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看庙看神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霍国庆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看庙看神
  作者:霍国庆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旅游是一种备受崇尚的流行的消闲方式。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了,闲暇时间增多了,金钱加时间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户外,汇人了旅游者的洪流。旅游成了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成了个人成功及社会地位的象征。我们经常听说或看到阔佬们周游世界,我们也经常听说或看到收入平平的普通百姓利用结婚之类的巧妙理由倾尽若干年积蓄以一饱游乐之兴,我们还经常看到或加入节假日期间涌向各处景点的人流。旅游也成了一种时髦。然则旅游的魅力何在呢?原来,旅游的魅力就在于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之中。
  旅游文化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其外延与广义的文化相重合,其内涵则是对广义文化的消费。旅游文化是一种闲暇文化,它的出现和存在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闲暇时间的增多息息相关的其本质是一种享受性的文化;旅游文化是一种流动的文化,它随着旅游过程的出现而出现,随着旅游过程的结束再还原为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其价值表现为旅游者的知识增值;旅游文化是一种沟通的文化,它以形象直观的方式,促进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沟通,促进了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其意义在于激发人们的博爱精神;旅游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它向人们表明,人类所拥有的各种文化是平等的,美好的生活只有在和平时期才能成为现实,和平是旅游的前提,旅游是和平的使者。旅游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本身又可以分为山水旅游文化、民俗旅游文化、体育旅游文化、商业旅游文化、度假旅游文化、宗教旅游文化等各种层面,而佛教旅游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层面。
  佛教旅游文化是出现和存在于旅游过程的佛教文化,是旅游活动和佛教文化的结合。换言之,佛教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接触和所欲了解的佛教文化知识的总和,它大约包括佛教常识、佛教宗派、佛教诸神、佛教寺院、佛教艺术、佛教名胜六大部分。佛教旅游文化可以说是打开神秘的佛教之门的钥匙。
  佛教发源于古老的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但经过后世佛教徒的渲染与神化,他渐渐由人而神,变成了超越轮回、不生不死、至高至尊的“佛”。与此相适应,佛教徒也将释迦牟尼的学说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宗教教义,并根据释迦牟尼及佛教徒自己制订的清规戒律建立了严密的教徒组织。佛教徒还把佛教传播到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地。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和传播极大地影响了印度及其它亚洲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
  佛教大约在纪元前后传人中国,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流传与发展过程中,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适应相融合,从而产生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它们主要包括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两大主流,其中又以汉地佛教中的八大宗派和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最为知名。这些佛教宗派都有自己独特的宗派传承和宗派理论,都有围绕宗派发源地(祖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势力范围。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和长期存在可谓是中国佛教旅游文化的源头。
  佛教是信奉偶像崇拜的宗教。为了理论的需要或者是生存的需要,佛教徒通过神化(现实人物)、虚构、“收编(民族民间神灵 )”等方式,塑造了形形色色浩浩荡荡的偶像神系,它们堂而皇之地走人人间的天堂――寺庙,高高在上,坦然地接受着千百年来虔诚的信徒的膜拜。这些偶像神主要包括佛、菩萨、罗汉、天神、鬼神,它们所组成的神话世界,就是佛教旅游文化的核心。俗语云:“看庙看神”,就是这个意思。
  佛教寺院是佛教诸神在人间的栖身地,用佛家的话来说,乃是俗世净土。当人们迈人寺院的门槛,就意味着进入了佛的领地。在这里,寺院建筑是根据佛教诸神的身份和等级体系配置和布局的,其中尤以佛塔最为引人注目。佛塔本是安放佛之舍利的所在,后来渐渐被视作寺院的标志。当然,寺院与其说是佛教诸神的栖身地,不如说是释迦牟尼徒子徒孙的栖身地更恰当。通常,一个寺院就是一个组织,佛教徒以寺院为单位组织起来,可以合法地从事各种宗教活动。佛教寺院是佛教旅游文化的主体。
  佛教艺术主要包括佛教建筑艺术、佛教雕塑艺术和佛教绘画艺术,它们大多集中在佛教寺院之中。佛教建筑艺术既保留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风格,也吸收了印度建筑的某些特色,颇有超凡脱俗的魅力。佛教雕塑和佛教绘画均以佛教诸神为主要素材,艺术风格应时而变,异彩纷呈;所不同的是,佛教雕塑以状写人物为主,佛教绘画则以装饰为主。佛教艺术是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内容,也是佛教旅游文化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佛教名胜其实是佛教旅游文化的载体,其内核是佛教旅游文化知识。在我国,佛教有二千余年的流传历史,其间佛教徒苦心经营,留下了无以计数的名胜古迹,它们遍布在全国各地,以三大石窟、四大名山、八宗祖庭、黄教六大寺、白马寺、布达拉宫等最富盛名,可谓当之无愧的“国宝”。佛教名胜一般能够体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结合,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审美需求,它们是中国旅游业的巨大优势所在。
  旅游热正在我国迅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旅游爱好者。当人们踏上旅程时,他们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新鲜,他们同时也发现自己无法摆脱佛教文化的无形之网。在名山胜地,佛寺佛塔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点缀,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在旅游资源贫乏的乡村,佛寺则几乎是唯一可以供人游乐的地方,是本地人心目中的圣地;在民间,佛教的礼仪制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俗,一些重要的佛教纪念日已演变为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俗节日;在精神生活领域,佛教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已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还左右着部分人的思想行为。总之,佛教文化已渗透到我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是我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特色,是人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旅游所必需的知识储备。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