经》内容的流变。尽管《易筋经》从清晚期以来就在社会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易筋经》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的内容有些什么?,答案并不一致。比如有的人认为《易筋经》是一部导引养生专著,有的人说它是武功秘籍,这里面就有了不同,根据我所掌握的材料看,不同时期的《易筋经》,它的内容和社会影响不一样。也就是说,《易筋经》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对它不断地进行演化,我们先来看一下早期的《易筋经》本子,根据国家图书馆藏的《易筋经义》抄本来看,《易筋经》的内容基本上分为三个方面,和来章记本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周伟良:我们先来看一下比较早的版本,我所见到的就是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易筋经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志在强身延年的导引功法;第二种内容是志在克敌制胜的武术功法;第三种就是志在求子的房中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强身导引术,第二是武术功法;第三是房中术。
  周伟良:从内容来看,第一部分,志在强身延年的导引功法在《易筋经义》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其中有些功法练习的描述,基本和中国传统传统一脉相承的道家内单修炼法相通所以清朝嘉庆年间的周中甫成《易筋经义》是一本讲强身健体的内单。归属于第二部分的武术功法,主要记载了有关功法的练习原则和方法,在强调功法的基础上首先强调练好内气,由内达外,第二,练习功法开始时必须以轻为主,渐渐加重,并且持之以恒。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则,第一,练好内功,第二,循序渐进。方法有哪些呢?在我看来,有这么几种:第一是拍打功,就是拿棒槌,或者口袋里放着圆石子,往自己身上拍打,使自己的筋肉坚固;第二是掌臂功,以意领气,在此基础上再用东西往身上拍打,使自己身体硬如铁石。第三是联系指功,怎么练习呢?把一些黄豆、蚕豆、大豆放于斗中间,以手插豆,时间长了手指就变得奇硬非凡。这是介绍的第二部分,武术功法方面的内容;
  周伟良:第三部分,房中术在拳术中间的比重不算多,讲了一些用童男童女,少男少女,相互之间融合,怎么壮阳,讲这类东西。所以当年唐浩先生据此认为,《易筋经》不可能出自和尚,寺院。想想也对,和尚怎么可能公开地介绍房中术,介绍求子壮阳的方法呢?这是不太可能的。
  周伟良:这个内容到了道光年间发生了变化,我们道光年间的来章氏记本来看,其中增加了一些内容,值得注意的,增加的内容中间就有《易筋十二式》,其中说“此功仿自寺门”,这是新增加的。在武术功法方面也增加了一些,房中术方面也有了一些增加的内容。之后就沿着两个体系向前发展,原来有的导引养生理论向前发展,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比如咸丰八年编印的,光绪七年编印的,以及光绪二十一年所印的《增衍易筋洗髓内功图说》,都只谈《易筋经》中养生内容。周伟良:另外一个体系就是沿着武功方面向前发展,逐步突出了《易筋经》中原有的武功方面的内容,比如1917年由上海大申书局出版的《少林拳术经义》,不但把《易筋经》更名为《少林拳术经义》,同时其中变化也比较大,第一,增加了拍打功的训练,第二,原来有些房中术的练法改名为铁裆功,练好以后裆部就不怕别人踢打。由此可见,在此过程中,《易筋经》的内容就开始分化了。这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易筋经》两部分内容的流变。
  易筋经与少林武术有着复杂的渊源
  周伟良:在历史上我们可以有这么一种感觉,似乎《易筋经》与少林武术有着一种割不断、理还乱的文化渊源,这是一个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因?可能有人认为,由于《易筋经》假托了达摩,后世有的《易筋经》版本出自于少林寺,或者说历史上少林僧人为《易筋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观点不能说没道理,但未能说清楚为什么《易筋经》和少林武功发生历史联系。更解释不了为什么晚期以来《易筋经》成为许多武侠小说中的重要题材。比如单一的达摩创《易筋经》就不可能具备这么深远的文化影响。我举个例,比如在宋史中,《二十四史》中有一部史叫宋史,宋史中记录了一个挂名达摩的健身方法,“达摩?法”,到今天却在社会上毫无影响可言。为什么这样?我们刚才讲仅仅是达摩,不可能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周伟良:其次,传自少林寺的几个《易筋经》版本,如清人王祖元(音)的内功图说,以及据说被嵩山少林寺称为少林住本的一部《易筋经》,根本毫无武功方面的内容。这和民间,或者武侠故事中,很多和少林武功《易筋经》发生联系有着很大的距离。所以我们在探讨为什么少林武功和《易筋经》发生联系,我们必须把具体的问题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大家知道,明清两代是少林武术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在明代,少林僧兵经常被朝廷征用,镇守边关或平判、抗击倭寇等,引起了官府以及士大夫对他的称赞。到了清代,少林武术不再受到朝廷看重,就把自己这种文化走向留于民间,在民间土壤中获得了力量,而民间,很多武术传闻故事往往也和少林有关系,在“天下武功莫不让少林”,往往把很多武林故事和少林寺发生了联系,少林寺成为天底下的武宗道场。这类故事、段子、传闻,并不一定是历史的真实,许多情况下只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构拟的象征性符号,但它反映出了下层民众对少林武术的价值推崇和认同。广大老百姓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塑造着少林武术文化形象。
  周伟良:在这个过程中,少林武功往往为很多地方拳种说组织所借用,很多人谈到武术时,自己练的拳种时,往往也会说这是少林拳。就像清朝人的史料中所记载的,“今人谈武艺,俱从少林而出。”少林名气很大了。正因为这种情况下,《易筋经》中有关武术的部分,就和少林寺发生了联系,在这种价值追求、文化认同下,少林武术文化给《易筋经》注入了丰富的内容,同时《易筋经》这本书也给清代的少林寺注入了新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味的少林武术文化现象。这个问题是我们今天研究少林武术史,以及研究《易筋经》时所应该重视的。
  周伟良:好,今天的讲述就到此为止,再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